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还田条件下不同耕作方式和氮肥配施对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

来源 :山东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3815989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华北地区主推的济麦22号为试材,研究了秸秆还田条件下三种耕作方式配施三个氮肥水平对冬小麦农艺性状和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耕作方式和氮肥施用对冬小麦农艺性状和光合速率有显著影响。深耕(DT)提高了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穗数和分蘖数增加,产量最高;免耕(NT)使光合速率加快,成穗率增加,产量在三种耕作方式中居中;旋耕(RT)光合速率最小,成穗率最低,产量最低。氮肥施用可以使产量增加,增加幅度因耕作方式而异。免耕播种减少了劳动力投入,节约了成本,所以深耕或免耕配施225 kg/hm2纯氮是值得推荐的模式。
  关键词:耕作方式;施氮量;小麦;光合特性;农艺性状
  中图分类号:S512.1+10.6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13)03-0047-05
  秸秆还田可以改良土壤结构、改善肥力状况和养分循环,还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维持农业生态平衡,在农业生产中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1]。秸秆还田配合不同耕作方式对作物生长有显著影响,当前的研究结果不尽一致。在小麦生产中,刘世平等(2007)[2]研究认为免耕可以使小麦产量明显降低;陈四龙等(2006)[3]从水分利用效率综合考虑,认为旋耕是比较理想的耕作方式;王红光等(2011)[4]的试验结果表明深松旋耕易获得高的产量;吕美蓉等(2010)[5]研究表明免耕和深松耕与秸秆还田的交互效应能够增加集雨,提高冬小麦产量。在玉米生产中,虽然免耕与常规耕作相比产量无显著差异,但因投入少,所以经济效益显著增加[6]。目前,秸秆还田配合耕作方式对作物产量影响的研究报道较多,而其对光合特性的影响还罕见报道。
  氮肥对提高作物产量和农产品品质具有重要作用,在高产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7,8]。现在普遍认为,一定范围内,产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过量施用导致产量降低,氮肥的最适用量视具体作物而定。有研究表明,秸秆还田配施氮225 kg/hm2小麦产量最高[9],施氮180 kg/hm2时水稻产量最高[10]。还有研究表明,施氮显著促进草地植物地上生物量的积累,中氮水平地下生物量最大[11]。施氮量增加,小麦的分蘖数和叶绿素含量显著增加[12];燕麦旗叶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显著提高[13]。
  本试验以华北地区主推小麦品种济麦22号为材料,研究秸秆还田条件下耕作方式和氮肥配施对小麦不同生长时期光合速率、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及农艺性状的影响,为小麦秸秆还田下的耕作方式和氮肥配施优化方案提供理论依据,为建立小麦无公害安全生产体系提供实施方法。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
  试验于2011年10月~2012年6月在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试验农场进行。供试小麦品种为济麦22号。土壤质地为壤土,pH 7.2,有机质22.1 g/kg,碱解氮42.3 mg/kg,速效磷25.9 mg/kg,速效钾185 mg/kg。生育期内降雨152 mm。1.2 试验设计
  本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耕作方式:①NT(免耕),行距26 cm,②RT(旋耕),深度为18 cm,行距22 cm,③DT(深耕),深度为25 cm,行距22 cm;副区为氮肥施用量,三个施氮水平分别是N165(纯氮165 kg/hm2)、N225(纯氮225 kg/hm2)和N300(纯氮300 kg/hm2)。播期为10月15日,播种量135 kg/hm2。基肥选用氮磷钾复合肥,各处理基施量一致,其含氮量为75 kg/hm2。NT利用免耕播种机播种、施(基)肥、镇压同时完成;RT和DT处理下,基肥于播种前均匀撒施,然后翻耕、耙地、播种、镇压。翌年起身期追施氮肥至最终量,随后灌溉。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小麦拔节前测定分蘖数和群体数,成熟期测定穗数、成穗率和产量。光合速率测定:采用英国产CIRAS-1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在晴日上午11时选取各时期内最后一片完全伸展的叶片进行测定。NDVI测定:用美国Ntech公司生产的Green Seeker手持式光谱仪对小麦叶片进行扫描。SPAD测定:用SPAD-502型叶绿素仪在小麦生育期测定SPAD值。
  1.4 数据统计
  数据处理采用DPS软件,按裂区试验的分析教程进行统计分析,用LSD法进行多重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 耕作方式和氮肥配施对农艺性状的影响
  不同耕作方式的产量、穗数、成穗率、群体和分蘖数均有显著差异(表1),说明耕作方式对农艺性状有显著影响。不同耕作方式的产量高低为:DT>NT>RT,说明深耕有利于小麦增产。不同耕作方式下穗数多少为:DT>RT>NT,成穗率
  施氮后小麦的平均产量为:N225>N300>N165,说明过量施用氮肥不利于小麦增产。施氮后穗数和分蘖数均为:N300>N225>N165,说明氮肥施用量与穗数、分蘖数的变化呈正比。氮肥对成穗率和群体无显著影响,说明成穗率和群体可能是由遗传决定的。
  2.2 耕作方式和氮肥配施对光合速率的影响
  4个生育时期中,光合速率先升高,后降低,灌浆中期达最大值(图1)。不同耕作方式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有显著差异,在开花期、灌浆中期和灌浆后期均为NT>DT>RT,拔节期NT和RT无显著差异,但均比深耕显著减少。灌浆中期和灌浆后期对光合产物的积累和小麦产量有重要作用。灌浆中期免耕配施N300光合速率最高,旋耕配施N165光合速率最低。
  在3种耕作方式的4个时期中,N165的光合速率,除DT配施N225外均显著低于N225和N300,N225和N300在不同耕作方式和不同时期中的变化规律不一致,说明低浓度范围内施用氮肥有加快光合速率的作用,过量施用氮肥不会必然增加光合速率。
其他文献
摘要:采用水培试验,对不同钙处理下镉污染花生幼苗的生理特性和镉吸收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花生幼苗的株高和鲜重均随钙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而且较高浓度的钙提高了镉胁迫下花生幼苗叶绿素的含量,提高了叶片SOD、POD、CAT活性和根系活力,降低了MDA积累,说明一定范围内高浓度的钙可以缓解镉胁迫对花生生理特性的影响。此外,受镉胁迫的花生幼苗中镉的含量为根部>地上部,且随着钙浓度的增加,花生根部和地上部
期刊
摘要:以郑单21为试验材料,利用透射电镜(TEM: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和激光粒度分析仪研究水分胁迫下玉米胚乳淀粉粒的形态和粒度分布。结果表明:水分胁迫导致玉米籽粒形态建成滞后,尤其是内、外珠被组织解体和胚乳淀粉粒积累的速度减缓。授粉后7天,水分胁迫处理的籽粒外珠被尚未退化消失,果皮、内珠被和胚乳细胞的界限模糊,几乎每个果皮细胞内都含有细胞核;而正常供
期刊
摘 要:利用谷子基因组序列开发出SSR引物205对,其中171对可以稳定扩增出目的条带,149对有多态性。利用30个多态性SSR标记对41份谷子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共检测出291个等位变异,平均每个位点9.7个。谷子地方品种基因多样性指数平均为0.7907,育成品种基因多样性指数平均为0.7571。对41个谷子品种进行聚类,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164时聚为6组,与生态型基本一致。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以欧丽特菠菜叶片为试材,研究了菠菜叶片发育过程中3个时期叶片(幼叶、成熟叶、衰老叶)的抗坏血酸代谢变化及抗坏血酸含量与其相关酶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抗坏血酸(AsA)和氧化型抗坏血酸(DHA)含量的变化趋势与L-半乳糖-1,4-内酯脱氢酶(GalLDH)以及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活性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而与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变化呈此消彼长。同时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M
期刊
摘要:通过土培试验,以鲁花14为材料,采用盆栽方法,设置010 (CK)、324、735、838、1880 mg/kg 5种土壤镉浓度,研究了鲁花14各器官对土壤镉的富集效应及其镉在各器官亚细胞的分布。结果表明:随着镉浓度的增加,花生根、茎、叶的镉含量也持续增加,不同镉处理间差异显著。土壤镉浓度小于(包含)838 mg/kg时,镉含量大小顺序为叶>根>茎;土壤镉浓度为1880 mg/kg时,镉含量
期刊
农业部黄淮北部小麦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山东济南 250100)  摘 要:分析了山东省近8年小麦生育期内气象三因素变化及旬气象因子与旱地小麦主要农艺和产量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2003~2010年小麦生育期内降水量减少和日照时数增加的趋势较为明显,积温呈降低的趋势,但变化不明显。生育期内84个气象因子中有25个因子与旱地小麦主要农艺或产量性状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其中旬降水量有6个因子,旬
期刊
摘 要:以烤烟品种云烟97为材料,采取留杈部位和追肥次数双因子设计,留杈部位为正常打顶往下第2(D2)、4(D4)、6(D6)片叶处留杈,追肥次数设3个水平:追肥1次(Z1)、2次(Z2)、3次(Z3),以正常打顶不留杈、追肥一次作为对照(CK),共设10个处理。结果表明,D2Z2烟株生长发育良好,田间病虫害发生较少,化学成分更趋协调,吸食品质好,烟叶单产值、烟叶均值产指、级指、上等烟比例、中上等
期刊
摘要:从羽毛加工厂污泥中分离到一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 )YHYJ-1,对羽毛、羊毛和毛发底物均具有降解作用。菌株YHYJ-1对不同底物的降解能力存在差异,培养36 h羽毛完全降解,羊毛降解时间是72 h,毛发则在84 h有部分降解作用。分别以可溶性羽毛角蛋白、羽毛粉和偶氮角蛋白为底物进行酶活测定,以最高酶活值设定为100%,3种底物的相对酶活
期刊
摘要:通过对日光温室内温度环境特点及变化规律、日光温室控温措施的分析研究,得出确保郁金香生长期、开花期内正常生长的适宜温度及控温措施,对提高郁金香日光温室盆栽规模化、产业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日光温室;温度变化;控温措施;郁金香;生长发育  中图分类号:S624.4+2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13)03-0068-03  在郁金香日光温室生产中,温度是影响郁金香
期刊
摘 要:大豆新品种齐黄34夏播生育期105天,单产在2 759.7~4 473.0 kg/hm2之间,蛋白质含量42.77%,脂肪含量21.26%,豆腐得率257.17%,抗大豆花叶病毒SC3、SC7株系群,耐涝性强,是一个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的大豆新品种。齐黄34的育成说明选择适宜的亲本和采用有效的选育方法对大豆育种至关重要。  关键词:大豆;齐黄34;选育  中图分类号:S565.1文献标识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