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油翁》教学设计

来源 :读写月报(语文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ackhorse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材、文本及学情分析
  (一)教材分析
  部编版新教材的编排采用的是双线组元的方式,即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并进,协调发展。《卖油翁》是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这个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展现平凡人物(阿长、老王、砌台阶的父亲、卖油翁)的光辉,体会平凡人物的人生境界;语文要素方面则要求学生熟读精思,从关键语句中感受文章的精神意蕴。
  (二)文本解读及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的作者欧阳修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曾修撰《新唐书》《新五代史》《归田录》等史书,在北宋文坛、政坛都是泰斗级人物。其中《归田录》一书的写作目的是记录“朝廷之遗事,史官之所之不记,与夫士大夫笑谈之余而可录者,录之以备闲居之览也”。《卖油翁》就选自《归田录》,其写作对象是士大夫,写作目的为闲居之览。
  《卖油翁》一文,主要记叙了射箭技艺天下无双的陈康肃,在自家菜园射箭,不料被观技的卖油翁轻视,陈康肃勃然大怒,卖油翁道出熟能生巧的道理。文章仅有133个字,描写了两个人物,文本内容和文章主题看似都比较浅白,学生不会产生过多的阅读障碍,但其内心可能会有两个疑惑点:一是卖油翁的酌油技艺怎可与射箭相提并论;二是文尾康肃“笑而遣之”的“笑”有何含义。
  通过教学文本与名篇原文的对比,笔者發现,编者在编入教材时删去了原文中“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一句。“解牛”即庖丁解牛,“斫轮”即轮扁斫轮。前者讲述的是在战国时期,有一天一个叫丁的屠夫为梁惠王宰牛,由于他非常了解牛的天然结构,顺应牛的身体结构规律去解牛,所以得心应手,踌躇满志。后者讲述的是战国时期的轮扁从大量砍制车轮的实践中掌握了制作规律,所以制作车轮得心应手。而本篇课文中的陈康肃、卖油翁和庖丁、轮扁一样,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掌握了规律,熟能生巧,技艺超群,达到了人技合一的境界。所谓“熟”即在长期实践活动中认识到事物的客观规律,而“巧”则是遵循事物规律而为,技艺精巧绝伦。
  因此,在“术”这个层面,陈康肃公已然天下无双,卖油翁对他并无不屑,而是“但微颔之”。卖油翁之所以“晲”是因为陈康肃公的自大和骄狂。在中国文化中,人追求的不仅仅是术,更应该是道,是“止于至善”的境界。陈康肃与卖油翁都是技艺高超之人,但他们的区别在于陈康肃公骄狂傲慢、目中无人,卖油翁却为人平和淡然、充满智慧。这篇文章正是向我们展示了一种高尚的人生境界和人生领悟,而这也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盲点。
  二、教学目标
  王荣生老师在《阅读教学教什么》一书中明确指出,教学内容实际上要确定好两个点。第一个是终点,即课文最紧要的地方,理解这篇文章必须要理解的地方;第二个是起点,即学生目前需要学习的内容以及学生学习这篇课文时可能犯的错误。
  依循于此,教师要依据文本的体式来确定教学内容,即这类体式的文章该如何阅读,关键词句在哪里,要怎么去把握;其次要根据学生的学情来确定教学内容,这也是教学的起点。比如学生能看懂哪个部分,看不懂哪个部分,自己能体会到什么,不能体会到什么。教师要教学生自己看不懂、理解不了的,自己不能感受、欣赏到的地方。
  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认为人的精神可分为知识、情感、意志三个层面。这个理论意味着构建一个人精神的立体模型要从三个维度着手,即人才教育、人文教育和人格教育。人才教育关乎知识,是人与世界的认识关系;人文教育关乎情感,是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人格教育关乎意志,是人与世界的实践关系。而我们所熟知的真、善、美也可由此导出,即:知求真、意求善、情求美。换言之,我们要追求正确的知识,良善的意志,美好的情感。如是,人的精神框架才是完整而立体的。这实际上也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不谋而合。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能力、思维方法与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其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的内容。
  基于此,笔者将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设置为:
  1.掌握文言词语并品味关键词,特别是反复之处、特别之处的语言;
  2.感受通过对比塑造人物的方法并概括人物形象特点;
  3.理解并概括主题(熟能生巧;中国人对“道”的追求)。
  三、教学重点
  1.品味关键词语,特别是反复之处、特别之处的语言;
  2.概括人物形象。
  四、教学难点
  理解并概括主题。
  五、教学课时
  一课时。
  六、教学方法
  品析关键词法、朗读法、课外知识链接法。
  七、教学组织
  (一)导入
  上课,同学们好!上课之前,我们先观看一段短视频。(播放视频:《舌尖上的中国》之文思豆腐)这道刀工菜叫文思豆腐,一块软嫩的豆腐在中国厨师手中被切成了毛发粗细的豆腐丝,这简直就是神乎其技,叫人叹为观止。今天,我们学习《卖油翁》这篇课文,让它来告诉我们这样的绝技是如何办到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看到大屏幕,注意用红色标出的字体,明确这几个字的读音。
  屏显:
  圃(pǔ)睨(nì)颔(hàn)忿(fèn)酌(zhuó)杓(sháo)
  2.现在给同学们一分钟的时间熟读课文,初步了解一下课文都涉及到了哪些人和事。学生读课文,老师巡视,深入学生中,督促和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
  我们一起来说说文章的人物都有谁啊,怎么称呼他们。
  明确:陈康肃公和卖油翁。(板书:康肃公、卖油翁)
  那他们都做了什么事呢?做得怎么样?   明确:陈康肃公射箭,十中八九;卖油翁酌油,入钱不湿。(板书)
  同学们顺利地完成了对课文的第一步学习。当然这样的掌握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得进一步品读课文,了解这两个人物的形象特点。
  (三)品读课文,读文读人
  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老师发现这篇文章出现了不少的副词,其中有一个副词的出现频率最高,不知道同学们发现了没有?是哪个字呢?这篇文章一共出现了几次?
  屏显:
  四个“亦”: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大家注意到没有,除了最后一个“亦”字,其他三个“亦”都是用在陈康肃公身上的。那我们就一起来品读品读。
  1.“公亦以此自矜。”
  “自矜”是自夸的意思,陈康肃公以“善射,当世无双”自矜。为什么作者要在这里加上“亦”字呢?(生答)
  明确:陈康肃公也觉得自己射箭特别厉害,所以加上了“亦”字,突出强调了陈康肃公骄傲自大的性格特点。
  屏显:
  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及守荆南回,其母冯夫人问:“汝典郡有何异政·”尧咨云:“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叹服。”母曰:“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岂汝先人志邪·”
  ——王辟之《澠水燕谈录》
  2.“汝亦知射乎?”
  这句话中的“亦”字我们该如何去品读它?有什么作用。
  明确:康肃公在质问卖油翁,你也知道射箭吗?言下之意是你这个卖油的老头不懂射箭,就不要在这里不懂装懂,这样可以突出康肃公对卖油翁轻视的态度。如果没有这个“亦”字,语气就变成了询问的口吻。
  对比朗读:汝知射乎?/汝亦知射乎?
  明确:前句为疑问句,后句为反问句,一个“亦”字折射出人物轻狂傲慢的个性特点。请同学们再次齐读这句话,注意读出人物这种轻狂自负的个性来。
  3.“吾射不亦精乎?”
  这句话中的“亦”字我们该如何去品读它?有什么作用。
  对比朗读:吾射不精乎?/吾射不亦精乎?
  明确:这句话的意思是告诉卖油翁,我的射艺难道不精湛吗?自己夸耀自己的射艺精湛,这体现了康肃公骄狂自傲的个性。如果去掉了,就没有这层反问的语气,只是在委婉地询问自己的射艺不精湛吗?那请同学们也来读读这句话,注意要读出人物骄狂自傲的个性。
  现在我们通过这三个“亦”字就能清楚地看到陈康肃公骄傲自大、轻狂傲慢、骄狂自傲、不可一世的个性。这样的人在射箭的时候,哪能少了观众的喝彩与掌声呢?对于康肃公来说,卖油翁是不是一个合格的观众呢?他是怎么表现的,有什么惊人的言行吗?请同学们回到文本中找一找,品一品,看看卖油翁是一个怎样的观众。
  屏显:
  神态上:睨之久而不去(轻视,不对劲啊)
  动作上:但微颔之(没有喝彩,没有掌声,这也太出人意料了)
  卖油翁这是什么意思?
  明确:无他,但手熟尔。只是练得多而已。
  说话得有证据,凭什么说射箭射得好是练得多而已?
  明确:卖油翁以酌油自比。
  卖油翁是如何酌油的?他的酌油技术怎么样?(屏显酌油过程。)
  4.“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看看,我们的第四个“亦”字出现了。这个“亦”你怎么看?品读一下。
  明确:卖油翁的自谦。他平和淡然地看待自己精湛的技术,对熟能生巧这种自然规律有通达的领悟。
  (四)研读课文,感悟主旨
  陈康肃公的射箭技艺与卖油翁的酌油技艺相比,谁的技艺更精湛?请同学一起来讨论一下。(选3-4个学生谈自己的观点。)
  我们之所以对这个问题有质疑、有争论,那是因为在文末还有一句话由于理解上有难度,所以在编入课文时被删去了。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句话。
  屏显:
  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
  “解牛”说的是庖丁解牛的故事。解牛就是宰牛,庖丁解牛很厉害,当他解完牛后,牛皮还是完整的,骨架也都连着,这是因为在他反复练习之后,技术高超,游刃有余。他是顺着牛的骨架空间去解牛的,也就是顺应了事物发展的规律。举个简单的例子,我在切牛肉的时候觉得牛肉不好切,很费力,但是我父母切牛肉就很轻松,肉也切得很薄很齐整,这是因为他们是顺着牛肉的纹理去切的。而“斫轮”讲的是一个叫轮扁的人削砍车轮子,轮孔宽紧适中,成品精美,但他的儿子却做不到这样。这是因为只有通过反复的实践才能达到这样一种得心应手的境界。
  欧阳修这句话的意思现在已经很明确了。无论是解牛也好,斫轮也罢,抑或是陈尧咨射箭,老翁酌油,这些都是顺应事物发展规律,并经过反复实践后才达到的最高境界。虽然技艺是不可相比的,但技术境界却是相通的,它可以使人达到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境界。
  那我们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呢?
  明确:我们要懂得熟能生巧的道理,同时也千万不能骄傲自大、目中无人。
  同学们都领悟得很到位!通过整篇文章的品读,我们可以发现,卖油翁真正轻视的不是陈康肃公的技艺,而是其自矜的态度和不够高远的人生境界。
  这篇文章选自《归田录》。《归田录》自序开篇写道:“归田录者,朝廷之遗事,史官之所不记,与夫士大夫笑谈之余而可录者,录之以备闲居之览也。”欧阳修和士大夫笑谈之时,相信他所谈论的绝非熟能生巧的道理,而是由此延伸而来的士大夫处世之道。一个堂堂北宋官员因自己善射而不断炫耀于人前,这与一位虽走街串巷,但酌油之技精湛且云淡风轻、从不夸耀的卖油翁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谦卑内敛,抱朴守拙,这才是我们中国人真正推崇的人格精神。相信在座的各位同学在今天的学习之后,也会对为人处世之道有更深刻的领悟。
  八、家庭作业
  1.课后阅读《归田录》中的其他文章;
  2.抄录五条中国人追求崇高人格与至善品质的名言。
  九、参考书目
  1.[德]伊曼努尔·康德:《纯粹理性的批判》,邓晓芒译,人民出版社,2004年。
  2.王荣生:《阅读教学教什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
  [作者单位:(刘星)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余君霭)江西省景德镇市第十三中学]
其他文献
张志公先生作为影响中国20世纪的语文教育大家,在其一生的实践探索中不断深化“语言教育”思想,力求为语文教育的现代化揭示本质规律。从性质界定,到课程改革,再到教改教法,张老探索出了一套贯穿现象本质的学理体系,其熠熠生辉的教育思想至今依旧不失华光。然而,华光之下的张志公教育思想研究大多将视点聚焦于“性质观”“课程观”和“教学观”,对于“教材观”的分析却离散浅化、寥若晨星。为此,审视张志公先生的语文教材
期刊
【阅读导引】  节选内容选自雨果的《悲惨世界》,在这部分内容中,议论替代叙事成为了主要内容,而“夹叙夹议”正是雨果长篇小说的特色之一。一般在每一卷甚至每一节的情节展开前,雨果首先展开议论,通过议论抒发自己对政治或某一社会现象的看法,并试图通过篇幅不短的议论介绍孕育故事情节的时代与社会背景。  节选内容出自第四部第七卷第一节,雨果在这一节中探讨了“俚语”这一社会现象并引出了自己的“人道主义”思想。“
期刊
“思辨”最早出自《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即要博学多识,要详细地询问,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别,要切实地力行。“思辨”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1)哲学上指运用逻辑推导而进行纯理论、纯概念的思考;(2)思考辨析。简而言之,“思辨”就是理性思考辨析。  著名作家狄马说:“一个人如果真的养成了独立、自主、理性和思辨的习惯,那他已经是个现代公民了,语文教育的任务
期刊
文学作品的巧合,编织了丰富而巧妙的情节结构,是作家在“艺术的真实”基础上达到的文艺美学境界——人们读上去感觉不合常理,但是文本的有趣有料又离不开这些“巧合”。在《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中,巧合就无处不在。由巧合构成的叙事功能既改变了人物的命运,决定了情节发展的方向,又带给读者强烈的情感体验,具有独特的文学美。因此,借助其巧合的艺术手法,进行文本解读,组织课堂教学,饶有味道。  一、《我的叔叔于勒》中的
期刊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作为教育的组成部分,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事关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是对人影响最为深刻也最为长远的一种教育。《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指出,要加强组织领导,开创新时代义务教育改革发展新局面,就必须重视家庭教育。显然,家庭教育是教育人的起点和基点,家庭教育的成功与否也将直接影响到学校教育、
期刊
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而初中阶段也是文言文学习由易变难的重要时期。统编本教材越来越体现出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面对教材的变化,很多教师有了更多的思考。如何教好文言文,如何切实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仍是当前初中语文教师亟需解决的问题。无论教材如何变化,文言文教学也都应该重视文言文的文学性和文化特质,重视知识的系统性和学生的学习过程。笔者拟从这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  一、重
期刊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古希腊伟大哲学家柏拉图提出了这个著名的哲学命题。而即将步入成人行列的高中生,也常常被这些问题所困扰,尤其是在经历了2020年春天新冠疫情汹汹来袭的特殊时期,关于自我,关于他人,关于社会,关于自然……关于生命意义的思考会更多。  本课程于2019年初开始在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东莞第六高级中学等5所学校尝试授课,于2019年8月以课题的方式在东莞市正式立项,并于2
期刊
《囚绿记》作为一篇经典散文,被收录到了不同版本的高中语文教材。对于这篇文章主题的解读,历来存在争议,归纳起来,大致有“爱国说”“心灵说”“反省说”“颂扬说”四种。  “爱国说”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教师教学用书》为代表:“(《囚绿记》)含蓄地揭示了华北地区人民面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苦难命运,象征着作者和广大人民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1]  “心灵说”以张斗和老师为代表,他在《主题解读突围》一
期刊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地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言语经验,发展在具体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1]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学习的基础,也是语文核心素养的第一要素。所谓“語言建构”,指“根据语言内在规律和话语结构来建构语言系统——用词语组织、构建句子,用句子组织、构建篇章,其实质就是在口语或书面表达
期刊
整本书阅读课是在讲读课和自读课基础上的言语心智训练课,其目的是实现课内学习向课外学习的延伸,合理地拓宽学生的阅读空间,将学生现有的阅读量科学、有序地扩大,着力培养学生阅读中外经典的习惯和能力。这是一种完全由学生自主进行的阅读课型。在具体的阅读教学中,教师除在阅读目标、阅读方法等方面做一些必要的指导外,把课堂还给“主人”,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去读,去感知、领悟、联想和想象,使其完全融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