“五育”观在北京大学的践行及历史意义

来源 :文学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klfgkff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蔡元培,对中国教育改革做出过重要贡献的教育家和民主革命家,其军民国教育、实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育的教育理念即“五育”教育思想,是中西方国家教育观念的融合与交流的产物,同时也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的一项杰出的思想成就,对于历史上乃至当今我国的教育改革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并分析了“五育”思想的内容、北京大学“五育”教育理念的践行,探讨了“五育”教育理念在历史上教育改革中的价值意义。
  关键词:“五育”教育观;北京大学;教育改革;实践;
  一、蔡元培“五育”教育思想的内容
  (一)军国民教育
  军民国教育应使所有公民都能接受某种军事教育,体育锻炼,以达到保卫祖国的效果。 针对入侵的列强,蔡元培认为实行军民国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弘扬民族精神,在自己或国家的尊严遭受威胁时能够维护自己或国家的主权尊严。 简而言之,国民军事教育的基本原则是抵抗外国敌人,消除内部问题和增强体质。这些教育内容融合了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并有选择地继承了其前辈的思想。考虑到当时的社会环境,这种教育环境彰显出其优越性,中国的社会面貌也因此发生了变化。
  (二)实利主义教育
  实利主义教育从字面上是可以理解为,强调实践教育的发展,并且反对传统形式主义和灌输教育。实利主义教育的目的是帮助中国摆脱落魄的经济困境。结合当时中国的社会环境,经济结构残破不堪。我国的农业和工业发展状况如履薄冰,众所周知国家之间的竞争是建立在经济竞争基础上的,经济实力强者无疑更有话语权,更有国际地位。因此,蔡元培认为“实利主义教育,故亦当务之急”。
  (三)公民道德教育
  在军民国教育和实利主义教育的指引下,中国就可以日益变得强大,这时蔡元培又产生了一个疑问,国家变得强大之后会不会像当时的西方列强侵略中国一样,去压迫并侵略其他国家呢?因此,针对这种类型的问题,他得出的结论是要对公民进行道德教育。自己的国家现在受到外国势力的侵略和折磨。那么当国家变得强大时,就不要欺凌其他国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正是蔡元培先生想让我国公民所领悟的道德真理。
  (四)世界观教育
  蔡元培所倡导的世界观教育是建立在康德哲学基础上的,这与马克思主义观所倡导的现代世界观教育不同。但两者的基本目的是相同的,并且两者都致力于增进人们对世界和社会的认识。蔡元培认为,通过军民国教育和实利主义教育,可以巩固国家,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对公民进行道德教育可以消除恩怨和不满。因此,人们的教育水平可以继续提高,以改善人们的世界观。
  (五)美感教育
  美感教育是在军民国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的基础上的又一次升华,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美育是蔡元培响应中国社会现实的思想创新。他在实践中大力宣传、推广美学理论,甚至提出“美育救国”的理论。根据蔡元培的说法,如果我们人类有美感,我们将对现实世界保持中立,即我们不偏执也不厌烦的境界。因此,实施美感教育对改善人们的修养和情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五育”思想在北京大学的践行
  蔡元培接管时的北京大学,是中华民国成立后的由京师大学堂改名而来的冠以新式帽子的旧式大学。尽管当时教育界的精英们百般努力仍然无法改变京师大学堂的旧式官僚传统,“大学教授中很多就是北洋政府的官吏,他们即使不学无术也受到学生的欢迎。一心求官的学生,纷纷想方设法结交高官,以便为自己今后的仕途大开方便之门。校纪腐败,学制混乱,学术氛围淡薄,许多师生品行不端,北大校园内歪风邪气盛行。”
  (一)继续坚持以“军国民主义”体育观
  由于国内局势依然动荡,新旧社会交界局势难安,在这样的前提下,蔡元培依然坚持军国民主义为主的体育观。他认为只有健全的身体才能产生健全的精神,为了强身健体,北大设立体操部,聘请周思忠担任教师,规定所有学生必须参加,以保证每个学生都有運动机会。直奉战争爆发后,北京屡遭溃兵骚扰。为了保卫学校,蔡元培在北大组织成立学生军进行军事训练。课余活动,蔡元培还组织学生们召开体育运动会,“静坐会”等。
  (二)发展培养“形而上”的智育
  与蔡元培所提倡的“五育”观中的实利主义教育观不同的是,蔡元培在北大提倡的智育是反其道而行之的,确切地说起来,就是治理之前北京大学存在的“重术而轻学”的现象,开展为学术而学术,为知识和真理而不是学习某一项技能而读书的智育教育观。“在教育内容方面,蔡元培提倡学与术分校,文与理通科。蔡元培认为,如果基础学科得不到发展,应用学科也难以得到发展。于是蔡元培将工科停办,商科改为商业学并入法科,同时扩充文、理两科的专业,因而北大形成文、理、法三科”。[1]于是他提出著名的“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方针来聚集当时中国的学术精英,他邀请了信奉不同主义的人来担任老师。不仅如此,他还聘请了许多曾经在国外一流大学求学的各个行业的专家来北大担任学术负责人,使北大成为了中国的学术殿堂,为北大学生提供了深厚的智育养成的沃土。
  (三)身体力行地践行德育
  蔡元培上任的第一天,他乘坐马车抵达学校时,学校全体员工排成两队恭恭敬敬地向新校长行礼,与以往的校长熟视无睹的行事风格不同,他脱下礼帽恭恭敬敬地向这些人员还礼,蔡元培一开始就身体力行给大家阐述了他的德育观的教育,在《德育三十讲》中的《循理与畏威》中,他就倡导了“吾人之所为,既以理为准则,自然无恃乎威。”不仅以身作则地践行五育观中的德育观,他还严格要求学生提高德性修养,谨言品行,也同样在北大上任的第一天,他发表就职演讲时提到的第二条,就是要求学生“砥砺德行”。而第三条“敬爱师友”则是中国传统美德“尊师重教”的传承与发扬。
  (四)帮助学生重塑世界观
  蔡元培掌管北大之后开展了一系列的改革,这些改革包括整顿教师队伍,他除了留下北大已有的那些德才兼备的教授,还广泛聘请各类名师,对于那些具有真才实学、热心教学,既具有研究学问的兴趣又具备才能的学者,不论他的国籍、资格、年龄还是思想倾向,他都加以聘任,如当时的陈独秀和梁簌溟等。他提倡“美育代宗教”;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认真求学和研究学问上来,转到从事正当的、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上来,从而培养高尚的情操。   (五)使北大成为开创女学的先锋
  蔡元培在北大开创性地招收女生,聘请女性教员,将女子教育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1920年蔡元培批准同意了九位女生进入北京大学文科哲学系旁听。1920年秋季,经蔡元培批准同意,正式录取王兰等九名女生注册为北京大学正式学生,从此之后北京大学开始正式招收女生就读。此举受到社会各界热烈欢迎,尤其是饱受西方新学熏陶的进步人士。[2]自此,中国的女子真正和男子一样拥有了平等的受教育权利。
  三、蔡元培“五育”教育思想的历史意义
  (一)突破传统教育思想,吸收西方教育精华
  传统的教育思想特别强调个人的思想精神需要,尤其重视人格的提升,而忽略了人们对客观事物的需求。因此蔡元培先生认为首先必须要进行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和公民道德教育,然后是世界观和审美教育,将客观的个人物质需求与促进人格相结合。打破以往过分重视儒家思想的传统观念,强调多元文化的融合。“五育”教育思想是我国近现代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豐富了我国教育理念,深刻地更新了我国的教育观念。
  (二)提倡教育的自由与和谐发展
  蔡元培的“五育”是一种关注人类发展和社会发展,精神追求和物质追求,科学技术和人文科学,并充分体现人类自由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但蔡元培追求科学研究的观点未被人们接受。胡适后来在《<科学与生活观>序》中说:“中国目前还没有享受到科学的赐福,更不用说科学造成的“灾难”了”虽然,关于自由与和谐的这种教育思想并不是那么容易实施的,但是它给我们思想带来的冲击是足够震撼的。
  (三)关注人才培养对社会长久发展的作用
  蔡元培先生不仅关注社会的实际问题,而且展望未来,回顾、反思、总结社会的发展趋势。教育导向更加关注“个体”,极大地改变了社会的教育价值观念。通过利用物质世界和现象世界的内容和教学方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他开创了“中体西用”教育和培养的现代模式。它基于人类和社会的长期发展创新性的将两者结合起来,不仅使中国的传统教育思想得以继承和发扬,还引入了西方科学教育的卓越经验,提高了教育思想的个性化发展,形成了“五育”创新教育思想。对我们当今培养全面型人才也有着宝贵的借鉴意义。
  注释
  [1][2]唐澜波.学界泰斗·蔡元培[M].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74-75,78.
  参考文献
  [1]中国蔡元培研究会. 蔡元培全集(第六卷) [M]. 杭州: 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2]汤广全.自由与和谐——蔡元培“五育并举”观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09(01):38-42+55.
  [3]项义华.“兼容并包”:在理念与现实之间——以蔡元培为中心的考察[J].浙江学刊,2009(05):60-71.
  [4]王列盈.论民国初年的教育宗旨与教育追求——蔡元培五育并举教育思想与民初教育宗旨的比较[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31(04):100-104.
  [5]陈威.蔡元培的高等教育课程思想及其对现代大学课程建设的启示[J].教育探索,2010(12):3-5.
  [6]王文杰.浅析蔡元培主持北京大学时期的高等教育思想[J].中国报业,2011(06):60-61.
  [7]曾成栋. 论蔡元培之“五育”教育观[D].湖南师范大学,2015.
  [8]吴遵民.“五育”并举背景下劳动教育新视野——基于“三教融合”的视角[J].现代远距离教育,2020(02):3-9.
  [9]孙明英.从“又红又专”到“五育并举”:新中国大学人才观的历史演进[J].现代教育科学,2021(01):39-44.
其他文献
摘要:在信息时代背景下,网络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对于当前的教育体系也产生了巨大影响。于此同时,为了能够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心理健康教育也成为当前小学教育系统中的重要一环。因此为了能够提供给小学生一个更加开放的学习环境,同时加快对各类教育资源的整合,本文提出了网络环境下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究,希望能够以此推动小学育人体系顺应时代发展,更好地的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  关键词:网络
期刊
摘要:五四运动前后,各种思潮传入中国,都对中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马克思主义能够在中国大地迅速传播,战胜其他思想,在思想领域占据主导地位,是由巴黎和会和一战暴露帝国主义本质、十月革命的胜利、先进分子的宣传与传统文化的契合等多种因素造成的。深入分析这些原因,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会产生更为深刻的认识,对于当代传播马克思主义具有很大的启示。  关键词: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传播  马克思主义产生
期刊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平面设计跟着时代的脚步不断创新发展,并且与中国民间美术进行了融合。在平面设计中使用民间美术色彩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提高设计质量,也可以推动我国民间艺术的发展。基于此,本文首先介绍了中国民间美术色彩的运用问题,然后从三个方面介绍了中国民间美术色彩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具体运用,以供相关人士交流和参考。  关键词:中国民间美术色彩;现代平面设计;具体运用  引言:民间美术在我国
期刊
摘要:杂技艺术实现了从地摊走上舞台的变革,实现了从较单一的技巧表演到表演形式多样化的变革,但是以师授徒的传统培养方式至今还未有根本性的变革。本文进一步阐述了当今杂技人才的培养存在着诸多弊端以及提高杂技人才教育水平的策略。  关键词:杂技人才培养的困境;解决对策;对策研究  1 引言  杂技艺术实现了从地摊走上舞台的变革,实现了从较单一的技巧表演到表演形式多样化的变革,但是以师授徒的传统培养方式至今
期刊
摘要:首要教学原理提倡在教学过程中面向现实社会中的完整任务设计教学,教学内容的设计由教师从扶到放,从而使得学习者在任务或者问题情境中实现学习迁移。尝试运用首要教学原理来重新设计大学英语写作的课堂教学, 为探寻优质教学之路提供了一种借鉴。  关键词:首要教学原理;英语写作;改革案例  一、引言  当代国际著名教学设计专家梅里尔(M. David Merrill)积50年研究所提炼的“首要教学原理”(
期刊
摘要:2016年,为推动区域教育大开放、大交流、大融合提供了大契机,教育部关于印发《推进共建“一带一路” 教育行动》的通知。由此,一场新的教学改革在高校中迅速展开,《教育行动》提出,中国将以基础性、支撑性、引领性三方面举措为建议框架,开展三方面重点合作,对接沿线各国意愿,互鉴先进教育经验,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全面推动各国教育提速发展。在此大背景下,为了促使各高校教育的优质发展,配合“一带一路”教育行
期刊
李洱是我的老朋友,先是校友系友,后是朋友。说来话长,远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前期,我考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钱谷融教授门下攻读硕士研究生,李洱先我一年进华师大,不过他是本科生,等级不一,辈分似乎落差更大,虽然我们年龄相近。可能也因此,当年我们见面不多,并不熟悉,后来连啥时认识的情景也完全忘记了——李洱好像和我说过我们第一次见面的情景,但我很怀疑那是他作为小说家的天性想象出来的。等到我们有经常见面的机会
期刊
摘要:劳动是人类生存的途径,也是我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要途径。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就关于劳动多次发表重要讲话,这些重要论述展现了劳动的重要性。劳动观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因而加强对新时代劳动观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国内有不少学者们对新时代劳动观进行了研究,大多主要从劳动观的提出背景、理论渊源、科学内涵、价值意蕴四个方面进行研究,虽有成果但仍存在不足之处。 
期刊
摘要: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近年来,学前教育深受人们的关注。中华文化是民族的命脉所在,更是广大人民的精神支柱,传承我国优良的文怀底蕴是当代青年人不可缺少的责任。学前教育担任的启蒙幼儿,当代教师要积极挖掘,传承中华文化。让幼儿教育与传统文化相结合,探索文化在幼儿中的传播方法。让幼儿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形成文化自信,也让幼儿教育课程更加完善,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本文将通过对树立中国学前教育文化自信的思与析以
期刊
摘要:小学是学生知识学习的基础时期,小学生的平均年龄较小,但在教育过程中还有很多问题。后进生是全体学生中的一部分,他们的标志是学习落后。除此之外,后进生还有其他问题。需要老师的关心。在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足够的忍耐力,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和生活状态,实现后进生的良性转变。本文从以上的角度论述了后进生的原因和指导措施,并参考斥责。  关键词:小学教育;后进生问题的转化方式  一、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