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高校图书馆一流学科文献资源建设研究

来源 :河南图书馆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EYONG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采用内容分析法、文献调研和案例研究分析法,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以贵州民族大学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实践工作为例,梳理汇总了民族高校图书馆一流学科文献资源建设的现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从一流学科建设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流学科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策略,旨在为民族高校图书馆建设一流学科文献资源提供参考。
  中图分类号:G25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21)09-0067-03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一流学科;文献资源建设
  1 背景
  高校图书馆开展文献资源建设工作能够扩大自身服务范围,助力高校的学科建设,提高高校学术水平,促进一流学科建设。2015年,国务院发布了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以下简称“双一流”)的建设方案,提出了建设一流师资队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传承与创新优秀文化、着力推进成果转化的目标,强调了一流学科建设是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核心和关键[1]。随着“双一流”建设方案的颁布,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已成为民族高校工作的主要目标,加大对文献资源的建设力度能够有效推动民族高校的“双一流”建设。
  2 贵州民族大学图书馆的一流学科文献资源建设现状
  贵州民族大学是我国民族高校之一,理应加强一流学科建设,努力向一流大学转变。2019年,贵州民族大学的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社会学、音乐表演等三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另有12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学科专业名单[2]。高校资源建设的质量与学科评价密切相关,一流学科评价主要包括师资队伍、教学成果、科研成果、学生的质量培训等四个方面[3]。近年来,贵州民族大学虽然在学科评价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一流学科建设上仍存在师资力量薄弱、研究项目相对较少、奖项数量偏少、生源质量不佳等问题。因此,贵州民族大学图书馆必须加大文献资源建设力度,提高一流学科建设水平。
  2.1 馆藏文献资源建设情况
  目前,贵州民族大学图书馆的馆藏纸质文献共有210余万册,其中,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及相关文献有4.3万种、17.6万册,社会学及相关学科文献有9.1万种、33万册,音乐表演学科文献有0.8万种、3.9万册。贵州民族大学图书馆购买了大量数据库,拥有丰富的电子资源,其中涉及国家级一流学科内容的数据库共有9个。近年来,贵州民族大学图书馆在特色文献资源建设方面成绩显著,收藏了大量贵州世居民族文献、贵州地方文献资料、傩文化资料、民族文化藏品等资源,其中有古老珍贵的水书、彝族古文献、布依族古文字文献等少数民族古籍及汉文古籍3.7万余册,贵州世居少数民族文献资料5万余册(件),尚未公开出版发行的地方文献资料5万余册(件)。另外,虽然贵州民族大学图书馆建设了“贵州世居民族文献数字图书馆”,在特色资源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但在后期的文献资源更新和数据维护方面的投入力度不足。
  2.2 馆藏文献资源经费投入情况
  2015年至2019年,贵州民族大学图书馆每年纸质资源和电子资源的投入经费都在200万元左右。2018年,贵州民族大学图书馆投入了500万元經费用于文献资源建设,其中电子资源的经费投入占60%,首次超过纸质资源经费投入比例。2020年,贵州民族大学图书馆投入的文献资源经费达到了700万元,其中58%的经费用于购置电子资源。近年来,贵州民族大学图书馆对电子资源的投入力度逐渐加大,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文献信息的时滞,确立了一流学科资源建设的方向,但整体文献资源经费投入力度远不及同类其他高校图书馆。
  3 贵州民族大学图书馆在一流学科文献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017年8月24日,贵州省人民政府印发了《省人民政府关于统筹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意见》,针对贵州省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提出了建设意见,明确指出高校在“双一流”建设中应遵循的一系列原则和目标,旨在开辟出一条符合贵州省实际情况的“双一流”建设发展之路[4]。近年来,虽然贵州民族大学图书馆加大了古籍、地方文献等资源的建设力度,但仍难以满足一流学科建设的需求。
  3.1 馆藏文献资源体系失衡
  从教育学的角度讲,提高学科质量是高校办学的追求,学科建设工作对于“双一流”建设高校至关重要[5]。贵州民族大学的一流学科较少,在进行资源建设时会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优先发展重点学科,此举导致了校内学科发展的不平衡,进而使图书馆更加重视重点学科相关的资源建设,在资源配置上出现偏差,难以实现全面的资源建设。
  3.2 区域合作力度不足
  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须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区域合作能够帮助高校图书馆提高馆藏资源质量,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不断满足读者需求,为区域发展作出积极贡献。贵州民族大学图书馆通过与部分高校、政府机关、社会机构合作,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馆藏资源,实现了资源共享,降低了资源建设成本,但区域合作力度不足,未能形成完善、系统的合作体系。
  3.3 高层次专业人才匮乏
  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更加需要高层次的专业人才,以推动其工作创新,因此,提高学科馆员的能力和服务水平刻不容缓。2008年,贵州民族大学图书馆组建了学科服务团队,专门负责图书馆与院系的沟通交流,并提供符合学院发展要求的信息资源服务。但是,该团队的工作人员大多为兼职人员,专业、专职人员数量较少,团队力量不足,难以提供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服务。近年来,贵州民族大学图书馆虽然大力引进专业人才,但高层次的专业人才仍然相对匮乏。
  4 民族高校图书馆一流学科文献资源建设策略
  4.1 建设一流学科数据库
  民族高校图书馆应对一流学科的相关资源进行整合,通过建设数据库的方式集中管理特色学科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民族高校图书馆应面向世界,坚持建设一流学科数据库,注重元数据的开发和资源的数字化加工工作,促进高校学术成果的转化和传播[6],推动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的进程。   4.2 拓宽文献采购经费获取渠道
  经费是图书馆开展各项活动的保障,是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的根本。目前,经费不足已成为限制民族高校图书馆发展和壮大的重要因素[7]。对于民族高校图书馆来说,其仅依靠国家财政拨款开展图书采购工作难以满足一流学科的发展需求。笔者认为,民族高校图书馆可通过活动创收、校内筹集、接受社会捐助等方式积极拓宽文献采购经费获取渠道,以丰富馆藏资源,助力民族高校“双一流”建设。
  4.3 建设文献资源保障体系
  民族高校图书馆应根据高校一流学科的建设现状,从馆藏制度建设和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出发,合理地规划、整合馆藏资源,优化资源结构,进一步推动高校的一流学科建设[8]。在开展文献资源建设工作时,民族高校图书馆应更加关注一流学科的文献资源建设,平衡电子资源和纸质资源的藏量,努力建设学科信息覆盖全面、资源服务泛在化、资源利用便捷化、资源建设特色化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为一流学科文献资源建设奠定基础[9-10]。
  4.4 建立战略合作机制
  设施建设及信息资源建设是高校图书馆的核心工作,是推动高校“双一流”建设的重要保障[11]。不同的民族高校图书馆在信息资源建设上各有千秋,建立战略合作机制能够帮助民族高校图书馆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降低建设成本,充分利用馆藏资源。民族高校图书馆可组建区域联盟,与地方机构、公共图书馆及出版社建立合作关系,以提高信息资源建设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EB/OL].[2021-07-04].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1511/t20151105_217823.html.
  [2] 贵州民族大学3个专业入选2019年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2个专业入选2019年度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EB/OL].[2021-07-04].www.gzmu.edu.cn/info/1055/2554.htm.
  [3] 冷秋菊,鄭建明,胡唐明.“双一流”背景下基于学科评价的图书馆信息资源优化配置探讨[J].情报探索,2020(3):30-34.
  [4] 省人民政府关于统筹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意见(黔府发〔2017〕20号)[EB/OL].[2021-07-04].http://www.guizhou.gov.cn/jdhywdfl/qff/201709/t20170925_822078.html.
  [5] 徐岚.“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优化路径[J].黄山学院学报,2017(4):137-140.
  [6] 刘万国,周秀霞,孙波.“双一流”建设视角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热点扫描[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8(5):33-38.
  [7] 马拉毛草.浅谈民族高校图书馆中藏族文献资源的利用与现状[J].西藏研究,2018(2):148-153.
  [8] 乙青.面向一流学科建设的高校图书馆资源保障策略研究[J].图书馆学刊,2017(10):25-28.
  [9] 李燕,魏群义,孙锐,等.高校图书馆面向一流学科建设的资源保障策略与服务模式探索[J].图书馆建设,2017(9):51-57.
  [10] 张珍,贺冰新.高校图书馆面向一流学科的文献信息资源体系建设[J].高校图书情报论坛,2018(1):4-6.
  [11] 贺庆.“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优化路径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8(8):144-145.
  (编校:冯 耕)
其他文献
摘 要:文学作品关于孤独主题的探讨自古有之,加缪作为荒诞文学的代表人物,也在作品中表达了自己关于这一人类永恒主题的看法。经过研究发现,加缪作品中对于孤独的表达方式是现实性的,并通过文本分析的方式着重阐释了其孤独意识:孤独不是悲剧,是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但对于人类整体所面临的孤独感,要用脚踏实地和团结互助来应对孤独给人类群体带来的不适之处。  关键词:加缪;孤独意识;现实表达;团结互助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 要:2018年9月新学期伊始,各高校迎来了“00后”大学生群体,大学进入了“00后”大学生时代。为深入了解“0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从多个维度对黑龙江省“00后”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状况调查研究。对收集的调查数据进行全面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加强和改进“0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新媒体;“0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研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
期刊
摘 要:2016年,哈佛大学宇文所安教授的杜诗英文全译本(The Poetry of Du Fu)问世,该译本为杜诗研究提供了参考。迄今为止,国内有关宇文所安杜诗英译的研究主要关注译本的整体特征,如译本评述、格律翻译、译者的文化选择等,鲜有研究探讨翻译策略。马诗是杜诗中独具代表性的一类诗,诗人对“马”的意象构建别具匠心。近年来,有关杜甫马诗的研究凤毛麟角,也未有研究借助语料库工具进行辅助研究。因此
期刊
摘 要:文章基于山西省图书馆的馆藏地方文献资源,思考了在中小学生中开展地方文献阅读推广的价值及途径,在文献、受众群体、文旅融合等方面探讨了相应的阅读推广策略。  中图分类号:G25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21)09-0007-03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阅读推广策略;中小学生  阅读推广是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举措。作为地方文献资源的主要保存者和传播者,公
期刊
摘 要:文章简述了首都图书馆近五年来的人才队伍建设情况,分析了该馆人才队伍特点,提出了公共图书馆人才队伍建设发展建议,以期为公共图书馆的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中图分类号:G25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21)09-00015-03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人才队伍;建设与发展;研究  首都图书馆总建筑面积9.4万平方米,馆藏资源总量906万册(件),现行用工方式
期刊
摘 要:文章简述了“励读计划”的缘起与发展,总结了“励读计划”面对的读者群体,分析了“励读计划”产生的服务效益,并提出通过满足主力办证人群借阅需求、细分办证服务层级满足个性化需求、引入信用管理、定制订单式服务不断完善服务内容等方式促进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  中图分类号:G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21)09-0009-03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励读计划”;免押金借阅
期刊
摘 要:文章从研究背景、原因透视、建设模式、特征阐释等方面对公共图书馆创新阅读空间进行了分析研究、归纳总结,结合“书香余杭”建设,提出了打造创新空间的途径,以期为其他图书馆提供参考和借鉴。  中图分类号:G25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21)09-0020-03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创新空间;方法;路径  1 研究背景  1.1 中央及地方高度重视阅读  党的十八大以
期刊
摘 要:文章采用文献计量学研究方法对CNKI数据库中关于高校图书馆智库的文献进行了梳理,分析了我国高校图书馆智库研究文献的基本特征和主要研究力量,总结归纳了当前我国高校图书馆智库研究的热点及趋势,以期为学界提供借鉴和参考。  中图分类号:G25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21)09-0054-05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智库;智库研究;文献计量;可视化  1 背景  201
期刊
摘 要:在数字技术的推动下,大学生的学习行为呈现出移动化、自主化的深刻变化。文章以四川音乐学院图书馆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基于微平台的图书馆新型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的建设经验及路径,旨在为高校图书馆开展学习支持服务提供借鉴。  中图分类号:G25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21)09-0061-03  关键词:微平台;新型学习支持服务;四川音乐学院图书馆  1 背景  学习支
期刊
当前,由于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已成为人们生活、工作的新工具,它正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存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对于中学生来说,他们好奇心强,乐于接受新兴事物。网络信息的确给中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了便利与欢乐,也给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但是,机遇与挑战同在,网络不良信息对中学生的生理、心理造成不良影响,使中学生的网络道德行为频频失范,甚至延伸到现实社会中来。中学生的网络道德问题日渐成为党和政府、学校和家庭高度关注并力求解决好的重点问题。
  由于互联网具有高度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