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学习方式个案研究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dp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离不开学习,在知识爆炸的时代,掌握知识的多少已经不是最重要的,而如何掌握知识才是至关重要的,这个道理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教育者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因此,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我校数学学习个案研究的重点之一。对中学数学学习个案研究中,我们按照实施方案,把数学学习的方式、方法、态度作为本课题研究的内容之一。下面是我对取定的两个个案进行了跟踪调查,现将调查的结果以及对数学学习方式转变的体会分述如下:
  
  一、选取的对象
  
  一个是班级后进生,一个是班级优生,为了叙述方便,后进生用(A)表示,优生用(B)表示。
  
  二、调查的目的
  
  通过调查,使我们了解到数学学习不光是学生的问题,同时教师的正确引导是必不可少,以及如何转化数学学习方式。
  
  三、调查方法
  
  以访问对个案的心理调查,以及每次小测验及上课反馈的信息进行分析。
  (一)访问内容:
  教师:上数学课时,你们紧张吗?学生A:紧张。学生B:不紧张。
  教师:为什么紧张呢?学生A:怕老师提问不会回答,被老师骂。教师:你以前经常被老师骂吗?
  学生A:是的,有些老师认为简单的问题,而我又答不上,但老师没有了解我就骂我。
  学生B:没有,有很多事或任务,老师都喜欢交给我去完成。
  教师:在每一节数学课的学习活动中,你拥有成就感吗?学生A:没有。学生B:有时有。
  教师:你对老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满意吗?
  学生A:(停顿一会儿)不知道。学生B:上课听得懂,但有一些实际问题不会解决。
  教师:老师上课时关注过你的感受没有?
  学生A:没有。有时候,我多么希望老师对我看一眼,但老师没有。学生B:有时有。
  通过一年的数学学习,我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转变了教学观念,无形中把学生分几个等次,提出不同要求,给每一个学生都有上“台阶“的力量,走进学生当中,多了解后进生,多关心后进生。再问两个个案的同样问题,结果学生A回答的与学生B回答的基本一样。
  (二)平时测验成绩统计表
  测验次数:1、2、3、4、5、6、7、8、9、10
  学生A:51、69、60、71、63、72、70、75、77、68
  学生B:101、103、98、110、107、103、104、110、113、100
  班级平均分:75、78、70、79、77、80、79、83、85、80说明:其中第三次、第五次为第一期期中、期末考试成绩;第七次、第十次为第二期期中、期末考试成绩。从中考、末考可以发现,班级整体成绩在提高。
  (三)调查结果的几点体会与反思
  通过对取定的两个个案的跟踪调查,在转变数学学习方式,改变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更新教学观念等方面有以下几点体会:
  (1)从访问的结果可以发现,学生的成绩好坏与教育者的正确引导有直接联系。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讲,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接受和发现两种,在接受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适应范围和学习层次上有一定的区别。后进生在接受层次上,理解能力上以及基本功等方面都不如优生。故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要分层次引导学生学习。教师提出的要求要估计学生能回答,并且要后进生有问题可提,并适时加以鼓励。同时又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实践证明,分层次教学有促进学生整体成绩的提高,同时有利于个人的自我发展、展示学生聪明才智、独特个性、创新成果、获得新知的体验。利于从而激发学生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泼性。
  (2)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一方面表现为学习兴趣,兴趣有直接和间接之分,直接兴趣指向过程本身,间接兴趣指向活动结果,学生有了学习兴趣,特别是直接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有兴趣的学习事半功倍;相反,如果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情况就大相径庭了。强扭的瓜不甜,学生在逼迫的状态下被动地学习,学习效果必定是事倍功半。
  (3)教学的目的是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教学方式应当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我组研究的就是如何发展学生的主动性,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传受如何学习知识的方法。同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要求是“可望而可及”的,从而使学生有解决问题的信心和求知欲望。让后进生有成功的体验,优生有展的空间。
  (4)数学教学应进一步更新教学观念,坚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创造的潜能,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进一步发挥课堂民主,建立良好的师生平等关系,营造和谐的教学气氛,以利于学生发挥其主动创造性,实现有意识和无意识的统一,从而释放出巨大的学习潜能。
  (5)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积极鼓励学生学习,并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独立学习,从而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独立性,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特别是对后进生,要多给予鼓励,把学习的“台阶”降低起点,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上不同的“台阶”。
  (作者单位:427100湖南省桑植县陈家河中学)
其他文献
如何把握教材、感悟教材、吃透教材、研读教材、科学而又合理地使用好教材等一系列问题,一直是教师们议论的话题,也是教研人员与数学学科教师探讨最多的话题。数学课程标准在前言部分对“数学”是什么的问题作了恰当的描述。在课堂实施建议部分也作了相应的界定。“数学”也好,“数学活动”也罢,都离不开中间媒体——数学教材。而数学教材作为帮助学生进行学习数学的工具,作为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足以说明它是实现课程目标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实现好“三维”目标呢?如何克服传统数学内容偏、难、繁脱离实际等现象呢?教学实践告诉我,只有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课堂教学,才是有利于学生发展和具有现实意义的教学。    一、紧密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明确学习数学的目的    目的是方向,目的能产生内在动力,有了方向和动力,学生对学习才会积极主动,不竭努力。因此,教师应结合生活实例让学
期刊
【内容摘要】:创新的语文课堂,需要教师创造性地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创设创新的情境,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采用新的教法和课堂结构。只有将创新手段融入课堂,课堂才会充满创新活力。  【关键词】:构建,创新,教学情境。     课堂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体现尊重与愉悦的乐土;课堂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课堂是向四面八方延伸的旅程,随时都可能有意外的发现;课堂是高效的驱动器,高效地处理一个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期刊
在语文拓展阅读教学新方法的实践研究探索中,如何让教师由知识的传播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师由场上的“主演”转变为场内外的“辅导”,这是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研究与探索的问题。    一、自主阅读,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学会“发现”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对问题情境通过积极思考,独立探索,改变全盘授予的传统教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内部动机,增强独立性和自信,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期刊
随着时代的发展,写作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从事各行各业工作的人,都要求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近年来,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我深有体会,我认为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写读结合    教师在教学中常讲该怎样写作文,学生也常看作文指导书,这是件好事,而且也很有必要。但仅仅这样,对提高作文水平还是不够的。写作文就好比游泳,即使你把游泳常识和方法背得滚瓜烂熟,下到水里还是要出
期刊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数学的形成是对客观事物的抽象化、符号化、公理化、最优化,建立理论模型而形成的一门古老而又新兴的科学。数学是在客观需要和理性思考中产生的。它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人类文明的象征。在基础教育中,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中无疑起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是每个数学教师都明白的道理,但这门学科又是中小学教师
期刊
教学中的游戏一般是把教学内容,尤其是教学重点、难点与儿童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把它适当安排在教学过程中。数学游戏能使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身心潜能,省时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同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素质,使智力和非智力品质协调发展。  设计游戏的目的:要引导学生在“玩”中
期刊
从操作层面上看,教师实施新课程还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实践。反思探索实践过程,由于理解上的偏差,实践中曾经步入一些误区。    一、过分强调课堂活动,忽视思维训练,学生缺少独立思考空间    新课程让学生多动手操作,多调查实践,强调合作交流,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这本是让学生体验、感悟数学知识,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但在自己和同事教学中出现这样一种不少见的现象:本应为思维搭桥、“形散而神不散”
期刊
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的能力,而且还要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就要有问题意识,只有多方面启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体我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一、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把文章所写的社会生活同自己的生活阅历和环境作对比,或者对自己很长一段时期进行预测,写此类文章会从什么角度来写等等。学生也可
期刊
一、联系实际,进行学习目的教育    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生产建设和科技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教学时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联系实际,阐明所学知识的用处,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深入浅出地进行学习目的教育。例如:教学一年级 “元、角、分的认识”,可以介绍人民币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和生产建设中的作用;教学二年级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时,要使学生知道已学过的“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