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幼小衔接是每一个幼儿园的重要工作之一。幼儿能否很快完成由幼儿到小学生的成功转变,能否很快适应小学生活,都是幼儿园老师工作的重中之重。所以幼儿园和家长应帮助幼儿做好生活习惯以及自理生活的心理准备,为幼儿做好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情感、意志等各方面的入学准备。
关键词 幼儿衔接 幼儿园 措施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幼小衔接的意义
幼小衔接指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处于幼儿园与小学阶段的学童具有不尽相同的身心发展特征,解决好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对于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教育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 幼小衔接课程能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和生活环境的适应能力,懂得独立和自理,为孩子上小学提前奠定基础;
2. 它可以提升孩子的交际沟通能力,认识更多的小朋友,懂得主动与他人沟通,尊重别人,与人分享,开朗活泼的成长。
3. 它让孩子思维上有所发展,提升注意力,能衔接幼儿园与小学两个相邻教育阶段之间的知识和能力,较早适应小学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
二、如何做好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教育的终结阶段,是小学阶段的开始阶段,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中提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因此,面对即将入小学的孩子,如何做好幼小衔接成为了老师和家长工作人员的重中之重。我们的具体措施是:
1. 培养幼儿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幼儿进入小学阶段,学校会有《小学生行为规范》等规章制度来约束孩子,所以在幼儿园阶段,大班老师要培养幼儿自觉遵守和培养一些生活的习惯。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曾明确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老师应该重视幼儿学习习惯的养成,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激发、保持幼儿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很重要,比如在和孩子一起看书时采用一些启发性的语句,像“这是怎么回事呀?”“让我们来猜猜看”,来引发幼儿对学习的好奇心,也要多鼓励幼儿动手操作。动手操作能使幼儿的认识由表面趋向实质,从而激发更大的求知兴趣,促使幼儿更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为养成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结实基础。
2. 从各方面提高幼儿的能力真正做到幼小衔接
(1)常规要求上相互衔接
老师要培养幼儿正确的坐姿和写姿,如果这些习惯在幼儿阶段不把握好,在高段往往会很难去纠正,效果也是微乎其微。老师可以在大班阶段进行一些训练和指导,也可以带幼儿去一些小学参观哥哥姐姐是如何做的。尤其在集体活动中要树立集体团队意识,积极发言,老师要加强对幼儿注意力的训练,多用发自内心的表扬,而不局限于物质奖励。
(2)生活能力的培养
老师要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穿脱衣服,自理大小便,整理书包、文具等,试着自己的事情自己去做,慢慢要有自己的独处意识,在大班阶段,多让幼儿有锻炼的机会,做老师的好帮手,扫地,擦桌等。這样子为小学生活做充足的准备。还有一方面幼儿们要逐渐培养自控能力,养成自制、自律及良好的行为习惯。
(3)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是为入小学打好基础的重要衔接工作,从小中班开始,我就非常重视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特别是口语表达能力。在语言教学中,我经常组织幼儿对一些儿童文学作品听、看、讲述、讲座,引导幼儿学习新的语言、词汇、了解作品,再通过看图说话、情景表演、木偶剧、小话剧等表演出来,使幼儿得了更多锻练语言的机会。
(4)加强幼儿的阅读能力
对于孩子而言,通过阅读,能扩充孩子的知识经验,改变孩子的看法,升华孩子的思想感情。大量的心理学研究和学习教育实践证明,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幼儿的语音、词汇、语法以及言语交际和言语调节能力等均处于蓄势待发阶段,所以大班老师要利用各种资源,给幼儿提供活的多元的语言环境。比如多给幼儿提供一些阅读的资源,多用一些图片,书籍,和生活经验,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创设有趣的场景,让幼儿在兴趣中发展自己的阅读能力。
3. 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和责任感
幼儿参与活动往往从兴趣出发,进入小学后,仅从兴趣出发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有时难以奏效,为此,教师要勤观察,多引导,布置了任务要坚持要求,坚持检查,进入大班后,老师要经常布置一些任务让幼儿回家完成,可以改变以前写通知的形式,让孩子当小传令兵,把任务转达给家长听,这样的作业既加强了幼儿的任务意识,又能够培养幼儿准确转述他人意图的能力,入小学后,孩子们就清楚地向家长传达学校信息,完成学校老师布置的任务。
4. 培养幼儿的大胆交往能力
心理学家普遍认为,人际关系代表着人的适应水平,是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从小培养儿童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促进儿童其个人心理健康发展和预防各种心理疾病有些重要的、积极的意义。老师平时在幼儿园多创设情景,给孩子创造与他人交流的机会。也可以带幼儿参观小学、 “大带小”活动、“与小学生联谊”等活动。我还常常要求家长们多让自己的孩子与不同年龄的孩子交往,广泛结交伙伴,使孩子们得到愉快的同时,成为一个乐于交往和善于交往的人。
5. 充分发挥家园合作
充分发挥”家长园地”的作用”家长园地”是幼儿园与家长沟通的窗口。陈鹤琴先生说:”幼儿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儿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它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它的成功注定这个孩子的未来。所以家长老师的积极配合,对幼小衔接工作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三、总结
幼小衔接工作不仅需要老师的努力,还需要家长的全力配合,幼儿园时代是人生充满欢乐的时代,也是孩子走向文明与知识的起点,幼儿园时代的欢乐是无限的,最难忘的,老师和家长要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习惯,掌握丰富的知识和技能,调整好心态。让幼儿即愿意上学,又喜欢上学,又具有一定的克服困难的能力,让我们共同努力让幼儿顺利完成由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参考文献
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写
2. 王振宇 《儿童心理发展理论》华东师范出版社2004年7月
关键词 幼儿衔接 幼儿园 措施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幼小衔接的意义
幼小衔接指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处于幼儿园与小学阶段的学童具有不尽相同的身心发展特征,解决好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对于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教育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 幼小衔接课程能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和生活环境的适应能力,懂得独立和自理,为孩子上小学提前奠定基础;
2. 它可以提升孩子的交际沟通能力,认识更多的小朋友,懂得主动与他人沟通,尊重别人,与人分享,开朗活泼的成长。
3. 它让孩子思维上有所发展,提升注意力,能衔接幼儿园与小学两个相邻教育阶段之间的知识和能力,较早适应小学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
二、如何做好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教育的终结阶段,是小学阶段的开始阶段,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中提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因此,面对即将入小学的孩子,如何做好幼小衔接成为了老师和家长工作人员的重中之重。我们的具体措施是:
1. 培养幼儿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幼儿进入小学阶段,学校会有《小学生行为规范》等规章制度来约束孩子,所以在幼儿园阶段,大班老师要培养幼儿自觉遵守和培养一些生活的习惯。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曾明确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老师应该重视幼儿学习习惯的养成,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激发、保持幼儿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很重要,比如在和孩子一起看书时采用一些启发性的语句,像“这是怎么回事呀?”“让我们来猜猜看”,来引发幼儿对学习的好奇心,也要多鼓励幼儿动手操作。动手操作能使幼儿的认识由表面趋向实质,从而激发更大的求知兴趣,促使幼儿更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为养成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结实基础。
2. 从各方面提高幼儿的能力真正做到幼小衔接
(1)常规要求上相互衔接
老师要培养幼儿正确的坐姿和写姿,如果这些习惯在幼儿阶段不把握好,在高段往往会很难去纠正,效果也是微乎其微。老师可以在大班阶段进行一些训练和指导,也可以带幼儿去一些小学参观哥哥姐姐是如何做的。尤其在集体活动中要树立集体团队意识,积极发言,老师要加强对幼儿注意力的训练,多用发自内心的表扬,而不局限于物质奖励。
(2)生活能力的培养
老师要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穿脱衣服,自理大小便,整理书包、文具等,试着自己的事情自己去做,慢慢要有自己的独处意识,在大班阶段,多让幼儿有锻炼的机会,做老师的好帮手,扫地,擦桌等。這样子为小学生活做充足的准备。还有一方面幼儿们要逐渐培养自控能力,养成自制、自律及良好的行为习惯。
(3)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是为入小学打好基础的重要衔接工作,从小中班开始,我就非常重视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特别是口语表达能力。在语言教学中,我经常组织幼儿对一些儿童文学作品听、看、讲述、讲座,引导幼儿学习新的语言、词汇、了解作品,再通过看图说话、情景表演、木偶剧、小话剧等表演出来,使幼儿得了更多锻练语言的机会。
(4)加强幼儿的阅读能力
对于孩子而言,通过阅读,能扩充孩子的知识经验,改变孩子的看法,升华孩子的思想感情。大量的心理学研究和学习教育实践证明,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幼儿的语音、词汇、语法以及言语交际和言语调节能力等均处于蓄势待发阶段,所以大班老师要利用各种资源,给幼儿提供活的多元的语言环境。比如多给幼儿提供一些阅读的资源,多用一些图片,书籍,和生活经验,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创设有趣的场景,让幼儿在兴趣中发展自己的阅读能力。
3. 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和责任感
幼儿参与活动往往从兴趣出发,进入小学后,仅从兴趣出发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有时难以奏效,为此,教师要勤观察,多引导,布置了任务要坚持要求,坚持检查,进入大班后,老师要经常布置一些任务让幼儿回家完成,可以改变以前写通知的形式,让孩子当小传令兵,把任务转达给家长听,这样的作业既加强了幼儿的任务意识,又能够培养幼儿准确转述他人意图的能力,入小学后,孩子们就清楚地向家长传达学校信息,完成学校老师布置的任务。
4. 培养幼儿的大胆交往能力
心理学家普遍认为,人际关系代表着人的适应水平,是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从小培养儿童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促进儿童其个人心理健康发展和预防各种心理疾病有些重要的、积极的意义。老师平时在幼儿园多创设情景,给孩子创造与他人交流的机会。也可以带幼儿参观小学、 “大带小”活动、“与小学生联谊”等活动。我还常常要求家长们多让自己的孩子与不同年龄的孩子交往,广泛结交伙伴,使孩子们得到愉快的同时,成为一个乐于交往和善于交往的人。
5. 充分发挥家园合作
充分发挥”家长园地”的作用”家长园地”是幼儿园与家长沟通的窗口。陈鹤琴先生说:”幼儿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儿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它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它的成功注定这个孩子的未来。所以家长老师的积极配合,对幼小衔接工作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三、总结
幼小衔接工作不仅需要老师的努力,还需要家长的全力配合,幼儿园时代是人生充满欢乐的时代,也是孩子走向文明与知识的起点,幼儿园时代的欢乐是无限的,最难忘的,老师和家长要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习惯,掌握丰富的知识和技能,调整好心态。让幼儿即愿意上学,又喜欢上学,又具有一定的克服困难的能力,让我们共同努力让幼儿顺利完成由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参考文献
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写
2. 王振宇 《儿童心理发展理论》华东师范出版社2004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