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班的“抓抓乐”

来源 :班主任之友·中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ncerity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师,现在我们最期待的日子就是周五晚上了。”浩天对我说。我对她眨眨眼睛,笑着说:“我也是!”这一时间是我们的“才子箱”开奖的日子。
  说起我们班的“才子箱”,就不得不说到我在《教师博览》上看到的一篇文章,文章的名字是《西方教师如何奖励学生》。文章中详细地介绍了西方的教师是如何奖励学生的,其中有一条让我大受启发。那就是每周老师都努力“当场抓住”表现好或做好事的学生,让被“抓住”的学生把自己的名字和所做的事写在纸片上,然后把纸片放入一个“好事罐”里随机抽取,给被选中的学生发小奖品。“好事罐”这三个字让我眼睛放光。
  高一这一学期,语文课的背诵任务很重,同学们背书的效率却很低,另外也许是上了高中吧,同学们个个都变得很矜持,上课回答问题的热情度不高,我何不在班里建立一个“才子箱”呢。所有在课堂上表现突出的学生,都是我们班的“才子”,我把写有他们名字和表扬原因的纸条都放在“才子箱”里,箱子里有名字的同学就有机会受到老师的奖赏。
  主意一定,我立刻行动起来。值得欣喜的是课堂上这一提议一公布,立刻得到了全体学生的积极响应。有位热心的同学还专门准备了一个精致的小箱子,让班里的书法高手,写上了“才子箱”三个字。
  学生们商定,每周五语文晚自习是“才子箱”开奖的日子,开奖人就是每周第一位进驻“才子箱”的同学,至于如何奖励由老师决定。我们根据社会上流行的抽奖方式“刮刮乐”,给我们的抽奖仪式定名为“抓抓乐”,学生们对这一活动表现出了浓烈的兴趣,热情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料,因为他们都憧憬着被荣幸“抓住”的那一天。
  那么如何奖励学生呢,物质奖励还是精神奖励,什么样的奖励对学生更有意义呢?如果奖励能够促使学生养成一个好习惯,那就更好了。我把这个难题告诉了语文组的各位同仁,同事们七嘴八舌给了我很多可行的建议,现分享如下:
  教师可以在课前吟咏一首诗歌送给这位学生,也可以讲一则励志小故事送给这个学生。小诗和故事可以是获奖学生自己的,由老师读给大家听。这个奖励,明是激励这位学生,激发了获奖学生的自豪感,暗是所有同学都受到了熏陶,“幸福着人家的幸福,快乐着人家的快乐”。
  获奖学生可以点一首自己喜欢的歌曲,在课前播放。教师可以告诉同学们:这首歌是送给我们的“才子”××同学的,因为他才思敏捷,对答如流,我们大家要向他学习。
  给爸爸妈妈打报喜电话,如果学生表现特别突出,取得了优异成绩,老师可以给家长打电话,及时让家长分享孩子的喜悦,并告知家长这周孩子回去后要给孩子做一顿可口的饭菜。
  奖给学生写有老师赠言的杂志,例如《演讲与口才》、《读者》等,这些学生拥有对这些杂志的管理权,可以保管和转借。
  获奖学生可以和老师到校阅览室挑选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籍带走阅读。
  可以在班级量化考核中酌情加分。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奖励,一定要及时,因为迟到的奖励不起作用。
  当然也有没被抽中的学生,他们可能会比较懊恼,所以老师要告知学生:短暂的“怀才不遇”没关系,你的名字进入“才子箱”的次数越多,被“抓住”的几率就越大,是“才子”总会被“抓住”的。
  你还别说,自从我们的“抓抓乐”活动开展以来,“才子箱”里全班学生的名字频频光顾,“背诵之星”徐刘新、李瑶,“最爱质疑之星”周辛迪,“最有模仿潜力之星郑诗浩”,“视野开阔之星”张晨浩……学生背书的效率也越来越高,并且我吃惊地发现课堂上竟然有学生主动起来回答问题了。他们个个摩拳擦掌,争当“才子”想赢得幸运奖,真正让我感受到了表扬的力量。
  的确,激励教育法,能挖掘出学生的潜力,发挥出正能量。我深信激励是学生获得激情的源泉,我也深信我们的“抓抓乐”一定能从“才子箱”里抓出真正的才子来。
  (作者单位:河南济源四中)
其他文献
中等教师专业成长“五线谱”  社会经济学领域有个著名的原理: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其结构便开始由“稳定型金字塔形”向“和谐型纺锤形”(亦称橄榄形或菱形)发展,即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占极少数,而中等收入阶层占绝大多数。  教师队伍的结构也是如此。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优秀教育人才只占少数,良知泯灭、品行败坏的“害群之马”也是极少数,绝大多数教师处于队伍的中流,没有显赫的头衔,也没有耀眼的光
期刊
辅导理念  初中生正处于生理、心理发展的人生转折点。校园环境是他们人际交往的主要场所。学生的个性、脾气、习惯千差万别,难免会在人际交往方面发生矛盾冲突。不良的同伴关系可能会导致学生产生自卑感、孤独感、学校适应困难等问题。而在一个班集体中,同学间彼此的信任是一个班集体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另一方面只有团体成员间有信任感,个体才能感受到安全感。因此,建立和谐、良好的班级人际关系,提高学生人际适应能力是初
期刊
对于过激的行为问题、扰乱集体的破坏行为和哗众取宠的捣蛋行为,用一下集体冷淡也未尝不可,但并不适用所有的情境,比如,孩子本身就有人际交往退缩的倾向,集体的冷淡会使问题更严重。这种方法不能被滥用。  被集体冷落排斥,会让人孤独焦虑,甚至恐惧,有的还会引发攻击性行为。同伴团体能满足儿童交往与归属的需要,在促进儿童社会化过程中发挥着重大作用。随着儿童独立性的逐渐增强和社会性的不断增加,儿童在团体中的地位、
期刊
班主任如何在共同体中获得真正有效的成长?吕新辉老师在团队中的学习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  首先,树立正确的学习方向——带着问题学习。问题导向式学习,让班主任在共同体中的学习有了真实具体的内容和明确的方向,从而避免了当下在不少共同体中较普遍存在的空谈、闲谈和泛泛而谈的空转现象。正像吕老师在文中所说,“天南海北的班主任聚在一起,都是针对各自班级当下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度研讨”,这是“每参加一次研讨”,“成长
期刊
黎凡是2012年我文科班上的一名学生,开学的时候一切还算正常,也并没有引起我这个初来乍到的班主任的注意。后来的一年,80后“潮师”与90后“潮女”之间经历了几番有关“说教”与“时尚”的较量,这些较量,让我们学会了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思考问题,也加深了我们之间的情谊。  硬性规定遭遇时尚抵抗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翻开《中学生守则》和很多学校的校规,都会发现里面有一些有关学生穿衣着装方面的硬性要求。
期刊
中午13:30,睡梦中被手机铃声吵醒,一看是学校门卫室的号码,有点不悦:“你好,有什么事吗?”“请问你是曾坚成老师吗?我是邮递员,有你的一张汇款单,让校警代签收,可以吗?”“哦?可以。”我疑惑地应了。“爸爸,是不是有人见我们要买房子钱不够,就寄来给我们?”被吵醒的女儿问道。是啊,正为购房首付款忙乎,谁会雪中送炭?  从门卫接过汇单: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高新二路129号,《班主任之友》中学版
期刊
依然记得当年网络论坛之兴盛,教师们几乎每天都在激情地思考教育、谈论教育。然而在涌现李镇西、万玮、干国祥等少数名师的同时,更多的人如石沉大海,销声匿迹。  为何如此?因为大多数教师在走入共同体的时候,失去了自我。一种没有自我的学习,无论你多么有激情,都不可能真正地成就自我。而今各种教研共同体方兴未艾,尤以网络QQ群为主要平台的研修团队遍布,进入过笔者眼中的就不下于百,更有一些团队“连锁店”,研修内容
期刊
四、调动、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除了以上工作,落实各司其职实现各尽其职还有两件大事要做:  第一, 保护、增强学生的工作积极性;  第二, 提升学生的责任心和工作能力。  这两件事做好,工作才能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果,否则就只能是纸上谈兵。  学生的积极性不是靠说教,而是靠班主任调动和保护的。方法都是通用的,并无特别的技巧,坚持去做,才会有效果。  1.鼓励先进  大力表扬做得好的学生,是最简单有效的方
期刊
圣诞节前夕,教室里弥漫起一种节日气氛。常见学生们拿着气球或是礼物、卡片,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对于学习,孩子们也有点心猿意马了。“毕业班的学生们该一门心思学习才对!”虽上有禁令,但学生们“下有对策”,送礼物由地上转入地下,依然在悄悄进行。  “今天课间操趁学生做操时间,班主任各自去班里搜一搜礼物,一旦发现,马上没收。”级部主任再次下达命令。于是,不多会儿,我便提着两袋包装精美的“平安果”回到了办公室。
期刊
现在,学生通常把班主任老师称为“老板”“老班”,可见其影响之大,正因如此,班主任也是其他任课老师管理学生的“靠山”。然而,教学工作繁忙琐碎,谁都难免百密一疏,班主任也不例外,作为语文老师,我就经常利用日记、随笔、作文等便利条件给班主任“助阵”,因而被学生封为他们的副班主任,从教二十年,倒也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姑且称为语文老师的副班主任心经吧。  好事情坏事情  文章是心灵的外化,批阅随笔让语文老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