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尊重教材与尊重学生间寻求平衡支点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in0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例题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载体,是学生对数学知识重组与再创造的基石。成功的例题教学是优质课堂教学的核心环节。教材提供的例题无疑是师生展开教学活动的主要文本与媒体。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尊重教材”的教材观和“尊重学生”的学生观已深入师心,在尊重教材提供例题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实际,优化例题教学已成为一条基本的教学设计准则。那么在兼顾“教材文本”和“学生主体”的例题教学中,如何在“尊重教材”与“尊重学生”间找到平衡点,优化例题教学,从而实现例题教学的最大效益呢?笔者深度解读《浙江省小学数学教学建议》【以下简称“《教学建议》”】的相关要求,经过教学实践,认为可以着眼于以下四个维度,探寻优化策略。
  一、读懂例题内涵——理解编排意图,立足于“根”
  《教学建议》第3条指出“要充分依据教材提供的材料设计教学,因为教材是体现课程标准及教学理论的规范文本,其材料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也凝聚着教学经验,是教师组织教学的主要依据。”教材中每个章节的每一道例题都是有一定的教学目标,承载一定的知识点,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只有读懂、读透、读深例题内涵,正确领会教材精髓,方可在根据学生实际优化例题教学时,做到方向明确,不失偏颇。因此,认真研读例题虽已是“老生常谈”的话题,却是优化例题教学万源之本,研读时应做到精准到位。
  二、读透例题情境—— 激发探究兴趣,植根于“土”
  《教学建议》第5条指出:“……在把握教学重点、难点的同时,要充分考虑知识的形成线索和学生学习的认知线索,在此基础上通过补充、修改、调换、删减等方法完善教材资源。”教材中的例题都是以特定情境为载体编排,虽是众多教育专家和一线教师对新知教学思考、研究后凝结之精华,但它与学生实际的不适应性也是客观存在的,有时需要教师对教材例题情境进行优化。适宜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认知冲突,诱发学生探究心理,迸发学生思维火花。因此,优化例题教学应从研读分析例题情境是否适宜入手。
  例如,笔者对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统计》例2(见上面图2)教材情境的研读:例题依然围绕“花”的题材展开教学,对学生而言,统计“喜欢哪种花的人数最多”的问题并不能有效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例2编排意图在于教学随机数据统计方法,而统计“喜欢哪种花的人数最多”其实并不需要分类记录,因为数据已是静态存在,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花色后,分类举手数数就能得到数据,若将数据人为随机呈现,在学生看来岂不是简单问题复杂化!我将情境替换:联系学生实际,创设了学生上学路上李阿姨卖早餐的生活情境。
  三、读准学习起点——顺应学情教学,茂盛于“叶”
  奥苏伯尔说过:“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这里所说的“已经知道了什么”指的就是学生已有认知起点。然而,学生的学习起点有逻辑认知起点和现实认知起点之分。如果教师只从教材编排的知识逻辑关系去寻找学生认知起点,忽视学生本身现实认知起点,就难免造成课堂教学低起点。《教学建议》第7条也指出:“科学的学情分析是实现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学情分析包括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态度、习惯与能力,生活经验和学习环境等要素。对任教班级的整体水平做到心中有数,以便于适时进行分层教学。”因此,教师在预设教学前,必须充分研读班级学生现实认知起点。
  例如,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62页《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例题24+9=( )。借助日常教学,笔者对学生现实认知起点分析为:班中少部分学生不能正确算出得数,一半以上学生应能运用已有认知经验或其他渠道学习算对得数,其中少部分学生算法算理都明了。面对学生偏高且参差不齐的现实认知起点,笔者将教学环节调整如下:
  四、读通认知逻辑——探寻学习路径,疏通于“茎”
  现代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学生认知结构的发展是在认识其新知识的过程中,伴着同化或顺应,使原有的认知结构不断再建构的过程。数学教材是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编排的,例题呈现在我们面前是静态的文本资料,学生学习新知的动态意义构建过程则隐形存在。《教学建议》第5条指出:“要充分考虑知识的形成线索和学生学习的认知线索……”所以,在预设例题教学活动时,教师应站在学生认知逻辑上,根据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凭借经验和例题提供的静态文本,读通学生新知构建的认知逻辑。只有教师对学生新知构建的认知逻辑支撑点明晰在心,设计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学习活动,引领学生构建正确的认知逻辑,例题教学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案例】(1)组织学生先后呈现“1件衣服和1条裤子——1件衣服和3条裤子——2件衣服和3条裤子”层层递进的搭配问题,引导学生有序思考搭配问题;
  (2)组织学生思考“2件衣服和3条裤子”搭配问题,在纸上表示自己的想法,通过依次评价“实物图——符号图——数字图——算式”不同思维水平学生的学习材料,逐步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实现直观形象思维水平向抽象逻辑思维水平的提升,并使学生再经历有序思考,“2件衣服和3条裤子——加1件衣服——加1条裤子”搭配问题,充分积累算理体验;
  3)组织学生“观察素材——总结规律——举例验证规律”,最终认可规律正确性。
  综上所述,教师只有先“走进教材”,读懂例题内涵前提下“走进学生”,读透例题情境是否适宜学生,读准学生现实认知起点,读通学生主体认知构建逻辑。然后“跳出教材”,通过替换、保留、调整、补充等方式优化例题教学。最后将教学设计巧妙合理、恰到好处地有机融合于一体,最终实现例题教学最优化。例题教学犹如大树,唯有立足于“根”,植根于“土”,茂盛于“叶”,疏通于“茎”,方能生机勃勃,孩子方能在这绿色生态中更快乐、自由地探求智慧之果。
其他文献
学校校园班级内部的篮球交流比赛是有区别于其他正规篮球比赛的,一般来讲,水平相当较低,比赛时间只在课余,时间相对较少,经费较少等原因;在很多人眼里,认为是很简单的事情。在我心目中,正因为以上原因,所以这种比赛他不能按常规比赛来要求,我认为它反而更加困难。  学校的篮球比赛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而且在运动中也培养了他们的规则意识和团结合作精神。让同学们在篮球运动当中懂得,任何运动都需要艰苦的训练,
期刊
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家庭经济条件越来越好,家长对自己子女呵护倍增,要什么有什么,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什么事都不用自己动手,特别是一些爷爷奶奶,爱孙心切,就更加溺爱了。由于这类现象,导致现在的孩子自理能力特别差,什么事都依赖家长。为了改变这一现象,我们就要从小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以便以后长大了不会为离开父母而犯愁。那么,在幼儿园里,怎样培养幼儿的生活独立自理能力呢?  一、利用生活活动培养幼儿自理能
期刊
读者上有一篇文章,讲一位学者在从美国回来的飞机上碰到一个中国学生,是高中毕业就出国留学的。和这个留学生交谈的过程中,这位学者发现,中国留学生的英语说的非常流畅,可是中文的表达却往往词不达意,表达不清。他非常感慨,为什么几年的国外生活练就了一口熟练的英语。而十几年的母语教育却如此苍白,这个学生这么多年的语文究竟学了什么?同时他又感叹:看中国近代历史上不乏留学国外的学子——钱学森、詹天佑、马寅初、杨振
期刊
在作文教学中,常常见到“情感的伪化”“浅吟轻唱”“文字泡沫”全然不见少年出乎自然的纯真和独特体验,字里行间找不回一个真实的自我。因些研究作文教学,培养学生作热情和能力显得十分迫切。  新的课程标准对写作强调“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一、重视周记,情感释放。  心理研究表是:宽松、民主的和谐气氛,能
期刊
一、体育与健康新课标学习评价的内容与特点  以往的体育教学评价,还远远没能充分发挥出评价的效果,诊断教学问题,提供反馈信息,引导教学方向,调控教学进程,激发学习热情,实现教学管理的功能。因而新课标对成绩考核评价进行了重大的改革。  1.学习成绩评定的内容体能——与不同学习水平相关的体能项目。知识与技能——对体育与健康的认识,科学锻炼的方法,体育技战术知识与运用能力,有关健康知识的掌握与运用。与不同
期刊
一、什么是有效教学  何种教学可称为“有效教学”呢?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通过教学之后,学生获得具有进步或发展。即学有所得,学有提高,学有创意。  二、现实教学活动中存在的无效教学现象  1.教学活动追求时髦,为了形式而活动。  2.教学活动追求快乐,看似热闹,没有目的。  3.教学活动为了整合,生拼硬凑。  4.教学活动高结构化,高控制多。  5.为了所谓教学改革,丢失了最本质的东西。  6.教师课堂
期刊
《新课程标准》指出,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在于“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综合性学习以其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特点,更能在发展学生主动探索、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意识和能力上发挥重要作用。但同时,作为语文教育教学的实践者必须看到:我们在具体实践这一教育教
期刊
过去,数学教学过程被理解为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其高效率体现在有效传授知识、学生能迅速模仿老师做题,有效对付考试。笔者认为,新课程理念下高效率的教学过程不仅是有效传授知识的过程,而且是特殊形式的认识过程,是教师、学生、教材三个因素相互制约,协调统一的过程,是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的知识、技能、智力获得最大限度发展的过程。  一、高效率的数学教学过程是有效研究数学新课程,对学生实施知识教育的过程 
期刊
如何实现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直是广大教师在实践中努力探索的课题。在目前的环境下,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定位问题、观念问题、学情问题等等,都从各个方面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教学策略的选择在整个教学系统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拟针对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碰到的一些常见问题,提出初步的策略尝试。  一、教学准备阶段的策略  1、检查教学准备,确保教学正常实施。  信息技术学科
期刊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实施创新教育,旨在开发每个人的创新潜能,培养其创新人格、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开发和提升。因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技能必须依靠潜移默化的熏陶方法,让学生在不断经历的学习过程中,感悟到创新思维的技巧。  一、互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就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