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中的尝试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afei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模仿就是仿照一定的榜样做出类似动作和行为的过程,或者说照着样子做。模仿是学习写作的必由之路。巴老写了一个长篇,沈先生写了《边城》。他称他的小说为习作,并不完全是谦虚。有些小说是为了教创作课给学生做示范而写的。可见模仿是学习的心理需要,也是教学的必要手段。结合本班实际,在作文教学方面做了如下几种尝试:
  一、写作的基本功训练。由于艺术班学生学习的特殊性,我认为要在文从字顺方面下大力气,然后才能尝试初步的文学创作。写作文先打基础,锻炼基本功,是极有好处的。这好比万丈高楼,基础工程很重要。平时做好仿写训练,让学生每天积累基础知识。在一周一次的小作文中布置像“关于课桌的一则小事”这样的作文题,试图让切入点变小,变的具体。逼迫学生去观察,学会描摹,学会客观的表达。同时广泛的实现读写结合,教学中,引导学生认真地阅读课文,把课文作为经典范本,又要广泛的进行课外阅读,让学生找到自己喜欢的、离自己时空、心理距离较近的示范文本。模仿可以由有意渐变为无意,由习惯渐变成自然,最后内化为自己写作的能力和素养。
  二、当然,文章写作始于模仿,终于创造。在情景教学的环境下引导学生模仿优秀作文作者的动态构思。往往会取得较好的效果。引导学生立足于真情实感,对优秀作文的写作过程作想象性还原。还原不是对文本的静态模仿,而是动态的体验文章的写作过程。对写作主体多多的关注。在想象中也经历类似的写作过程,探究作者是如何把自己的真情实感用这样的方式表现出来。
  三、议论文中思维的模仿。在议论文中,推理论证是关键环节。叶圣陶认为,“依据、推论、判断是议论的精魂,只有把这三者都表示于人,才是能够使人相信的说理。”(叶圣陶语言教育论集),叶老讲的推论意即对依据进行分析推论。由此可见,学会论据分析,是达到深刻透彻这一要求的最佳途径。然而结合本班的实际,大多数的学生不能够很好的应用材料。我在教学中采用如下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因果分析法,一般情况下,作文运用的论据是结果性质的,探求原因可触及问题的实质,将论题引向纵深,收到说理入木三分之效。比如2011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刘炜说:“要么死,要么精彩的活着!”他用脚弹奏钢琴在在维也纳大厅演奏。是什么让他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是他坚强的意志,对实现生命价值的渴望,是他乐观健康的心态。在作文“难”的写作中,学生能够充分的运用因果分析法,体现了思维的推理过程。加深了对议论文论证力度的理解。指导学生运用因果分析法模仿分析不同的片段,学生感到很实用。
  辩证分析法,寓言故事类论据材料或论点本身就带有思辨性的,宜采用辩证分析法进行说理,根据论证观点的需要,用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眼光去剖析论据材料,以使说理全面而深刻。我曾经创设这样的情境:开家长会后,有的家长看到别的同学表现好,成绩优,回家后大骂自己的孩子。有的家长能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找到孩子的优缺点,表扬已有的成绩,指出出现的问题,并分析问题,找到方法并告诉孩子通过努力一定会取得优异的成绩。愿意和孩子一起面对挑战,成为孩子的好朋友。作为学生你更同意哪位家长的做法呢?学生一致认为:当然是第二类家长。看问题全面,分析问题注意结果与原因之间的种种联系,找到问题的实质,用发展的眼光判断未来的趋势。这不就是辩证的看问题吗。创设情境能让学生更形象的记住要领,理解原理、实现迁移、广泛借鉴、综合运用模仿,逐步增加作文的创造性因素。
  写作是靠在实践中形成习惯,比如思维的习惯,表达的习惯,积累的习惯。我们要通过模仿训练,系统而规范的写作训练培养学生的习惯。从而让学生知道写什么,怎样写。
其他文献
边塞诗词是反映以边塞生活为主题的诗词,这类诗词大多和战争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它的题材十分广泛,内容异常丰富。诗词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或高昂或低沉,所抒发出来的情感也千差万别,情况相当复杂。比如说,盛唐时期的边塞诗词大多激情奔放,而中唐以后的边塞诗词大多感慨深沉。边塞诗词的创作形式大多为古风(考虑到高考命题使用长篇古风做材料的可能性不大,故本文不予涉及)和绝句,词的数量较少。中学生在解答边塞诗词的鉴赏问
期刊
一、新课标的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多处对课外阅读要求作过描述:“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初中三年)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着。”“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二、学生阅读现状  目前诸多调查显示:初中生的语文课外阅读量和阅读时间与语文教育目标相距甚远。
期刊
经过十年的语文教学,让我明白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尤为重要。可如何提高作文水平,是广大师生一直困惑的事。不少学生,提起写作文,就感到头痛,口咬笔杆,无从下笔,即使写了,也只是寥寥数语,无血无肉。究其原因,似乎是无东西可写。我觉得要提高作文水平,必须从死板的传统作文教学模式桎梏中解脱出来,让孩子们愉快、主动积极地学习写作文,我的做法是:  一、在观察中指导作文  鲁迅先生说:“如要创作,第一
期刊
在传统教学中过分强调求同思维,标准模式,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中学生正处于创新思维活跃期,如何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成为语文教育的重中之重。心理学者认为:想象是一种创造性的反映形式。想象在人类生活、学习、劳动、创造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我们要在其教学过程中更要注意丰富学生的想象,重视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要着重培养他们的再造想象,发展他们的创造想象。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
期刊
这几年,教育改革大潮滚滚滔滔,势不可挡。新课改下的教育教学模式更是层出不穷,花样迭出,叫人应接不暇。在公开课、研讨课、示范课、优质课上更是模式泛滥,似乎无模式便无创新,便是落伍、不合潮流。笔者通过认真学习和探索,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我越来越意识到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套路,对我们的语文教学可能有着许多误导甚至堵塞。  静心思来,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寻找语文课堂教学的规律,建构语文课堂教学的模式,
期刊
《风筝》是鲁迅先生的一篇回忆性散文,回忆自己儿时残酷地将小兄弟的风筝弄坏的事情。鲁迅先生的本意是通过这件事来揭示旧的伦理道德下的社会面貌,从“我”对兄弟家长式的管理,反映出神圣的长幼尊卑秩序是何等残忍,愚昧无知。现在,这篇经典散文入选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1课。本单元文章编排以人间真挚而美好的亲情为主题,重在引导学生通过作者对切身体验表述来体会亲情的丰富和多样,以引起共鸣。因此,在教授该课时,笔者
期刊
上个世纪60年代左右,我国高中语文教学的任务基本上是围绕着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双基”)展开的,在以后几十年时间里,“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成了语文教学中两大目标,在语文教与学中备受青睐。然而到了本世纪,部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片面的理解新课标理念、强调素质,忽视知识传授,使得 “基础知识”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似乎不复存在。  一、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  2001年出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期刊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国著名思想家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好语文的先决条件,有兴趣才会高高兴兴地去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即使遇到困难,也能自觉钻研,加以克服,并把它当成乐事来做,因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教学得以成功的重要条件。  那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
期刊
纵观近几年高考作文以及作文评分标准执行的情况,我们可以明显地发现,学生的理性思考、辩证分析的能力正日渐受到重视和青睐。如果我们的作文不能就一些现象作一点理性的思考,没有一定的辩证思维能力,是很难写出一篇出彩的佳作来的。  理性的思考、辩证的分析,应该是一个高中生必须具备的思维能力,尤其是在议论性文章的写作中,时而能“进”,时而能“退”,时而能“转”,时而能“换”。就会让自己的文章有一点辩证的魅力。
期刊
作文一直是学生最头疼、最棘手的问题,而考场中作文分数的高低举足轻重。那么,在考场中如何提高作文分数呢?以下谈谈我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首先,字好分数高  在评卷的过程中,评卷老师首先看到的是字迹。俗话说:字是文章皮。我经常跟学生开玩笑说:“字如人脸,漂亮者赏心悦目,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作文也一样。”在考场中,要书写工整、卷面整洁,切忌字迹潦草,碰到写错的字、词,用两横线划掉或用修改符号,将不要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