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地理能力教育主要包括培养地理智力和地理技能,以及应用所学地理知识和技能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并养成习惯尤为重要,因此在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读图的自觉性、目的性、习惯性。同时巧设情景,不断开拓思路,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最终达到培养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地理;技能分析;培养能力
地理科学特有的地域性和综合性特征,使地理课程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实践性及时代性特征,也使得地理能力教育在学生能力素质培养中具有特殊的地位。课程改革的不断深人,促使地理教师更全面、更深刻地认识地理能力培养在素质教育中特殊作用。因此,初中阶段地理能力培养的具体方法如下:
一、养成习惯,培养读图能力
1、培养学生读图的自觉性 地理学科最富有特色的能力之一是运用图表。教师在引导学生预习、自习或复习的过程中都要先读图,而非先看文字描述或文字结论。比如,地形图、政区图基本涵盖了整个地理教学内容,先看图可明显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2、培养学生读图的目的性 一般来说,地图教学地图、图像主要包括景观图片、景观素描、景观块状图、景观剖面图、原理示意图、规律模式图、因素联系图、数量统计图、卫星相片、航空相片、地图等。并且他们各自在地理学科及地理能力培养中具有不同的功能,明确不同地图、图像的主要作用,是培养读图能力的重要前提。
第一,直观图像的判读。主要包括景观图、统计图、卫星相片以及航空相片等。教师可运用这些图像引导学生开展抽象、概括、判断和比较等思维活动。比如,学习世界气候类型时,教材展示了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热带草原和热带荒漠景观图。可根据这些图指导学生进行下列活动:描述景观—说明气温和降水特点—回忆气温和降水分布规律—比较—说明气候类型特点—说明气候类型分布,从而达到掌握气候类型和训练思维目的。
第二,抽象性、概括性地图、图像的判读。对于一些原理示意图、规律模式图、因果联系图等,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包括各种思维活动在内的智能活动,如勾绘直观图像草图可以开展具体化、形象化等思维活动;勾绘抽象、概括程度较高的图像,可以开展综合、归纳、类比等思维活动;填绘地图可以强化空间认识并开展分析、演绎、比较等思维活动。
3、培养学生按步骤读图的习惯 一般来说,学生应先了解判读工具,如图列、比列尺、指向标、坐标等,再判读内容;先从大局着眼,在分片判读细部,注意节点、界线和界面;结合知识内容,遵循内在规律,最后再用文字概括判读的结果。
二、巧设情景,不断开拓思路
地理学习涉及面广、案例丰富,具有多方位训练思维的优势条件。
1、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相结合 一个正确的认识可经过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现再形象思维的反复才能完成。列如,对我国季风的学习,可以通过冬季和夏季的气温与风向示意来形象地表示,然后从中抽象出冬夏气温—气压—风向的季节变化规律。
2、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相结合 地理教学要多补充一些发散思维问题,与收敛思维结合起来,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例如,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所产生的环境问题是当前科学界普遍关注的,为学生提供了极好的发散思维的机会。但只发散不收敛也不行,教师应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分析,比较二氧化碳增多的温室效应机制,引导学生认识生态失调的人为原因,强化学生的环境道德,引导学生养成科学探索精神。
3、逆向思维与正向思维相结合 地理环境中多因素的综合作用,形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将逆向思维与正向思维相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大胆设想的创新意识。
4、虚拟思维与现实思维相结合 虚拟思维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有“用武之地”,如魏格纳从世界地图,猜想到大陆的破裂与移动,并提出“大陆漂移”的学说。根据不同地层的岩石特征和化石特征推断古地理环境、古生态特征,从而揭示沧海桑田的变迁历程等,都是虚拟思维与现实思维的结合。
三、自主活动,提高实践能力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重视对地理原理的学习,而运用地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往往较弱。因此我在增加实践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学习有用的地理知识时,做了如下尝试。
1、指导辨别方向。为了提高学生辨别方向的能力,我重点指导学生使用指南针与罗盘;利用日影测定方向;动手制作简易“日 ”;利用北极星、太阳、月亮及手表等辨别方向;通过观察独立山丘的植物分布、土壤干湿而辨别阴阳坡等。
2、组织地理观测。在初中阶段,可以组织学生观测如彗星、日食、月食等各种特殊的天象,了解一些简单的天象知识;组织学生观测当地的气温、雨量、湿度、风向、云量等基本指标,结合体验天气变化,认识当地的气候条件;组织学生观察本地代表性植物发芽、抽叶、开花、结果、落叶的起始和终结日期,简单归纳当地物候的基本规律。
3、演示地理实验。通过实验,把课本中的文字逻辑结构转变为直观的形象思维结构,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变通性,因其趣味性和知识性强,对初中学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如把兑入红墨水的浓盐水轻轻倒入用透明玻璃盆的清水里,演示“洋流运动”;利用橡皮管放水演示“流水侵蚀、搬运能力及沉积作用”等。
4、开展乡土考察。开展乡土地理综合考察,是很好的地理能力教育手段。如观测家乡河流水位的季节变化及沙洲形成等;指导学生对本乡镇工业、农业、人口、城镇建设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调查材料,写出调查报告、小论文或建议提纲。
5、收集地理资料 包括地理图片资料、文字资料,并进行分类、说明、整理、粘贴和收藏,对优秀成果进行公开展览。
6、办地理板报 这种方式既能结合时事地理,又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如《地理环境与各地建筑》、《地理环境与各地民俗》等,形式、版面自定,对其中的优秀作品和摄像留存。
四、水乳交融,创新源于细节
1、创设好问题情景 我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注重挖掘教学内容中的创新因素,巧设问题情景。如“天气和气候”的教学,我从诸葛亮“巧借东风,火烧曹营”的故事引入,以此设疑,激发学生好奇心。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不融洽,会遏制学生的思维;民主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燃起创新的动力和思维的火花。
3、处理好课堂提问。要精心设计问题,陈述尽量具体化、外显化,突出启发性,切忌含含糊糊、不得要领;所提问题要为学生预留一定深度的思考空间,切忌总问“是不是”“对不对”;提问后,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切忌提问后的话音刚落,马上叫人回答;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总要认真倾听,并作出中肯评价;要鼓励学生自主发问,切忌漠视与粗暴干涉。
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心里高速发展的时期,各方面的潜质和能力表现不明显,具有隐含性,并且由于青少年兴趣多变,造成能力表现的不稳定性,这就需要我们从多角度、多方面分析,并创设有利情境加以激发与培养。就地理学科而言,整理地理知识的系统结构与联系;综合地理事物的时空分布与特征;概括地理事象的时空变化与发生过程;归纳地理事物形成的背景与条件;总结地理事物发生的意义与影响;分析地理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剖析地理原理的构成要素与概念;掌握地理观点的认识方法与实践;熟悉地理图像的判断与绘制等,就是原有知识与能力的迁移,是培养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 初中地理教科书及大纲.
关键词:初中地理;技能分析;培养能力
地理科学特有的地域性和综合性特征,使地理课程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实践性及时代性特征,也使得地理能力教育在学生能力素质培养中具有特殊的地位。课程改革的不断深人,促使地理教师更全面、更深刻地认识地理能力培养在素质教育中特殊作用。因此,初中阶段地理能力培养的具体方法如下:
一、养成习惯,培养读图能力
1、培养学生读图的自觉性 地理学科最富有特色的能力之一是运用图表。教师在引导学生预习、自习或复习的过程中都要先读图,而非先看文字描述或文字结论。比如,地形图、政区图基本涵盖了整个地理教学内容,先看图可明显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2、培养学生读图的目的性 一般来说,地图教学地图、图像主要包括景观图片、景观素描、景观块状图、景观剖面图、原理示意图、规律模式图、因素联系图、数量统计图、卫星相片、航空相片、地图等。并且他们各自在地理学科及地理能力培养中具有不同的功能,明确不同地图、图像的主要作用,是培养读图能力的重要前提。
第一,直观图像的判读。主要包括景观图、统计图、卫星相片以及航空相片等。教师可运用这些图像引导学生开展抽象、概括、判断和比较等思维活动。比如,学习世界气候类型时,教材展示了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热带草原和热带荒漠景观图。可根据这些图指导学生进行下列活动:描述景观—说明气温和降水特点—回忆气温和降水分布规律—比较—说明气候类型特点—说明气候类型分布,从而达到掌握气候类型和训练思维目的。
第二,抽象性、概括性地图、图像的判读。对于一些原理示意图、规律模式图、因果联系图等,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包括各种思维活动在内的智能活动,如勾绘直观图像草图可以开展具体化、形象化等思维活动;勾绘抽象、概括程度较高的图像,可以开展综合、归纳、类比等思维活动;填绘地图可以强化空间认识并开展分析、演绎、比较等思维活动。
3、培养学生按步骤读图的习惯 一般来说,学生应先了解判读工具,如图列、比列尺、指向标、坐标等,再判读内容;先从大局着眼,在分片判读细部,注意节点、界线和界面;结合知识内容,遵循内在规律,最后再用文字概括判读的结果。
二、巧设情景,不断开拓思路
地理学习涉及面广、案例丰富,具有多方位训练思维的优势条件。
1、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相结合 一个正确的认识可经过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现再形象思维的反复才能完成。列如,对我国季风的学习,可以通过冬季和夏季的气温与风向示意来形象地表示,然后从中抽象出冬夏气温—气压—风向的季节变化规律。
2、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相结合 地理教学要多补充一些发散思维问题,与收敛思维结合起来,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例如,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所产生的环境问题是当前科学界普遍关注的,为学生提供了极好的发散思维的机会。但只发散不收敛也不行,教师应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分析,比较二氧化碳增多的温室效应机制,引导学生认识生态失调的人为原因,强化学生的环境道德,引导学生养成科学探索精神。
3、逆向思维与正向思维相结合 地理环境中多因素的综合作用,形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将逆向思维与正向思维相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大胆设想的创新意识。
4、虚拟思维与现实思维相结合 虚拟思维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有“用武之地”,如魏格纳从世界地图,猜想到大陆的破裂与移动,并提出“大陆漂移”的学说。根据不同地层的岩石特征和化石特征推断古地理环境、古生态特征,从而揭示沧海桑田的变迁历程等,都是虚拟思维与现实思维的结合。
三、自主活动,提高实践能力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重视对地理原理的学习,而运用地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往往较弱。因此我在增加实践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学习有用的地理知识时,做了如下尝试。
1、指导辨别方向。为了提高学生辨别方向的能力,我重点指导学生使用指南针与罗盘;利用日影测定方向;动手制作简易“日 ”;利用北极星、太阳、月亮及手表等辨别方向;通过观察独立山丘的植物分布、土壤干湿而辨别阴阳坡等。
2、组织地理观测。在初中阶段,可以组织学生观测如彗星、日食、月食等各种特殊的天象,了解一些简单的天象知识;组织学生观测当地的气温、雨量、湿度、风向、云量等基本指标,结合体验天气变化,认识当地的气候条件;组织学生观察本地代表性植物发芽、抽叶、开花、结果、落叶的起始和终结日期,简单归纳当地物候的基本规律。
3、演示地理实验。通过实验,把课本中的文字逻辑结构转变为直观的形象思维结构,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变通性,因其趣味性和知识性强,对初中学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如把兑入红墨水的浓盐水轻轻倒入用透明玻璃盆的清水里,演示“洋流运动”;利用橡皮管放水演示“流水侵蚀、搬运能力及沉积作用”等。
4、开展乡土考察。开展乡土地理综合考察,是很好的地理能力教育手段。如观测家乡河流水位的季节变化及沙洲形成等;指导学生对本乡镇工业、农业、人口、城镇建设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调查材料,写出调查报告、小论文或建议提纲。
5、收集地理资料 包括地理图片资料、文字资料,并进行分类、说明、整理、粘贴和收藏,对优秀成果进行公开展览。
6、办地理板报 这种方式既能结合时事地理,又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如《地理环境与各地建筑》、《地理环境与各地民俗》等,形式、版面自定,对其中的优秀作品和摄像留存。
四、水乳交融,创新源于细节
1、创设好问题情景 我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注重挖掘教学内容中的创新因素,巧设问题情景。如“天气和气候”的教学,我从诸葛亮“巧借东风,火烧曹营”的故事引入,以此设疑,激发学生好奇心。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不融洽,会遏制学生的思维;民主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燃起创新的动力和思维的火花。
3、处理好课堂提问。要精心设计问题,陈述尽量具体化、外显化,突出启发性,切忌含含糊糊、不得要领;所提问题要为学生预留一定深度的思考空间,切忌总问“是不是”“对不对”;提问后,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切忌提问后的话音刚落,马上叫人回答;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总要认真倾听,并作出中肯评价;要鼓励学生自主发问,切忌漠视与粗暴干涉。
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心里高速发展的时期,各方面的潜质和能力表现不明显,具有隐含性,并且由于青少年兴趣多变,造成能力表现的不稳定性,这就需要我们从多角度、多方面分析,并创设有利情境加以激发与培养。就地理学科而言,整理地理知识的系统结构与联系;综合地理事物的时空分布与特征;概括地理事象的时空变化与发生过程;归纳地理事物形成的背景与条件;总结地理事物发生的意义与影响;分析地理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剖析地理原理的构成要素与概念;掌握地理观点的认识方法与实践;熟悉地理图像的判断与绘制等,就是原有知识与能力的迁移,是培养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 初中地理教科书及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