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军事理论课是加强大学生爱国教育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是提升其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2020年的疫情,使得高校的教学阵地向网络线上平台转移。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发现新时期下学生对于军事理论课程的教学模式、学习方式、课程内容等方面有新的要求。本文以延边大学采取的军事理论课程线上线下混合教育模式为例,通过分析延边大学军事理论课程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挑战,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军事理论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发展路径。
关键词:军事理论;混合教育模式;发展路径
一、军事理论课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现实意义
军事理论课是高校一门重要的通识教育课程,其教学的目标是引导高校学生掌握基本的军事理论基础和军事技能,以强化国防意识、端正爱国精神,提升社会责任感,促使高校学生成长成才、全面发展。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军事理论课程多采用单一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授教。在单一课堂教学模式下,存在着课堂内容生硬、吸引力弱、教师授课方式单一和班级人数过多等弊端,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而相比之下,混合教育模式资源丰富,理论知识更易理解和掌握。通过问卷调查得知,针对传统课堂教学,约40%的学生表示军事理论涉及知识面广,课堂学习不全面。军事理论课程是一门多学科综合课程,涉及多个学科,在混合教学模式下,线上课堂包含着大量的实例、场景资料更为直观具体,同时将课程涉及的多学科知识整合放入线上课堂中,方便学生查看、学习,更容易掌握理论知识,并且简化了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过程,趣味性更强、更具吸引力。
在《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育大纲》中明确提出,军事理论课程要“适应我国人才培养的战略目标和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需要”。社会主义新时期下,高质量开展军事理论课程教学,并积极探索教学模式改革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强军思想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对高校军事理论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二、延边大学军事理论课程混合教学模式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现状
为满足新时期军事理论课程教学的需求,延边大学开设的军事理论课程采取线上线下混合的教学模式。根据问卷调查可知,延边大学大部分学生认为通过该教学模式的学习,学生可自由选择学习时间、地点,不受班级人数、课堂氛围、教师授课习惯等因素的影响,简化学习过程,使学生更容易掌握知识点,极大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可见当前延边大学采取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已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优势明显。而另一方面,通过问卷调查结果显示,51%的学生表示线上学习军事理论课程存在学习效果差、干扰因素多,难以集中注意力,线上学习视频枯燥无趣,没有兴趣等问题,这些问题无疑给混合教学模式带来一定的冲击,使得该模式的效果不能较好的实现。
(二)存在问题
首先,线上学习依托网络,干扰因素多。网络信息冗杂,干扰信息过多且难以过滤,致使学生线上学习时难以集中注意力,自觉高效的完成学习任务较为困难,导致学习效果不佳。除此之外,学习过程中还存在代刷网课的现象,严重影响教学秩序。同时线上学习部分内容参次不齐,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把握学习重点,感觉学习困难大,挫伤学习热情。
其次,延边大学军事理论课程缺乏专业的教学团队,并且现有的团队在教学团队整体能力上的提升上仍存在障碍,教学团队建设有待完善。一方面,军事理论课程起步较晚,缺少专门的教学团队和专业军事学科背景学历的教师,而更是更多的兼职任课教师,兼课教师无法将大部分精力放在兼职课程的教学上,加之兼课教师国防军事专业系统知识的缺乏、短期的二次培训和自身的专业学习之路不畅通,导致教学效果难以保证。另一方面,军事理论作为公共必修课,相较于延边大学的其他专业课程,整体教学团队可用于团队建设、调研、改革的经费较少,极大限制了团队建设及改革进程。
最后,我们发现延边大学由于缺少专门的资源平台,线上课程多引用其他平台现有的课程资源,与本校线下课堂内容、教学大纲以及本校学生水平吻合度低,与线下课堂内容存在脱节的情况,致使学生难以把握学习重点。另外,也存在引用现有资源还存在课程内容更新不及时,教学时效性差的问题,影响教学效果。
三、军事理论课程混合教学模式发展路径
军事理论课开设时间短,课程教学改革没有前车之鉴,且存在一些特殊的困难,教学改革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高校及教师团队互相配合,积极创新探索,逐步研究出一套适合本校的教育模式。通过对延边大学军事理论课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现状的分析,提出其相应的发展路径如下。
(一)构建高校专门的教学资源平台
通过构建教学资源平台,可以将视频课程、最新的时事视频、成果资料、作业、考试以及互动等融合到一起,支持学生与教师在线问答和交流,一定程度上节省教师时间,减轻兼课教师的教学负担,简化学生学习过程。教师可以依托教学资源平台根据本校课程设置、教学大纲以及本校学生水平自主设计线上内容,解决线上线下教学内容脱节的问题。与此同时,专门教学资源平台的使用,可以营造非常浓厚的网络学习氛围,学生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获得丰富的网络军事理论课知识,获得学习的乐趣,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专门的教学资源平台还有利于过滤网络冗杂的信息,便于进行教学管理,控制代刷课的现象,维护教学秩序,减少网络因素对教学过程的干扰。
(二)開展实践活动,弥补课堂教学空缺
《学生军事训练工作规定》第十一条规定:“普通高等学校(包括高职院校)应当把学生军事训练工作纳入学校教学安排。”单一的课堂教学难以达到培养学生军事意识、国防意识的目标。实践教学除了新生入学的军训以外,还可以通过开设军事理论、国防知识等专题讲座、主题活动等集体活动,积极鼓励学生参加。也可借助教学平台设置相关的选修课程等。此外,还可以结合线上的实例、情景模拟等资源进行一些知识技能竞赛等等。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进行实践弥补课堂教学的空缺,以达到培养高水平、高素质人才的目标。
(三)重视教学团队建设及教师的培养
重视教师培训,增加培训质量和频率。教师进修不应只局限于专职教师,应给予兼课教师同样的进修机会,激发兼课教师地积极性,学习新的授课模式、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授课水平,提升教学团队整体教学水平。通过培训、进修等途径给教师“充电”,让教师在课堂上有内容可讲、有经历可分享,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改善课堂氛围。同时挖掘专业或有军事学科背景的专职教师,提升教学团队的专业程度。其次是给予教学团队一定的经费。教学改革创新离不开经费的支持,分拨经费能够推动团队在教育模式的改革探索、课程大纲的编写等方面的改革创新,加速改革进程,获得更快更好的改革结果。
四、总结
探索教学模式的发展路径是高校军事理论课程教学提升的重要课题。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到军事理论课教学中,能够基于现代互联网而实现多个教学空间的优势互补,并能够以线上教学固有的平台优势缓解当下军事理论课程教学中面临的现实困境,成为军事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因此,延边大学军事理论课程教学模式应当深入分析当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诉求,构建专门的教学资源平台,开展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并重视教学团队水平的提升,通过这些新途径不断提升高校军事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和水平。
参考文献:
[1] 刘剑波.“军事理论”课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新探[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20(02).
[2] 刘晨.基于翻转课堂的高职高专军事理论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以南京城市职业学院为例[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03).
[3] 杨杨.“微时代”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军事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路径探索[J].科学导刊(上旬刊),2019(09).
作者简介:徐琳栋,男,助教,硕士,研究方向:国防教育;赵婉俊(2000—),女,蒙古族,吉林通化人,本科在读,专业方向:旅游管理。
关键词:军事理论;混合教育模式;发展路径
一、军事理论课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现实意义
军事理论课是高校一门重要的通识教育课程,其教学的目标是引导高校学生掌握基本的军事理论基础和军事技能,以强化国防意识、端正爱国精神,提升社会责任感,促使高校学生成长成才、全面发展。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军事理论课程多采用单一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授教。在单一课堂教学模式下,存在着课堂内容生硬、吸引力弱、教师授课方式单一和班级人数过多等弊端,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而相比之下,混合教育模式资源丰富,理论知识更易理解和掌握。通过问卷调查得知,针对传统课堂教学,约40%的学生表示军事理论涉及知识面广,课堂学习不全面。军事理论课程是一门多学科综合课程,涉及多个学科,在混合教学模式下,线上课堂包含着大量的实例、场景资料更为直观具体,同时将课程涉及的多学科知识整合放入线上课堂中,方便学生查看、学习,更容易掌握理论知识,并且简化了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过程,趣味性更强、更具吸引力。
在《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育大纲》中明确提出,军事理论课程要“适应我国人才培养的战略目标和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需要”。社会主义新时期下,高质量开展军事理论课程教学,并积极探索教学模式改革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强军思想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对高校军事理论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二、延边大学军事理论课程混合教学模式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现状
为满足新时期军事理论课程教学的需求,延边大学开设的军事理论课程采取线上线下混合的教学模式。根据问卷调查可知,延边大学大部分学生认为通过该教学模式的学习,学生可自由选择学习时间、地点,不受班级人数、课堂氛围、教师授课习惯等因素的影响,简化学习过程,使学生更容易掌握知识点,极大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可见当前延边大学采取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已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优势明显。而另一方面,通过问卷调查结果显示,51%的学生表示线上学习军事理论课程存在学习效果差、干扰因素多,难以集中注意力,线上学习视频枯燥无趣,没有兴趣等问题,这些问题无疑给混合教学模式带来一定的冲击,使得该模式的效果不能较好的实现。
(二)存在问题
首先,线上学习依托网络,干扰因素多。网络信息冗杂,干扰信息过多且难以过滤,致使学生线上学习时难以集中注意力,自觉高效的完成学习任务较为困难,导致学习效果不佳。除此之外,学习过程中还存在代刷网课的现象,严重影响教学秩序。同时线上学习部分内容参次不齐,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把握学习重点,感觉学习困难大,挫伤学习热情。
其次,延边大学军事理论课程缺乏专业的教学团队,并且现有的团队在教学团队整体能力上的提升上仍存在障碍,教学团队建设有待完善。一方面,军事理论课程起步较晚,缺少专门的教学团队和专业军事学科背景学历的教师,而更是更多的兼职任课教师,兼课教师无法将大部分精力放在兼职课程的教学上,加之兼课教师国防军事专业系统知识的缺乏、短期的二次培训和自身的专业学习之路不畅通,导致教学效果难以保证。另一方面,军事理论作为公共必修课,相较于延边大学的其他专业课程,整体教学团队可用于团队建设、调研、改革的经费较少,极大限制了团队建设及改革进程。
最后,我们发现延边大学由于缺少专门的资源平台,线上课程多引用其他平台现有的课程资源,与本校线下课堂内容、教学大纲以及本校学生水平吻合度低,与线下课堂内容存在脱节的情况,致使学生难以把握学习重点。另外,也存在引用现有资源还存在课程内容更新不及时,教学时效性差的问题,影响教学效果。
三、军事理论课程混合教学模式发展路径
军事理论课开设时间短,课程教学改革没有前车之鉴,且存在一些特殊的困难,教学改革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高校及教师团队互相配合,积极创新探索,逐步研究出一套适合本校的教育模式。通过对延边大学军事理论课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现状的分析,提出其相应的发展路径如下。
(一)构建高校专门的教学资源平台
通过构建教学资源平台,可以将视频课程、最新的时事视频、成果资料、作业、考试以及互动等融合到一起,支持学生与教师在线问答和交流,一定程度上节省教师时间,减轻兼课教师的教学负担,简化学生学习过程。教师可以依托教学资源平台根据本校课程设置、教学大纲以及本校学生水平自主设计线上内容,解决线上线下教学内容脱节的问题。与此同时,专门教学资源平台的使用,可以营造非常浓厚的网络学习氛围,学生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获得丰富的网络军事理论课知识,获得学习的乐趣,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专门的教学资源平台还有利于过滤网络冗杂的信息,便于进行教学管理,控制代刷课的现象,维护教学秩序,减少网络因素对教学过程的干扰。
(二)開展实践活动,弥补课堂教学空缺
《学生军事训练工作规定》第十一条规定:“普通高等学校(包括高职院校)应当把学生军事训练工作纳入学校教学安排。”单一的课堂教学难以达到培养学生军事意识、国防意识的目标。实践教学除了新生入学的军训以外,还可以通过开设军事理论、国防知识等专题讲座、主题活动等集体活动,积极鼓励学生参加。也可借助教学平台设置相关的选修课程等。此外,还可以结合线上的实例、情景模拟等资源进行一些知识技能竞赛等等。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进行实践弥补课堂教学的空缺,以达到培养高水平、高素质人才的目标。
(三)重视教学团队建设及教师的培养
重视教师培训,增加培训质量和频率。教师进修不应只局限于专职教师,应给予兼课教师同样的进修机会,激发兼课教师地积极性,学习新的授课模式、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授课水平,提升教学团队整体教学水平。通过培训、进修等途径给教师“充电”,让教师在课堂上有内容可讲、有经历可分享,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改善课堂氛围。同时挖掘专业或有军事学科背景的专职教师,提升教学团队的专业程度。其次是给予教学团队一定的经费。教学改革创新离不开经费的支持,分拨经费能够推动团队在教育模式的改革探索、课程大纲的编写等方面的改革创新,加速改革进程,获得更快更好的改革结果。
四、总结
探索教学模式的发展路径是高校军事理论课程教学提升的重要课题。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到军事理论课教学中,能够基于现代互联网而实现多个教学空间的优势互补,并能够以线上教学固有的平台优势缓解当下军事理论课程教学中面临的现实困境,成为军事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因此,延边大学军事理论课程教学模式应当深入分析当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诉求,构建专门的教学资源平台,开展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并重视教学团队水平的提升,通过这些新途径不断提升高校军事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和水平。
参考文献:
[1] 刘剑波.“军事理论”课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新探[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20(02).
[2] 刘晨.基于翻转课堂的高职高专军事理论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以南京城市职业学院为例[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03).
[3] 杨杨.“微时代”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军事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路径探索[J].科学导刊(上旬刊),2019(09).
作者简介:徐琳栋,男,助教,硕士,研究方向:国防教育;赵婉俊(2000—),女,蒙古族,吉林通化人,本科在读,专业方向:旅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