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一个平常的词语、普通的概念,它既不时尚,也不奇崛,却吸引了众多教育者的眼球,迅速的流行起来,彰显了其巨大的力量。核心素养并不神秘,也不虚无缥缈,可以说,核心素养具有历史的永久性,教育家们早就用自己的智慧与实践告诉我们,核心素养一直走在我们的教育教学改革中。今天笔者就站在教育家们的肩膀上去看看中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核心素养的落实,核心素养下的信息技术教师的改变。
1、解放学生:指南针的轴心
教育家陶行知所倡导的科学教育、创造教育等,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让学生称为“一
面社会的镜子”,成为“未来的主人翁”。将学生作为教学改革的指南针,意义深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教学改革的风向标,它内在有个指南针,指向了学生,聚焦学生的发展,其轴心就是解放学生。
中学信息技术课堂中要做到解放学生,就要真正的做到开放课堂。这里的开放课堂不是自由散漫的课堂,而是以教师为引领,学生为主导的课堂。打破教师演示操作,学生跟着操作的常规课堂,真正的做到在课堂中教师少讲,精讲;少做,精做。
例如在上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活动 2《安排作息时间表》这一课,很多信息技术教师常规的课堂就是打开教材中的示范案例,操作一遍,三分钟结束,剩下的时间学生自己按照老师演示操作的做一遍,表面上看上去这节课好像教师确实没有占用学生的课堂时间,但是这种开放是假的开放,学生课后遇到一些问题是还是不知道该怎么解决。笔者在设计这一节课时,没有任何的演示操作,而是逐步推进引领,学生各个击破,快速完成任务。笔者对本节课的设计思路就是从学生出发,围绕两个主线:由自由到统一的规划课表,由统一到自由的美化课表。整个活动教师只要做好导演的角色,让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这个舞台上尽情的释放展演,学生们不仅完成了课本上的任务,还设计制作出属于他们自己的作息时间表,有的学生利用插入图片的方式插入了应景的图片,有的学生结合之前学习的搜狗输入法中的表情输入,在合适的位置插上应景的表情包等。
2、不教之教:核心素养的教学实现方式
关于“教”与“不教”的论述,是叶圣陶先生提出的,先生提出的这是定位于教学境界的,其实叶先生提出的这一境界,通俗的说就是“自能读书”、“自能作文”、“举一反三”等。如果每位教育者每节课都能达到这样的境界,那真的是做到了大智慧的教。
中学信息技术课堂中要做到不教之教,教师要善于引导总结,而不是让学生在书本老师或者是信息老师的帮助下完成操作任务即可,还要引导学生寻找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例如在上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活动3《秋游路线趣规划》这一课,众多周知Flash动画对于中学生来说是比较难掌握的一种软件,很多教师在上这一课时要么让学生对着书本操作完成,要么就是教师按照书本上演示操作一遍,再让学生参照书本操作完成。课后,学生书本一丢啥也不会。笔者在上这一课时,首先根据引导动画的特点,先设计一个球沿着曲线运动的简单的引导动画,教师和学生一起去探讨这个动画的特点,以及制作过程中与其他动画,比如运动渐变动画不一样的地方,最后让学生简单总结制作引导动画的必备操作过程。接着再让学生去制作带有情境的引导动画,学生知道了制作引导动画的根,再去制作很轻松就可完成。
3、情境教育:核心素养的发展范式
情境,时代的话语。随着核心素养研究与实践的深入,情境的时代色彩越来越浓重,情境教育也备受关注,自然,中国情境教育的创立者李吉林更让人佩服。李吉林老师关于情境教育所概括的五大操作要义是:以“美”为境,以“思”为核心,以“情”为纽带,以“儿童活动”为途径,以“周围世界”为源泉。这实质上就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个性化表达。
在中学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们善于去创造情境,但是很多教师在创造情境时可能就只是关注了一个课堂导入的情境,其实忽略了课堂就应该是一个完整的“大”情境,一个情境的创设是可以贯穿整个课堂的,一个情境的创设应该有头有尾,而不是虎头蛇尾,如果只有头,那么这一节课也就开场热闹2分钟,后面就悄无声息了。
例如在上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活动 2《安排作息时间表》这一课,很多信息技术老师在新课导入时可能都会创造一个周末需要制作安排作息时间表的这样一个情境。而笔者在设计这一节课时,结合了自身学校的特点,因为笔者的学校七年级有10个班级是寄宿在校的,再结合现代化手段,课堂导入设计了如下情境,情境再现:①和班主任老师的微信对话(截图)(大致内容如下:班主任老师希望同学们双休日在家里也可以合理安排时间,劳逸结合,有效学习,后来同学们将自己的周末作息时间安排表发到了QQ群,五花八门,班主任老师找到信息老师,希望老师可以帮助大部分同学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将它制成电子版,这样看起来会更清晰,也便于以后的调整分享);②信息教师和学生在宿舍讨论的照片;③展示部分手绘作息时间表、电子作息时间表。这样的真实情境再现,拉近了学生与教师的距离,又不显得突兀。后面的规划作息时间表,就通过分析部分已提交的电子作息时间表,在这个分析的过程中,让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逐步形成作息时间表的大致表格样式;接着再从已提交的部分纸质和电子表格中去發现每份电子作息时间表的不一样的地方,寻找个性,最后让学生去制作一张属于自己的个性作息时间表。整个活动就围绕情境再现去展开,让课堂的主线明了,暗线自由发展;让学生围绕主线,特色的完成任务,课堂精彩纷呈。
学会改变是学生发展的第五根支柱,走进核心素养时代,教师也必须学会改变,尤其作为与时俱进的信息技术教师。只有改变自己,属于你的课堂才会改变,你的学生才会改变。
1、解放学生:指南针的轴心
教育家陶行知所倡导的科学教育、创造教育等,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让学生称为“一
面社会的镜子”,成为“未来的主人翁”。将学生作为教学改革的指南针,意义深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教学改革的风向标,它内在有个指南针,指向了学生,聚焦学生的发展,其轴心就是解放学生。
中学信息技术课堂中要做到解放学生,就要真正的做到开放课堂。这里的开放课堂不是自由散漫的课堂,而是以教师为引领,学生为主导的课堂。打破教师演示操作,学生跟着操作的常规课堂,真正的做到在课堂中教师少讲,精讲;少做,精做。
例如在上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活动 2《安排作息时间表》这一课,很多信息技术教师常规的课堂就是打开教材中的示范案例,操作一遍,三分钟结束,剩下的时间学生自己按照老师演示操作的做一遍,表面上看上去这节课好像教师确实没有占用学生的课堂时间,但是这种开放是假的开放,学生课后遇到一些问题是还是不知道该怎么解决。笔者在设计这一节课时,没有任何的演示操作,而是逐步推进引领,学生各个击破,快速完成任务。笔者对本节课的设计思路就是从学生出发,围绕两个主线:由自由到统一的规划课表,由统一到自由的美化课表。整个活动教师只要做好导演的角色,让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这个舞台上尽情的释放展演,学生们不仅完成了课本上的任务,还设计制作出属于他们自己的作息时间表,有的学生利用插入图片的方式插入了应景的图片,有的学生结合之前学习的搜狗输入法中的表情输入,在合适的位置插上应景的表情包等。
2、不教之教:核心素养的教学实现方式
关于“教”与“不教”的论述,是叶圣陶先生提出的,先生提出的这是定位于教学境界的,其实叶先生提出的这一境界,通俗的说就是“自能读书”、“自能作文”、“举一反三”等。如果每位教育者每节课都能达到这样的境界,那真的是做到了大智慧的教。
中学信息技术课堂中要做到不教之教,教师要善于引导总结,而不是让学生在书本老师或者是信息老师的帮助下完成操作任务即可,还要引导学生寻找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例如在上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活动3《秋游路线趣规划》这一课,众多周知Flash动画对于中学生来说是比较难掌握的一种软件,很多教师在上这一课时要么让学生对着书本操作完成,要么就是教师按照书本上演示操作一遍,再让学生参照书本操作完成。课后,学生书本一丢啥也不会。笔者在上这一课时,首先根据引导动画的特点,先设计一个球沿着曲线运动的简单的引导动画,教师和学生一起去探讨这个动画的特点,以及制作过程中与其他动画,比如运动渐变动画不一样的地方,最后让学生简单总结制作引导动画的必备操作过程。接着再让学生去制作带有情境的引导动画,学生知道了制作引导动画的根,再去制作很轻松就可完成。
3、情境教育:核心素养的发展范式
情境,时代的话语。随着核心素养研究与实践的深入,情境的时代色彩越来越浓重,情境教育也备受关注,自然,中国情境教育的创立者李吉林更让人佩服。李吉林老师关于情境教育所概括的五大操作要义是:以“美”为境,以“思”为核心,以“情”为纽带,以“儿童活动”为途径,以“周围世界”为源泉。这实质上就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个性化表达。
在中学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们善于去创造情境,但是很多教师在创造情境时可能就只是关注了一个课堂导入的情境,其实忽略了课堂就应该是一个完整的“大”情境,一个情境的创设是可以贯穿整个课堂的,一个情境的创设应该有头有尾,而不是虎头蛇尾,如果只有头,那么这一节课也就开场热闹2分钟,后面就悄无声息了。
例如在上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活动 2《安排作息时间表》这一课,很多信息技术老师在新课导入时可能都会创造一个周末需要制作安排作息时间表的这样一个情境。而笔者在设计这一节课时,结合了自身学校的特点,因为笔者的学校七年级有10个班级是寄宿在校的,再结合现代化手段,课堂导入设计了如下情境,情境再现:①和班主任老师的微信对话(截图)(大致内容如下:班主任老师希望同学们双休日在家里也可以合理安排时间,劳逸结合,有效学习,后来同学们将自己的周末作息时间安排表发到了QQ群,五花八门,班主任老师找到信息老师,希望老师可以帮助大部分同学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将它制成电子版,这样看起来会更清晰,也便于以后的调整分享);②信息教师和学生在宿舍讨论的照片;③展示部分手绘作息时间表、电子作息时间表。这样的真实情境再现,拉近了学生与教师的距离,又不显得突兀。后面的规划作息时间表,就通过分析部分已提交的电子作息时间表,在这个分析的过程中,让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逐步形成作息时间表的大致表格样式;接着再从已提交的部分纸质和电子表格中去發现每份电子作息时间表的不一样的地方,寻找个性,最后让学生去制作一张属于自己的个性作息时间表。整个活动就围绕情境再现去展开,让课堂的主线明了,暗线自由发展;让学生围绕主线,特色的完成任务,课堂精彩纷呈。
学会改变是学生发展的第五根支柱,走进核心素养时代,教师也必须学会改变,尤其作为与时俱进的信息技术教师。只有改变自己,属于你的课堂才会改变,你的学生才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