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从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入手,研究运用问题教学法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认为运用好问题教学法要在“问”上下功夫,必须要“刨”,其中包括有:一、巧于设计问题,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二、妙于引导问题,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三、精于发掘问题,养成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这体现了新课程教学的理念,帮助解决学生不能自主学习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 问题教学 自主学习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语文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之一。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是基于对学生的尊重。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教师要尽可能多地尊重学生,尽可能多地要求学生。三种学习方式中,自主学习是基础。学生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是“教学之本”。我们可以运用问题教学法,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然后引导学生学习,点拨学生思路,选择正确的学习方法。
运用问题教学我们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巧于设计问题,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
古人云:“学贵有方。”“善学者师逸而功倍,不善学者师倍而功半。”有些同学自学不得法,学习无实效,往往是看书多遍,其义不显。长期下去,学生渐渐不想看书,多等待老师的解说。因此,教师要在设计问题上下功夫,要引起学生自学的兴趣。
平时,我们常常要求学生课前进行预习,但学生的预习往往达不到我们预期的效果。经分析,我发现问题的根源在于我们让学生进行预习时往往要求比较笼统,且缺乏必要的指导。为此,笔者采用“以问导学”的方法,即把预习提纲问题化,问题系列化。这样能使学生更加明确学习的目标,把握学习的重点,有的放矢地预习。同时系列化问题可以由易到难引导学生学习,符合中学生的认知规律,便于他们由浅入深地学习,使他们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并有助于他们掌握所学的知识及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有了问题化的预习提纲,学生还可据此来检查自己预习的效果,从而真正收到预习的实效。例如,学习《寡人之于国也》这一课文,我设计了如下一组预习题:①梁惠王的治国之策是什么?体现在哪个词上?这样写有什么作用?②孟子为什么要批判梁惠王的治国之法?是分几步批判的?用了怎样的手法?有何好处?③孟子在本文中宣扬了怎样的政治主张?这种政治主张包含了哪些方面内容?④孟子在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时语言方面有什么特点?这种语言形式有什么表达效果?⑤孟子思想对当今治国有什么意义?其中①—③题是学生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能掌握的。第④题要求学生在前三题的基础上对文章的形式特点作概括,进一步认识《孟子》的文章特色,有助于以后的写作。第⑤题可引导学生讨论,让他们各抒己见,学以致用。这样设计问题,学生读这篇文言文就似解读一个历史故事,化难为易。同时,以问导学能使学生明白:学习的基本原则是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学习的基本过程是从感性到理性,学习的最主要的武器是思考、思考、再思考。一旦学生会学,也就实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二、妙于引导理解,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这样的现象:学生对课本的基本内容容易掌握理解,但对一些课外阅读则束手无策,即使读懂一点点,但也难以组织文字表达自己的主观理解。因此,教师要不断培养提高学生深入学习的能力。妙于引导,是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引导、激励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
有法而导。教学过程不只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过程。面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学内容,引导方法也不同。教师可以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给以学生直观形象具体的认识,帮助提出思考问题。如上《荷塘月色》一文,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通过感受声韵美,感受画面美,进一步赏识文章,从而体味作者在其中表达的情感。一贯来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易让人厌烦,我们可以用讨论法、演讲法、表演法等激励学生思考问题。另外,我们教师还要在自身的态度、语言表达上讲究方法,要为学生营造一种民主、轻松、和谐的气氛。这样学习效果才会更好。
因材而导。“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与核心理念。这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认识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教学活动就要依据和顺应这些规律和特点。面对学生,应理解他们能力有高低之分,他们身上存在不足,他们有自己独特的精神生活和内心感受。我们应该注意根据学生的差异引导,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提供机会,从而增强学生自学的自信心。
三、精于发掘问题,让学生养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所谓精于发掘问题,就是提问题时要抓关键,抓重点,不能泛泛而谈。例如在教《廉颇蔺相如列传》一文中,其教学目的之一是学习通过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我是这样引导并提出问题的:
在古代外交上,特别是我国诸侯纷争的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臣子为了维护自家尊严,在外交场合上唇枪舌剑,虽然没有刀光剑影,炮火纷飞,但也是危机四伏,险象环生,那么当一个弱国的臣子面对强大的对手,如何才能不失国家的尊严呢?请同学们阅读一下《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渑池相会”一节,说说蔺相如语言的精妙之处。
另外,教师可以根据中学生敏感而好学、争强又好胜的特点,积极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大力倡导大家互问互答。鼓励学生互问互答,不仅消除了学生与教师对话可能会产生的思想顾虑,更重要的是营造了良好的提问氛围,还能使学生针锋相对地提出一些尖锐的问题。
新课标要求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要求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其中实施问题教学法也是体现新课改的方法之一。只有紧抓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才能抓住实施新课程教学的核心。在“问”字上多留心,学习之路就会在脚下延伸。
【关键词】 问题教学 自主学习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语文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之一。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是基于对学生的尊重。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教师要尽可能多地尊重学生,尽可能多地要求学生。三种学习方式中,自主学习是基础。学生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是“教学之本”。我们可以运用问题教学法,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然后引导学生学习,点拨学生思路,选择正确的学习方法。
运用问题教学我们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巧于设计问题,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
古人云:“学贵有方。”“善学者师逸而功倍,不善学者师倍而功半。”有些同学自学不得法,学习无实效,往往是看书多遍,其义不显。长期下去,学生渐渐不想看书,多等待老师的解说。因此,教师要在设计问题上下功夫,要引起学生自学的兴趣。
平时,我们常常要求学生课前进行预习,但学生的预习往往达不到我们预期的效果。经分析,我发现问题的根源在于我们让学生进行预习时往往要求比较笼统,且缺乏必要的指导。为此,笔者采用“以问导学”的方法,即把预习提纲问题化,问题系列化。这样能使学生更加明确学习的目标,把握学习的重点,有的放矢地预习。同时系列化问题可以由易到难引导学生学习,符合中学生的认知规律,便于他们由浅入深地学习,使他们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并有助于他们掌握所学的知识及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有了问题化的预习提纲,学生还可据此来检查自己预习的效果,从而真正收到预习的实效。例如,学习《寡人之于国也》这一课文,我设计了如下一组预习题:①梁惠王的治国之策是什么?体现在哪个词上?这样写有什么作用?②孟子为什么要批判梁惠王的治国之法?是分几步批判的?用了怎样的手法?有何好处?③孟子在本文中宣扬了怎样的政治主张?这种政治主张包含了哪些方面内容?④孟子在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时语言方面有什么特点?这种语言形式有什么表达效果?⑤孟子思想对当今治国有什么意义?其中①—③题是学生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能掌握的。第④题要求学生在前三题的基础上对文章的形式特点作概括,进一步认识《孟子》的文章特色,有助于以后的写作。第⑤题可引导学生讨论,让他们各抒己见,学以致用。这样设计问题,学生读这篇文言文就似解读一个历史故事,化难为易。同时,以问导学能使学生明白:学习的基本原则是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学习的基本过程是从感性到理性,学习的最主要的武器是思考、思考、再思考。一旦学生会学,也就实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二、妙于引导理解,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这样的现象:学生对课本的基本内容容易掌握理解,但对一些课外阅读则束手无策,即使读懂一点点,但也难以组织文字表达自己的主观理解。因此,教师要不断培养提高学生深入学习的能力。妙于引导,是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引导、激励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
有法而导。教学过程不只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过程。面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学内容,引导方法也不同。教师可以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给以学生直观形象具体的认识,帮助提出思考问题。如上《荷塘月色》一文,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通过感受声韵美,感受画面美,进一步赏识文章,从而体味作者在其中表达的情感。一贯来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易让人厌烦,我们可以用讨论法、演讲法、表演法等激励学生思考问题。另外,我们教师还要在自身的态度、语言表达上讲究方法,要为学生营造一种民主、轻松、和谐的气氛。这样学习效果才会更好。
因材而导。“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与核心理念。这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认识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教学活动就要依据和顺应这些规律和特点。面对学生,应理解他们能力有高低之分,他们身上存在不足,他们有自己独特的精神生活和内心感受。我们应该注意根据学生的差异引导,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提供机会,从而增强学生自学的自信心。
三、精于发掘问题,让学生养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所谓精于发掘问题,就是提问题时要抓关键,抓重点,不能泛泛而谈。例如在教《廉颇蔺相如列传》一文中,其教学目的之一是学习通过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我是这样引导并提出问题的:
在古代外交上,特别是我国诸侯纷争的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臣子为了维护自家尊严,在外交场合上唇枪舌剑,虽然没有刀光剑影,炮火纷飞,但也是危机四伏,险象环生,那么当一个弱国的臣子面对强大的对手,如何才能不失国家的尊严呢?请同学们阅读一下《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渑池相会”一节,说说蔺相如语言的精妙之处。
另外,教师可以根据中学生敏感而好学、争强又好胜的特点,积极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大力倡导大家互问互答。鼓励学生互问互答,不仅消除了学生与教师对话可能会产生的思想顾虑,更重要的是营造了良好的提问氛围,还能使学生针锋相对地提出一些尖锐的问题。
新课标要求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要求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其中实施问题教学法也是体现新课改的方法之一。只有紧抓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才能抓住实施新课程教学的核心。在“问”字上多留心,学习之路就会在脚下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