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新政能否还我碧水蓝天

来源 :职工法律天地·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ldingmanzs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以下简称新《环保法》)自2015年1月1日施行以来,备受社会关注。新《环保法》法律条文从原来的47条增加到70条,增强了法律的可执行性和可操作性。环保专家认为,新《环保法》有可能成为现行法律里面最严格的一部专业领域行政法。它具有以下几大亮点:一、首次将“保障公众健康”写入总则第一条。二、首次明确规定“保护优先”的原则。三、每年6月5日定为环境日。四、专列第五章“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明确公民依法享有获取环境信息、参与和监督环境保护的权利。五、环境公益诉讼主体扩大到在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的相关社会组织。六、加大排污惩治力度。对于拒不改正的排污企业,罚款金额可以“按日连续处罚”,同时赋予环保部门查封扣押等权利。七、国家在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严格保护。八、建立“黑名单”制度,将环境违法信息记入社会诚信档案,并将向社会公布违法者名单。
  让守法成为常态
  3月1日,农历正月十一,北京。春节的气氛还没有散去,陈吉宁第一次以环保部部长的身份召开了新闻界座谈会,征求新闻界对于当前环境形势的看法。
  在这之前一个月,他刚刚从清华大学校长任上调任环保部党组书记,曾引起海外内外众多媒体热议;在这之前半个月,他出现在新闻联播中,针对中央巡视组反馈的问题,他代表环保部党组严肃表态。很多记者猜测,陈吉宁将在两会的新闻发布会上与媒体正式见面。但出人意料的是,他选择在两会之前,以与媒体座谈的方式首次亮相,正式开启了他的环保新政。
  这个看似简单的座谈会,却是在一个很特殊的时刻举行:一天前,柴静的雾霾调查片已经点击过亿,引起公众对于生存处境的强烈关注以及对环境监管部门的期待。而就一个月以前,中纪委对环保部的巡视刚刚结束,反馈环保部的问题,焦点就在环评把关不严、领导干部亲属插手环评、红顶中介突出、水污染治理专项资金被套用等等。
  这些年赖以生存的空气、水、土壤都出现了严重问题,并直接影响到公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人们认同的基本共识是:中国正面临严峻的环境危机,局部虽有好转但总体恶化的趋势并没有根本改变。一些环境问题往往演化为群体性事件,迅速提升了公众对周边环境的警惕性和敏感性,成为影响区域产业布局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正如座谈会上有记者发言时指出,目前累积的环境问题已经到了爆发的边缘,民众环境维权意识抬头,已形成对政府环保工作的极大考验。
  伴随着环境形势的不断恶化,环保部门近些年来留给公众的印象并不给力。环保部门执行力弱引起的公众不满,曾在2013年“两会”期间国务院部委负责人选举中得到集中体现,前任环保部长得到了最少的赞成票。而在每一个雾霾浓重的时节,环保部也常常成为公众集体吐槽、问责的对象。
  正是这数年累积的压力,使陈吉宁的履新给了焦虑的公众一个强烈期待——他将如何把环保部带出目前的困境?他将如何回应公众日益高涨的期待?
  陈吉宁表示,环保部要全力贯彻落实好新《环保法》,要精心编制好环保“十三五”规划,进一步深化环保改革工作,要加大信息公开力度,要持续改进工作作风。在当前中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背景下,陈吉宁的五点意见显然指向了法治、规划、改革与从严治部的核心目标。
  座谈会上,陈吉宁并没有过多谈论技术路线,他重点强调了“法之必行”。这个法,就是新《环保法》。
  陈吉宁明确指出,过去环保执法过松过软,环保不守法是常态,而今后要把这个常态翻过来,让守法成为常态。他表示,2015年将全力贯彻落实好新《环保法》,重点加强对地方政府的监督,督促地方政府切实负起责任;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加大对违法企业的查处力度。应媒体要求,陈吉宁对柴静发布的有关雾霾的纪录片《穹顶之下》也给予了回应。陈吉宁表示自己当天晚上就已完整看完,昨天上午还专门给柴静发短信表示感谢,感谢她唤起全民对环境问题的关注。
  座谈会后第二天,即3月2日,环保部副部长潘岳对新《环保法》实施两个月以来的情况向新闻界进行了详细介绍。全国已有18个省市设立了382个环保法庭、合议庭和巡回法庭。各地法院也依照新法判决了一批环境犯罪案和环境公益诉讼案。潘岳指出,据不完全统计,新《环保法》生效两个月左右的时间里,各地实施按日计罚案共15件,个案最高罚款数额为190万元,罚款数额达723万元;实施查封、扣押案共136件;实施限产、停产案共122件;移送行政拘留共107起。
  基层执法能力和动力欠缺问题亟待解决
  知名记者史卫燕在环保舆情网撰文指出,新《环保法》被称为“长着牙齿的法律”,而环保部门能否“强势”,是这副“牙齿”是否“给力”的关键所在。但是,目前许多基层环保部门执法能力和动力尚有欠缺,如不加以夯实,新《环保法》的严格执行恐将落空。
  湖南省环保厅法制宣传处处长陈战军谈到新《环保法》时说:“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当前基层环境执法困难重重,要推进环境法的实施,必须正视基层环境执法面临的困难。”
  一个部门的运转须臾离不开经费维持,而基层特别是中西部环保部门叫嚷“缺钱”的现象普遍。据中部某市环保局局长透露,据他了解,本省财政保障全额工作经费的只有40%县市,60%的县市财政保障率只有50%,其余的要靠自己创收养活自己。不少基层环保部门负责人表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基层环保部门工作经费普遍没有保障,污染治理方面的投入更加缺乏,基本上是“等、靠、要”的状态。
  “这些年很多环境问题,年复一年得不到根本的解决,关键问题是缺乏公共财政的投入。”这位在基层环保部门工作逾20年的负责人表示,如果不保障环保执法监管经费和治理经费,加强环境监管和改善环境质量可能成为一句空话。
  做工作离不开钱,更离不开人。湖南省人大环资委办公室副主任刘帅指出,尽管有了新《环保法》这个利器,但环保部门的环保监察能力、监察队伍远远无法适应当前环境监管需要的现象仍广泛存在。“小马拉大车”是基层环保部门的共同感受。据了解,环境执法队伍普遍存在着人员编制少、队伍小的问题。为应对目前的环境形势,需要大量的基层执法人员在一线执法,但基层环境监测队伍普遍人手严重不足,往往五六人管几千家企业,管理难度极大。   环保部门的执法能力往往取决于自身执法意愿和地方政府的干预程度。多省区市基层环境执法人员表示,环保部门人事权在地方。有的地方环保局对开发区不敢查、对重点保护企业不敢查、领导不点头不敢查,尤其是市、县环境执法到位难度相当大。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企业的项目在逐步加强环保监管,但政府主导的项目往往以重点项目、加快推进、优化环境等名义,在环评等环保工作没有做好的情况下上马。
  基层环保执法难问题必须直视,一些隐性的问题最终可能实实在在伤害到人们的生活环境。
  此外,环保“全能型”小部门与“综合型”大职责不对称的局面,让很多环保局长认为,尽管新《环保法》已实施,但仍需进一步厘清权利、责任,建立科学的环保监督体制。新《环保法》赋予环保部门对环境保护工作行使统一监督管理职能,但在实际工作中,环保部门仅在污染防治和执法监管这个单纯层面上履行职能,很多涉及综合性的重大经济行为环保部门仍无权介入,致使一些宏观性的环保管理措施很难得到落实。
  与此同时,多头监管与管理缺位、交叉重复与盲区并存。如镇级污水处理厂管网建设、运行管理都无人过问,发展和建设没有规划,环保部门虽然也会编制规划,但得不到落实。
  业内人士表示,铁拳治污,要落实到领导的“官帽子”上。新《环保法》是否能够实施好,一把手对法律的敬畏之心很重要,政府考核机制如何落实非常关键。应督促各地将新《环保法》中的新规真正落实到考评机制中,对干部提拔使用真正产生影响。
  因此,必须把地方政府和环保部门的监督、问责落到实处。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副教授胡静认为,过去的教训是将问责限制在内部,问责往往流于形式。他建议,新《环保法》实施推进中,建立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需要吸收公众、专家和环保社团参加。
  不少基层环保工作人员建议,为解决资金和人力不足问题,应加大环保资金投入,从国家层面以文件形式要求地方各级政府解决环保部门执法人员不足问题。
  不少基层环保部门呼吁,从国家层面把环境监察机构纳入执法单位。新《环保法》首次明确了环境监察部门的法律责任,同时,也对环保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环境监察任务将更加繁重。因此,建议从国家层面将环境监察机构纳入执法单位,执法服装统一、车辆颜色标识统一、执法证件统一、执法标准统一,这才能为环境执法提供基础保障。
  还我碧水蓝天
  评论员伍文撰文指出,被称作“史上最严”的新《环保法》一时引起舆论热议,“最严”二字突出立法者的决心和意志,说明了整个社会和政府部门对当前频频上演的环境违法事件已经到了无法容忍的临界点。事实上,环境违法事件一直就存在,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对生活质量日益高涨的要求,公众对当前的环境保护和安全日益不满。但现实情况是,企业为追求低生产成本、高利润,有意不更换生产设备、原料,为免缴排污税费想出各种方式偷排、暗排。或许有人会问,难道环保执法部门就不管了吗?不管是不可能的,但把全部的环保重任寄希望于法制和监督环境不健全的执法部门有点勉为其难。从一起起环境违法案件背后不难发现,除了违法企业敢于、善于、勇于甘冒将受到从严惩处的风险,还在于违法企业与部分执法部门人员相互勾结,进行权钱交易,上演腻味的“猫鼠游戏”。
  “史上最严”的新《环保法》能否还我碧水蓝天?焦点不在“最严”的法规,在于如何不打折扣地执法问责。事实上,之前的环保法不能说不严,对各项环境违法行为的惩处细则也已经很严很重了,只是公众极难看到执法部门真的抡起法规之棒重重地打在违法企业身上,一些违法的企业看不到排污究竟会受到何等“最严”的惩处,甚至藐视环保法规,这让环保法规的威严扫地,更让以后的环保执法举步维艰。因此,要让“史上最严”的新《环保法》还公众一片碧水蓝天,就要落实从严执法问责,让违法排污企业付出不可承受的成本。
  随着新《环保法》的实施,公众有理由相信,环保部真刀真枪向污染宣战的时代已经来临,“还我碧水蓝天”不再仅仅是口号!
其他文献
摘 要:教师是高职院校国家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重要力量,其组织认同程度直接影响着其专业群组织奉献的意愿和行动。以L省两个国家高水平专业群内的教师为调查对象,在参考已有组织认同量表基础上自编问卷,从认知性认同、生存性认同、情感性认同、成功性认同、热心行为认同和负责任行为认同六个维度对国家高水平专业群教师组织认同情况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虽然两个专业群教师的组织认同总体较高,但教师组织认同形式化倾
期刊
摘 要: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研究的856篇核心期刊文献为样本,通过CiteSpace对核心作者、核心机构等进行计量分析,基于关键词共现图谱和中心度指数对研究热点进行总体分析,根据时间节点分阶段对文献热点进行可视化聚类图谱分析,发现:研究主题从宏观走向具体,研究方法从思辨走向实证,研究视角从单一走向多元。未来,农村职业教育呈现政策推动与实践探索相结合、规模效益与质量标准相统一、机器换人
期刊
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是一个企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为核心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与组织管理实践相融合的产物。企业文化具有无形性管理功能,已被一系列管理实践所证实。企业文化用共同的理想、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对员工进行管理,发挥的是道德力量、信念力量和心理力量,对于企业的兴旺发
期刊
苏州建设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于2004年4月由五校合并组建而成,2004年9月正式进驻苏州国际教育园;2005年2月,由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升格为全日制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并增挂牌“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建设交通分院”。学校以举办五年一贯制高职专业为主,培养建筑、交通和商贸类专业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是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样板校。学校先后获批江苏
期刊
一粒树种被埋在碎砖破瓦下已有些日子了,在昏昏沉沉中,她突然听到一声很轻微的破裂声,她瞬间被同类声音鼓舞了,开始没日没夜地寻找试着冲出黑暗的方法。她的努力没有白费,在这个春天即将来临的时候,她终于咬破碎砖破瓦的一丝缝隙,顶出了一片嫩黄的叶子。  好不容易探出头来的她还没来得及站稳脚跟,就迫不及待地寻找先她破土的那粒种子。她这才发现,他长在离她不远的空阔的院子里,已有半米多高了,而自己的身上,却压着一
期刊
摘 要:山东省Z市是我国较早的农村社区教育实验区之一。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其农村社区教育的现实情况进行实地调查,发现该地域的农村社区教育在居民参与、资源配置、课程设置、师资建设、经费投入以及组织管理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问题。以山东省Z市为个案,在深入分析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上,结合农村社区教育的特点,从六个方面对我国农村社区教育的发展提出了应对策略:加强政府重视程度,鼓励多方积极参与;强化基础设施
期刊
划线收费乱象  前几天,家住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某小区的万先生发现,小区门外马路一侧的一段路被划上了白线,一位50多岁的男子在此收费。这就意味着,今后要在这个地方停车,就要掏钱。  不但在这里,在整个郑州市区,只要是能停车的大街小巷,都被划上了白线,纳入收费管理。一些收费员看似很正规,他们头戴小帽,身穿特制的服装,腰间挎个小包,手里拿着小票。看到有车要停,立马跑过来招呼,熟练地指挥停车。如果哪辆车要
期刊
银行频频出现存款“失踪”  我国作为世界上居民储蓄率最高的国家,在4.3亿户家庭中,储蓄存款被认为是最安全的资产保存形式。然而,近期各地银行却出了多起存款“失踪”事件。  案例之一 2014年1月21日,南京警方向媒体披露:一个没有任何金融资质的“合作社”,将内部刻意装潢得和国有银行一模一样,并以高额的贴息款诱惑市民来存款,短短一年多就有近200人上当受骗,涉案金额近2亿元。  2014年5月,浙
期刊
江苏省滨海县一位打工仔坐车返乡途中,行驶中的客车突然冒出一股股浓烟,车内乘客纷纷从车门逃出车厢,而坐在后排的他因为担心安全,惊慌失措地从车窗跳出,致双足粉碎性骨折,构成了八级伤残。其行为是紧急避险,还是紧急避险过当?其巨额伤残损失该由谁承担?  日前,记者从江苏省滨海县法院获知了答案。  返乡途中车厢突然冒烟  打工仔跳车受伤  2013年9月30日,国庆长假在即,在江苏省苏州市一家精密工业公司打
期刊
为了使40多年前插队落户的乡亲们过上富足生活,两位年过六旬的老知青,一个放弃高薪返聘的外企工作,告别九旬父母和出生不满百日的孙女;另一位带着患脑溢血半身不遂的丈夫,双双回到当年下乡的那片黑土地,分别担任村支书和种植合作社法人代表、董事长,带领村民走上现代化农业致富之路。她们无私奉献的精神赢得了乡亲们的赞扬,而她们也在释放余热和正能量的同时,获得了成就感,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难以抗拒黑土地深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