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突然袭击“考教授”

来源 :瞭望东方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ch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农兵学员不仅要上大学、管大学,还要改造大学,而最重要的任务是改造老师们的思想意识”。
  
  “70年代的北师大,草木茂盛。宿舍区和教学区之间曾有一大片开阔的农田。”在北京师范大学生活近半个世纪的历史系教授刘家和,至今清晰地记得。
  1973年春,还是青年讲师的他,急匆匆穿过这片被雨水浸润的农田,在一座四层小楼前停下了脚步。这座小楼在“节约闹革命”时期建成,外观极其普通,地面甚至有些凹凸不平。但这丝毫不影响刘家和兴奋的心绪——在这栋文史楼里,他又可以教书了。
  这一年,中断了6年教学的北京师范大学,因中央的“39号文件”重新恢复招生,部分教师陆续回岗。
  “39号文件”起草于1972年的高等学校招生工作座谈会,这是继1966年高校停止招生后,国家第一次召开招生工作会议。
  在周恩来的指导下,文件特别提出,在1973年的高校招生条件中增加“文化考查”一项。而此前多年,大学的学术氛围早已被劳动、闹革命冲淡。文件发出后,有心求知的青年重新捡起了课本。
  但是,1973年下半年,“文化考查”被迫半途而废。更荒诞的是,12月30日,北京17所高校的631名教授、 副教授,突然被赶进考场,进行数理化突袭考试。理由是,既然大学要考查学生的文化程度,那就先考考老师。
  面对理科考题,一些文史专业的教师答不出,只能写上自我检讨的话;有些老师心怀激愤,交了白卷。
  组织者声称,“考教授不是出哪一个人的丑,而是出旧考试制度的丑”,要“破师道尊严”。
  在激烈的政治斗争中,高校成了硝烟弥漫的战场。而高校教师的命运,更是身不由己。
  
  学生拍桌子骂老师,进驻教研组
  
  1958年11月,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的黄会林选择了留校任教。然而,接连不断的运动,很快打破了她潜心教学的想法。
  “老师不在课堂里教书,而是忙着和学生种菜、炼钢。”黄会林描述的情形,是1958年春开始席卷北京各大高校的“教育革命”。
  这场声势浩大的运动,特别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为此,北京高校纷纷将“生产劳动”作为课程纳入教学计划。而正常的教学秩序很快被冲垮。
  “老师和学生们一起劳动,搞各种献礼,我们历史系就是写各种各样的史书,比如工厂史之类。后来干脆课也不上,就剩下献礼。”刘家和说。
  “从1958年下半年开始,北京各大高校组织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的次数越发频繁:大炼钢铁、支援郊区秋收、民兵训练以及各种文体活动等。许多高校因此陷入半停课状态。”曾任北京市高教局局长的庞文弟回忆道。
  1966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通知,决定将高校的招生工作推迟半年,并取消考试制度。5天后,停课闹革命开始,而这一停就是6年。
  “学生们打派战,老教授进牛棚,年轻教师跟着学生们四处串联。”提起这段岁月,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原主任杨学为说,那是“潘多拉魔盒放出的魔鬼”。
  1972年,形势慢慢有了变化。这年7月,周恩来对时任北京大学副校长周培源说,你回去要把北大理科办好,把基础理论水平提高。有什么障碍要扫除。随后,他又在会见李政道博士时说,我们总要有一批大学培养的人才出来。
  1972年的高校招生座谈会决定恢复招生,原则是由群众推荐工农兵上大学。
  1973年4月39号文件下发后,北师大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由于许多老教授还在牛棚里,教育工农兵学员的任务,落在了刘家和、黄会林等青年教师身上。
  工农兵大学生刚招进来,老师们只知道这是一批“又红又专”的学生,但不久他们就发现,即使是特别好学的学生,也都带着革命的情绪,这种情绪在当时有个说法——“上、管、改”。
  “工农兵学员不仅要上大学、管大学,还要改造大学,而最重要的任务是改造老师们的思想意识。”黄会林记得,有些工农兵学员一旦觉得老师授课有“复辟”、“回潮”内容,就会在课堂上直接批判,有时也报告到校党委。
  “被改造”的教师,多半以心平气和的态度接受,但有时也会发生不可协调的状况。“学生在课堂上提出,你给我讲讲,古代史里什么是对政治斗争有利的。实在没什么道理可说,只能老实讲,不好说。有的学生就拍起桌子骂老师,甚至当场走人。”刘家和说。
  当时甚至还有过这样的措施:工农兵学员“进驻教研组”。黄会林记得,现代文学教研组每次活动都必须有学员参加,学员对于老师制定的任何教学计划都可以干涉。虽然不懂专业,但他们经常发表意见:你这个不够格,你那个有点右倾。
  老师们终于明白,教工农兵学员不能按原来的方法进行,必须多了解学生的需要。于是,刘家和试着多讲一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比如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黄会林也一改“鲁、郭、茅、巴、老、曹”,只讲鲁迅和毛主席诗词。
  
  大学招生条件上调到“初中毕业以上”
  
  为了适应工农兵学员,北京各大高校都在努力,其中最大的调整就是“降低教学难度”。清华大学还为此重新编写了教材。
  “讲物理原来要用微积分,但对工农兵学员不能这样讲,要用形象的方法解释才行。”曾任清华大学基础部分党委书记的庞文弟说,“尽管花费很大精力,很多教授就是掰开了、揉碎了,一些学生仍然难以消化。”
  他说,这是因为“推荐制”招入的工农兵学员,在文化基础上实在参差不齐。
  早在1970年,清华大学与北京大学就开始了工农兵学员的试点招生,到1972年北京市已有11所高等院校少量招收工农兵学员。根据当时北京市革委会教科组的一份报告,这些工农兵学员中,初中以上的只占20%,初中文化的占60%,相当于小学文化程度的占了20%。
  高校教师觉得,有些文化程度过低的学生,实在没有办法教下去。1972年北京市革委会提出,给工农兵学员补补课,但收效甚微。“在缩短成3年的学制里,不仅要学完大学,还要从高中初中补起,怎么可能?大家开始希望在文化程度上对招来的学生有些要求。”原北京市教委主任耿学超回忆。
  1972年的招生工作座谈会,对招生的“文化条件”做了修改,将“一般相当于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规定,改为“初中毕业以上”。
  如何保证实际文化水平达到初中毕业呢?还是要考一考。参与这次会议文件修改的杨学为记得,在修改的招生意见上报国务院时,又专门加了一句话“在群众推荐、政审合格的基础上,进行文化考查”。
  “文化考查”虽然名义上不是考试,但实质上却起到了考试的作用,这在当时是对“文革”期间招生制度的一大突破。因为“文革”伊始,考试即被当作对工人、贫下中农的“专政”而废止。
  
  突如其来的考试
  
  39号文件发布后,中小学生开始注意学习,知识青年也开始找书读。
  “在平时的教学中,早已没有了考试,即使有也是开卷。学生怎么评价,如何结业,都觉得无法想象。”刘家和说,“文化考查”的消息传到北师大后,大家都以为高校要有一个大整顿了。
  然而,“文化考查”刚结束,还没来得及评分,“反对”的风暴却强劲卷来。
  1973年7月19日,《辽宁日报》发表了在“文化考查”中交白卷的张铁生的信笺,并在编者按中评价,这是“对整个大学招生路线问题的一份颇有见解、发人深省的答卷”。   不久,国务院科教组重新开会,主题却成了批判“文化考查”。“说文化考查是复辟资本主义的土壤,是培养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温床。”杨学为说,会议一结束,自己就被要求发一份简报。
  杨学为疑惑了,国务院刚发文件要搞“文化考查”,现在却被指责为“搞复辟”。最后按照要求,只能说搞的方向不对。文化考查就是做调查访问、座谈讨论之类的东西。
  张铁生被树为“反潮流英雄”后,教育界强烈反对。为了压制反对的声音,在沈阳,突然对数十名教授进行数理化考试,并逼迫答不出的教师承认“张铁生交白卷是可以理解的”。
  1973年12月30日,国务院科教组和北京市革委会科教组也发动“突袭”,对北京地区17所高等院校的631名教授、 副教授进行数理化考试。
  “事先没有任何通知,工宣队拿出一套试题,说要考一考。名义是毛主席说过这样一句话:老师成天考学生,现在也要考考老师。而那些考试的题目跟政教系学的内容基本没有关系。”邵武说。
  许多教授也采取了抵制的方式。根据庞文弟的记录,当场有200多位教授拒绝参加考试,此外还有交白卷、在考卷上写反对意见等。北师大历史系的著名教授白寿彝就是其中一位。“白先生当场交了白卷,试卷上只写了他的名字。为这个,他挨了不少批评。”刘家和回忆。
  不久,“考教授”风波迅速在全国蔓延,“文化考查”也只能做做表面文章了。
  
  教师万岁
  
  高校复苏的希望并没有就此湮灭。1975年,二次出山的邓小平对教育系统全面调整,发表讲话:“几百万教员只是挨骂,怎么调动积极性?”
  “国防科大开始恢复考试,而我刚回到教育部,就接到一个意外的任务,去全国各地调研‘文化考查’的需求情况。”杨学为说。
  在北京师范大学文史楼里,默默教课的刘家和也感到了气氛的变化。“感觉文化教育应该要抓起来了,我们又要有工作可做了。”
  1975年底,“反击右倾翻案风”让全面整顿再次中断。此时,高校的一些老师选择成为“逍遥派”,不再跟着反反复复的政治运动折腾。
  黄会林和邵武夫妇决定以“大走资派”陈毅为对象,进行革命史的创作。创作只能悄悄进行。黄会林记得,在北京师范大学简陋的助教楼里,大热天,邵武光着膀子,在室内奋笔疾书,她就在窗户边站岗放哨。
  1976年,“四人帮”覆灭,高校迎来了真正的恢复期。高考重又恢复。
  1980年初,教师队伍的培养日益成为迫切问题。邓小平表示,“我愿意当大家的后勤部长。”当年,北师大教师惊喜地发现,住房等个人问题都逐渐开始解决。“大家意识到,国家真正下了决心,要从实处推进高校的发展。”
  1984年底,北师大著名教授钟敬文等联名倡议,9月中的一天为全国教师节,得到党中央的支持。198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将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教师节。
  第一个教师节,北师大举行了隆重的万人庆祝大会。北师大教育系的同学,打出“教师万岁”的大幅标语。
  黄会林在花甲之年创办了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传媒学院,刘家和不仅恢复了中断的世界史研究,更拓展了研究领域。
  2000年,刘家和所在的历史系从文史楼搬进了新落成的主教学楼。高高的穹顶,开阔的广场,宽敞的资料室,一切都崭新而透亮。而此时的文史楼已成危房,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其他文献
邮局是我作为一个会说中文的外国人,觉得在中国最难沟通的地方  有一天,我去邮局买信封。我在包装柜台指着玻璃箱里的信封对女职员说:“我要那个”  我想要的是7号,但她拿给我的是9号。我于是又说了一遍:“我要7号的。”女职员说,“没有7号。”但剥离箱里明明有的啊。“那不是我管的,有钥匙的人已经下班了。”她答。  真奇怪。同一个邮局的同一个包装柜台里的玻璃箱和桌子,管理职员还不一样,而且明明有的信封怎么
这些研究往往只能提供一些进一步研究的假说和方向,而不能得出这些食物在人体内“可以抗癌”的结论,也就不能作为“抗癌”的膳食指南。    人类的平均寿命越来越长,但是人类所观察到的癌症发生率也越来越高。在分析这种趋势的时候,很多人会把它归结为现代食品的品质越来越差。于是,时不时有人发出“某某食物致癌”言论,总能吸引一堆眼球。如果这种“致癌的食物”跟现代技术有关,那就更会得到认同。  癌症实在是一个很复
段怀清在“百家讲坛”《中国四太爱情传奇》中第一个讲述的就是白蛇传的故事。从唐代的志怪小说《白蛇记》到清末民初托名“梦花馆主”的64回《寓言讽世说部前后白蛇传》,各种《白蛇传》的文本,段怀清在“白蛇传奇”中几乎都有所涉及,叙与评结合,雅与俗结合,做了一个似还尚无前人的工作。  白蛇传的故事本身是很奇怪的。一方面,作者对白娘子和小青这两个女妖似乎很有些同情,对于人蛇恋也极力加以褒扬,但最终的结果却是佛
中国加入WTO后,涉外婚姻登记的收费标准也与世界接轨,每对仅收人民币9元。而此前为20元。  赵秀英笑言自己是上海乃至全国涉外婚姻工作的“老资格”。当过兵,又是党员,“根红苗正”的赵秀英,在1979年便被分到上海市民政局社会处,涉外婚姻工作,干了22年。  新中国成立后相当一段时间,中国的涉外婚姻可谓凤毛麟角,“文革”期间更是几近绝迹。  1977年,“文革”后第一例涉外婚姻在上海出现。留学复旦的
一个人是否龋齿还受着其他多种因素的影响。全面均衡的营养是根本,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一比如经常刷牙漱口,是有效的预防手段。    与其他慢性疾病相比,牙齿问题不算“严重”的问题。至少,它不会危及生命。但是,牙齿健康对于生活质量的影响却很大。不仅“牙好,胃口就好”,对于爱美的人来说,健康的牙齿无疑是美丽的一部分。在西方国家,牙齿护理与治疗所消耗的医疗费用,甚至超过了癌症、心血管疾病等“生命杀手”。  最
贾政好像是《红楼梦》里第一等招人讨厌的家伙,原因自然是他和宝玉的敌对与冲突。贾政虽是父亲,在宝玉眼里却犹如恶魔,毫无亲切感可言。他的恐惧甚至成了习惯性的反应,无论怎样正鲜灵活泼着,一叫到父亲的名字,看见他的身影,便顿时木呆,魂飞魄散。而且尽管有老祖母护着,有一回仍然被打得半死。看小说的人容易站在主人公一边,讨厌贾政也是理所当然。  而对《红楼梦》的政治化解读,又进一步深化了这一对父子间对立的意义:
那些生产热情高涨的大爷大妈整天抱怨机动车占了他们的地,甚至连扒楼的心都有  我们小区跟全中国大部分点儿背的小区一样——等你背一身债住进去,发现房子裂了,临时电能把电器全毁了;可盖房子的走了,人家物业公司说这是房子质量问题不归我管。想想也对,这就跟抓阄似的,该谁倒霉都是天定。于是,我们压了压心中怒火交了两年的物业费,可没一个月,物业公司的人也全卷铺盖走了。这怎么办?小区里有责任心和领导意识的大爷大妈
工业考核取消的同时,增加了生态等方面的考核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是天生的“冤家对头”吗?  依山傍水的南昌市正试图探索一条“绿色发展”之路,有“小庐山”之称的湾里区成为改革的试验田。  2008年3月,南昌市出台了《关于支持湾里区生态保护,科学发展的意见》,提出对湾里实行差异化考核,在弱化经济指标的基础上,突出生态保护。  时隔一年的2009年5月,该市又提出要打造3大低碳经济的示范区,趁势将生态
早在2009年11月11日的《北海日报》上,就有评论指出,以无政府主义煽动、满足极少数人的私欲来“挟持”社会公益,进而“绑架”北海人民的发展诉求,这样做,不仅不是什么维护集体利益的英雄,而是妨碍北海发展的罪人  紧闭着的门缓缓开了一条窄缝,谭作禧探出头,确定不是“上面来的人”,这才放心。  谭家门上,贴着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银海区法院的公告,限他在10月15日前迁出。到期不履行,则依法强制执行。这
7月30日,广东省人大常委会任免了41名法院审判人员,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此轮的人事调整终于尘埃落定。  广东媒体的报道称,如此大规模的调整,是2002年机构改革以后广东高院的第一次。  本刊记者注意到,在原执行局长杨贤才等6名审判人员因涉嫌违法违纪被人大常委会免去相关审判职务的同时,媒体报道称:16名该院干警因是政治素质高、审判水平高、学历高的“三高”干部,得到提拔,其中女干部5名,占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