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艾米丽.狄金森诗歌《我是无名之辈!你是谁?》中标点符号的艺术赏析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eiameii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天才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1830年12月10日生于美国麻萨诸塞州的安默斯特,1886年去逝。狄金森家境富裕,终身未嫁。在她生命的最后15年内,她足不出户,选择了远离尘世的喧闹与不安,寂寞、孤独地生活。狄金森一生共写诗约1800首,生前只发表了几首,大多数是在她死后才被姐姐发现的。狄金森诗歌的形式清新活泼,短小精悍,语言凝炼朴实。诗中丰富的意象、贴切的象征、独特的韵律、悖论、隐喻、双关、省略、破折号以及不规则的书写、句法等使她的诗歌自成一体,独放异彩,形成了一种无所顾忌、不同凡响的风格,同时她诗歌中主题的多样性和寓意的神秘性,使读者读来回味无穷,使研究者研究兴趣不减。
  
  一、艾米丽·狄金森诗歌中标点符号的使用
  
  研究者在研读狄金森的手稿时发现,她的诗歌中出现大量不规则的标点符号。早期出版的狄金森诗集里,标点符号均以正规形式出现,原因是经过了编辑的规范化处理。1955年,由约翰逊编辑的哈佛版的《狄金森诗选》问世,诗中的标点符号第一次以本来面貌出现。那些不规则的排行、拼写、大写字母和标点符号令当时的读者和评论家大吃一惊,尤其是随处可见的破折号,更令读者难以接受(刘守兰:《狄金斯研究》)。安德森指出狄金森诗歌中不规则使用的标点符号除了破折号,还有带角的逗号(v),拖长的句号(-),重音符号(、)和(、),以及垂直分割符号(1)Oohnson,ed:1955)。
  Stamm总结出狄金森诗歌中出现的三种不规则的标点(1)横线(一)有的横线短如句号,有的呈现标准形式,有的特别长。(2)斜线(/)比正规斜线略长。(3)斜线(\),尽管方向与(2)中的相反但把其当作逗号处理,同时还注意到出现在句末的半月形符号(Stature:1963)。
  国内学者刘守兰先生总结出狄金森使用标点符号时的三个阶段性特征,在1858-1859年间,狄金森大量使用感叹号。由于其生活出现了大喜大悲,强烈的感情激流使她在诗歌和书信中大量使用感叹号。在1860-1863年间,渐趋平静的生活使她逐渐摒弃青年时代的感叹号,转而依仗呈水平方向的破折号,有时,她甚至用破折号代替所有的符号。从1870年开始,狄金森开始在诗歌中少用或不用标点,文字也变得更加简短。这种做法是对传统规则的抵制和抗争(刘守兰:《狄金斯研究》)。
  
  二、标点符号的功能
  
  在赏析狄金森诗歌《我是无名之辈!你是谁?》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标点符号的定义及其功能。标点符号有广义、狭义之分,狭义标点符号指的是G B/T 15834-1995《标点符号用法》所界定的:“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而“广义的标点符号指的是特定时代严格、非严格意义上标点符号的总和——几近于书面汉语中汉字以外所有形体符号的总和”。
  Quirk等人1985年编著的《英语语法大全》中将所有英语标点符号分为两种功能:分隔功能和指明功能。分隔功能是指英语标点符号用来分隔相连的单位或被包容的单位(Quirk et al 1985:1610),指明功能是指英语标点符号用来指明语法、语义或语用关系(Quirk,et al 1985:1611)。国内学者许鸣指出标点符号还具有替代功能,即英语标点替代英语词汇(许鸣:2001,9)。
  韩礼德所提出的语言三大元功能的理论以及修辞结构理论(RTS),通过分析大量例证,揭示了标点在语言中的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标点的概念功能主要体现为对及物性系统的影响。标点通过再现韵律特征,如语调、音量、语速等因素,可以帮助书面语更好地完成其人际功能。(1)表达语气,(2)表达情态和意志,(3)表达态度和情绪。在语篇功能方面,标点在词组、小句和小句复合体等各个层面上都具有衔接功能。
  
  三、对I'm Nobody!Who are you?中标点的赏析
  
  I'm Nobody! Who are you?
  Are you—Nobody—Too?
  Then there's a pair of us!
  Don't tell! They'd advertise—you know!
  How dreary—to be—Somebody!
  How public—like a Frog—
  To tell one's name—the livelong June—
  To an admiring Bog! [Poem288]
  在此诗歌中破折号用了九次,感叹号用了六次,问号用了两次。以下将逐个对三种符号进行赏析。
  
  1、破折号
  破折号在这首诗中出现的次数最多,体现了Quirk提出的标点的分隔功能、指明功能,以及韩礼德所提出人际功能。最主要的则是人际功能:诗歌中的破折号不仅是停顿、强调,也用于表示节奏和重音,创造旋律,增加韵味,而且提供了一套系统的乐理符号,指导读者抑扬顿挫地读她的诗。如:第2、5、6、7句。破折号也表现出诗歌的戏剧性,时而用以强调重点,突出词汇意义和情感色彩;时而用以制造停顿,让读者在朗读中停顿喘气,也用以展示诗人缓缓流淌的思绪,使诗歌显得自然流畅,一气呵成。如:第5、6句。此外,破折号也起到了突出关键词和强调主题(诗人淡薄名利)的作用。如—Nobody—,—Somebody。破折号同时也隐含深意,引人联想,破折号隐含着诗人没有明确表达出来的意味,如同一条意味深长的直线,引导读者用心去品味、想象,让他们去想象诗人欲言又止的复杂感情,同时还引出下文。如(Frog—,June—)。
  
  2、感叹号
  感叹号同样体现了Quirk提出的标点的分隔功能、指明功能,即分隔停顿,以及韩礼德所提出的人际功能,传递诗人的情感。感叹号的使用不仅可以增添诗人表达情感的浓度,还能加快诗歌的节奏,给人一种出其不意的惊奇和领悟以及情感的共鸣,如I'm Nobody!Somebody!此外,感叹号有时也扮演问号的角色,诗人借感叹号表达一种质疑的口吻,尤其是出现在末尾时,如you know!感叹号也表现出讽刺的意味,如Somebody!诗人尽情地嘲笑和讽刺那些大人物,把他们比作卖弄和自夸的青蛙。
  在诗中破折号与感叹号的功能有所不同。从符号的形状我们可以观察到,感叹号是垂直的,带有长的冠顶,联系诗人所处的社会背景我们可以想象,它象征着教堂的权威和男性的力量;而破折号则呈水平状,象征着宽阔的地平线,象征女性的温柔和婉约。狄金森后期从对感叹号大量使用到对破折号的偏爱,表现出她对权力的摒弃,也显示她逐渐开阔的胸襟和宽广的视野,她的情怀在此诗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因为诗歌的主题是反映诗人的豁达胸襟和不谋名利的处事态度。
  
  3、问号
  在此诗中出现了两次问号,其功能是提出问题。是问号指明功能的一方面,表示句子的语气类型的同时体现情感功能和人际功能。表达出诗人的态度和情感,以及想与读者进行心灵交流的欲望。
  在I'm Nobody!Who are you?句中的问号是特指问,是诗人有所指而问,要求针对读者对提的问题作具体的回答,不能单纯表示同意或不同意。表达了诗人的个人观点,欲与读者进行交流。
  在Are you—Nobody—Too?句中的问号,属于问号的是非问句在句尾的用法,要求对所陈述的意见作肯定或否定的回答。此时,诗人似乎在寻找志同道合者,在向假想中的对话者询问,这是诗人内心孤独和渴望得到安慰的表现。
  
  三、结语
  
  标点符号是狄金森诗歌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各种符号的创造性运用,是她诗歌中一道独具特色的风景线。在她的诗歌中有表现跳跃、焦虑等思维情感,增强节奏与韵律,使人遐想的破折号,有表现强烈感情、引人深思的感叹号,也有富有挑衅意味和发人深省的问号。这些标点符号从节奏、韵律、情感、语调和句法等角度为诗歌涂上了层层色彩。通过使用标点符号,诗歌获得了美妙的音乐节奏感,使诗句变得自然流畅,引人深思。
  
  参考文献:
  [1]丁俊苗.不足与需要:论标点符号的语法功能[J].安徽大学学报,2008.
  [2]刘守兰.狄金斯研究[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3]王铭玉,宋尧.符号语言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4]许鸣.英语标点符号的第三种功能:替代功能[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5).
其他文献
一根白发,又一根白发,悄悄地从头顶飘落,飘落在我的肩膀,飘落在我的眼前……  这白发,使我想起秋天飘舞在风中的落叶,想起冬天覆盖着大地的严霜,想起一切隐喻着生命走向衰老的事物。  是的,我的黑发渐渐地变成白发。开始是稀疏的一根两根,而后是一簇两簇,到后来竟是密集的一片一片。这过程,我无法复述,一切都在不知不觉中发生。我的青春季节仿佛就是刚刚过去,那些少年的梦想和青春仿佛就在昨天,为什么霜雪已经开始
期刊
[摘要]媒介是人的延伸,技术是推动人的延伸的主要力量。技术的应用需要经过人的设计,而人的设计又与人的文化背景、内涵密切相关。是设计赋予技术以文化肌肤,文化肌肤对于人的延伸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技术是媒介发展的推动力量,技术应用的震重性导致了媒介应用的双重性。由于现代技术的非人性化因素,导致了技术的沉沦。如何拯救技术的沉沦?只有把艺术和设计结合起来,形成艺术的设计,才能拯救技术的沉沦,从而使人获得最佳
期刊
夕阳的余晖映红了西方的晚霞,抹红了广场,染红了广场上的树木、高楼、喷射的水柱。五颜六色的鲜花披上了一层艳丽的外衣。人们三三两两,沐浴在这无限美好的晚霞中,尽享这一天之中难得的休闲。  广场南边,两盏碘钨灯照亮了它下面的红色横幅,那《新宁广场爱国经典歌曲大家唱》的白色大字格外醒目,顷刻间把音乐文化的浓浓情怀布撒开来,形成了一方文化的核心。  那些长期无偿奉献的人们一个个带着自己的乐器陆续到来。小号、
期刊
“祖公代代三田分,留下歌言分子孙,歌是山哈传家宝,千古万年世上轮。”勤劳智慧的畲族人民,创造了丰富灿烂的畲族文化,尤其畲族民歌更是文化瑰宝。善歌的畲族,男女相恋,以歌为媒;喜庆节日,以歌相贺:生活劳动,以歌传言;丧葬祭祀,以歌当哭。每每长夜盘歌,通宵达旦,历数日夜而不衰。  唱山歌是畲族人民文化生活中一种主要的活动方式,探究畲族民歌对传承和弘扬畲族文化具有深远的意义。分析畲族民歌的歌词,我们会发现
期刊
随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深入学习和实践,文化在党的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逐渐为人们所认知。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已被人们普遍理解。目前,文化已成为一种时尚,一个重视文化,谈论文化、大搞文化建设的热潮正在迎面而来。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果。但由于对科学发展观理解和把握上存在某些误差,在实践中出现了一些看
期刊
近年来出版的与瓷器相关的书籍,林林总总。在谈及元代的青花时,往往收录一件1956年在常德出土、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的玉壶春瓶,上面所绘的主题纹饰,是秦国将军蒙恬。  元代瓷器绘画的人物纹饰,在题材上主要可以划分为三类:一是元杂剧中的情节场面。如取材于马致远《破幽梦孤雁汉宫秋》青花罐,讲“昭君出塞”的故事;取材于王实甫《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的青花罐,“西厢记焚香”等等。二是隐士高人。如“四爱图”梅瓶,在
期刊
[摘要]金融危机使得报纸的生存危机又成为业界和学界热议的话题。与报纸在销量和广告收入上双双大幅下降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报纸网站的访问量出现了显著的上升。报纸要生存下去,必须与网络进行互动联合,这是报纸在媒介数字化时代生存发展的必由选择。  [关键词]报网联动;融合传媒    美国报纸协会(NAA)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3月,印刷媒体广告收入同比下跌9.4%,降至420亿美元,创下NAA自1950年
期刊
第十九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作品《一九八零,四位新华社记者的西行漫记》(作者:傅上伦、韩斌,编辑:莫小米)写于2009年10月,发表于《杭州日报》副刊。作品在发表后,以其深刻的思想力度和历史纵深度打动了读者,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作者时为新华社记者,奉令深入陕甘宁广大地区做深入的农村调查,为中央制定包产到户等农村政策提供参考资料,他们跨越4省39县,历时半年,行程万里,写出了多篇深刻反映农村现状的
期刊
余华曾以先锋的姿态登上文坛,以《在细雨中呼喊》(以下简称《细雨》)为界,余华从“先锋”走向“世俗”, 更多人关注的是他的文学风格的变化,其实一直致力于叙事探索的余华,始终没有放弃对叙事技巧的探究与运用,本文试图运用叙事学的理论,从叙事时间上重新解读余华小说《细雨》的叙事策略。  叙事文学离不开时间的扭曲与变形,时间是小说叙事的最基本层面。按照现代叙事学的观点,叙事时间就是“故事与文本之间按年月次序
期刊
[摘要]国运兴衰,系干教育,发展教育,教师为本。体育课的主旨是知识传承,运动技术是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大体育课是符合当前教学的理想课形。  [关键词]运动技术;操作性知识;大体育课;师生配比    一般而言,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念,就有相应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一定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总会反映,折射出相应的教学观念,理想课形,当然亦须有相应的客观基础。知识类属,意味着一种知识的类别归属是客观存在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