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化教学的知识内化过程与教学模式研究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jf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课题组在先前的项目化教学中遇到了很多问题,例如课前教师准备难度大;学生课堂参与程度差异大,教学过程难以实现因材施教;课后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拓展缺乏积极性等。为克服这些问题,旨在让学生真正获得知识内化,课题组将知识内化难度进行分解的同时增加了知识内化的次数,针对教学流程中的三个环节进行了探索研究。通过课前-课堂-课后三个密切联系的环节,实现学生对知识的共享、交流、吸收、理解及将知识转化成相应能力的内化过程。
  关键词 项目化 知识内化 水污染控制技术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7.12.058
  Abstract The research group subdivides?the knowledge internalization and increases the number of internalization in order to settle the problem and let students to absorb and retain knowledge .So we explore the three stages of the teaching process. Through the pre-class - classroom - after class three links, we make the students realize the sharing, communication, absorption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knowledge. At the same time, the knowledge is transformed into the corresponding ability.
  Keywords project teaching; knowledge internalization; the technology of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0 引言
  作为高职高专院校,我们把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作为教学的首要任务,在教学中广泛开展项目化教学,将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以任务为导向进行教学活动。虽然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项目化教学能够深化和推进高校教学手段改革,提高教学实效性,但在前期课题组实施项目化教学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以“水污染控制技术”为例,该课程是环境工程技术专业针对水质检验、设备调试、工艺流程设计、运行管理等岗位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课,是培养环境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必备的专业课程。我们在项目化教学探索初期发现:由于该课程信息量大、知识点多、内容涉及面广,而且需要一定的工程背景,教师在课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做准备;在课堂上,学生参与程度差异很大,课堂节奏难以掌握,课堂秩序不易把控,整个教学过程难以实现因材施教;课后,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拓展往往缺乏积极性、主动性,要实现知识的灵活应用很困难,更谈不上知识的创新能力。为了让学生真正获得知识内化,课题组针对学生在知识的共享、交流、吸收、理解到转化成相应能力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索研究。[1]
  1 项目化教学实施
  1.1 完善课程设计
  厘清“水污染控制技术”课程在环境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与前期、后续课程之间的关系,对相关的课程进行整体规划设计,实现课程内容安排上的互补,让教和学做到事半功倍。通过安排教师深入企业调研、对企业专家进行访谈、校企合作研讨等形式,进一步明确该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群与相应的岗位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系统地了解水污染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学会物理、化学、物化、生物等几类处理方法;使其具备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废水处理问题的专业实践能力,能从事与水污染控制相关的工作;同时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学生、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对学生知识、技能、素质三方面的情况做了细致分析。按照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切实考虑学生实际需要,我们将课程分为水质类别判断、废水处理的方法、污泥的处理及处置3个教学模块,每个模块设置若干个教学单元,每个教学单元又划分为与培养学生的相应技能点对应的任务。[2]整个课程采取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形式展开,在课内部分以课堂教学、现场教学和操作实践的形式进行。围绕各工作任务,课题组与合作企业合作设计出典型的污水处理学习情境,以任务、岗位、案例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由易到难组织教学内容。
  1.2 教学流程
  为了让学生真正达到知识内化、增强知识建构的能力,在教学流程中我们将知识内化的难度进行了分解,并且增加了知识内化的次数,对课前-课堂-课后三个阶段分别进行设计,以推动项目任务的完成。教学流程及知识内化的整个过程见图1。
  1.2.1课前
  教师根据每个项目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筛选出适合录制微视频的知识点进行微课录制;将水处理工艺现场运行的过程以视频配上必要解说的形式展现出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项目化教学中真实生产情境难以模仿的難题。将微课放到网络课程中,在视频中设置简单易答的问题,回答正确后方可继续观看视频,并在视频结尾抛出热点、难点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每个项目的课前都会布置一个任务,学生根据任务要求,提前进行咨询、决策和初步计划,同时可以在课程平台上对难以解决的问题进行在线讨论、互动,为课堂上参与项目实践预留出充足的时间。通过课前活动,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感知和接纳。[3]
  教师对课前测试和线上咨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优化课堂设计,将解决方案置入到课堂教学中。
  1.2.2课堂
  课堂上,教师对该堂课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做深入引导,针对学生提出的疑问再次提出启发式的问题,[4]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分工协作将解决方案、工艺设计、试验方案设计以直观的形式展示出来,并说明工艺的优势、预计处理效果,完善学中做的成果。方案展示后,进行全班讨论,教师对学生的方案进行分析点评,使学生在实践中反思学习,教师在做中教学。   教师在课堂上主要发挥引导、启发和协调的作用,师生通过课堂上的协作、互动、交流对所学知识点做更细致更深刻的研究,实现知识的吸收理解。
  1.2.3课后
  课后,各小组结合行动进一步检查完善小组方案,并在课程网络平台上进一步互动交流,完成课后小测,并按照要求提交课后作业。
  我们把培养学生思维方式与创新能力作为培养目标,精心设计、组织学生的课外学习活动,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热情,专业实验室课后对学生开放,学生可在网络课程的实验预约栏进行申请,上报试验目的、试验原理、试验方案等详细资料,待审批合格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完成整个试验,实现因材施教。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创新的能力,我们为学生搭建了创新团队的平台,在科研骨干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参与教师的多项相关课题,实现知识的转化创新。
  1.3 评价体系
  课前、课堂、课后三个环节都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估,以网络教学资源测评、自评、小组互评和师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课前环节,课程平台会根据学生自学时间、课前小测完成情况、参与讨论积极性等给予评价;课堂环节,根据学生在小组内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组内成绩评定,根据小组方案展示的表现进行小组互评及师评;课后环节,根据上传作业、互动交流、实验预约等情况,课程平台给予评价,科研指导老师根据学生参与创新团队活动、参与课题研究表现给予评价。三个环节采用加权形式得到学生的平时成绩。
  2 教学反思
  在项目化教学过程中,我们的学生在问题引导环节——自主学习环节——问题解决环节中完成了知识的内化。在实际开展过程中,要完成好这三个环节的工作,对我们的教师和学生都有很高的要求。
  教师需要以团队形式进行协作,做到互相借鉴、资源共享;在课前设计出清晰简练的学习导航体系,为学生提供清楚明了的知识结构清单;精心设计能调动学生学习热情的课外学习活动;采用定期收集学生反馈意见,进行毕业生回访,深入企业调研等方式,进行深入的综合分析,对教学模式进行调整完善。学生必须拥有数字化终端设备,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课前自觉在Internet网络环境及课程平台上获取学习资源;学生还需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以此弥补传统项目化教学中课堂教学时間紧张的缺陷。同时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社会、政府、学校需要提供更加强大的支撑,这样更有利于推动具有实际教学力的教学模式的形成,使知识内化取得更好的效果。[5]
  基金项目: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教育教学研究项目2014cdfzjj23
  参考文献
  [1] 周天梅.知识内化的心理机制.江西社会科学,2004(7):176-178.
  [2] 张蔚萍,胡庆华.项目驱动式教学法在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化工高等教育,2016(6):49-50.
  [3] 赵兴龙.翻转课堂中知识内化过程及教学模式设计.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2):55-61.
  [4] 万红芳,葛晨曦,杨金淑.以知识内化为导向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实证研究.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1):364-365.
  [5] 倪新华,张淑琴,马英忱.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15):125-127.
其他文献
摘 要 针对专业课程的特点和挑战,通过三年来开设的“数据挖掘”课程,提出了一种专业课程-能力-知识三维结构式研讨教学模式,突出了以学生能力为中心的教学内容设计和以专业为引领的研究型教学方法设计。学生数据挖掘产品质量的提高验证了该教学模式的有效性。  关键词 研讨教学 数据挖掘 专业课程-能力-知识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8
期刊
摘 要 对学生进行测试是教育活动中进行教学效果评价的有效手段。在教学活动中,及时的测试和测试后的试卷分析同样重要。SPSS作为分析测试成绩的工具,在测试分析当中应用十分广泛。本次成绩针对七年级半期英语测试,分析了其中有效试卷94份,分别从试卷结构,试卷质量检验指标中的难度、区分度、信度和效度方面进行了分析,然后对整体成绩进行了分析。最后,通过描述性统计方法和独立样本T检验对两个班的成绩进行了比较,
期刊
摘 要 高校德育具有个体性功能和社会性功能,而高校德育的这两大功能是具有同构性,个性功能汇聚而成社会性功能,社会功能蕴涵在个性功能当中。根据现代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主体人格和品德能力,使之成为中国梦的建设主体。  关键词 德育 社会性功能 个体性功能 主体性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
期刊
摘 要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现代学徒制在高职院校逐渐推广普及。专业课程教学是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针对主要以中職应、往届生源为主的现代学徒制高职教育,以三年现代学徒制汽车营销服务专业的“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为例,探讨了现代学徒制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通过三年实践,分别开展了传统PPT课堂授课模式、基于精品资源课程的教学模式和基于互联网+的线上线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发现基于互联网
期刊
摘 要 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是党和国家历来重视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是事关“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根本问题。随着我国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和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社会和用人单位对人才重新高标准定位,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已成为一个突出问题。其中,大学生综合素质分类培养模式作为新形势下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创新性探索,对提高大学生素质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
期刊
摘 要 本文通过对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科学素养问卷抽样调查,整理分析调查结果,总结了现阶段泸职院学生在科学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客观的思考意见。  关键词 科学素养 高职学生 调查问卷 科普知识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7.12.001  Abstract Through sampling survey on the
期刊
摘 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媒体技术的进步,互联网已深入到老百姓的生活当中。通过网络、电视等媒介的传播,老百姓不出门便可以快速知晓天下事,更多的人隔着屏幕开始对某人某事进行认识及判断,“人设”一词也随之应运而生。其中,娱乐圈中的人设营销更为典型。文章以“鹿晗人设”为例,分析其人设的构建及营销方式、价值意义,探讨人设破坏的成因,借助梅罗维茨的媒介情境论,分析人设营销的优势与劣势,提出新媒体时代的人设营
期刊
摘 要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职业化教学改革以学生个人发展需要,以专业课程发展需要为基础,以高职院校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学生未来就业面临的职业病为依据,设计了乒乓球、瑜伽和职业化保健操等重点课程,使学生掌握与职业相关的体育项目锻炼方法,更好地促进学生参与到市场竞争中,最终实现个人价值,达到“终身体育”的目标,推进健康中国的发展。  关键词 职业病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 体育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
期刊
摘 要 文章从分析我国高职院校国际交流发展历史和高职院校国际交流内涵建设的重要性入手,以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内涵建设的内容与模式。  关键词 高职 国际交流与合作 内涵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7.12.004  Abstract With a brief review over th
期刊
摘 要 形容词的重叠式在交际中使用较多。本文从分类列举了单音节形容词重叠式,双音节形容词重叠式。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其语法功能,在句中所充当的句法成分。经过试卷调查及语料整理,着重分析研究了形容词的重叠AABB式的使用偏误情况,并给予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汉语形容词 重叠式 对外汉语教学 AABB式  中图分类号:H14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7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