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f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这句话就告诉我们:学习语文的重要目的就是表达。那么,如何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表达的训练呢?
  一、在文章留白处补白
  平常我们说的“留白”是绘画中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法,文章也有“留白”。教师引导学生对文章的“留白”进行个性化补充,不仅使学生对文章有更深地理解,还能使学生对文本具有创造性的发现。我们可以结合课文内容把学生引入课文所描绘的艺术境界中,引导学生选准角度,根据自身的生活积累,通过想象、联想去填补课文描写中所留下的空白,用自己的经验去补充形象、丰富想象、进行再创造。
  例如《水》一课中“记得那时候我们一个村子的人吃水,都要到十公里之外的一处很小的泉眼里去挑,经常要排上一个小时的长队,才可以挑上一担回家。”这段文字就道出了取水的艰辛,值得学生细细品味。我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哪些词语可以体会出取水的艰辛?”学生们一下子就找出了“一个村子”“十公里之外”“很小的泉眼”“一个小时的长队”“一担”等词语。接下去,我抓住“十公里”这个关键词语引导学生细细体会:“好,同学们,请大家做这样一道计算题:人的步行速度是每小时5公里左右,那么,十公里需要走多长时间呢?挑一担的水,光是走在路上需要多长时间呢?”最后呢,我通过这样的两个场景让学生体会取水的艰辛:“冬天,      。”“夏天,      。”这样,紧紧抓住课文留白处,通过对文章内容的“补白”,学生就能更加深刻地了解水的珍贵。
  二、在情感激荡处宣泄
  语文课堂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情动而辞发”。“缺乏情感的认识便失去了认识的深入。人的思想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和思考。”只要教师巧妙地牵住情感纽带,引导学生去感受,去体验,学生情感的波纹必然会涌动起来。
  如教师在教学《天鹅的故事》第五小节时,让学生默读后,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内边读老天鹅破冰的场景边打手势演示,让学生深深地理解“腾空而起”和“重重地扑打”这两个词语。这时,一个为了群体生存奋不顾身的老天鹅的光辉形象便深深地刻在学生的脑海中。此时的课堂是静寂的,学生们都被老天鹅的英勇形象深深折服,接着教师出示了这个填空:“老天鹅真      ,你看它      。”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但教师并没有因此而打住,继续追问:“此时的老天鹅心里是怎么想的呢?请你当一回老天鹅,说说你此时的想法。”这个时候,学生蓄积的情感得到了宣泄,尽情地表达着老天鹅深刻的内心世界。
  三、在意犹未尽处续写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课堂好比是一片物产丰富的土地,有着无穷无尽的文化资源,学生只有通过自身创造性的劳动,付出辛勤的汗水,才能有劳动的收获与喜悦。
  例如,在教学《狼和小羊》这一篇课文时,课文最后出现了这样的句子:“狼不想再争辩了,龇着牙,逼近小羊,大声嚷道‘你这个小坏蛋!说我坏话的不是你就是你爸爸,反正都一样。’说着就往小羊身上扑去。”同情弱者是人类的本能,温顺可爱的小羊即将成为凶残狠毒的狼盘中餐时,孩子的内心是不平静的,他们多么渴望能成为一个英雄,将善良的小羊从狼爪下拯救出来啊!接下去,我顺势问道:“小羊到底有没有被凶恶的狼吃掉呢?”“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我先让同桌讨论,然后续写这个故事。学生设想了很多的情节:有的说,是大象救了小羊;有的说,是羊妈妈救了小羊,还有的说,是黑熊救了小羊,也有的说是小羊用智慧救了自己……并且将过程编得活灵活现。这样教学,教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能力,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在认识模糊处辨析
  辩论,不但能增强合作与竞争意识,培养独立思考、敢于求异、勇于创新的精神,最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教师要适时地把握论辩的内容,力求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跳一跳,就能摘下桃子”。
  学完课文《草船借箭》后,有个细心的同学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课题是“草船借箭”,而课文中根本没有写到是“借”,而是诸葛亮利用当天凌晨的大雾天气过去“骗”箭。究竟是“借”箭,还是“骗”箭?我把它作为一个辩题,同意是“借”箭的同学作为正方,同意是“骗”箭的同学作为反方,借此机会在课堂上组织一场辩论赛。这样,不但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且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文教学承担着太多的教学任务,但只要教师紧紧扣住“言语表达”这个主旋律,抓住各种训练点,给学生以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就一定会提升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责编 张亚莎)
其他文献
[摘 要]语文教学过程是一个培植言语生命,顺其自然的过程。课堂教学要唤醒学生内在的生命本能中的言语生命意识和言语潜能,并使他们的言语才能得积极主动的发挥,言语生命得到尽情的绽放。因此,要还原言语生活,敏感言语感受,丰富言语体验,让学生言语生命鲜活自由地成长。  [关键词]精致语文 言语生命 培植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4-
一提作文,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皆谈虎色变,作文难,难作文。其实作文就是通过自己的眼睛观察这个世界,然后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出来的过程,即“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那么,如何在写作教学中引导学生想写、敢写、会写,写出有着自己的个性的作文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赏识学生,增强信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信心是最强的动力。有句话说得好:“好学生是夸出来的。”虽然“良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个性化”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角落。个性化阅读作为一个超越传统,彰显时代特色的新生命向我们大步走来,教师也使出了浑身解数,让学生尽尝不同的阅读方法。那么,如何让个性化阅读教学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呢?     一、学生的阅读学生做主——注重体验,尊重人本   新课程倡导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实质是对学生认识的肯定,也是为学生提供张扬个性的平台。新课标在“阅读教学”板块首先提出“
新课程要求教师引导、帮助学生,使其成长为具有高度文化素养的人。这样的人必须掌握基本的学习工具,必须具备基本的知识、技能,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和态度。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够生存下去,有尊严地生活和工作,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进而积极参与科技强国的建设工作。因此,在小学教学中,必须教育、培养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并引导学生到校外广阔的天地里去摄取广博的科技文化知识和丰富的人文思想。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我通
何谓语文?语文是中国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将人文性和工具性完美统一的学科。新课程改革为小学语文赋予了更精彩的内容和更丰富的内涵。语文教学改革为小学语文课堂吹来了清新之风、创新之风,但是在增强小学语文课堂互动性和功能性的同时,不能忘记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学习语言。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讲,学语文就是学习语言,从而正确理解、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而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组织指导学生学习语言,培养学
课文的图片、文字素材,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情境,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改进学习方式上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性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究性学习,是这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那么,如何用好教材资源,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呢?下面我以苏教版教材第二册第六课《蘑菇该奖给谁》,谈谈自己的几点感受。  一、巧用教材,是实现学习方式转变的前提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学的首要秘诀就是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备受语文教师的关注。如何让学生喜欢写作文,学会在写作中感悟生活,体验情感,享受写作的快乐,是我们常常应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要让学生乐于作文,就要激发他们表达的欲望,积极引导他们从生活中寻找、积累材料,从而把自己真实的感受大胆地表达出来,写出自己的个性和童真,从中体会写作的快乐。  我以一堂作文课——《我的好朋友》为例进行了尝试。这是一篇写入作
“识字起步,开篇阅读,开放识字,开发潜能”是小学语文课标教材的重要特征,也越来越受到低年级语文教师的关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识字与写字的要求是: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会写800个左右;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初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如何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主动、积极地识字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就是寻找一切有可能进入语文课程、并能与语文教育教学活动联系起来的资源。如何有效地开发并利用好母语学习的课程资源,对于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母语学习的兴趣和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多渠道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开发并充分利用好语文教材的多种功能    教材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其开发和利用的重点是研究和处理教材。那怎样利用好教材呢?  1.
<正>【背景】走进语文课堂,不乏书声琅琅,但仔细听学生朗读,就会发现学生或"朗读腔""表演腔"太浓,装腔作势;或语气夸张,对作品情感理解不到位,甚至错位;或语调平直,缺少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