缤纷的寂寞

来源 :师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muw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女儿上初二了,我们关心她跟同学关系怎样,是否合群,等等。她说都还好。同时,作为比照,她还讲了班上有个女孩子,是有点落落寡合。何以见得?她提供了一个细节。学生们吃过晚饭后,冲完凉,晚自习的铃声还没响起,正是寄宿学校的孩子们难得的可以稍稍自由活动的时段。校园里的杜鹃花开得正艳。那个女孩子,短头发,捧着本书,站在大丛杜鹃花前,看书。她身后的树下,石凳上,有一些学生和送汤的家长(周三晚修前允许家长来送汤,是南方许多寄宿学校的惯例),热热闹闹的一个背景。
  这幅画面,女儿给的定义,是寂寞。自然,她的看法,觉得这样是不大好的。孤单,没有朋友,内心难免苦闷。可我倒觉得这样挺好的啊。春天,对着大丛红红白白的杜鹃花,呼吸着杜鹃的香气,看自己喜欢的书,不管别人怎样呼朋唤友,或跟父母一起喝汤撒娇什么的——书籍不就是全世界最好的营养品吗?
  退一步讲,就算是寂寞,我也不会觉得这寂寞有什么不好、不对的。甚至,正确对待寂寞,对一个人的成长,还大有裨益呢。
  不妨,就谈谈这寂寞吧。
  何为寂寞?“寂”,意为“室内没有声响”;“寞”,原指太阳下山时、点灯之前的昏暗屋室。两字组合起来表示“冷清孤单”,同时从结构上看,都跟房屋相关。这让我联想起一幅画面。我师范毕业被“发配”到一所偏僻的乡村小学,学校在大片田野中间,每天放学后学生星散,学校的同事都回了家(那时还大多是民办老师,回去赶农活呢),空荡荡的校园里往往只剩下我一个人。起初那段时间,因为在工作安排上心理落差大,什么事都提不起来兴趣,就闭了门,仰面躺倒在床上,瞪眼看着窗外的天色,由亮蓝,到浅蓝,到深蓝,暮色像一汪水一样,一点一点渗进来,终于占据了整间屋子,溢满你的心房。静,似乎远远地听到一两声牛哞。心像是一点点抽空了一样,又像是一直在往下沉。懒得动弹一下。——这种况味,该是寂寞了吧?
  但是这样几番下来,开始咂摸出一些趣味来。比如光影在墙上的细微移动,枝叶投在窗纸上的水墨效果的图案;耳畔的动静也丰富起来,虫子扑打窗棂,屋后归巢的鸟噪,两只斑鸠夫妇一声长一声短地相互呼应着渐远了。我仿佛喜欢上这种寂寞中的游戏。
  斗室之外,亦有寂寞。夏天的傍晚,田间小道上还有太阳的余温,衔着根草茎,依旧是仰躺的姿势,在草地上。太阳刚刚下山,天空还是明亮的。努力睁大眼睛,等待着第一颗星的出现。暮云四合,金星总是最先在某个大致的区域被找到。其他的星星却似乎不见,偌大的天宇,眼睛总只能盯住一处,看累了,才一转眼,另一方天空似乎有星星出现了。赶紧打起精神找寻,怕再错过。可一会儿工夫,总在你没注意的地方,又看到别的星星。再细看时,已然星光满天,哪里都有了。小镇上陆续上灯了,揉揉眼,懒懒地往那间小学走。
  童年的时候,喜欢各村到处追着去看电影。两根杆子间扯起一方白布,声光起时,满场皆寂。无限遥远的生活、情爱、恩仇,猝不及防地在眼前循序上演。总是电影胶片转到最后,屏幕上闪过几帧乱码,戛然而止,光影顿消——“今晚电影到此结束”。喊声四起,人影散乱。夹在人流里努力回头再看时,仍是那欹斜的一方白布,星光照拂着逐渐空落的稻场。《今夜星光灿烂》——当时正有这样的一部电影呢,那样真切的星光,才真正叫人莫名地寂寞。深一脚浅一脚地踏在归途的乡村路上,怎么都摆脱不掉那种不真实的感觉。
  寂寞不只限于目之所及,更牵连到心之所及,思之所及。有人这样形容:比煙花寂寞。谁比烟花更寂寞?烟花何曾寂寞过?绚丽绽放,溢彩流光,如雨如瀑,辉映夜空。硝烟弥漫,响彻云霄,倾城出动,万众争睹。所谓寂寞,是云烟散去、繁华落尽的凄凉罢了。人世代谢,朝代更迭,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到最后,挥之不去的,怕只有寂寞。而寂寞到极致,便是对宇宙人生的一声浩叹!当年陈子昂登上幽州台,极目远眺,但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孤单寂寞,悲从中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那份遗世独立的情怀,感动千古。而张若虚漫步江畔,赏春花,对明月,想人生苦短,而江自奔流,月自盈亏,竟起奇想: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这份寂寞,怕是古今无人能解。
  还是说回孩子的寂寞吧。有这样一句话,寂寞的孩子常常有美丽的想象。这份美丽却常常只能自己独享,难与外人言说。我还能回想起遥远年月自己上小学校的那条路。多少回,小伙伴们呼朋唤友地在前边走远了,看不见了。我一个人。有时候是闭着眼睛,慢慢往前探,路左边是稻田,右边是一条小水渠。稻子抽穗了,稻叶剑簇似的往路上挤过来,走得偏左了,有稻叶边上的小小锯齿隐约挂着裤脚,就往右挪挪;而右边的水渠边草长得深些,走得偏右了,感觉脚底下软和了些,有点牵绊了,就再往左挪挪。整个世界都只在停留自己的感觉里,不知不觉已经走出去老远,心里充盈着小小的成就感。再往前走一段,脚下有点踉跄踏空的的感觉,那是走到一个小小的下坡,快到村供销社和卫生所了,路边几株白杨潇潇的声音也如约温柔地在耳边响起。就赶紧把眼睁开,正经走几步,怕是叫卫生所里的闲人看了笑话呢。还有时候呢,我是自己低头踢着一个小瓦片,从村头一直踢到学校去,就算钻进草丛,落到一堆瓦砾堆里去,也要拿脚拨出来,继续前进——那会儿若有人从远处看来,怕是像极一个喝醉酒的人在趔趄着走呢。
  当然,要是路上来去的人稍稠点儿,就不大方便这么玩了——倒不因为什么“孤独的人是可耻的”,觉得一点点不好意思而已。就那么踢踢踏踏地走,后背上哥哥曾用过的花布书包的长带子有节奏地拍打着屁股,眼可不闲着,四下里撒野——白鹭缓缓无声地从稻田上空划过,翅膀迎着阳光时,亮得像白绸布一样。一只黄鼠狼极轻盈地横过村路,没入另一侧的深草里,脚下像是全然不沾尘灰。还有黑色的小小秧鸡,在密密的稻秧缝隙间闪过,细脚伶仃的样子,你要想再看一眼可就难了。倒是等你走过老远了,后边传来秧鸡的叫声,那么高亢,几里外都能听见。声声啼叫里,无际的稻田却越发显得绿了。
  听我这么讲着,女儿的眸子里亮了一下。
  有些寂寞是可品的。她想了想,说,有回因为上培优班的缘故,下晚修的时间拖后了一些,回宿舍的路上,空空的,一栋栋学生宿舍大都熄灯了,路灯照着,只有树影子落在地上。转过弯,往坡上走。那个时候,月亮刚刚爬到半山,她停下看了好一会儿,“山岗上那一弯静静的晚月”(她摘抄本上曾经出现过的句子)。
  也有些寂寞,是可赏的。万籁俱寂的时光,也是愁思百转、幽恨潜生的时候。“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梨花胜雪,蝶舞蜂飞,空气里都是甜香,谁家秋千上荡漾着笑语。这边厢却是房门深闭,虚着一个空庭,和门后一颗寂寞的心。“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强打精神,恹恹地半卷起珠帘,昨夜西风过处,窗外小园里黄花堆积,回身揽镜自照,却只见芳容憔悴,堪比黄花。“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还是落下帘栊吧,不看也罢,而西风里黄叶兀自萧萧,凉意如水般,浇着一身。
  更有许多寂寞的时光,是可咂摸、玩味甚至耽溺的。寂寞中有大自在。去岁年末,我们顶着风雪回到襄阳老家,抽了半天时间去访古隆中。赶上堵车,到隆中牌坊时已近下午五时,山中暮色垂矣。没敢在牌坊处稍作停留,急匆匆入得山去。躬耕田,抱膝亭,梁父岩,武侯祠,一直寻到更深处的诸葛草庐。余晖,残雪,映着白墙黑瓦,几案,古琴,笔砚,床帷,无不透出浓重的陈年气息。时候既晚,又值岁末,游人寥寥,甚至彼此话语也不多。往山上走,倒是不时看见小群的野雉,毛羽斑斓,在脱光了叶子的灌木林里闪过,给寒冬的山林添几许生气。当我们气喘吁吁地从山上下来,游人已陆续走空了。我们是茅庐的最后的一批访客了。在浓起来的夜色里走过空落无人的隆中景区,青山四合,屋舍山林已不可辨识。忽然想,当年,17岁即失双亲的诸葛亮正是在这片山林间,躬耕陇亩,抱膝长吟,在如豆的灯下苦读兵法诗书,博识天文地理,洞观天下,广交士林,十年蜇居,及至三顾茅庐,一番晤对,辅佐两朝,由白衣而致卿相,因智识谋略而留名青史。既今海内外游人纷至沓来,探访此隐居地,千年而今,络绎不绝。这正是寂寞中成就的大事业啊。出景区时,再端详隆中牌坊,牌坊上的铭刻昏暗中几不可识——“澹泊明志,宁静致远”,这正是寂寞中的大境界啊。
  我也曾经跟寂寞争斗过。在乡村小学的八年间,教书之外的时光里,曾学着明代文学家张博以“七抄七焚”之法读书,把整张大白纸裁成条幅状,将背过的《唐诗三百首》《宋诗选注》《古文观止》等等,都用钢笔工工整整默下来。我教书的学校背靠一个三五人家的荒村,宿舍后面是一湾溪水,一片竹林。常常是在夜阑人静的时候,一盏孤灯下,伴着若有若无的溪声和沙沙的竹叶响动,那些古人的诗词佳句、华彩辞章自胸中汩汩流出,一边口中微喃,一边付诸笔端。随着古诗文的意境各异,笔下也或缓或急,摇曳生姿。婉约处落笔轻盈,如灵猫潜行;明媚时下笔流畅,如行云流水;激昂处奋笔疾书,意绪难平;悲愤时一字一顿,力透纸背。真正从心底里体会到汉字与经典文学结合的妙处。写到手臂酸疼时,搁笔静坐,窗外风声也无,头脑却异常活跃,犹自视通万里,思接千载,仿佛在时空隧道里奔驰,恍不知今夕何夕。这样密密麻麻手书的条幅,却舍不得像张博那样付之一炬,遂整整齐齐地张贴于卧室四壁。有风拂过时,满墙条幅飒飒作响,一如古之贤相、重臣、隐士、才女争相欲语。课余回来,在斗室内行走坐卧,与四壁诗文作伴,心中的成就感也油然而生。直到那些条幅一如枯叶般陈旧、泛黄、打卷了,才叹息一声,扯下焚掉,又手抄新的诗文续上去。
  而现在的世界,声、光、电立体交叉全方位覆盖,海量信息填满了几乎所有的角落。孩子们埋头在应试的书海里,寂寞仿佛也成稀缺了。
  ——但是,怕也不尽然。寂寞是一种心境,是那一瞬的心灵的状态。哪怕在稠人广众里,哪怕在急管繁弦间,你也可能会咂摸到一丝寂寞。那滋味,有时候,挺美。
  我跟女儿都读过汪曾琪先生的一些文字。在其中一篇叫《晚饭花》的文章里,有这样一段:“我的对于晚饭花还有一点好感,是和我的童年的记忆有关系的。我家的荒废的后园的一个旧花台上长着一丛晚饭花。晚饭以后,我常常到废园里捉蜻蜓,一捉能捉几十只。选两只放在帐子里让它吃蚊子(我没见过蜻蜓吃蚊子,但我相信它是吃的),其余的装在一个大鸟笼里,第二天一早又把它们全放了。我在别的花木枝头捉,也在晚饭花上捉。因此我的眼睛里每天都有晚饭花。看到晚饭花,我就觉得一天的酷暑过去了,凉意暗暗地从草丛里生了出来,身上的痱子也不痒了,很舒服;有时也会想到又过了一天,小小年纪,也感到一点惆怅,很淡很淡的惆悵。而且觉得有点寂寞,白菊花茶一样的寂寞。”——这种白菊花茶一样的寂寞究竟是怎样的呢,个中妙处难以言说。
  儿时在老家的小村子里度过漫长的暑假。院墙角上的一架葡萄,假期初才是涩涩的青葡萄,一天天过去,在烈日下慢慢变紫,被去去来来地摘吃净了。直到有一天,早上起来,已经不是盛夏的燥热,一架的葡萄叶摇动起来声音里也有几分干涩,忽然想起来进屋去翻月份牌,暑假剩余的日子已是屈指可数了,心里顿然升起莫名的惆怅。那种感觉一直留存在心底。直到有一天看西班牙作家阿索林《去书院的路》,起首便是“葡萄藤的卷须转黄,灰暗的秋天的黄昏近了,我的忧郁也随着浓了起来,因为我知道已经到上学去的时候了。”忽然像是被击中一样,多年前体味到的那种孩提的寂寞再次涌上心来。
  寂寞是什么?是行云的一段,是流水的一弯,是生命必经的历程。来者自来,去者自去。不管是“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抑或是“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都是生命最自然的状态。原本并没有谁比谁更寂寞。
  就像瓦尔登湖畔的梭罗所称:我并不比一朵毛蕊花或牧场上的一朵蒲公英寂寞,我不比一张豆叶,一枝炸酱草,或一只马蝇,或一只大黄蜂更孤独。我不比密尔溪,或一只风信鸡,或北极星,或南风更寂寞,我不比四月的雨或正月的融雪,或新屋中的第一只蜘蛛更孤独。
  (作者单位:广东中山中山纪念中学三鑫双语学校)
其他文献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是教师。要想建立一支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就要有教师整体建设的策略。我校是一所海外华侨捐建的农村示范性初级中学,现有学生1000多人,专任
本文提出了一种在调控主站机房利用远动机搭建模拟信息对点测试平台,远动机通过调度数据网接入现有备调系统和新建调控系统,通过远动机组态软件模拟厂站遥信变位,对比现有备调系统和新建调控主站系统画面显示和报警信息的方法开展新建调控主站系统信息核对验证。通过该方法加快了新建调控主站系统信息核对工作进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近些年一直从事企业财务信息系统项目实施,在国内领先的石油行业担任顾问职位。任职期间拥有长期系统项目实施的机会。由于企业组织模型体量大,项目实施周期长,本人获得了详实的项目经验和开发理论,在此分享部分想法。
由于轴的自重及水轮机转轮、发电机转子体的重量将使整个轴系的中心轴线产生挠曲.特别是转子体重心及中心处将产生下沉及转角.为了保证定转子之间气隙的均匀性,采用了斜铁心
今天照例浏览了一下“北郊论坛”,突然眼前一亮,“百科全书式的人物”(网名)所撰写的《教育——请让学生远离〈读者〉式的感动》赫然进入眼帘。文中写到:“初中时,一天班主任老师给我们读了一篇《惊心动魄的两小时》。文章描述前苏联宇航员科马罗夫在飞船坠毁前两小时是如何不顾个人安危,将绝大多数时间用于向最高领导人汇报研究成果,最后用几分钟的时间告诉女儿:他的飞船中因为地面计算少了一个小数点而将失事,他叮嘱女儿
1  之前上公开课的时候,多出来八张彩色心形卡,我每每看见,总感到扔之可惜,不禁动起了脑筋:要不,把这些心形卡写上“嵌名诗”,再送上我的新年祝福,把这当作新年礼物送给孩子们,那一定是件有趣有意义的事情!  我马上着手去做这件事,先去文具店里买了彩色纸,挑选了颜色鲜艳温馨的淡黄、土黄、苹果绿、天蓝;打开彩色纸,对折再对折,用剪刀轻轻剪出一个心形。半个小时后,50张漂亮的心形卡就出炉了。  接下来,该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它推动人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
瑞典电台网站曾以“诺贝尔奖评委被迫为中国之行辩护”为题报道说:部分评委去年应中国教育部邀请访华,并在中国停留一周左右,费用均由中方承担。美国《地球时报》援引一名反腐败机构负责人的话说,“这样的旅行有腐败的嫌疑”。(《成都商报》曾报道说,诺贝尔奖评委应邀访华遭无端质疑)  教育部邀请诺贝尔奖评委来华做什么,我们不清楚,但若“在中国停留一周左右,费用均由中方承担”之消息不是空穴来风的话,别说老外,恐怕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目前我国教育面临的一个很大的问题是教育没有按照教育规律去运行,校园里缺少教育家和教育家精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我国教育还不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鼓励教师“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形成教学特色和办学风格,造就一批教育家”。  教育家成长的起点是普通教师。每一位教师的职业
当小学教师已近15年,我亲身感受到了其中的艰辛与难耐、幸福与快乐、忧郁与失落。  做科任老师时我总是不理解做班主任的:干吗整天把孩子圈在教室里写呀算呀,致使每到升旗仪式时总不时有学生晕倒,虽无大碍,却看得出孩子的身体是多么的虚弱。再看看体育课上跑步的队伍稀稀拉拉、溃不成军的情形:有捂肚子的,有脸红脖子粗的,还有踉踉跄跄、呼天喊地的,实在是难以入目。  冬日里,每天我的孩子(上小学五年级)早晨六点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