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打造真正有灵魂的语文课堂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lanbih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由宽松的语文课堂才会激起学生智慧的波澜。这就更要求了教师应真正认识动态生成的课堂,善于捕捉闪动灵性的生成资源,并且能努力促成更高质量更新的生成资源,从而更好地实施优质的课堂教学,使我们的课堂能真正成为孩子们生命成长的摇篮。
  关键词:语文教学;生成资源;生命的灵性
  新的课程理念认为,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的过程,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最好的语文课堂应该让孩子们如沐春风,如饮甘霖,就应是充满了带有学生独特个性的,既包括学习方式,又有独到领悟的精彩的“生成”的,以致作为我们教者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该积极引导这些以生命为载体的动态生成性资源,让教学涌动生命的灵性。
  一、真正认识动态生成的生命课堂
  1.一个新生命——“生成”向我们走来
  自《语文课程标准》出台以来,一个超越预设至今弥香的新生命向我们走来,这就是生成!真实的教学过程一方面它不可能百分之百按预定的轨道运作,常会生成一些意料之外的,尤其当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时,实际的教学过程远要比预定的计划丰富得多。另一方面从教到学到学生发展的轨迹本身就是一个动态转化和生成的过程。这样生成的课堂充分重视师生生命的多样性和教学环境的复杂性,把每个环节教视作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的综合生成过程。
  2.“生成”与“预设”相得益彰
  有了动态生成性,并非意味着排除了“预设”。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师必须在课前对自己的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但从另一方面,尤其是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们知道教学应是师生平等交往、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应是教师与学生心理不断调适,生命不断成长的过程。归言之,就是动态生成的过程。
  3.动态生成的课堂要求教师转变观念
  (1)“师教生学”向“共生互学”转变。传统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单向灌输过程,而新课程理念则强调,教学并非简单的知识传授,更重要的是教养学生的能力。因此我们主张要由“喂养”式转为“觅食”式的教学。陶行知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不在教学,而在于教学生学。
  (2)“教案剧”向“创造剧”转变。课堂教学是教师、学生、作者以及教材编者共同经营的一段智慧生活。而生成的课堂是教师尊重每一个生命差异,张扬每一个生命个性,促进每一个生命独立,提升每一个生命价值。所以,成功的教师应该在整个课堂教学中会及时捕捉教育时机,捕捉动态生成资源,进行及时、准确的评价和引导,由此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善于捕捉闪动灵性的生成资源
  1.关注学情,让精彩随机生成
  以生为本即以学生能力发展、精神发展为根本。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做的事情多研究、了解学生。如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拘泥于展示课前编写的详尽教案而全然不顾学生生命活动的多样性和教学环境的复杂性,那么即使教师讲得头头是道,滔滔不绝,又有何意义呢?
  2.善待发现,让课堂充满智慧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有独特的心灵世界。而这一切,也许会让我们成人的眼睛迷茫,甚至不屑,特别是对于那些平时容易出错的孩子。因此,我们教者一定要注意捕捉这种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并巧妙地加以开发和利用,这样的课堂才充满智慧挑战,涌动生命灵光。
  三、努力促成更高更新的生成资源
  我们教师不仅应努力捕捉这种已有的会一闪而过的动态生成资源,并且更要努力促进更新更高质量资源的生成。
  1.平等对话:在赏识中给学生营造心理空间
  师生平等对话是一个开放的未完成的动态教学过程。那教学中,怎样让学生享有平等对话的自由,以便给生成营造一定的心理空间呢?
  (1)善于倾听。教师作为对话的“首席”,必须学会等待,做一个忠实的听众,认真地倾听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这样才能营造一个自由、轻松的学习环境,给他们敞开心扉说想法的空间。与此同时,教师得敏锐地把握学生在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鲜活”的学情,及时转化为随机生成的教学环节。
  (2)善于赏识。真正有灵魂的语文课堂,就是要蹲下来看学生。“蹲下来看学生”,就是和孩子“相似”,教师得以一种真诚赏识的心态,用孩子的眼睛去观察孩子的世界,用孩子的心灵去体验孩子的情感;要善待学生的错误,机敏地引导。
  2.力求弹性预设:给生成留足空间
  前面已提过,教学中,预设是必不可少的,但同时这预设亦是有弹性的,有留白的。因此,教师在备课过中,就应真正“以学生为本”,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到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情况,从而使整个预设留有更大的包容度和自由度,给生成留足空间。
  3.敢于超越文本:给生成营造空间
  在阅读过程中,他们总是以自己的知识贮存、生活经验、认识能力和审美情操领略着课文的意蕴,同时也会产生不同的发现感悟,乃至批判。所以,倘若此时,教师能在不违背课文对阅读的制约和规范作用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去质疑、去批判,去合理地发展课文情节意蕴,或填补空白,作“超文本”的发挥,这不仅会生成一些涌动生命灵性的资源,而且利于学生更深地理解课文内容,强化情感熏陶。
  语文课堂是体现和谐与自由的舞台;是培养情趣和个性的绸带,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只要我们把握《新课程标准》的精髓,努力追求师生亲和、人文统一、情理相融,以互动生成的理念指导教学,我们的语文课堂必将充满智慧的灵光,充满生命的灵性!
  参考文献:
  [1]《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周一贯.《研究性阅读教学探索》,上海教育出版社
  [3]孟繁华主编.《赏识你的学生》.海南出版社
  [4]《小学语文教学》.山西教育报刊社,2004年第1、7、8期
  [5]《小学语文教师》.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4、6期
  [6]李世海等主编的《创新教育新探》,2005年9月1日
  作者简介:
  潘建珍(1985~ ),男,汉,浙江温州人,瓯海区仙岩穗丰小学,小学体育一级教师,本科学历,教育教学方向。
其他文献
监督工作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责,也是人大常委会最经常、最大量的一项工作,河西区人大常委会认真依法履行职责,紧紧围绕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
摘 要::文学作品具有世界性,往往需要翻译成多国语言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而英国文学源远流长,并且英语是世界通用语言,许多英语的文学作品在全世界广泛流。由于对于文学作品的翻译不同于其他一般的文体翻译,必须注重作品中的情感性才能够达到传神的效果,将作品中的情感和精神保留下来,具有打动人、吸引人的能力。因此,对于文学作文的英语翻译要注重情感性,在翻译的同时需要进行文学的再創作,才能够使表现作家希望通过作
期刊
本文采用查阅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从动机和学习动机入手分析了体育教学中学生厌学体育的原因,从而提出了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体育学习动机的一些措施和方法
摘 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是指在文化遗产传承过程中直接参与制作、表演等文化活动,并愿意将自己的高超技艺或技能传授给政府指定人群的自然人或相关群体。而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传承人难以凭借某种传统文化技能维持基本生存条件;传承人的价值在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化发展中得不到充分重视;传承活动缺乏足够的外部环境支撑,包括财政、技术、法律等方面的支撑。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不能顺利进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
期刊
审查和批准财政决算,监督预算的执行,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监督法颁布以来,河东区人大常委会认真贯彻落实监督法,积极探索加强和改进预算决算监督
摘 要:群众文化事业作为国家公益性社会文化事业,在社会文化发展中具有龙头、导向和示范作用,对于规范社会文化市场的方向、促进三个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新形势下,如何发展群众文化活动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群众文化;队伍建设;广泛参与  当前,我们国家正处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转型时期,各项事业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新机制,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作为公益性文化事业的群众文化事
期刊
摘 要:粤方言作为一种使用人数非常多且使用范围非常广泛的方言,保留了非常丰富的古代汉语语音和语义,这些保留深刻地表现在粤语丰富的方言字上。本文选取粤方言中较缺乏仔细研究的方言字“撚”为题,从语音和语义两个方面浅析“撚”字从古汉语到现代粤语方言的变化轨迹,挖掘“撚”字对古代汉语语音和语义的保留,以及在现代粤语中“撚”字的新发展。  关键词:粤方言;撚;语音变化;语义变化  一、“撚”的语音变化  根
期刊
6月3日,市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组织部分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市人大代表对我市贯彻执行森林泫和大津市实施森林法办法情况进行了视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左明参加视察活动
摘 要:尽管马克思没有专门写关于国家问题的著作,但他在很多著作中的论述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国家理论体系。 通过对马克思国家起源、国家本质和国家职能三个方面的阐述来明确马克思国家起源和国家职能的二重性,并阐发了它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具有的启迪意义,由此力求全面地看待和把握马克思国家理论。  关键词:马克思;国家理论;二重性;中国特色  当今时代, 随着冷战的结束和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剧,对国家的地
期刊
摘 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陶渊明的作品及生活阅历进行分析,结果,在他的作品中有浓厚感人的父子情。主要表现在他与儿子之间的亲情情感。  关键词:陶渊明;父子情;手足情  名叫柴桑县的村庄里,诞生了我国“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又名陶潜,世称靖节先生。在世人眼里,潜先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田园诗人,是我国田园诗派的鼻祖。在《饮酒》五中用怡然自得之坦然诗句描绘了世俗之无赖,心态之淡定。而《归园田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