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语文阅读教学也逐渐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在这之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有效“对话”的具体策略是讨论的主要问题。在第一部分主要对现阶段语文阅读教学中“对话”过程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第二部分则针对现阶段教师应如何实现有效对话提出了具体策略,并结合实例进行了说明。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对话”;策略
“对话”这一概念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已经有一段时间,然而根据现阶段状况来说,这一理念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现状况并不理想,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对于语文阅读教学来说,对话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体会文章感情,但根据现阶段我们搜集到的数据来看,大部分教师是做不到这一点的。本文将对这一问题进行详细研究,并以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内容作为范例提出具体策略。
一、现存问题分析
(一)教师占据对话主导位置
在对现存问题进行讨论之前,我们需要明确的是,这里的对话指的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从这一理论出发,不难发现,现阶段大部分语文教师占据了阅读课中对话过程的主导位置,小学阶段的课程中这一现象更为明显。从对话的目的来看,显然这样的对话方式达不到我们预期的目标。针对这一点来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明确自身位置,将学生看做课堂的主体。
(二)师生之间对话渠道闭塞
部分教师仍在沿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也是导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的对话无法实现其本来作用的原因之一。根据现有数据来看,仍有一部分教师在阅读课中讲解时间过长,学生没有自主阅读和思考的空间,导致师生之间对话渠道闭塞。显然,这样的教学方式一方面达不到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对话的目的,另一方面学生也难以对文本有深刻的理解。
(三)学生间对话环境不平等
在一个班集体中,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程度和掌握状况可能有所不同,甚至会存在两极分化的情况。当班级内出现这样的状况时,语文教师如果不能一视同仁,给予所有学生相同的对话机会,这部分学生就很有可能失去信心,从而对语文阅读课程失去兴趣。在小学阶段,这些学生更需要教师的关注,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展开对话时做到平等对话是非常重要的。
二、实施策略研究
(一)充分阅读之后进行对话
“对话”的目的是辅助学生对文本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思考,因此,我们建议,小学语文教师在实施对话的过程中要摒弃长时间的讲解过程,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阅读时间,并在这样的基础之上展开对话。举例来说,在对人教版教材中《生命生命》一课的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会将作者杏林子的生平作为媒介与学生展开对话,而这时如果教师设置的自主阅读时間过短,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浮于表面,对话过程就会变得形式化、口号化。学生对于作者及文本内容的理解也就只能停留在“杏林子是个坚强的人”“杏林子敢于和命运做斗争”等,难以深层次地理解作者对于生命的探讨。反之,学生经过了一定时间的自主阅读,必然能自发地体会到文中所表现的感情,此时教师使用杏林子的生平展开对话则必然能得到更多反馈。
(二)了解学生状况后进行对话
上文中我们已经提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否做到了解学生状况、创建公平的对话环境是决定“对话”有效性的关键因素之一。在语文课堂中,教师是面向整个学生群体的,但学生反馈却各有不同,因此,我们建议教师在对话过程中采用渐进式提问法,逐渐增加问题难度,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到对话过程中来。以人教版教材中《蟋蟀的住宅》一课为例,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设置问题如下:
1.蟋蟀的住宅都有什么明显的特点呢?
2.蟋蟀的住宅面积多大?有什么装饰吗?蟋蟀在住宅中主要做什么呢?
3.用自己的话评价一下课文中蟋蟀的住宅。
不难发现,这几个题目的难度是逐渐递增的,即使学生学习能力不强也能对第一道题进行作答,而大部分学生都能在课文中找到第二题对应的答案,相应的,第三道题则主要针对于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根据学生不同状况针对性地进行对话是保证对话有效性的关键手段之一。
(三)根据对话内容进行评价
教师在对话过程中对学生反馈的评价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参与对话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教师在评价过程中依然要以鼓励和引导为主,当发现学生问题时应在指出问题的同时对学生表现优异的部分进行称赞。比如:在对《小马过河》一课进行讲解时,教师可以设置问题:想象一下,小马在过了河之后会说些什么呢?设置这一问题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到遇到问题时除了寻求帮助之外敢于尝试也是非常重要的。此时,学生的答案很可能千奇百怪,但教师决不能直接否定学生的答案,而应该先肯定学生的想象力,进而继续提问引导学生回答。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有效“对话”的策略应从充分阅读、渐进式提问、积极评价三方面做起。
参考文献:
[1]张微.运用有效对话,提高教学效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7(6).
[2]沈晓华.以生为本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对话的案例谈[J].作文教学研究,2010(3).
编辑 郭小琴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对话”;策略
“对话”这一概念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已经有一段时间,然而根据现阶段状况来说,这一理念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现状况并不理想,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对于语文阅读教学来说,对话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体会文章感情,但根据现阶段我们搜集到的数据来看,大部分教师是做不到这一点的。本文将对这一问题进行详细研究,并以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内容作为范例提出具体策略。
一、现存问题分析
(一)教师占据对话主导位置
在对现存问题进行讨论之前,我们需要明确的是,这里的对话指的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从这一理论出发,不难发现,现阶段大部分语文教师占据了阅读课中对话过程的主导位置,小学阶段的课程中这一现象更为明显。从对话的目的来看,显然这样的对话方式达不到我们预期的目标。针对这一点来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明确自身位置,将学生看做课堂的主体。
(二)师生之间对话渠道闭塞
部分教师仍在沿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也是导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的对话无法实现其本来作用的原因之一。根据现有数据来看,仍有一部分教师在阅读课中讲解时间过长,学生没有自主阅读和思考的空间,导致师生之间对话渠道闭塞。显然,这样的教学方式一方面达不到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对话的目的,另一方面学生也难以对文本有深刻的理解。
(三)学生间对话环境不平等
在一个班集体中,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程度和掌握状况可能有所不同,甚至会存在两极分化的情况。当班级内出现这样的状况时,语文教师如果不能一视同仁,给予所有学生相同的对话机会,这部分学生就很有可能失去信心,从而对语文阅读课程失去兴趣。在小学阶段,这些学生更需要教师的关注,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展开对话时做到平等对话是非常重要的。
二、实施策略研究
(一)充分阅读之后进行对话
“对话”的目的是辅助学生对文本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思考,因此,我们建议,小学语文教师在实施对话的过程中要摒弃长时间的讲解过程,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阅读时间,并在这样的基础之上展开对话。举例来说,在对人教版教材中《生命生命》一课的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会将作者杏林子的生平作为媒介与学生展开对话,而这时如果教师设置的自主阅读时間过短,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浮于表面,对话过程就会变得形式化、口号化。学生对于作者及文本内容的理解也就只能停留在“杏林子是个坚强的人”“杏林子敢于和命运做斗争”等,难以深层次地理解作者对于生命的探讨。反之,学生经过了一定时间的自主阅读,必然能自发地体会到文中所表现的感情,此时教师使用杏林子的生平展开对话则必然能得到更多反馈。
(二)了解学生状况后进行对话
上文中我们已经提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否做到了解学生状况、创建公平的对话环境是决定“对话”有效性的关键因素之一。在语文课堂中,教师是面向整个学生群体的,但学生反馈却各有不同,因此,我们建议教师在对话过程中采用渐进式提问法,逐渐增加问题难度,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到对话过程中来。以人教版教材中《蟋蟀的住宅》一课为例,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设置问题如下:
1.蟋蟀的住宅都有什么明显的特点呢?
2.蟋蟀的住宅面积多大?有什么装饰吗?蟋蟀在住宅中主要做什么呢?
3.用自己的话评价一下课文中蟋蟀的住宅。
不难发现,这几个题目的难度是逐渐递增的,即使学生学习能力不强也能对第一道题进行作答,而大部分学生都能在课文中找到第二题对应的答案,相应的,第三道题则主要针对于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根据学生不同状况针对性地进行对话是保证对话有效性的关键手段之一。
(三)根据对话内容进行评价
教师在对话过程中对学生反馈的评价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参与对话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教师在评价过程中依然要以鼓励和引导为主,当发现学生问题时应在指出问题的同时对学生表现优异的部分进行称赞。比如:在对《小马过河》一课进行讲解时,教师可以设置问题:想象一下,小马在过了河之后会说些什么呢?设置这一问题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到遇到问题时除了寻求帮助之外敢于尝试也是非常重要的。此时,学生的答案很可能千奇百怪,但教师决不能直接否定学生的答案,而应该先肯定学生的想象力,进而继续提问引导学生回答。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有效“对话”的策略应从充分阅读、渐进式提问、积极评价三方面做起。
参考文献:
[1]张微.运用有效对话,提高教学效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7(6).
[2]沈晓华.以生为本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对话的案例谈[J].作文教学研究,2010(3).
编辑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