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

来源 :杂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yise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手绘漫画“小蝌蚪找妈妈”里,小蝌蚪按照青蛙妈妈的要求完成了一切练习作业之后找到妈妈,无非是要想得到妈妈的陪伴,或者让妈妈给予一些自由的空间。然而,妈妈见小蝌蚪还有空闲,嚷着要再给它报个舞蹈班。小蝌蚪一下子游远了,甚至怀疑那不是它的亲妈。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之心人皆有之,说白了,无非是想让孩子赢在所谓的起跑线上,练就本领,长大了找一份相对体面的工作,出人头地,过上舒适的生活。将自己的理想强加在孩子的头上,将孩子的成长放进固有的模式,而且,以牺牲孩子那段应有的、快乐的、值得追忆的童年时光为代价,拔苗助长,实非明智之举。
  (读2017年6月《小蝌蚪找媽妈》)
  严廷松(福建)
其他文献
老家的土地,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在我成年的时候,我离开了老家到外面闯荡。母亲就像一根线,连着我和老家。我就像一只风筝,尽管在天空中自由地飞翔,但母亲这根线始终牵着我。  母亲走了,这根线也随着母亲飞走了。我就像一只无线的风筝,在天空漂泊。  母亲活着的时候,像风筝的线牵累着风筝一样牵累着我,让我疲惫不堪。母亲走了,我解脱了,不用再為尿床的母亲晒被子,不用再照顾行动不便的母亲,不用再操心母亲的一日三餐
期刊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个特困家庭,儿子刚上小学时,父亲去世了。娘儿俩相互搀扶着,用一堆黄土轻轻送走了父亲。  母亲没改嫁,含辛茹苦地拉扯着儿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当一张张奖状覆盖了两面斑驳陆离的土墙时,儿子也像春天的翠竹,噌噌地往上长。当满山的树木泛出秋意时,儿子考上了县重点一中。母亲却患上了严重的风湿病,干不了农活,有时连饭都吃不饱。那时的一中,学生每月都得带三十斤米交给食堂。儿子知道母亲拿
期刊
我记得我的母亲  当我在宽敞的厨房  用电脑微控的电饭锅蒸好热腾腾的米饭  我就忆起童年小偏房里呱嗒作响的风箱  我拉着风箱,看妈妈在灶台上忙碌  火光映着她的脸,汗滴像珍珠  我记得我的母亲  当洁净的卫生间里  全自动洗衣机嘀嘀鸣响  我的眼前就出现故乡的河流  我踩着浪花,妈妈在河边捶洗衣裳  最怕冬天,河水浸红了妈妈的双手  手上的裂口,滲出丝丝鲜红  我记得我的母亲  当我在明亮的书房 
期刊
神醫,因为给明星、官員看病,庸医成了神医;  神算,因为给官员们卜算过前程,神汉成了神算;  神药,一把芒硝一把绿豆经过不断的吹捧竟然成了神药;  神话,骗子做局骗到大量钱财,成了成功的神话;  神器,因为被“大师”开过光,那些普通的石头、木头制作的东西成了神器。
期刊
由江苏省属某文化单位纪委书记丁捷所著、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追问》一书,通过收录一批落马官员的口述实录,展现出他们由奋发有为到自甘堕落的人生轨迹,刻画出他们在贪腐面前复杂又矛盾的内心世界。在《追问》开篇第一章,作者写了一位因犯重婚罪,道德腐化,生活作风败坏而落马的副市长。  追忆往事,这位赵副市长借酒浇愁,他老泪纵横,一个劲儿地说:“我犯的不是罪恶,是罪孽。”  阴霾退去,爱情事业双丰收  我十八
期刊
一个村官平均一年私吞集体资产八百三十三万元,十八年后才案发,这么大的数额难道就没有一点蛛絲马迹?肯定有。不管这个村官伪装得多么“巧”,隐藏得多么“深”,总会露出“狐狸尾巴”的。这就提出这样一个疑问,监管者的责任哪里去了?原因至少有以下三点:一是“睁只眼闭只眼”,“民不举官不究”,不作为意识作怪;二是“屁股不干净”,本身就与村官有利益输送关系;三是“哥俩好”,成为村官“保护伞”,为村官私吞集体资产打
期刊
每年10月的第一个星期一,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名单都会在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公布,这里也因此被称为“诺贝尔奖的摇篮”。  2010年10月4日,是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揭晓日,按惯例,揭晓仪式要在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的“诺贝尔讲坛”举行。为了能第一个进入这个令科学家们向往的殿堂,来自世界各国的科学精英们在早上8点就来排队等候。当他们站在这一被视为科学界最高荣誉、奖金高达百万美元奖项的地方时,每个人
期刊
“交流平台”栏目欢迎您的参与。您可就栏目、文章、版式以及题插图等发表意见,可抒发对于杂文、杂文创作的见解,亦可与编辑探讨或与读友交流对于社会问题的见解或疑惑。内容不限,形式不拘,字数二百左右。  投稿方式:寄信至(130022)长春市卫星路5758号(请于信封标注“交流平台”栏目);发送电子邮件至zwxkyc@163.com。  一个人的年龄越大,越喜欢热闹,越怕寂寞,做事不如以前利索了,记性也差
期刊
冬天的四川盆地阴霾而湿冷。然而,对于五十三岁的陈满来说,这样的天气里却有一种难言的亲切和温暖。  从无罪释放回家已经过去一年,面前的他神情有些疲惫,声音略显低沉,比起刚回家时平静了许多。  八十年代的陈满喜欢读尼采、弗洛伊德,每次到成都,都会带回许多书。他还喜欢去外文书店买磁带。《喜多郎》《施特劳斯钢琴曲》《梁祝》……如今,这些磁带还静静躺在家里,似乎讲述着,如果没有1992年12月25日的那件杀
期刊
提起“桑伟川”的名字,除了六十开外者依稀记得外,大多国人茫然不晓,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大辞典》则收入其人其事。  人物的沉浮和事件的褒贬往往与一定的时代背景紧密相连,桑伟川及其事件亦然。1967年7月11日,《人民日报》发表丁学雷(“四人帮”写作班子)的文章,把周而复的长篇小说《上海的早晨》说成是“为刘少奇复辟资本主义鸣锣开道的大毒草”,宣布它三大罪状:一是美化资产阶级,二是污蔑工人阶级,三是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