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参与网络公益调查研究

来源 :当代青年·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jolly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对“玉米”进行的网络问卷调查中,得出以下结论:青少年的公益动力源自内部;青少年网络公益内容有所扩展;青少年参与网络公益面临一定困难。为了保证青少年公益参与的持续和发展,让网络公益成为青少年的生活常态,研究者对可采取的措施进行了如下讨论:正在发展壮大的NGO组织可尝试开辟关于青少年网络公益的服务项目,以支持青少年的网络公益参与;通过国家政策创造一个有利于其发展的政策大环境、扩大其影响力从而吸纳更多社会资源的支持,也十分必要。
  【关键词】“玉米”;网络公益;青少年参与
  “玉米爱心基金”是中国红十字基金会设立的我国第一个由歌迷捐设和命名的专项基金,这是“玉米”的爱心创造,是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的公益创新。截止2009年,“玉米爱心基金”已经筹集了超过600万的捐款。青少年“玉米”们通过网络广泛参与基金的公益活动,成为玉米爱心基金的主力军。为了全面了解“玉米”参与公益活动的现状,进一步探讨青少年网络公益行为的特点,并对青少年网络公益参与的社会政策制定提出参考和借鉴,调研小组对“玉米”进行了网络问卷调查,现报告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共调查样本48人,收集男女比例为3:2,被试均匀分布于全国各省,均为“玉米QQ群”里在线的“玉米”网民,其中主要是学生,被试年龄在12至28岁之间。
  (二)方法
  调查问卷为封闭式题目,调查人员通过网络,在“玉米QQ群”里对在线的“玉米”网民发放问卷。在问卷封面信中讲明填写要求后,由调查对象自行填写后通过网络文件传送收回。由调研小组对回收问卷进行信度考核。共计发放70份,收回54份,有效问卷48份,有效回收率为89%。调查内容包括:(1)个人身份信息;(2)目前参与网络公益活动的情况;(3)参与网络公益活动的自我评价。通过EXCEL软件对有效问卷进行频数百分比统计分析。
  二、结果讨论与分析
  (一)青少年的公益动力源自内部
  调查发现,近50%“玉米”青少年参与网络公益活动的原因在于热心公益,仅有少部分青少年因为受到他人号召或出于对“玉米”身份的责任感而参与公益,其中为支持春春(李宇春)而参加公益的占34%。
  现代社会中,相较于传统媒体,网络媒体策划的公益活动更能吸引民众的参与。名人效应型网络媒体公益活动策划利用社会名人的宣传效应和粉丝效应,它与社会名人及其设立的基金会合作,创建公益平台开展活动[1]。尽管名人效益已经成为网络媒体公益活动策划的主要形式之一,“玉米”青少年参与网络公益活动的动力并不主要源自于对其偶像李宇春的喜爱,而更多源自于自身对公益事业的热情。
  同时,在网络媒体策划的公益活动中,受众参与的“集群效应”往往体现得非常明显[2]。但是,在“玉米”青少年参与网络公益活动过程中,由于受到其他“玉米”号召而参与其中的并不占据多数,即从众现象并不多见,青少年参与公益活动的动机明确,参与者的公益心始终是促使其投入网络公益的原动力。
  这种原动力的产生具有深层的理论依据。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其需要层次理论中将人类的需要进行分层,由低到高分别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3]。网络公益活动中的“玉米”青少年在满足了较低层次的生理和安全需要后,渴望更高层次,诸如助人、自尊和自我实现等需要的实现。
  通过参与网络公益活动,“玉米”青少年能满足其社会交往、人际沟通和实现自我价值等需要。一方面,参与群体同属于李宇春的歌迷,有相似的审美取向和共同的新闻关注点,群体内部认同程度很高,在与“玉米”的公益互动过程中归属感及社会交往需求得以满足;另一方面,“玉米”青少年对于参与网络公益的收获,47%的人认为在于实现公益愿望,青少年凭借自己的能力帮助他人,通过奉献实现自我价值。
  同时,公益类青年自治组织的产生和发展是我国公民意识的觉醒和公民社会逐步形成的必然结果[4]。“玉米”青少年通过网络公益活动表达自己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意愿,实现自己服务大众的理想,这也是青少年公民意识逐步形成的表现。由此,青少年参与网络公益活动具有强大的动力,且主要源自公民意识的形成与自我实现的需要。
  (二)青少年网络公益内容扩展
  “玉米”青少年参与公益的形式多种多样,最常借助的平台则是互联网。在公益行动中,最常见的参与方式是捐款,占43%,其他的参与方式如参与宣传、义卖及义工服务则呈现均匀分布,各占比例为17%、22%和18%。
  在信息社会里,网络作为与外界接触的重要媒体,以其操作简单方便,覆盖范围广,内容丰富,传播速度快,搜索信息便利等特点,使上网已经日益成为青少年闲暇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5]。青少年上网不只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玩游戏,看新闻,聊天,网上购物,而是有越来越多的青少年通过网络参与到公益活动中。由此,网络公益逐步形成。
  网络公益,就是在网络上组织公益活动,通过网络向网民或网络公益客宣传公益活动,网民在网络上讨论关于公益活动的内容,并在网络或从网络上走到现实中开展公益活动[6]。目前我国的网络公益大都以成立网上社区公益联盟的形式存在,QQ群、论坛、贴吧、博客等都是网民参与网络公益的重要平台。对于一些具有网络优势的互联网企业而言,搭建公益网络平台的意义不仅在于捐款捐物,更重要的是传播公益资讯,聚集网民的力量,共同关注公益事业的发展。例如腾讯慈善基金会正在借助网络平台的优势,推出“公益月捐计划”等小额捐赠项目,向广大QQ用户发出网络捐赠活动,这个公益募捐项目搭建网络捐赠平台,却不收取任何费用[7]。
  对于青少年而言,参与网络公益活动也有新的发展。一方面,在网络虚拟社区中,青少年就某一社会热点发起公益倡导,在网络上聚合人气和资源,扩大网络公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使更多的网民(尤其是青少年网民)参与到倡导活动中来;另一方面,青少年不仅作为一个公益信息的传播者,还将宣传的广度化为行动的力度,通过自己参与义卖、义工组织等活动,将公益倡导落到行动实处;与此同时,青少年还将在网络上争取到的人气资源转化为资金和人力资源,让更多的非玉米网民也加入到捐款、义卖及义工服务的行列,壮大了公益行动者的队伍,将虚拟网络世界的公益表达带入现实世界,创造出看得见、摸得着的社会价值。由此,青少年参与网络公益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并逐步将公益行动从虚拟世界引向现实世界。   (三)青少年参与网络公益面临困难
  1.财力不足
  调查发现,捐款仍然是“玉米”青少年参与网络公益的主要方式,而大多数12-28岁阶段的青少年经济不独立或经济实力薄弱, 长期通过直接的资金捐助网络公益活动对他们来说十分困难。虽然“玉米”青少年采用了义卖、义工等其他公益参与方式,但他们仍然受到个人财力不足的困扰。同时,“玉米”青少年获得了来自亲友的支持,但其支持方式主要为精神鼓励,在资金方面支持甚少,仅占21%,青少年因个人财力不足而带来的困难感并不能从亲友方面得到缓解。
  2.领导能力不足
  一方面,“玉米”青少年中大多数为在校学生或步入社会不久的青年人,他们缺乏社会阅历,缺少独立组织活动与领导管理团队的经验,在参与公益活动中多处于被动地位[8]。调查显示,被试中没有人在公益活动中担任组织者的角色。
  另一方面,青少年自我实现的愿望强烈,参与公益活动的热情度高,对自己在公益活动中的表现期望值也较高,希望能在社会公益事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然而,因为处事经验不足、人际网络较窄等原因,其公益参与度受到限制,仅能作为捐款人、宣传者或义工出现,致使青少年公益愿望没有得到充分实现,他们感到自身能力不足是其参与网络公益过程中的最大困难,并往往对自己的公益参与持有较低满意度。50%的“玉米”青少年认为自己只是简单参与,没有很好地表达公益热情。
  3.缺乏社会支持
  (1)青少年自身处于成长阶段,对社会变迁的影响力相对较小,吸纳社会资源的能力有限。
  (2)“玉米”青少年在网络上进行公益宣传组织方式多样,如QQ群、论坛、博客数目繁多,公众缺乏一个统一的、标准化的认知渠道与信息交换平台。
  (3)当前社会上对青少年有一种缺乏社会责任感、行动能力差的片面认识,青少年的社会认可度普遍较低。
  (4)主流媒体对青少年网络公益关注度低,宣传力度小,青少年公益行为影响力难以扩大。
  三、问题与建议
  (一)解决困难
  青少年在参与网络公益活动过程中感到个人能力不足、满意度低等现象比较普遍,同时网络团体开展社会公益活动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组织者经验匮乏、经费欠缺、参加人员流动性过大等[9]。
  在我国,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简称“青网协”)的成立为青少年参与网络活动提供了许多支持。青网协的上级主管单位为共青团中央,在团中央的领导下开展工作。青网协致力于青少年互联网络理论的普及等工作,在青少年网络公益保护与支持方面并没有投入关注[10]。
  青协会作为共青团中央领导下的NGO组织,可尝试开辟关于青少年网络公益的服务项目,以支持青少年的网络公益参与。譬如,拓宽业务范围,将开展青少年网络公益教育、培育青少年网络公益组织、培养青少年公益领袖等作为协会的服务项目:(1)通过青少年教育,引导青少年正确理解公益,重点发展多种除资金捐助以外的公益参与形式,使青少年摆脱个人财力不足的困扰;(2)通过网络公益组织培育,规范青少年网络公益行为,增强其活动的感召力;(3)通过培养青少年公益领袖,提升青少年的组织领导能力,帮助青少年在网络公益活动中逐步走上主导者的地位。
  (二)创造条件
  青少年网络公益的长足发展还需要国家政策予以支持——创造一个有利于其发展的政策大环境并通过政策手段扩大其影响力从而吸纳更多社会资源的支持,是十分必要的。
  首先,网络公益没有法律约束,青少年对很多转帖无法辨别真假,难以确定消息来源,不可预知的风险较多[11]。青年公益组织的发展离不开法律的支持,通过构建一个系统而完整的法律体系,规范网络公益信息传播,同时开辟指定公益平台,拟定相关协议,减少网络公益的松散性,在规范的平台内促其发展。
  其次,网络公益组织走入现实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而在现实世界就必然面临着法律问题、政治问题等[12]。为此政府通过立法,在现实世界中保护网络公益组织活动的合法性,为解决其可能面临的法律问题、经济问题提供法律依据。
  再次,将网络公益推广到现实世界的过程中,运作成本将大大增加,资金与人力的支持补充必不可少。建立和完善青少年网络公益的社会福利政策,补充其所需资源,同时通过制定政策,扩大青少年网络公益的社会影响力,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源。
  四、展望
  发展青少年慈善公益事业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它不仅有助于青少年现代公民意识的养成,还有助于我国现代慈善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借助网络平台兴起的青少年网络公益,是未来青少年践行公益中国的主要途径之一[13]。社会各界应当重视青少年在参与网络公益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从社会政策制定的宏观角度和建立切实可行的帮助方案的微观层面出发,采取有效措施帮助解决困难,进一步激励其公益热情,保证其公益参与的持续和发展,让网络公益成为青少年的生活常态,进而推动我国公益事业的长远发展。
  致谢:本文数据来源于其本科期间与王祥、王艳艳、戴融、陆霓同学共同完成的课程调研,在此对同学们的支持表示感谢。
  【参考文献】
  [1]林如.浅析网络媒体公益活动策划[J].青年记者,2009,(5):81.
  [2][4]林如.论网络媒体的公益活动及受众参与[J].网络财富,2009,(24).
  [3](美)舒尔茨(Schultz,D.P.),舒尔茨(Schultz,S.E.).人格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0.
  [5][6][11]赵晴.试论网络公益参与[J].青年探索,2009,(1).
  [7]侯大银.网络公益新途径[EB/OL].http://www.chinavalue.net. 2009.9.9.
  [8]宫秀丽.对“90后”青少年思想状况的三维考察—以山东省为例[J].现代教育管理,2009,(8):125-128.
  [9][12]百度百科“网络公益”[EB/OL].http://baike.baidu.com. 2009.12.30.
  [10]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EB/OL].http://www.zqwx.youth.cn.
  [13]孙春.试析青少年慈善公益精神培养的意义与途径[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12):533-534.
  【作者简介】
  卢思含(1989— ),云南昆明人,云南大学社会工作2011级专业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发展社会工作、青少年社会心理及福利。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社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品德不良行为开始出现。通过各个媒体的报道以及大家的所见所闻,见死不救的人越来越多,甚至逐渐成为一种风气。这种风气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和谐发展,亵渎了传统的道德观。本文通过对见死不救进行简单的原因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此类问题。  【关键词】品德不良;见死不救;风气;对策  不良的品德行为是学生个体或群体的错误道德意识所支配、严重违反道德
期刊
【摘要】官德是官员的从政之本,用权之道。随着我国政治制度的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官德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由于我国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多方面的原因,官德建设还存在以下问题:以权谋私、弄虚作假、腐化堕落、公款吃喝等。因此,加强民主监督,完善法治机制,建立官德规范体系,强化官员自身教育等途径对于加强新时期我国官德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官德;问题;原因;对策  官德作为领导干部的从政之德,在社
期刊
【摘要】本文介绍了保山市按照基层党建工作抓好基层、打牢基础、发挥作用的方法和措施,做到责任到位、组织健全、队伍得力、阵地坚固、活动经常、制度规范、保障有力,形成全市经济社会与基层党建互相促进的良好格局。  【关键词】基层党建;“一抓”;“六强”;战斗力;凝聚力  胡锦涛同志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始终不能放松。越是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繁重,越是社会矛盾复杂,越要加强
期刊
【摘要】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一直以来非常重视的工作。随着社会快速发展,社会环境的日益复杂,给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同时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本文客观分析了高校在新形势下该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提升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关键词】新形势;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挑战;对策  随着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内外多元文化的交融,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给高校
期刊
【摘要】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日渐突出,在高校校园里逐步形成了就业困难群体,这个群体的学生不论是因外界客观原因还是因其主观原因,在激烈的就业竞争过程中始终处于弱势地位。本文就就业困难群体这一高校现象,浅析科学、体系化之下的职业指导,在引导教育这类群体学生认知自我,认识社会,切实促进其就业中所发挥的作用。  【关键词】就业困难群体;就业指导;作用  大学生就业俨然已成为当下各高
期刊
【摘要】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对妇女社会地位的演变、妇女的社会作用、妇女的社会权利和妇女争取解放的途径等基本问题作出的科学分析和概括。马克思主义男女平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具有科学性与先进性,加之适应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实情,使其得以顺利走上中国化的道路,成为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理论指导。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男女平等;妇
期刊
【摘要】科研项目管理是推进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如何高效的进行科研管理,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尤为重要。提升服务质量无疑是促进科研管理高效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认为,只有通过提升科研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积极主动与上级主管部门、兄弟院校、校内相关职能部门、学院(研究中心)加强联系,加强与项目负责人、课题组的沟通交流,努力学习、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等途径才能全面提升科研管理的高效运转。  【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具有基本的经济法律意识是经济类人才成长的基础,而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实用型经济人才是教师的职责。为提高经济法概论课程的教学质量,就要分析该课程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而提出对教学改革的几点对策。  【关键词】经济法;教学;改革;案例  “经济法概论”作为高校经济学专业的基础学科,具有实践性极强的特点。在如今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要培养出现代化的新人才就不得不与时俱进,而传统的
期刊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企业新闻工作者的工作内容以及“接地气”的内涵,进而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和企业新闻工作者的工作实际,提出了企业新闻工作者需要牢牢坚持党的宗旨,需要严格执行“三贴近”要求,需要不断进行学习,才能真正实现“接地气”。  【关键词】企业;新闻宣传;接地气  通常,我们所谓的“地气”是指:从地底下向地面泛上来的气。那么“接地气”就是指:挨着地面接收大地之气。而在文中的“接地气”是采用了一种
期刊
【摘要】中华民族是具有悠久的辉煌历史和高度的文明、具有强大凝聚力、向心力的民族。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和政治多极化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它对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生成、发展和升华具有巨大的影响,既给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增强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对中华民族凝聚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正式提出了建设文化强国的战略。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进程加快推进的情况下,如何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