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鹅湖》:从经典到颠覆经典

来源 :上海戏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ayu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豆豆对话马修·伯恩
  百余年来,芭蕾舞剧《天鹅湖》一直是世界各大芭蕾舞团竞相上演的作品,也是全世界芭蕾舞爱好者的“最爱”。尽管俄罗斯学派的《天鹅湖》一直被奉为经典,但是还是有许多著名编舞家知难而上挑战这一经典版本。英国编舞大师马修·伯恩于1995年推出的男版《天鹅湖》就被认为是当代最具颠覆性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2018年,这部新经典推出了新版本,今年8月,这部新版将上演于上汽·上海文化广场。近日,马修·伯恩来到上海,和舞蹈家黄豆豆进行了一次对谈,从《天鹅湖》开始聊起,分享了马修·伯恩对自己作品、舞剧创作的看法。
  黄豆豆:第一版《天鹅湖》诞生于1877年。从1895年第二版也就是当下最经典的《天鹅湖》版本开始,这么多年来,世界上所有著名的芭蕾舞团、芭蕾大师都推出了自己版本的《天鹅湖》,为大家奉献了自己的心血之作。而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越来越多的编舞家不再满足于在传统《天鹅湖》的故事框架和人物关系内游走,他们开始追求用自己的舞蹈解构、甚至解构后再结构出自己的《天鹅湖》。这里面最具艺术划时代意义的是谁的《天鹅湖》?我想是马修·伯恩版。
  马修·伯恩:非常高兴,也非常激动能够再次回到上海带来这部《天鹅湖》。2014年我们新冒险舞团第一部向中国观众演出的作品就是《天鹅湖》,非常高兴大家能够看到这个新的版本。
  黄豆豆:新版《天鹅湖》与之前的版本有何区别?
  马修·伯恩:2018年,我们对(男版《天鹅湖》的)舞美做了全新升级,新版舞美和原版有些类似,但在精细程度和美观程度上有了很大提升。同时,我们请来了一位女性灯光设计师,她为灯光设计做了全新升级,有些场面看上去会更生动。在舞美工种里,女设计师做服装的比较多,做灯光的非常少,她的创作令人惊喜。另外,在新版中,我们用到了投影,大家可以看到天鹅真的飞起来。我们还加了一些新的编舞段落。
  黄豆豆:当你在创作新作品时,是怎样做题材设计、时空选择、人物设定的,以及如何做到与原有故事线的适配融合的呢?
  马修·伯恩:我倾向于选非常有名的故事、书籍、音乐作为创作的源头,然后想一個核心的亮点作为创作的起源。比如男版《天鹅湖》由男舞者扮演天鹅,《灰姑娘》把故事放在二战背景下。在确定了核心的出发点后,很多想法会接踵而至。比如男版《天鹅湖》中,我让男舞者扮演天鹅,王子爱上的是男性,还是雄性的天鹅,又或者是其他呢?(这是多义的。)王子是一个生活非常受限制的角色,所以我们可以探讨究竟他爱上的是脑中的想法,还是代表着其他的意象。
  我也会将古典音乐作为创作的源泉,比如男版《天鹅湖》中,我是把每个乐章当剧本来看的,我的每个创作想法都是根据音乐而来的,而所有的音乐都来自柴可夫斯基原来的音乐。
  黄豆豆:对你来说,使用现有的经典音乐和启用全新的当代音乐,在编舞上会有什么不同吗?
  马修·伯恩:从某种程度来说,用已故作曲家的经典音乐编舞,相对简单一些,因为我喜欢把音乐作为编舞的源头,而经典音乐的框架和脉络已经很清晰了。和在世的作曲家合作会更难一些,因为他可能会给我一个之前完全没有预料到的方向,新的方向也会给我刺激和反馈,这是一个互相碰撞的过程。
  黄豆豆:据我所知,并非所有观众都能接受你的改编,有观众觉得有些作品的技巧难度不够高,也有观众表示剧情太复杂、看不懂,对这些声音你如何回应呢?如何平衡观众的意见与自己的想法?
  马修·伯恩:首先我很清楚,我没办法取悦所有观众,但我确实有意识地希望尽可能多的观众看到我的演出。我在创作时会考虑到不同的人群,小到从没进过剧院的小观众,以及非常了解剧场的传统观众。
  我能理解那些觉得技巧难度不够高的观众,他们可能是有古典芭蕾观看习惯的观众群。确实,我的作品里不会出现复杂的大跳、高难的技巧,那些技巧只是技巧而已,并不能对故事性有更多帮助。我们团的演员有非常扎实的功底和技巧,但我们展示的方式与古典不同。
  我非常喜欢坐在观众席和大家从头看到尾,这样我可以直接知道观众的反馈,知道他们有没有和演出建立连接,尤其是演新作品,或把作品带到新的国家、新的观众面前时,我尤为关注观众的感受。我也有可能根据这个城市的观众反映来改作品。
  黄豆豆:您在确定了剧情和人物构想后如何进行编舞,将自己的想法转化为舞台语言解释给观众,在编排过程中是否有演员参与?
  马修·伯恩:我最开始编舞大概在30年前,那时候我还是舞者,我会站在镜子前,先自己琢磨动作,好了之后再教给大家,这可能是大家最能想象的编舞形式。当我不再上台只做编舞后,我和演员的交流越来越多,我会更多地依仗他们的才华,有时候我会给演员任务,需要他们通过自己的能力来延伸、发展这段舞蹈,尤其是双人舞或群舞。所以,作品完成之后,你很难说这段舞是我一个人,或者某一个人的。
  黄豆豆:你在舞剧之外也为许多经典的音乐剧担任编舞,对于有台词的音乐剧编舞和无台词的舞剧编舞,您有何不同的体会?
  马修·伯恩:首先音乐剧也好,舞剧也好,编舞都是要为叙事服务的。舞剧编舞时,舞者都是有舞蹈基础的。但是在音乐剧中演员的舞蹈水平参差不齐,编舞时要全面考虑演的情况,必须把每个角色放到编舞当中,让大家都能够成为舞台上编舞的一部分,这是跟舞剧编舞不同的。
  黄豆豆:你曾说每个人的童年决定了我们长大后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你的童年是怎么影响你走上舞蹈道路,进而让你成为具有独特风格的舞剧导演的呢?
  马修·伯恩:非常幸运,我有支持我的父母。我在伦敦长大,家里和戏剧舞蹈行业没什么关系,但我们家一直是剧院的忠实观众。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带我去看各种各样的演出,虽然可能那时候家里没什么钱,坐在很偏的角落,但是没关系,这培养了我从小对演出的热爱。
  黄豆豆:近年来,您发起了一项面向青少年的“启幕者计划”,这个活动在上海已经举办了两次,今年是第三次,你发起这项活动的初衷是什么?对中国的参与者,您希望他们从中得到什么?   马修·伯恩:我们会在演出当地的城市招募热爱舞蹈的年轻人,和其他艺术教育或工作坊不同的是,这些年轻人会和带妆演员站在一起,面向满场观众进行表演。这项活动对我们舞团来说并不困难,但对于参与者来说,这可能是一次改变他们一生的事件,这不仅是一段难忘的经历,更可能改变他们的人生轨迹,是他们最无限接近舞者的时刻,这也是我为什么坚持做“启幕者计划”。
  很有幸,我8岁时曾经参与到一场正式的演出中,我至今记得那些演员涂的颜料以及化妆时的奇怪味道,可能其他参加演出的孩子不一定把这件事看得那么重,但我当时非常明确,这就是我今后的命运。所以不是所有参加“启幕者计划”的人都将其视作一个人生转折点,但我希望能点亮他们的舞蹈火花。
  黄豆豆:你新进的舞蹈作品是《红舞鞋》,《红舞鞋》的灵感肯定离不开电影《红菱艳》,我们知道那部电影里的故事原型和人物來自于20世纪舞蹈史上的赫赫有名的巴甫诺娃、神级天团佳吉列夫芭蕾舞团。这个团创造了很多舞蹈史上的奇迹,但是也留下了很多的谜团。你在对原型进行研究时,有没有发现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马修·伯恩:我确实做了很多背景调查,它的背景是20世纪初,现代芭蕾刚刚萌芽的阶段。在背景考察过程中,我发现每个舞者都有非常强烈的个人风格和个人色彩,大家都有不同的背景。这和新冒险舞团的构成非常类似,我们团里每位演员都有非常强烈的个人风格,很适合重现这个传奇剧团。不知道大家是否熟悉《红菱艳》,原型佳吉列夫非常强悍、非常难合作,我本人和他一点都不像,我工作时比较和气、和蔼。但他有些观点我很认同,比如他倡导艺术是生活里最重要的事情,当时正在世界大战,他认为艺术是人可以为之付出生命的事情。
  黄豆豆:佳吉列夫的俄罗斯舞团一共有五位艺术总监,这五位艺术总监也给全世界带来五次舞蹈革命,从你个人的观点来讲,这五个人的艺术风格上是否有内在的联系,是完全在他们五个人之间直接传承,还是加吉列夫在中间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马修·伯恩:很多时候有的艺术家就是需要一些鼓励和一些支持的力量,现在佳吉列夫可能已经被人们淡忘,但是当时他确实在其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他的帮助下成长起来的艺术家,不光有舞蹈家,还有画家,很多人成为了历史上大家,像你刚才说的这五位,现在我还能从他们身上学习到很多东西。
  (整理/周露仪、忻颖)
  (摄影/Johann Persson)
其他文献
上海沪剧院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利用“云创排”创作了四部沪剧微剧场作品《阿拉上海人》《一路有你》《城市的温度》《凯旋》。这些作品均由沪剧院中青年演员联合演绎,聚焦疫情中的医务工作者、医务人员家属、热心市民、快递小哥、外卖员等。  3月底,艺起前行·演艺大世界云剧场戏曲展演周,剧院推出了沪剧电影《雷雨》线上导赏活动。我们在汾阳路150号沪剧院新址,边走边聊边唱,将《雷雨》与花园洋房的渊源娓娓道来,并带
期刊
从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到现在,上海京剧院做了5场线上演出直播活动,剧院从演唱、音乐、武戏等不同侧重点举办的云演出,均受到广泛关注。2月26日,上海京剧院与全民K歌APP共同打造了“全民在线演唱会”。3月5日,剧院开展了“三五”文化志愿服务活动之云游上海京剧传习馆,剧院首次尝试自主直播。3月26日,“一江连心 艺起前行”上海京剧院线上演唱会多平台同时直播。4月30日,“音韵——上海京剧院主题音乐会”再次
期刊
30多年来,国家一级编剧褚伯承先生专做一件事:研究沪剧。为此他写了不少论著。4月,他又出版了一本《沪剧与海派文化》,24万字,将沪剧这张“上海的名片”的正反两面、前生今世、高低起落介绍得一清二楚,论述准确而新颖。这本书,可谓是沪剧第一史。  著名学者、褚伯承的同班同学余秋雨为这本书写了序,对于褚伯承的努力,余秋雨以华美而形象的文字评介:“他是一名晚风下的守护者,秋霜下的扫野人。据我所知,这样的人物
期刊
上海越剧院是启动线上节目最早的一批,从今年2月8日开始第一期,到现在一共三期,总的直播量已达到46场。其中有演出资源的展示,线上的教学普及,也有为直播量身打造的、适合线上的直播类节目。上越的线上节目具有开播时间久、覆盖面广、参与人次多、形式和内容丰富、网络流量大等特点。  我们对线上节目的思考与探索分两个方面:一是自身储备与对互联网的认知。互联网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陌生的领域,只有经过亲身参与的过程才
期刊
疫情发生以来,各单位都纷纷做了线上节目,我们剧院老同志93岁的蒋锡礽老师第一时间(1月29日)发来了自创快板书,武汉演员张玥跟着快板书配上音乐打着节拍录制了音频,在微信上发布了。  我们主要的一个线上节目是自创的抗疫微剧《万众一心》。主创团队在24小时内创立,从搭建主创班子到素材、后期、录音等,整个团队摸索着做,发挥老带新传帮带的作用,体现了责任担当,充分看到儿艺人的精神。微剧创作的中期,我们把创
期刊
第30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各项评审工作已顺利完成。为配合现阶段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大局,原定于2020年春季在沪举行的第30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颁奖活动拟延期至2020年9月下旬举行。  特此公告。  上海白玉蘭戏剧表演艺术奖组委会办公室  2020年5月
期刊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从大年三十开始上海评弹团就迅速行动,通过多种形式创作了一系列文艺作品,如《众志成城迎春归》《使命》《携手共筑防疫墙》《我是一月之后才认识他》《秀发》《逆行的白百合》《儿子的微信》《甜津津,暖融融》《手机又响了》等。同时,上海评弹团在危机中主动思变,从书场走进空中剧场、抖音直播间。  我们推出的线上节目,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方面是专门制作的线上演出,3月8日,上海评弹团“艺起前
期刊
第一位观众提前四十分钟就到了剧院门口,在闸机口扫描绿色随身码,测量体温,完成安检后进入剧场,这个平日里看来近乎“繁琐”的入场流程,现在却能带给观众最直接的安全感。这是2020年6月12日,阔别观众100多天之后,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终于打开了剧场的大门,与观众重逢。  在疫情期间,这家场团合一的国有剧团经历了哪些焦虑和挣扎,又如何面对不可抗力带来的重重考验?带着这些疑问,作为刚刚加入上话的青年从业者,
期刊
5月11日,在经历了55天的禁足之后,法国终于迎来了“解封”。人们在继续保持隔离措施的同时,逐步恢复正常的生活。根据法国政府此前公布的解封计划,5月11日之后,病毒不会消失,仍将继续蔓延,人们要适应和病毒共存的生活,同时遵循“保护、测试、隔离”的宗旨,有序开展企业复工计划,保障公共交通运行,允许100公里半径范围内的人员流动,逐步恢复商业活动,并将公共集会的人数上限定为10人。  6月22日法国进
期刊
青年评论者看第四届上海小剧场戏曲节  形式重要,故事也重要  刘青青  小剧场戏曲自诞生以来,便高擎实验和探索的大旗,积极寻求着传统戏曲在当下生存发展的新出路。这次小剧场戏曲节我看了两部作品,昆剧《长安雪》用了间离的舞台效果,越剧《再生·缘》则采用了“沉浸式”戏剧的概念。尽管给人耳目一新的观感,但从两部作品身上,或多或少还是存在着重形式轻文本、重理念轻故事的倾向。如果说前者在二伶工的插科打诨中变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