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特尔:为人民赴汤蹈火,随时出征

来源 :中华儿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ki01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年后,巴特尔仍清晰记得,幼时第一次目睹消防员征战火场时的情景。
  那年,巴特尔居住的小区里有一户人家发生火灾。他看到消防员们英勇地朝着大火逆行而上,最终成功灭火。他按捺不住心中好奇,一路小跑过去,认真询问其中一位消防员:“叔叔,你们灭火时不害怕吗?会不会被火烧到?”
  消防员说出的话让他至今难忘:“不害怕啊,因为我们是人民的保护神。至于会不会被火烧到,只有你长大当了消防兵才知道。”
  看着消防员们离去的背影,年幼的巴特尔仿佛看到为消防事业牺牲的父亲伟岸身躯,也在一行队伍之中。
  多年过去,当年的男孩已渐渐成长,从稚气未脱到果敢刚毅担起救民于水火之重任,从家人呵护备至到出生入死鏖战火场,1990年出生的巴特尔已成长为内蒙古自治区消防救援总队呼和浩特市消防救援支队玉泉大队南二环消防救援站副站长。
  骨子里流淌着蒙古汉子的热血,他立志要做一只雄鹰,翱翔万里护佑草原平安;要做一朵盛开的萨日朗,用一腔热情添彩广袤大地。
  14年消防生涯,4000多个日日夜夜训练场上的磨砺,5000多次血与火、生与死的严峻考验,他用一腔热血和无悔青春践行“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的铮铮誓言。
  这份浸润身心、渗透生命的恪守,正如他的父亲,也正如祖国千千万万消防员。

抉 择


  ——“只有在与火魔作斗争的战场上,自己的心才能离父亲更近一些”
  从记事起,巴特尔对父亲的全部了解,只来自母亲的深情讲述,来自曾与父亲并肩作战的战友回忆,来自家中至今收藏、已经泛黄的照片和报纸。
  巴特尔的父亲孙占明,生前为内蒙古伊克昭盟公安消防支队直属中队代理副中队长。1991年8月8日晚,孙占明为救助困在十几米深检查井的两名管道工人而牺牲。
  在救援过程中,由于井口狭窄,空气呼吸器不能与战士同时下井,顾及井底群众和战士的生命安全,孙占明第一时间决定,由作为班长的自己一人下井探明情况。不料在下井5米处,意外发生,呼吸器掉落,最终他因严重中毒而窒息,为消防事业献出宝贵生命,时年28岁。
  得知大儿子孙占明去世的噩耗,正在米面加工厂工作的王凤珍当场晕倒。丧子之痛,撕心裂肺。但事后得知孙占明是为了救助掉入井中的百姓而牺牲时,她由衷为儿子的英勇行为感到骄傲和欣慰。为完成儿子终生为党为国无私奉献的遗愿,她将小女儿孙利伟送到消防部队,继承兄长未竟的事业。成为一名消防战士后,孙利伟以兄长为榜样,先后荣立两次三等功,并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消防警官。
  父亲生命定格的那一刻,距离巴特尔一周岁生日还有21天。巴特尔的母亲山丹曾获得全国女子柔道冠军、太平洋地区锦标赛铜牌。这个在血汗交织、摸爬滚打中成长起来的运动健将强忍泪水,收拾好丈夫遗物,带着襁褓中的巴特爾返回家乡,默默担负起照顾老人、培养孩子的责任。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家庭对我的影响,我想应该是‘党旗下的红色传承’。”巴特尔说。相见不满365天的父亲,像一面英雄的旗帜,永远矗立在巴特尔心中,给予他奋发前进的动力。家人许党报国的情怀犹如红色的种子,厚植在巴特尔心中,成为他人生道路上矢志不渝的信仰。
  巴特尔的信仰,历经三次人生抉择的淬炼。
  第一次抉择是2007年。作为一名优秀的业余射箭运动员,巴特尔被哈尔滨体育学院录取,他兴奋地将这个消息告诉了母亲山丹。看着已成为男子汉的儿子,山丹似乎看到丈夫在训练场的影子。她想起丈夫生前多次提起的一句话:“好男儿就是要当兵。”于是,山丹问了一个决定巴特尔一生的问题:“你是选择去哈尔滨体育学院,还是选择去当兵?”
  巴特尔内心无比激动:“我要选择当兵,成为一名消防员,像父亲一样去战斗!”
  这次对话,决定了巴特尔一生的奋斗方向。
  第二次抉择是在入伍前曾有一个机会摆在巴特尔面前:“要不要来北京当兵?”
  在巴特尔看来,能在首都站岗,无上荣光。如果选择消防部队,他将随时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血与火的经历,同样是保卫国家保卫人民,为什么不选择去北京呢?两种选择,两种人生,在他脑海中交织,可他最终决定去消防部队。
  “父亲的英雄事迹感染、鼓励、鞭策着我,我要像父亲一样,不怕牺牲,不畏艰险,做一名合格的消防卫士。”巴特尔说。



  得知孙子立志当消防兵,祖母王凤珍拄着拐杖从几千里外的通辽坐火车来到内蒙古消防总队,找到时任总队长王秋彧。王秋彧亲切问及王凤珍家里有什么困难,饱受生活艰辛的王凤珍却只字未提,只是诚恳地说:“感谢部队对占明的培养,对我们家的关心。我们无以为报,只有一个请求,把我的孙子巴特尔送到部队,将他父亲没有走完的路继续走下去。”
  王秋彧被眼前这位瘦弱却坚强的老人所打动,感慨道:“您家族三代人都要贡献在消防事业上啊!”就这样,巴特尔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和父亲一样加入消防战士的队伍。
  不久后,巴特尔面临第三次抉择。
  2007年12月,巴特尔带着家人的殷切嘱托,来到赤峰消防新兵连。三个月的新训生活即将结束,马上面临新兵分配去向。巴特尔得知自己将被分配到市区条件好、火警少、训练少的支队机关直属中队,这是令多少人梦寐以求的选择,但并不是巴特尔想要的军旅生涯。   巴特尔用新兵连的IC电话拨通姑姑孙利伟的电话:“姑姑,我不想去轻松的地方,我想到训练任务重、火警多的地方磨砺自己。”当被问及原因时,他坚定地回答:“第一,我不想别人认为我是靠父亲的光芒来当兵;第二,我是烈士子女,更应该在最苦、最累、最险、最难的地方。我要靠实际行动告诉大家,我不仅是烈士的后代,我也能像父亲一样优秀。”
  听完这段话,孙利伟沉默许久,说:“既然你决定了,我尊重你的选择。”随后,她向上级反映了巴特尔的选择和追求,将巴特尔分到当时任务重、火警多的红山区消防一中队(现赤峰特勤中队)。
  “成长没有捷径可选,作为一名军人,永远不能回避战场。”巴特尔说。英雄世家的血脉,祖孙三代的信诺,让他怀揣着对“救民于水火、助民于危难、给人民以力量”的消防队伍的向往,最终选择走入红门。在他心底,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想法——只有在与火魔作斗争的战场上,自己才能体会到父亲的胸怀,才会离父亲更近。
  他在日记中写道:“父亲,请相信我,我会沿着您的足迹,把您没有走完的路继续走下去。”

锤 炼


  ——“不练就过硬本领,怎么与灾情斗,怎么救人?”
  消防员是全球公认最复杂、最危险的职业之一,被称为和平年代“距离死亡最近的人”,刀山火海、天灾人祸都是他们的战场。巴特尔深知,“灭火救援现场不需要没有真本事的人”。
  从事消防事业后,巴特尔去得最多的地方是操场,思考最多的是战斗。他说:“不练就过硬本领,怎么与灾情斗,怎么救人?吃不了苦,当什么消防员?”
  在新兵连,很多人都知道孙占明的事迹。老兵们出于对烈士的敬重,想方设法给巴特尔开小灶,减小训练量。倔强的巴特尔坚决不“领情”,他主动找领导汇报思想,积极参加高强度训练科目,在训练场上给自己加大任务量,经常肩膀破皮、后背出血、手脚起泡。
  赤峰零下三十几度的大风天,巴特尔和战友们在训练场上进行军姿训练。恶劣天气下,他不是没想过像个别战友一样偶尔偷懒,放松一下,但这个念头只是一闪而过。“如果偷懒,我就不配是英雄的后代。”巴特尔挺直身板,按照标准军姿站立着,汗水从帽子里流出来,瞬间冰冷。
  新训使巴特尔脱胎换骨,新训第一年,巴特尔被评为“优秀士兵”。
  在战友们看来,“巴特尔身上总有一股刚毅的拼劲,还有从不言弃、勇夺第一的决心和意志”。训练场上,他是“拼命三郎”,掉皮掉肉不掉队,流汗流血不流泪。
  2009年3月,巴特尔在中队开展高空训练时,左脚严重扭伤。医生嘱咐他:必须卧床静养三个月,稍不注意就会造成终生残疾。巴特尔没有住院,而是回到战友们身旁。在战友们悉心照料下,他加强康复锻炼,不到两个月,就以惊人毅力,又风风火火地出现在练兵场上,带领大家投入到火热训练当中。
  2019年,巴特尔代表支队开展全员岗位练兵竞赛。正值夏日,他穿着40多公斤的战斗服,背着空气呼吸器,奔跑在训练场上。不料临上赛场前,他右脚拇趾严重受伤、脚趾甲连皮带肉挂在脚趾上,血流如注。
  队长看到后很不忍心,劝他放弃。巴特尔笑着说:“队长,相信我,这点轻伤算什么!”说完,他硬是忍痛揪下脚趾甲,转身冲回赛场。最终,他在这场比赛中勇夺第一。可当他脱下靴子后,脚趾和袜子早已血肉模糊地粘到一起。
  无数次厉兵秣马、枕戈待旦,都是为了火场上英勇逆行,成功救生命于水火之中。
  巴特尔第一次出警,是2008年4月。那天,他来到红山一中队(现特勤中队)还不到一周,三声急促的警铃响起,某玻璃加工厂发生火灾,他同战友第一时间展开救援行动。
  抵达火场后,熊熊烈火有数米之高,大量玻璃溶液肆无忌惮地喷涌而出。按照灭火任务分工,巴特尔的任务是用沙袋对流淌的玻璃溶液进行筑坝堵截和冷却。他与战友扛着一袋袋沙袋,在距离玻璃溶液十米之外的地方筑起堤坝。炙热的溶液和火焰灼烤着每个人的脸庞,但没有一个人退缩。



  “當时,持续高温令战友们精疲力尽,我们一轮接一轮开展任务,汗水流到眼睛里都无暇顾及,所有人只有一个心思,就是把火灭掉。”巴特尔说。
  经过两个多小时奋战,大火终于被扑灭。在收整水带过程中,地面上大量细小玻璃渣,顺着水带,穿过手套,扎进巴特尔手掌,但因第一次成功灭火而感到兴奋的他完全没有察觉。直到回到中队,他才感到钻心般疼痛。细心的班长找来镊子,小心翼翼将布满他手掌的玻璃刺一根根往外挑。这一挑,就是一个多小时。
  “人们常说的赴汤蹈火,就是消防员的真实写照。”2012年7月,巴特尔从昆明消防指挥学校毕业,分配至内蒙古消防总队呼和浩特市消防支队托克托县消防大队托县一中队时,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写着“蹈火者”三个字的励志墙。“三个字虽简单,但是承载着多少消防员的初心使命,也见证消防员对党和人民的绝对忠诚。”

战 斗


  ——“为国家、为人民抛头颅洒热血的时候到了”
  “赤峰制药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一辆液氨运输车在向公司车间输送液氨时,对接的高压导管发生破裂导致液氨泄露,请求救援!”
  2009年8月5日9时03分,支队指挥中心接到报警后,迅速调集赤峰市区4个中队、21辆消防车、99名消防官兵赶赴现场开展抢险救援。其中,就有巴特尔的身影。



  氨的刺激性对人体有很大伤害,轻度氨气中毒可造成鼻炎、喉痛,严重可造成咳血及肺水肿,呼吸困难,对眼部造成严重化学烧伤,皮肤接触会引起严重的疼痛和烧伤,可发生深度组织破坏。巴特尔主动请战,穿好防化服,背上空气呼吸器,和战友一同进入事故现场。   时间就是生命,巴特尔心急如焚。到达现场后,巴特尔和战友迅速分工,寻找被困人员。为让受困群众尽快脱离险境,他们将空气呼吸器让给群众。大量氨气被他们吸入体内,有的战友开始剧烈咳嗽,闷热的防化服把衣服湿透。即便如此,他们仍奋力加快将群众送到安全区域的脚步。每个人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保证人民群众的安全。
  经过一番努力,在确定没有被困人员后,巴特尔与战友重返事故现场,用开花水枪对氨气泄露区域进行稀释。稀释过程中,他们的空气呼吸器基本同时发出报警信号,这意味着,空气呼吸器就要没气了。
  “危急时刻,没有人退出现场更换气瓶,因为时间不允许。如果我们集体更换气瓶,将会给周围群众带来更大危险。”巴特尔说。
  就在巴特尔摘下面罩那一刻,他看到副支队长站在身后,没有佩戴空气呼吸器,依然全力指挥现场,这他更加坚定:“为国家、为人民抛头颅洒热血的时候到了。”这场救援,每个人都坚守在自己的阵地上稀释泄露氨气,掩护关阀战友,经过一个多小时浴血奋战,泄露事故成功处置完毕。
  在此次灾害事故中,消防官兵共营救中毒人员170多人,现场疏散群众6480余人。
  由于长时间暴露工作,巴特尔吸入大量氨气,在返回送水一线的途中晕倒。醒来后,巴特尔发现自己在医院的病床上吸着氧气,此时他已昏迷两天。
  “经历这件事情,我明白了父亲当时的举动,也深刻体会到父亲作为一名消防战士的一往无前。”巴特尔说。



  历史总有惊人的相似。对于巴特尔和战友们来说,2016年,他们如同巴特尔父亲当年一样,携手开展一次枯井救援。
  当年8月的一天,巴特爾正组织中队开展体能训练,突然警铃响起:有一人在田野里找羊,不慎掉到枯井里,火速救人!巴特尔和战友们穿好救援服,迅速赶往现场。
  “队长,我们下吧,你身体重。”到了现场,队员们争先恐后主动请缨。时任指导员的巴特尔谢绝大家好意:“我学过井下救援并具有救援经验,你们在上面做好保护就行,万一有什么突发情况,我可以第一时间作出反应。”
  对于巴特尔这个决定,大家都为他捏一把汗。“巴特尔的父亲当年就是因为枯井救援而牺牲,这次枯井救援,对巴特尔来说,不仅是救援技术的考验,更是一次心理上的挑战。”当时一同参加救援的石小亮回忆。
  枯井井口狭窄,巴特尔身上背着20多斤的空气呼吸器,根本侧不开身,只能头向下倒立着,一点一点往下深入进井。当他半个身子下到井里的时候,意外发生了:空气呼吸器上的挂钩和井壁发生摩擦,导致挂钩变形,使巴特尔身体突然开始下坠。危急当头,石小亮一把拽住空气呼吸器,和战友们一起上手,把巴特尔拽了上来。
  参加救援的战友杨柳说:“巴特尔被救上来后,大家以为他会产生退意,但是他没有退缩,勇敢地再次面对危险。”
  不顾战友再次劝阻,巴特尔换掉挂钩,重新检查确认装备扣紧后,毅然再次下井。巴特尔顺着井壁下去,找到被困人员,利用准备好的绳子,绑在他身上,并发出上升信号,把被困人员拉了上去。
  最终,当双脚踏上地面,巴特尔深深地呼了一口气。

领 军


  ——“兄弟们都靠后,我先上”
  在战友心中,巴特尔是一位立身为旗的英雄,他就像一面火红的战旗,时时感召、激励、引领大家攻坚克难,不畏艰险。
  “巴特尔是‘枪手’,对灭火救援现场总是第一个冲进去,确定现场安全后,才让我们进去,他总说‘兄弟们都靠后,我先上’,我们对他充满敬佩之情。”战友杨柳说。
  一起煤气罐事件让战友李小康印象深刻。“当时是一个房子的二楼着火了,火势很旺,浓烟和火苗导致我们看不清楚着火情况。就在大家手足无措时,巴特尔给了我们手势,让我们在安全地方等待命令,独自一人闯入着火的房子里勘查情况,很快他出来,为我们安排救援任务,完成灭火。就在灭火任务即将完成之时,战士们突然看到有一个燃烧的房间内部角落还有一个煤气罐,顿时,它就像一个炸弹一样牵起所有人的心。就在这危急之际,巴特尔毫不犹豫迎着火光冲了进去,把煤气罐抱了出来,并迅速把它放到水里,解除了爆炸隐患。”
  平日里,巴特尔带队伍非常严格,被子叠得是否整齐、军姿站得标准不标准,事无巨细,他都高标准、严要求。他认为,训练中细节越到位,队员们在战场上才会多一份安全保障。
  “无论是早上出操、队列训练,还是队容检查、内务评比,他都带头参加,要求指战员做到的事,自己首先做到。”石小亮说。
  巴特尔不仅是训练场上、火场上的“拼命三郎”,还是善于钻研、业务精湛的“扛把子”。他结合灭火救援实战,独立研发的“内攻灭火3人班组战法”“狭小空间破拆搜救技术”,因为安全实用,在支队广泛推广。他在5000余次灭火救援行动后,写下20余本厚厚的“火场日记”,成为支队开展战例研讨和复盘推演的“工具书”。



  “作为副站长,巴特尔平时工作严谨踏实,是团队领头雁,带领大家以硬汉精神塑造硬汉品格,培养血性,胜任新时期消防救援任务。”巴特尔的教导员张伟说,“他工作中有韧劲,责任心强”。
  消防部队改革转隶期间,有的人思想产生动摇,巴特尔组织大家学习党中央文件,让大家坚定“即便脱下军装,依然使命不改、担当不变”。“脱下橄榄绿,换上火焰蓝。我们换了一身服装而已,本色没变,使命没变,初心没变,追求没变,标准没变”。他言语铿锵,“我们消防队员每一次出警都是一场生死考验,没有铁的纪律,就会散沙一盘,就会变质,就会辜负党和人民对我们这支队伍的期望”。   一个二十多人的消防站,光靠严格管理和教育是不够的,只有时刻把队员的疾苦、成长挂在心头,用真情和爱心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做到以情带队,才能守好阵地、管好队伍。在救援中勇往直前,带领队员冲锋陷阵的铁打汉子,在日常生活中也有“暖男”的一面。
  “巴特尔队长把大家当成兄弟,无微不至地照顾我们,让我们感动。”战友张帅说。
  有一次,张帅训练时左肩部受伤,手术治疗后回到中队进行恢复。巴特尔得知后,主动为他量身打造一套“术后恢复训练计划”。无论多忙,巴特尔每天抽出半小时帮他训练,一练就是半年。通过不懈努力,张帅受伤部位比预期恢复程度提前很多。“如果不是巴特尔队长帮助,我有可能错过最佳恢复期。”
  类似事情还有很多。战友刘国洋感冒发烧,夜里十点多,巴特尔驱车去药店买药。战友马爱林在寒冬扫雪,巴特尔看到后,摘下自己的手套,给他戴上。战友杨柳忘记自己的生日,出警回来,发现巴特尔已经给他准备好了蛋糕和长寿面……
  巴特尔对战友爱得真,爱得深。他明白:深厚的战友情谊是队伍战斗力生成的重要源泉。“一个团队要有战斗力,就是要所有人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不抛弃、不放弃任何一个人。”
  正是这样一个团结的战斗集体,才能扛起如山使命,有警必出,闻警即动,不畏艰难,敢打必胜,在北疆大地为消防事业贡献青春力量。

守 护


  ——“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只要人民有危难,都要尽力守护人民安全”
  多年来,不论是工作还是休息,巴特尔都时刻牢记消防战士的使命和责任,始终以战斗姿态,把党和人民的利益装在心中。
  订婚是人生大事,当天巴特尔却扑进了火场。2017年2月25日,订婚午宴结束后,巴特尔在送未婚妻郭兴回家途中,发现赤峰市摩尔城西侧东影南路某宾馆浓烟缭绕。出于消防员本能反应,他迅速将车停在路边安全位置,顾不上身后郭兴嘱咐,第一时间飞奔火场。
  “不要惊慌,防止踩踏,压低身体,用衣物捂住口鼻,靠楼体右侧走!”宾馆楼内烟雾弥漫,能见度非常低,巴特尔被呛得眼泪直流。他一边紧急疏散群众,一边敏锐判斷火灾是由于位于二楼平台的厨房烟道过热,导致外部存放物品燃烧起火。迎着浓烟和炙烤,巴特尔拿起宾馆墙壁消火栓,对着火物奋力灭火。
  很快,辖区消防中队来到现场救援。30多名群众得以安全疏散,宾馆免遭更大的灾难和损失。救援结束,巴特尔默默离开现场。
  再次出现在面前的巴特尔,已由订婚时西装革履、衣着光鲜,变得“灰头土脸”。郭兴又敬佩,又担心,打趣他:“你是不是灭火有瘾?”
  “作为一名消防员,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只要人民有危难,都要尽力守护人民安全,救人民于水火之中。”巴特尔坦言。
  2020年,在严峻的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巴特尔又一次放弃陪伴家人,投身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控。不满一周岁的儿子只能在视频对话中,隔着手机屏幕对他咿咿呀呀、手舞足蹈。“别人可以安心居家隔离,我们不一样,发生火灾和突发事件,必须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不能让群众生活雪上加霜。”
  巴特尔的努力和成绩让他获得众多光环和荣誉。他先后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嘉奖两次,3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两次被评为优秀指挥员,被应急管理部评为全国119先进个人、被内蒙古自治区宣传部评为北疆楷模。
  此次获得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巴特尔说,这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责任。“这份荣誉不仅仅属于我一个人,更是属于奋战在消防一线工作的广大有志青年。”
  如今,巴特尔在消防事业道路上已走过14年光阴。消防队伍“养兵千日,用兵千日”,全年365天在岗,全天24小时执勤备战。“无论在任何时候,无论当时正在做什么,只要警铃响起,我们就会迅速出警,这几乎已经成为一种本能。”
  “面对火场,逆行而上,害怕过吗?”对于这个自己幼年时问消防员的问题,他发自内心地回答:“当我看见大火在燃烧,脑子里只有一个想法,要以最快速度、最安全方式将它灭掉。心里面只有一个信念:保住国家财产,保住人民安全。”
  有一次,巴特尔与战友们成功完成救援任务,准备返程时,听到身后的百姓聊起天来:“现在消防兵真是最苦的兵种。你看,他们一个个都那么年轻,但是在这么危险的时候,都不顾生命硬是往里面冲。他们是当今中国最可爱,最值得尊重的人,是和平年代的英雄。”
  这时,背对着百姓的巴特尔嘴角大大上扬,心中洋溢着满足。
其他文献
这个五一,对于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武汉市江岸区分公司上海路揽投站投递员徐龙来说,着实有些梦幻,在人民大会堂,他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仅仅三天之后,他又被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授予第25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作为一名平凡的投递员,徐龙13年来4000多个工作的日日夜夜,驾驶邮车累计行驶30多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赤道近10圈,累计投递各类报刊邮件40余万件,零差错,零投诉。当新冠肺炎疫情突袭,身处武
期刊
今年五四青年节前夕,第25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评选结果揭晓。四川省凉山州昭觉县三河村第一书记李凯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他坦言,“这份荣誉从脱贫攻坚中来,不是个人荣誉,其背后凝聚的是千千万万扶贫人的心血。站在台前,展示的也不是个人,而是脱贫攻坚为村子和村民带来的翻天巨变”。  三个月前,李凯作为全国脱贫攻坚楷模代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接受了习近平总书记颁奖。那一天,穿着彝族传统服饰,戴着英雄带,接过奖牌时
期刊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重要使命,脱贫攻坚是我们党向全国人民和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对解决贫困问题高度重视,带领人民持续向贫困宣战,作出了不懈的减贫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扶贫开发道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极为重视扶贫开发工作,把扶贫开发作为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人民福祉、事
期刊
2021年2月25日上午,北京,人民大会堂。大礼堂灯光灿若繁星,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正在举行。  雄壮的《向祖国英雄致敬》乐曲声中,习近平总书记为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获得者一一颁授奖章、证书、奖牌。  这是35岁的杨晖第一次走进这神圣的红色殿堂。此刻,作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获得者之一,他感到,这是至高的礼遇、崇高的荣耀。“特别触动,中华民族和绝对贫困永远地说再见了。我能和脱贫攻坚
期刊
“陈老板,我家有一些核桃,请帮我代卖一下。”“小陈,这几十斤自然酿造的土蜂蜜,还得请你帮我卖卖。”“我也想在家里开一个网店,你教教我吧?”……  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野三关镇一间临街的店面,人气十足。店面上面挂着“陈兹方铺子”的小招牌,店主就是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陈兹方。  说话时,陈兹方的嘴角始终带着微笑,一脸阳光。然而,细一打量他,会发现他高高的个子有两只空荡荡的袖筒。原来,他没有
期刊
在福建漳州,有一句话广为流传:“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漳州110’”。  “漳州110”,是福建省漳州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直属大队的简称,是全国公安机关最早实行警务机制改革的基层单位。  31年前,“漳州110”因民而立。创立之初,仅有七个人、三支枪、一辆破旧三轮摩托车,就是这样一支公安队伍,在全国首创110报警服务台和快速反应机制,开创维护治安与服务群众并重的先河。1996年8月,公安部在漳州召
期刊
2012年,他中考落榜,跟着亲戚外出打工谋生。端盘子、发传单、在工地搬砖……  2019年,他身披国旗,站在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的冠军领奖台上,接受无数的掌声和祝贺。  低谷中向上,绝境里逆袭,像小说一样精彩的情节,真实地发生在一个年轻人身上。  他的名字叫梁攀,现在是重庆铁路运输技师学院青年教师。因为他的励志经历和出色事迹,今年五月,他获得团中央、全国青联颁发的第25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梁攀
期刊
他,是北部战区海军某潜艇基地声纳业务长,常年战斗在制衡强敌、深海远洋最前线。  他,先后获得海军研练先进个人、荣立二等功等多项表彰奖励,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和专业人才1类岗位津贴,是基层一线技术“大拿”。  他,带领水声专业团队集智研训,先后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国防发明专利11项,多次囊括海军、战区海军声纳专业比武团队第一名。  他,就是张友奎,以刻苦钻研、无声奉献,探寻着深海蛟
期刊
置身校园,似有一种富有生命力的东西奔涌着、不断撞击心灵,使人感动、兴奋、激越、升腾。文化路上汇集毕业生的励志语录、名校林中如临其境感受大学的“呼唤”、廊道文化别具一格的激励引领、巨型展牌上发出“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号召,时时处处给人激励和感染。  显然,整个校园文化建设以励志为主题。走着走着,走到“精气神”这三字影壁前,记者似乎找到了答案。这三个字,就是河北省衡水市第二中学的精神长相与文化特性,彰显
期刊
在探索太空旅程中,人类脚步从未停止。空间站建设、探月工程、探火工程……中国太空探索,用一个又一个成就照耀星空,为世界探索宇宙贡献出不可磨灭的印记。  每一个升空探测仪器背后,都离不开许许多多科研工作者的努力。这一次,让我们将视线从茫茫太空拉回地球,拉到中国,拉到西安,拉到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六研究院7103厂,来看一看火箭升空背后的人。  航天六院7103厂是我国唯一大型液体火箭发动机研制生产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