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蹭再蹭,蹭出思索

来源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comak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背景分析]
  实施新课程以来,语文课堂教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课堂不再流于一种熟练的表演——对预设情境的再现;教师也不再是“权威人士”或“指挥家”,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提倡教师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每一点表现,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随机调整教学行为,不断寻找新的教学生长点。新课程为教师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在困惑的同时,也在充分地感受自身的成长。
  [案例缘起]
  我参加了学校的语文教研活动,上了一堂观摩课,我执教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猫》。《猫》是一篇经典课文,曾有很多老师上过这篇课文。课前我也查阅了大量的教学资料,请教了几位老师,发现课文中“蹭”字的处理将会成为一大亮点,本人对这个“蹭”也是“情有独钟”,因而我在教学设计中安排了以下的教学环节。
  一“蹭”:山重水复疑无路
  教学《猫》第一课时,在初读课文之后,我让学生找一找表现作者非常喜欢猫的句子,学生找到了“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一句。我拟用“词语突破法”,让学生自由朗读这句话,说说在这句话中用得特别好的一个词。(预定中是“蹭”一词)想以此为“触点”展开深读。第一个学生找到的是“踩印”,我肯定了他的回答,心里却一直惦记着“蹭”。于是,我问:“还有比‘踩印’更好的词吗?”
  生:老师,我觉得“蹭”写得更好。
  师:好!
  (我满心欢喜,接着就按我的预设进行。)
  师:蹭是什么意思?
  生:碰的意思。
  师:是吗?其他同学还有不同看法吗?
  (我心想,怎么不说摩擦呀。)
  生:是摩擦的意思。
  师:对,蹭是摩擦的意思,那请大家把“摩擦”代入句子中读一读。
  (学生读句子。)
  师:我们再把原句读一读。
  (学生读句子。)
  师:你们觉得“摩擦”和“蹭”有什么区别吗?
  (教室里一片沉寂,我急了,于是使出第二招——用力搓起双手。)
  师:同学们,你们看,这也是摩擦。我小时候就知道摩擦能产生电。
  (这时,有个学生举起了手。)
  生:老师,摩擦是一种机械运动。“蹭”是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的动作。
  (我心想,这不越扯越远了吗?)
  师:摩擦的动作很重,蹭是轻轻地摩擦。你觉得这一“蹭”,蹭出了什么?
  (学生再次陷入了沉思。过了一会儿,有学生举手了)。
  生:“蹭”表现了猫对主人很亲热。
  师:是呀,一个“蹭”字让我们感受到了猫与人的亲昵,老舍爷爷真不愧为一位语言大师。
  课后反思:
  “蹭”字的处理最终成为我课上的败笔,课堂效果远没有我预设的那么好。课后我进行了反思。
  1.开放设计形同虚设。在教学设计中,我为了体现语文课程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理解,安排了“说说这句话中你认为用得特别好的词”这一教学环节,第一个学生谈到了“踩印”一词,应该说讲出了他的真实感受,但我想“隆重推出”的是“蹭”,所以“牵肠挂肚”的也是“蹭”,于是当第二个学生一谈到“蹭”,我就急于将学生引入我的预设环节。而后对其他好词不管不问。
  2.预设与生成实有差距。在“蹭”字的教学中,学生没能立刻说出“蹭”字的意思是我没有意料到的,这让我急;学生陷入“蹭”与“摩擦”的区别的思索,又让我急。这两次急,显示了在公开课上教师的“急功近利”。因此,当有一个学生说出“蹭”是摩擦的意思时,我就像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一下子想把学生带进我的预设环节,让他们在比较“摩擦”和“蹭”的区别中体会“蹭”字包含的那份情感。但在实际操作中,我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课堂的沉寂不免让我“心慌”。
  学情是最有说服力的,即使像“蹭”这样准确生动的用词,学生也有一个感悟的过程。合适的做法应允许他们先“自由地读一读”,再通过交流、体会、比较,从而理解“蹭”字的含义。其实这就是“从整体入手”啊!
  一般而言,教学设计是教师课前的产物,而课堂教学是充满各种变数的。所以教学设计只是一种有待检验和完善的“半成品”,只有不断微调、反复打磨的“后设计”才有可能珠圆玉润。故而,对设计进行二度、三度甚至多度修订,应是教师永恒的功课,这就是“‘磨课’千遍也不厌倦”。
  二“蹭”:柳暗花明又一村
  反思之后,我修改了自己的教案,再次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里选取片段以作对比。
  师:请同学们各自读读这句话,找一找你认为写得特别好的词语。
  生:我觉得“蹭”字写得很好。
  师:你知道“蹭”是什么意思吗?
  生:摩擦的意思。
  师:请你把“摩擦”放入句子中读一读,再与原句比较一下有什么区别?
  (学生读句子进行比较,教室里很安静,我耐心等待。)
  生:“摩擦”好像缺少一种味道,“蹭”表示动作很轻。
  师:其他同学呢?
  生:“蹭”很温柔。
  师:看来,“蹭”包含着一种亲昵的情感。那你觉得猫这样轻轻地蹭主人,仿佛在干什么?
  生1:好像在跟主人打招呼。
  生2:好像在向主人撒娇。
  师:这样轻轻地蹭,你觉得蹭出了什么?
  生3:蹭出了猫对主人的感情。
  师:这样轻轻地蹭,你觉得还蹭出了什么?
  生4:课文中好多地方写了主人很喜欢猫,这里表现了猫对主人也很有感情,我觉得他们之间很友好。
  生5:我知道了,这一“蹭”,蹭出了人和猫之间的友谊。
  师:是呀,一个“蹭”字,蹭出了友谊,蹭出了感情,也蹭出了一幅猫爱人,人爱猫的动人画面。老舍爷爷真不愧为一位语言大师。
  课后反思:
  回顾以上教学片段,使我对“孩子的潜力如同空气,既可压缩于斗室,也可充斥于天地,老师把他们放在多大的空间,它就有多大的发挥”这句话有了深切的理解,这对于我们一线的老师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学生犹如千差万别的叶子,每一片的颤动都属于他们自己的思考和独特体验。因此,每一次在课堂上给你的惊喜都是不同的。课前的预设只是准备上课,到了课堂,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表现,要善于根据课堂上的各种生成调整教学设计,绝不能拿着预设教案照本宣科。特级教师的课之所以上得成功,他们对课堂的驾驭之所以潇洒自如,就在于他们善于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并把经验内化为教学智慧。贾志敏老师说:“一个好老师一定要有很好的语文功底,要有很好的阅读基础。没有很大的阅读量,没有读过很多的好书,打下一个底子,你就甭想让预设和生成同样精彩!”这才是学习名师的根本所在,也是化解预设和生成这一对矛盾的重要途径。
  作者单位
  浙江省上虞市樟塘小学
  浙江省上虞市阳光学校
  ◇责任编辑:徐桥◇
其他文献
一、数学随笔的诠释    新课程实施以来,与“语文日记”类似的“数学日记”逐渐火热起来,教师们都想通过数学日记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由于过分强调结果,而忽视了过程和学生的感受,效果往往不理想。日记是每天一记,但对于数学而言,这是不现实的。写数学日记也是需要灵感的,有好的内容、题材,学生才有话可写,所以把数学日记一词改成“数学随笔”,旨在写数学随想不受时间限制,只要感受深
期刊
什么是名师,有很多说法,课讲得好的、能教书的、善猜题的、所教学生成绩优异的……从教27年的我,接触过的教师不在少数,其中有不少具备名师特质,然而,让我对名师的内涵有全面而深刻理解的,唐朝霞老师是其中的一位。  唐朝霞是昆明市五华区武成小学的一名语文教师。我与唐老师相识,是在2002年一次语文教研活动上,听着她入木三分、娓娓道来的点评,看着她才思横溢、亦庄亦谐的风采,心想这位小学老师有点不一般嘛。之
期刊
注视写下的这个题目,我的心头涌上阵阵被孩子们纯真生命撞击的感动。若干年前,关于“园丁赞”、“蜡烛颂”的几次真情告白,初为人师的记忆已被23年的班主任工作历程风干成一种时间的印痕。  三个六年,一百多个生命个体的跃然眼前,让我刹那间回到了自己班主任历程中的每一个时段:青春的记忆,让我受益终身的“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我和五十多个弟弟妹妹吸收、积淀、憧憬,沐浴爱中;平实的岁月,带着对生命个体的思考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这一理念倡导教师建立开放而有活力的大语文教学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也就是说,教师可以对教材进行重组构建,拓展延伸,补充遴选。但是,这种拓展和整合并非随心所欲。在文本资源开发的背后,有许多问题值得思考。    一、贪多求全——大珠小珠落玉盘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三学段的习作要求之一是:要培养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若要使观察“丰富见闻”,有“独特感受”并能作为“习作素材”,就不能只停留在狭义的“看”上,而应当对事物作全方位的观察。  观察,学生常常只理解为用眼睛看,在“认真看、仔细看”,“静态看、动态看”上下功夫,观察的结果都只是感性的东西;虽然丰富了见闻,但是独特
期刊
“美”  高 辉    唐朝霞老师善于从美学的角度感受教材,欣赏教材,运用教材。她执教《桂林山水》一文时,通过以下几种方法引领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美,获得审美享受。①联系文中词句想象“波澜壮阔、峰峦雄伟、红叶似火、奇峰罗列、怪石嶙峋、危峰兀立、云雾迷蒙……”让各种美景活现在脑海里。②品味文中比喻、排比等美的修辞:“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
期刊
随着课程改革的日益深入,如何使数学课既能让学生喜欢,又能促进学生认知、思维、情感等方面的发展,已成为有识之士深入探究的课题。这里,笔者拟结合对亲历的原生态课例的描述与反思,从一线教师的视角起点谈谈“构建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粗浅策略。    一、激活内驱:让需要成为教学支点    数学教学是否有效,一个重要指标是学生有没有参与学习的内在需要。上海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卢家楣教授在《学习的苦乐观新论》中
期刊
口语交际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设置的五大学习领域之一,正确把握口语交际教学的目标和内容,探讨口语交际教学的方法和策略,对于提高口语交际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交际能力有重要意义。日前,昆明市五华区文林小学围绕口语交际教学方法和策略,开展了一次校本教研活动。老师们交流了自己的教学方法和体会。  张继萍(校长,小学高级教师):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在课程“总
期刊
“集体备课是一种具有实际教育价值的行为,是教师的常态工作。如何让教师积极有效地参与校本教研,尤其是参与到集体备课过程中来,必须要有科学有效的制度作保障。”这是禄丰县土官镇小学校长陈春勇对校本教研的认识。2007年5月26日上午,云南教育报刊社送教下乡的老师们走进了楚雄州禄丰县土官镇小学,在为期4天的送教活动中,送教专家、教师们不仅感受到了土官镇小学充分发挥中心学校的引领作用,还领略了各完小、村小集
期刊
执教:林涛泳  评析:林 岩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二年上册表内乘法(二)。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编制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  2.理解每句口诀的意义,初步记熟7的乘法口诀,能用7的乘法口诀进行简单计算。  3.会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通过小组合作自编口诀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难点:编写7的乘法口诀,熟练掌握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