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如何进行有效课外佳作阅读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ppgrea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语文教学中发现,当教师讲授课外知识的时候,特别是课外文学佳作的时候,学生的兴趣颇高。
  一日,笔者用多媒体展示一篇张爱玲散文《爱》,全文如下:
  这是真的。
  有个村庄的小康之家的女孩子,生得美,有许多人来做媒,但都没有说成。那年她不过十五六岁吧,是春天的晚上,她立在后门口,手扶着桃树。她记得她穿的是一件月白的衫子。对门住的年轻人同她见过面,可是从来没有打过招呼的,他走了过来,离得不远,站定了,轻轻的说了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她没有说什么,他也没有再说什么,站了一会,各自走开了。
  就这样就完了。
  后来这女子被亲眷拐子卖到他乡外县去作妾,又几次三番地被转卖,经过无数的惊险的风波,老了的时候她还记得从前那一回事,常常说起,在那春天的晚上,在后门口的桃树下,那年轻人。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的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
  阅读后,学生面对笔者提出的问题争抢着发言,部分学生的回答非常精彩,特摘录如下:
  学生1:这是一首荒凉而又委婉的绝唱,反映了千百年来人性的丑陋。
  学生2:这是一段可遇不可求,非爱胜似爱的悲剧,也是一种无声之美。
  学生3:该散文……
  ……
  以上是在笔者没有任何提示没有任何干预的情况下得出的妙评。正如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所说:如果教学法要激起对知识的爱好,它就首先必须是自然的,因为自然的东西是不用强迫进行的。
  笔者预先没有料到,学生的反应居然如此强烈,评论如此精辟。
  鉴于此,结合叶圣陶先生的“任何知识都是这样的,仅仅浮在面上,涉猎一点儿概要,是没有多大用处的;越是往深里往广里去研求,越是容易豁然贯通,化为有用的经验。而课外读物,正是引导你往深里广里去研求的路径”,之后,本人每周安排一个课时来让学生欣赏课外佳作。为了完善课外名作鉴赏课,作了以下的设计:
  一、“趣”文共赏
  据调查学生对语文课本里的一些文章兴趣不大,很多时候是迫于考试压力才勉强学下去的。另外,学生长期以来,习惯于教师对文章的详尽分析,习惯于教师的肢解式讲解,渐渐地,缺乏自主探究能力,缺乏研究性阅读能力。结果,一旦脱离教师,学生的阅读就无法展开下去。久而久之,学生就以为文学作品无非是课本里的那样枯燥无味。殊不知语文课本里的作品只是“冰山一角”,只是一个典范,一个模板罢了。当今学生的阅读水平不高,与学生的阅读量关系极大。而为了有效地调动学生阅读积极性,首先应该让学生读他们喜欢的作家作品,而不是一下子要求学生读十万百万字的学生不感兴趣的作品。选取两万字以内学生喜欢的作品可以在四十五分钟或者三十分钟把它阅读完。而且与学生们一起阅读同一篇不仅有气氛而且有效率。这样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展示该作品的写作背景与作者简介。
  学生许多名作的时代和文化背景很陌生,阅读起来很吃力,比如李洱的《花腔》,若是学生不大了解中国现代历史的一些知识,就不能理解作品中的“拉粪运动”,只知道作品幽默,卻不知道幽默的背后是什么。
  三、带着问题去阅读
  为了纠正学生关于阅读课外名作会误了成绩的错误思想,教师有必要向学生解释,并在每次阅读前布置几道紧扣高考大纲的问题。这样一来,不仅纠正了学生的错误思想,而且让学生的思考更有方向性,目的性。
  四、倾听教师的朗读
  笔者发现学生常常喜欢听教师朗读课外佳作,特别是抑扬顿挫地,有感情地朗读。笔者经常用不同的语气扮演文章中的不同角色把一篇佳作念完,学生的印象很深刻。而针对文章的主要人物和地名等则通过板书的形式把它们写出来。高中生的基础知识已经是比较好的,但是长期以来,他们的听知能力逐渐被忽视。人们似乎已经忘记了《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的“语文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现在许多学生在与人交流时,经常误解了别人的意思,而倾听能力强的人不仅可以听出说话人的表层意思,还能听出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这不能不说跟学生的倾听能力有关。倾听是一种能力,一种素养。叶圣陶强调:讨论语文教学,只谈读写,不顾听说,实为一病。(叶圣陶《语文教育书简》)而平时学生听教师讲课,往往只是听某一个片段,这样很少训练学生的组合能力、品评能力和想象能力。
  当然,有时文章太长,朗读会花费太多的时间,那就展示在多媒体上或油印出来。
  五、鼓励学生大胆地评论。
  在学生初步弄懂文本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挖掘文本深层内涵,允许并鼓励学生从文本中获得不同结论。引导学生学会和文本作者对话,不可填鸭式地灌输给学生名家点评和教师的点评,毕竟这些点评大多不符合学生的阅读体验和理解能力。正如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老师不是只给学生讲书的。语文老师是引导学生看书读书的。一篇文章,学生也能粗略地看懂,可是深奥些的地方,隐藏在字面背后的意义,他们就未必能够领会。老师必须在这些场合给学生指点一下,只要三言两语,不要噜里噜苏,能使他们开窍就行。老师经常这样做,学生看书读书的能力自然会提高。另外,笔者认为应该鼓励学生与名家商榷,深思质疑。朱熹提出: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能长进。
  当然,如果教师一味鼓励学生求新求异,学生极有可能会钻牛角尖,会违背理解规律。正如有些学生认为《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被休弃是因为她患了不孕症。这样的评论就不应该被鼓励,因为它脱离了文本,而且失去了文本里的意义。
  六、摘抄。
  当笔者念完张爱玲的《金锁记》时,发现学生十分喜欢里面的句子和段落。于是,笔者就念了些写景的句子,让学生听写下来。几天后,竟然有些学生熟背下来了。这样不仅训练学生的听写能力而且增强了学生写作能力。另,形成摘抄的习惯可以让督促自己更认真阅读。
  以上是本人对课外佳作阅读的一些具体的操作方法。其实,新课标下的课外阅读重在学生的自主研究,而教师只需点拨和引导即可。这也应了新课标的要求。
其他文献
摘要:作为一名高中班主任,总是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一方面传统的高考升学压力始终存在,另一方面90后高中生群体的个性特点又提升了工作难度。这一学生群体普遍敏感、固执,自尊心和自我意识强烈,但同时这批学生思路宽广、思维活跃,有相当的接受新事物能力。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高中班主任,帮助学生扬长避短,在紧张且有限的时间内充分激发学习热情,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我认为有以下要点。  关键词:立足点 着力点 切入点
写作能力是小学语文需要培养的一种重要的能力。全国小学语文研究会理事长崔峦老师说过“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显然,读写结合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那么低年级怎样有效地进行读写结合起来呢?下面就谈谈自己在阅读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阅读教学中要注重丰富学生的词汇量。  “在低年级……知识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词,更确切地
本文就六类布线系统的测试常见问题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与分析。 In this paper, six kinds of cabling system test common problems were described and analyzed in detail.
本文研究了不同体长时期蒙古绵羊胚胎肺的组织学发生及变化。蒙古绵羊4mm的胚胎咽底面出现喉气沟,呈纵向隙状开口,此口形成喉气管,胚胎发育到10mm时,气管芽已经产生出2个管泡状分
摘要: 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学科的整合作为深化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运用新颖、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为初中数学教学新的生长点提供了广阔的展示平台。那么,如何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实现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整合,下面谈一些我的尝试与探索。  关键词:信息技术 初中数学  一、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定位  第一,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为目标。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初中数学
全国新闻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编辑组辑的《我的新闻生涯》一书共110万字,分三卷出版,第1卷、2卷已先后于1988、1989年由中国新闻出版社出版,第三卷也即将出版。该书
新闻有偿,你给钱,我给你上新闻。新闻圈里刮的这股歪风,应该狠狠地刹一刹了。新闻沾上铜臭,新闻工作者变成金钱的奴仆,新闻的真实性必然大打折扣。因为写什么,怎样写,不得不
对于高中生物的教学来说,由于新课改的许多理念最终是要通过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而得以实现的,要构建和谐、互助、愉悦的多元交流和相互支撑的鲜活课堂生活,合理有效地开发各种教学资源,教师是推进课改的最关键因素。那么,怎样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促进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中教师教学理念的变革和教学行为的创新呢?我就自己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和实践上的一点体会,抛砖引玉,以飨读者。  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
摘要:教师要在语言实践中采用鼓励性语言和手势,尊重学生的自尊,消除课堂中的不安全因素,使学生对教师有亲近感、安全感。从而大胆而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体验学习乐趣。  关键词:英语课堂 教学       新课程改革后,一些老师觉得教材变难,教学内容变多,单词量变大,不知道如何教学才能使学生学起来轻松,才能提高课堂效率。课堂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场所,也是最佳时间,在我校更是如此,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固然
熟练的掌握语言表达技巧,是一名合格小学语文教师最基本的条件之一。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听讲情绪,影响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教学效果的好坏和教学质量的高低,特别是语言教学,对语言技巧的要求更高,更具有学科专业特点。下面,我就从教师语言的教育性、趣味性、启发性来谈谈教学语言技巧的魅力。  (一)教学语言的教育性  教学过程是一个“传道”与“授业”同步进行的教书育人的过程,这就决定了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