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教育问题初探

来源 :科学与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llan7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中国提出乡村振兴背景和意义
  自十九大以来,我国提出了乡村振兴这一战略1。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因此,乡村振兴成为经济转型的重要一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2020年国民经济和统计公告》提供的数据2,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189元,中位数为27540元。对比城镇居民以及农村居民,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40378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31元。根据国土资源部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提供的数据,尽管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全国农村土地总面积始终占据全国一半左右的面积3。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直观的得到农村相较于城镇在未来拥有更大的发展潜力和改革空间。“十四五“发展时期,我国的经济在未来呈现内外双循环的模式。这不仅是新时期国际环境综合影响下的必然转变,也是寻找国内经济新增长点的必然要求。因此乡村振兴,不仅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同时对于我国的长期稳定有着重要作用4。
  二、中国乡村振兴中的教育
  乡村振兴离不开乡村中的教育振兴,这不仅仅是因为教育质量影响着乡村人才的发展,同样教育质量也决定乡村人才的去留。更重要的是教育的不公平性通常体现在城镇与乡村之间。如何利用乡村特點和优势加强其教育作用值得深入讨论。人才是任何产业发展的源动力和核心竞争力,系统的乡村教育建设是乡村振兴的基础。
  1目前乡村存在的教育问题和模式
  1)教育发展资源和机会差异
  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教育改革首先要明确的是教育改革的目的和意义。乡村与城市相比,上文提到,经济和资源的差距需要考虑,但弥补这种数值上的差异仅是教育改革的外在表现。政府给乡村地区提供与城镇同等的硬件,并非实现了教育公平。如同《克尔曼报告与中国教育器材史研究》一文中提到的那样,教育机会的公平,不单单应该用学校基础设施等衡量标准来评价,而应该用结果来评价5。公平主义,不是平均主义。教改的目的不是告诉学生应该怎么发展,而是提供他们以下三点:学生参与教育的机会,学生参与多元化教育的机会,和学生利用这种教育达到与同龄人同样成果的机会。比如,很多地区实行撤点并校政策。撤点并校是指减少乡村内学校数量,允许村内学生去城镇内学校就读,将乡村内学校与城镇大型学校进行合并。这种政策可以快速降低乡村地区建校成本,并且快速给乡村学生提供相对高质量的教育。但是很多地区在乡村盲目发展撤点并校,殊不知很多学生上学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大幅度提升,以至于可能导致一些贫困学生提早辍学。这不是教改想要达成的目的。而且更多情况下,撤点并校并非主动,随着乡村人才大量流失,师资力量日以削弱,村内学校教学力量日益下降,在可见的时间内,一所村内学校就会自然而然的消亡。
  实行乡村教育改革的最终目的应该是减小城乡之间教育的差异性提升乡村人才素质来促进社会公平达到乡村振兴。教改并非一刀切,务必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情况来进行改革。
  2)出去的人才很难回来
  在培养人才之后,乡村的最大问题是人才外流。由于乡村只有基础教育,并且就业机会较少,大量人才离开家乡之后,便扎根城市,很难反哺家乡。教改最终是要服务于乡村振兴的。乡村振兴的核心就是人才,留不住人才的教育对于乡村振兴而言,始终是失败的。
  三、乡村振兴中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建议
  乡村教育提升的本质就是乡村人才素质的提升,作者认为乡村人才素质的提升包括走出去和回得来两个部分。
  1.人才素质的提升包括:能走出去。乡村首先不应该放弃其自身的教育培训作用,应在基础、职业和高等教育方面利用其自身特点大力发展。
  1)基础教育建设
  i.师资力量:建立公立学校教师流动制度
  中国教育体系长期存在单向教师流动,教师的流动主要是乡村的优质教师往大城市发展,这和上文提到的人才流失相似。少量的从城市往乡村的教师流动大部分都是由于支教等短期教学任务。因此,国内的教师流动多为自发性的并且都是利益或者个人意愿导向型。而在日本《关于地方教育行政组织及营运的法律》发表之后,公里教师的循环制度便顺利建成6。老师和校长在固定的年份内需要进行一定的轮换,时间都有明确的规定,有时是在同一县内,有时则是跨县轮换。法律规章制度的完善,使得城乡间教师轮换成为强制性,并且待遇相差不多,最终导致各学校教学质量差距不大。我国有些省份已经开始推进教师城乡间的交流,但是由于缺乏规章制度,很多支教教师认为他们仅仅是去完成一项任务,缺乏对于支教学校的归属感。并且由于时间并没有严格的法律规定,教学往往不能高效展开。因此,各级政府应该展开联动,并且推出详细的法律法规推动教师流动制度规范化,制度化。
  ii.教学材料:互联网技术引用
  教学资源不仅仅包括教师资源,同样也包括教学材料和教学用具。新媒体以及互联网教育的引进可以快速填补这一空缺。由于互联网企业往往拥有着最先进的技术和最成熟的平台,让乡村振兴与互联网企业联动起来是必要的也是有作用的。比如,2019年知名互联网视频平台bilibili与美丽中国合作于巍山建立bilibili美丽小学。在不同援助学校的基础上,bilibili赞助大量教学器械,引进网络教学课程,并且促进bilibili公司旗下多才多艺的up主与当地教学工作进行联动,提供必要的课内课外的教学材料。
  2)职业教育建设
  在基础教育之外,职业教育的发展对于乡村振兴格外重要。不同类别的乡村居民对于职业教育有着不同的需求。对于乡村干部而言,需要通过地方党支部与上级党支部的协调,将一些管理型人才调配到乡村去,提升乡村整体治理水平。对于乡村内传统手工业者而言,需要提供更多市场销售知识和互联网知识的培训,使得他们能运用自己的一身手艺谋生。对于占主体的农民而言,地方需与各农业大学或综合性大学农学系进行联动,引进先进的技术,提升生产效率,提高农民收入。除了职业知识以外,城市政府机关特殊人才如法律人才,心理学人才等,应该到乡村提供短期生活技能培训,提升居民综合素质,使得乡村居民在遇到困难时,能找到更多解决途径。   3)高等教育建设
  高等教育院校可将农林业学科发展基地建立在乡村。乡村发展需要始终保持以农业为主,因此,乡村发展的目标不是将乡村完成转变为城镇。所以没有必要将大学等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引入乡村,可以选择将大学中的农业学院或者农学研究所引入乡村。在给科研和教学提供更多机会的同时,这种转变能够反哺乡村的农业发展。如在2021年6月26日,山东潍坊和山东青岛大学合作成立农业农村现代化研究院,提供给乡村农业发展更多机会7。
  2.同时乡村应具备吸引人才回流的作用。
  乡村振兴的核心就是人才振兴,而在培养乡村人才的同时,如何留的住人才是学要考虑的另一大问题。随着乡村基础教育的发展,人才流失问题也在加剧。只有改变乡村现状,才能改变国内一直以来固有的由乡村向外单向流动的人才现状。
  1)提升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乡村的基础配套设施如包括交通运输,通讯,水利等服务于科教文卫等部门所需的固定资产,相对于城市而言相对落后,这对于年轻人而言往往产生巨大落差,使得年轻人向城市流动的欲望加大。通过财政拨款等方式,利用现有资源,至少保证乡村基础设施与城市一般便利且安全是乡村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满足基础生活的基本要求之后,人才才有可能留下来。就从学校角度出发,比如,湖南省于2017年启动芙蓉学校计划,与湖南大学建筑学院彭智谋副教授合作,计划四年内于湖南乡村建立“统一标准,统一设计,统一风格”的101座现代化学校8。学校不仅满足基本的教学要求,而且规划出生活区和娱乐区,尽最大可能保证乡村学生的课余生活。学校于节假日和周末对外开放,提供乡村居民合适的娱乐场所。
  2)提升鄉村文化基础建设
  1.弘扬乡村特有文化传承
  中国人对于家乡拥有特殊的感情,对于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是很多乡村居民愿意留在家乡的一大原因。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乡村逐渐丧失其固有传统和文化,导致乡村居民丧失了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豪,最终导致人才流失问题。因此,如何在当前快节奏发展日新月异的社会,保留固有传统文化是极为重要的。比如乡村建筑是重要的乡村重要的文化组成部分之一,但是随着时间的变迁,一些建筑已经不能满足当今乡村居民的生活需求。2014年,湖南大学乡村发展研究所徐峰教授着手于建立乡村建筑应用型保护机制,以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为例,进行设计。乡村传统建筑不能一味的进行保护,要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革新。
  2.将乡村特色与基础教育相融合
  基础教育是培养乡土情怀的重要阶段。许多设计师在进行乡村规划时,逐渐选择将建筑和当地特色融为一体。2015年湖南大学袁朝晖教授设计的放学之后项目获得2015年霍普杯国际建筑设计大赛三等奖。该项目旨在湖南花瑶地区建立新式学校,努力将当地特色的金银花产业和当地留守儿童的基础教育融合起来。金银花产业提供给留守儿童课后活动的机会,同时使他们对于家乡产生更深刻的文化认同。这个例子诠释了乡村规划中如何运用当地特色为当地乡村的文化建设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五、总结
  乡村不应该是落后和贫穷的代名词。乡村相较于城市有属于其自己的特色和文化传承。乡村振兴的目的不应该是将乡村进行城市化改革,将乡村变成城市。乡村振兴的本质就是人才振兴,乡村应利用自身的特点,因地制宜,促进教育与当地文化传承和特色相融合,在培养新人才的同时形成人才回流。各省市自治区应该调配相关资源支持乡村地区人才培养,同时更应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建设,使得乡村不仅仅出的来人才,更能留得住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永华.中国高质量发展之路.中国经济周刊,2021,(5).
  [2]中华人民共和国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国家统计局,2021.
  [3]全国城镇土地总面积943.1万公顷.中国新闻网,2017.
  [4]石雨涵,郭俊宇.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潇湘晨报,2020.
  [5]艾伦,兴乔.科尔曼报告与中国教育装备史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30):3-5.
  [6]罗朝猛.日本如何“限制”择校.中国教育报,2017.
  [7]陈国峰.潍坊成立农业农村现代化研究院和乡村振兴学院.齐鲁网,2021.
  [8]袁汝婷.湖南明年建成100所芙蓉学校.新华网,2020.
其他文献
摘要:全面提高来华留学生质量和水平是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关键一步,是我国全面推进“双一流”建设和高等教育服务国家战略的关键任务。本文明确来华留学生对“双一流”建设的重要性,结合国外留学生招收的改革经验,为提高来华留学生的质量和水平,全面推动我国高校“双一流”建设建言献策。  关键詞:“双一流”;来华留学生;教育  一、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与“双一流”  随着“双一流”建设的全面推进,我国已经深刻意
期刊
摘要:存在主义作为一股哲学思潮,由法国哲学家加布里埃尔·马塞尔创立,由保罗·萨特发扬光大。然而这股思想的原初创始人,则可以追溯至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存在主义在德国开始盛行,在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存在主义在法国得到极大发展。海德格尔和保罗·萨特都是无神论存在主义思想的主要代表者,萨特吸收并发展了诸多名家的哲学思想,如笛卡尔“近代主体性原则”、黑格尔“自我意识”、胡塞尔“意向性理论”
期刊
摘要:本文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对校外辅导机构的书法老师进行观察和访谈。书法老师采用古法教学,其性格和人生经历中有士阶层的痕迹。本文以非正式教育中的书法教育为切入点,深入探讨从古至今士阶层的命运变迁,以及其对国家政治和文化体制做出的重要贡献。  关键词:士阶层;命运变迁;书法教育  士阶层在中国古代文化和政治体制当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最初,“士”为周代贵族阶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中最低的
期刊
摘要: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对高校文学社团建设产生重要影响,如何利用媒介技术发展文学社团成为各大高校面临的现实问题。笔者从新媒体对高校文学社团的影响、当下高校文学社团的现状进行阐述和分析,针对新媒体给高校社团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提出相应的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文学社团;影响;措施  高校文学社团是指由学校支持设立的学生社团,采纳学生文学作品,开设专栏,为繁荣校园文学、弘扬民族文化、造就文学英
期刊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的道德修养、民族精神、价值追求等,对人的思维与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课是大学育人的主要途径,肩负着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任务,指引着当代大学生树立科学正确的人生追求、远大的理想目标。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对于立德树人而言有着积极的意义,同时也面临着诸多困境和挑战。因此,我们应以问题为导向,建构契合有效的融入路径,从而有助于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人
期刊
摘要:自2017年以来,《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将文化意识列为四大核心能力之一,这对高中英语教学和教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新课标精神为指导的2019新人教版英语教材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开始使用。与2007年版相比,新教材对文化意识的反映更为明显,更为通俗易懂。本文将以2017版和2019版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为例,对阅读文本中的文化意识进行比较研究,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新教材,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
期刊
摘要:在焊接专业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是十分必要的,这样不但能够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下面我就从实训教学的环境构造、教学过程的细节问题、教学情境的构建、教学模式的使用等多个方面来研究怎样进行实训教学,使得职业素养能够更好地融入其中。  关键词:实训教学;职业素养;中职生  焊接专业教育中的实训教学,是一种技能的锻炼,主要是对学生的职业素养进行全面的培养。
期刊
摘要:随着国际化和全球化的推动,“一带一路”战略的逐步推进,中国与西语国家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增加,联系越来越紧密,在中国也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了西班牙语专业,不仅是高校,像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中小学,甚至是幼儿园也开设了西班牙语课程,“小语种”已不再是西班牙语的标签。为了让学生能够流利的说出西班牙语,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人才,许多高校对学生的培养更倾向于综合能力而不仅仅限于某一方面的能力。众所周知,要
期刊
英语学科在大部分地区小学校园开设的课程之中,同语文和数学一起合称为“主科”课程,在学生的六年学习生涯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是检测学生学习能力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而农村小学,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属性,再加上学生生源的复杂性,学生家长对于英语学习的意识薄弱等特点,导致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质量不容乐观。笔者通过对自身任教的农村小学的课后作业完成质量的观察和研究,发现学生的英语课后作业完成质量呈现出以下几个
期刊
摘要:拥有健全的情绪情感体验是完整的社会人的重要标志。成人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并非是单纯的智力因素参与的过程,非智力因素对成人学习效果的影响也不容小觑。本文首先从情感的既有理论视角出发,探寻情感在成人学习过程中的产生过程,进一步分析了情绪情感对成人认知发展的影响,引出利用情感教育促进成人认知发展的方法。最后提出未来社会情感教育的存在和发展路径是通过与技术的结合干预成人学习过程。  关键词:情感;成人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