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学生的自主学习不仅对于学生个体在校的成长有重要影响,也是关系到走向社会后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主要是从齐默尔曼对于自主学习内涵界定的角度,对影响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因素进行分析。
关键词:大学生 自主学习 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3(a)-0126-02
1 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内涵
大学生自主学习,是指大学生在自我意识发展意识基础上能学,在自身学习动机上想学,在学习策略和方法上要会学,在自己精神意志的努力下坚持学。大学生作为社会的高素质人才,其自身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其自己的发展,能够不断满足社会的需求。美国著名的自主学习研究专家Zimmerman认为要确定学生的学习是否是自主的,应该研究为什么学、如何学、何时学、学什么、在哪里学、与谁一起学,它们分别从选择参与到控制结果,明确学习的自主性。自主要求学习者能够跟随自己的意愿,选择自己需要的知识,通过有效的学习方法,不断充实自我、发展自我,只有不断发展自我,才能促使自己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 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影响因素
根据zimmerman关于自主学习的内涵维度界定,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影响因素进行探析。
2.1 为什么学
(1)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自主學习的内部动力。托尔曼认为学习是期待的获得,学习者有一种期待的内在状态,推动学习者对达到目地的环境条件产生认知。有机体的学习都在于达到某个目的,并且在学会达到目地的手段。有机体在达到目地的过程中,会碰到各种各样的情景和条件,它必须对这些情境和条件因素进行认知,才能学会达到目的的手段,并利用掌握的手段去达到学习的目地。实践证明:学生学习动机确定,他就会以积极主动的态度,自觉地投身到各种自学活动中去,主动地参与,自主的学习。
(2)学习兴趣,古人说:“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疑问,才有学习的内驱力。因此,对于大学生来说,学习活动是由自己根据自身兴趣确定还是别人安排的任务,对其自主性具有很强的影响。如果学习的内容是自己所爱好和感兴趣的,则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很高,责任感越强。
(3)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学习者对自身能力的认识,即自己是否能够顺利成功的完成某一任务。尤其是大学生自我效能感是对其能否达到预期结果的信心与能力判断,能够影响他们对于学习任务的选择、努力程度以及意志力。自我效能感高的大学生往往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充满信心,在面对困难时,他们能够满怀激情的相信自己,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克服苦难,达成自己的目标。并且在他们获得成功后,他们的信心进一步增强,自我效能感提升,勇于去尝试更加有挑战性的任务。反之,自我效能感比较低的大学生往往对自己缺乏信心,害怕失败,每当学习上出现困难时,他们就显得焦躁烦闷,不能够客观正确的判断问题,对学习不够努力,不能持之以恒,久之选择放弃。
(4)学习归因,学习归因主要考察大学生对学习结果的解释。我们通过观察可以发现一个现象,就是有些大学生即使在考试成绩并不理想的情况下,依然能够保持积极乐观的学习心态,并且能够继续努力,对自己充满自信,相信自己接下来一定会成功。而有些同学则认为自己的学习能力不足,继而产生了自卑感,学习兴趣也明显降低。尤其对于自主学习者,如果他们认为自己的成功是因为自己的学习能力,而自己的失败是由于努力不足导致的,则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其自主学习能力就会提高。
(5)家长期许,在中国我们发现,有一个重要的学习因素,就是父母的期许。我们可以看出父母对于孩子的期望,是孩子能够更加努力学习的支柱。父母对于孩子的鼓励与支持,也是孩子能够更加自主学习的动力。父母往往能够给予孩子一定的学习奖励,对于孩子充满着诱惑,使他们能够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而努力。
2.2 如何学
(1)学习设置,学习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我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有计划、有选择、有目标的进行。作为自主学习的主体者,首先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内容,这样可以更好的提高自身学习的积极性。其次我们要对自己学习制定一定的学习计划,在制定学习计划的过程中,应该根据SMART标准原则进行,要求我们的学习计划能够合理、具体,能够满足我们的期望。再次,我们应该不断的对计划目标进行监督与改正。当发现自己的目标与自己现实情况相背离的话,我们应改变自己的学习计划,对其进行调整,以更好的适应自己学习。
(2)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用以提高学习效率的任何活动。它主要有学习方法、学习的调控和元认知构成。学习方法作为学习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自主学习的工程中存在有很重要的地位。而对于高校自主学习者来说,他们已经能够独立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能够根据自身现实情况,对自己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加工,不断调整学习方式。例如,做笔记、画图表、划重点、列提纲、在书上评注等都是一些具体的学习方法。学习的调控是学生对自我学习监控的表现,在学习生活中学生能够根据自己对于目标完成现状,不断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行监视、控制、调节和修正,使自己能够更加有效的掌握所学知识。学习元认知,是学生主体对自身的认知过程进行自我反省和自我调控的过程,能够确保学习者按照既定目标方向不断前进。学习认知是其进行更好学习的基础,能够更清楚的了解自身学习过程中的优缺点,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学习策略。
(3)学习态度,自主学习是一个独立的学习过程。Pintrich.P.R认为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要正视由个体差异、情景、心理等因素给自己带来的局限,善于监控和适时调节自身的学习行为;能够利用自我调节过程来调节外部情景和减少自身特征所产生的影响。毕竟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我们掌握的知识结构和深度都不同,因此,我们在学习中可能遇到任何问题,我们应该学会调整自身内在情绪,不要因为自身的局限而气馁。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个体的存在。每个人都有自尊心,尤其是处于青少年的我们,自尊心尤为强烈。戴尔在其探究个体自尊水平对于学业失败的影响实验中,已经证明个体的自尊水平在对其所收到的评价信息做出怎样的反映中起着重要作用。高自尊、高自我价值感的学生在学校中有更强的兴趣和动机,从而能够提高学业成绩。而良好的学业成绩反过来又会维持其高自尊和高自我价值感。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给与学生充分的尊重,让他们能够正确客观的评价自我、认识自我。其次,我们必须有坚韧的意志力,能够持之以恒,为了目标不断前进。 2.3 时间管理
德国教育学家博尔诺夫认为:教育作为一项伟大的事业,首先,教育者应该学会给自己留下时间,给接受教育的人留下时间。其次,教育应该唤醒人们对于自由时间的重视,使人们能够学会积极的创造时间、利用时间。在我们当代大学生除去正常的上课时间,其自由时间相当充裕,如果他们能够充分合理的利用这些闲暇时间,不断提升自我,避免毫无意义的消磨时光行为,这样不仅能够掌握新的知识,而且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课余时间由于其非强制性的特点,对于大学生来说,课余时间即是自由时间。学业时间的自我管理是大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重要表现,是培养他们自主学习能力的基本保证。主要考察大学生是否依据学习目标进行学习内容的主动选择和调整。如果大学生能够主动选择和调整学习内容,而不仅仅是依靠他人指定学习内容,则其学习的自主性就高,反之则较低。研究表明,大学生都已经认为自己具备自我管理时间能力。但是,大部分学生对于时间管理的能力不是很强,他们往往不能合理的利用时间来完成自己的学业,会感觉到“计划赶不上变化”。尤其是当前的教育模式下,学生时间管理课程的缺乏,考试的开放性,使得学生形成了一种错误的认识。他们以为考前的突击对于成绩的提升至关重要,平时的学习并不凸显,往往认造成“先松后紧”的情况,其结果是自主学习能力不高,甚至还有可能导致考试焦虑的产生。因此,毋庸置疑,合理的时间管理学习已经成为21世纪每个人生存的基本能力,特别是当代的大学生必不可少的一种基本素质。
2.4 学什么
(1)学习控制,学习目标的确定,意味着学习过程的开始。然而这个学习过程是漫长的,需要我们懂得学习控制。因为我们在进行目标设置的過程中,运用的SMART原则(S=Specific(明确性)、M=Measurable(可衡量性)、A=Attainable(可达成性)、R=Relevant(相关性)、T=Time-bound)(时限性),就是为了我们能够更好的控制学习过程。它要求我们在设定目标的时候,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同时将自己的目标量化为一个个切实可行的小目标,我们可以根据自身的选择,拟定出完成小目标的时间,然后定期对各项目标进行检查,查看完成的进度情况,以便及时掌握学习的进度,以及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对学习目标进行调整修改。
2.5 在哪里学
(1)学校环境,一个学校的学习环境可以分为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硬件更多地是提供教学的物质保证,它是学生学习的必要条件。比如,学校能够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自习室、能够为学生提供富有教育资源的图书馆等。但我认为软件环境对学生具有更直接的影响。例如学校的校风包括学术氛围、人文素养、考风考纪等以及学校的教师素质、教学模式等问题都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当前我们的教学模式更加注重的是教师的“教”,而不是学生的“学”。学生在课堂与教师的交流特别少,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做口头报告的机会不多,这主要是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方式造成的。这叫教育模式严重扼杀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与开动思维能力,降低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能动性。
(2)网络环境,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计算机技术的普及,网络已成为人们进行学习的重要平台。网络对于学习者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其开放性,能够最大限度的实现资源共享。人们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在网络上选择自己需要的东西,能够更多的与不同学者进行交流探讨。但是网络也具有一定的弊端,因为网络资源发布者的层次不齐,这就要求学习者要具备一定的信息辨别和筛选能力,尽量避免盲从。
(3)图书馆,图书馆对于学生来说就好比知识的海洋,我们每一位学者都喜欢沉浸在这片海洋中自由的翱翔。作为自主学习者的天堂,这里存有大量的图书资源,内容涉及到文科、理科、工科、农科、医科等,你可以在这里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目来看,研究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还可以在这里与其他同学交流学习,相互探讨问题,共同进步。然而,我们很多学生,不懂得利用图书馆,认为图书馆就是藏书阁,每次都是匆匆经过,而很少涉足。
(4)家庭环境,家庭对于学生的影响是很重要的。观察学习是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核心概念,又称“替代学习”,指的是“通过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个体获得新的反应,或已有的反应特点得到修正。而在这一过程中,观察者不一定具有外显的操作反应。”孩子能够通过观察别人的来学到这种行为,与此同时,他还可以进一步从别人行为的后果中学到间接的经验。因此,父母作为学生的榜样,他们的一言一行孩子耳濡目染,对孩子有这潜移默化的影响。和谐健康的家庭氛围能够为孩子的学习创造出更良好的家庭环境。
(5)和谁学,由于大学教育的开放性,学生与学生、老师之间的平等性,为其增添更多的选择。你可以和自己的同学朋友,也可以和老师一起,帮助老师完成课题。
(6)同辈群体,大学生作为一个群体,他们的生活、学习圈基本仅限于学校,社会接触面也比较少,多数时间他们是在学校与自己的同学、朋友一起度过的。因此他们周边同学朋友的生活习惯、时间管理观念等会潜移默化的对其个体自身产生影响,这样影响可能是社会助长,也可能是社会惰化①。正如中国古人所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因此,在学校尤其是自主学习的个体,我们需要寻求一个好榜样,能够不断积极的向榜样目标靠近。
3 教师
在现代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下,教师不仅传授知识,更应与学生一起分享对课程的理解与创造。强调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关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重视学生的民主平等交流。然而,社会现实并非如此。很多情况下,我们的教师教育观念还没有转变,始终坚持“为考而教”的思想,认为自己的目地就是为了将自己所知道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不是在传授的过程中去帮助学生养成一种独立自主,自我思考的能力。让他们能够在没有教师的指导下,自主的去学习知识,开发自己。
参考文献
[1] Zimmerman.B.J,Self—regulated learning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J].Educational Psychologist,1998,25(1):3-17.
[2] Pintrich.P.R.The Role of Goal Orientation In Self-regulated Learning[M].Handbook of Self-regulation P.Academic Press 2000:451-501.
[3] 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与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56—158.
[4] 庞维国.论学生的自主学习[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2):78-83.
[5] 刘威.关于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几点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1(34):58-61.
[6] 任春华、桑青松.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影响因素及其培养途径[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6(11).
注释
①社会惰化主要指当群体一起完成一件工作时,群体中的成员每人所付出的努力会比个体在单独情况下完成任务时偏少的现象,它一般发生在多个个体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合作,自己的工作成绩又不能单独计算的情况下。
关键词:大学生 自主学习 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3(a)-0126-02
1 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内涵
大学生自主学习,是指大学生在自我意识发展意识基础上能学,在自身学习动机上想学,在学习策略和方法上要会学,在自己精神意志的努力下坚持学。大学生作为社会的高素质人才,其自身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其自己的发展,能够不断满足社会的需求。美国著名的自主学习研究专家Zimmerman认为要确定学生的学习是否是自主的,应该研究为什么学、如何学、何时学、学什么、在哪里学、与谁一起学,它们分别从选择参与到控制结果,明确学习的自主性。自主要求学习者能够跟随自己的意愿,选择自己需要的知识,通过有效的学习方法,不断充实自我、发展自我,只有不断发展自我,才能促使自己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 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影响因素
根据zimmerman关于自主学习的内涵维度界定,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影响因素进行探析。
2.1 为什么学
(1)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自主學习的内部动力。托尔曼认为学习是期待的获得,学习者有一种期待的内在状态,推动学习者对达到目地的环境条件产生认知。有机体的学习都在于达到某个目的,并且在学会达到目地的手段。有机体在达到目地的过程中,会碰到各种各样的情景和条件,它必须对这些情境和条件因素进行认知,才能学会达到目的的手段,并利用掌握的手段去达到学习的目地。实践证明:学生学习动机确定,他就会以积极主动的态度,自觉地投身到各种自学活动中去,主动地参与,自主的学习。
(2)学习兴趣,古人说:“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疑问,才有学习的内驱力。因此,对于大学生来说,学习活动是由自己根据自身兴趣确定还是别人安排的任务,对其自主性具有很强的影响。如果学习的内容是自己所爱好和感兴趣的,则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很高,责任感越强。
(3)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学习者对自身能力的认识,即自己是否能够顺利成功的完成某一任务。尤其是大学生自我效能感是对其能否达到预期结果的信心与能力判断,能够影响他们对于学习任务的选择、努力程度以及意志力。自我效能感高的大学生往往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充满信心,在面对困难时,他们能够满怀激情的相信自己,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克服苦难,达成自己的目标。并且在他们获得成功后,他们的信心进一步增强,自我效能感提升,勇于去尝试更加有挑战性的任务。反之,自我效能感比较低的大学生往往对自己缺乏信心,害怕失败,每当学习上出现困难时,他们就显得焦躁烦闷,不能够客观正确的判断问题,对学习不够努力,不能持之以恒,久之选择放弃。
(4)学习归因,学习归因主要考察大学生对学习结果的解释。我们通过观察可以发现一个现象,就是有些大学生即使在考试成绩并不理想的情况下,依然能够保持积极乐观的学习心态,并且能够继续努力,对自己充满自信,相信自己接下来一定会成功。而有些同学则认为自己的学习能力不足,继而产生了自卑感,学习兴趣也明显降低。尤其对于自主学习者,如果他们认为自己的成功是因为自己的学习能力,而自己的失败是由于努力不足导致的,则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其自主学习能力就会提高。
(5)家长期许,在中国我们发现,有一个重要的学习因素,就是父母的期许。我们可以看出父母对于孩子的期望,是孩子能够更加努力学习的支柱。父母对于孩子的鼓励与支持,也是孩子能够更加自主学习的动力。父母往往能够给予孩子一定的学习奖励,对于孩子充满着诱惑,使他们能够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而努力。
2.2 如何学
(1)学习设置,学习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我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有计划、有选择、有目标的进行。作为自主学习的主体者,首先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内容,这样可以更好的提高自身学习的积极性。其次我们要对自己学习制定一定的学习计划,在制定学习计划的过程中,应该根据SMART标准原则进行,要求我们的学习计划能够合理、具体,能够满足我们的期望。再次,我们应该不断的对计划目标进行监督与改正。当发现自己的目标与自己现实情况相背离的话,我们应改变自己的学习计划,对其进行调整,以更好的适应自己学习。
(2)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用以提高学习效率的任何活动。它主要有学习方法、学习的调控和元认知构成。学习方法作为学习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自主学习的工程中存在有很重要的地位。而对于高校自主学习者来说,他们已经能够独立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能够根据自身现实情况,对自己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加工,不断调整学习方式。例如,做笔记、画图表、划重点、列提纲、在书上评注等都是一些具体的学习方法。学习的调控是学生对自我学习监控的表现,在学习生活中学生能够根据自己对于目标完成现状,不断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行监视、控制、调节和修正,使自己能够更加有效的掌握所学知识。学习元认知,是学生主体对自身的认知过程进行自我反省和自我调控的过程,能够确保学习者按照既定目标方向不断前进。学习认知是其进行更好学习的基础,能够更清楚的了解自身学习过程中的优缺点,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学习策略。
(3)学习态度,自主学习是一个独立的学习过程。Pintrich.P.R认为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要正视由个体差异、情景、心理等因素给自己带来的局限,善于监控和适时调节自身的学习行为;能够利用自我调节过程来调节外部情景和减少自身特征所产生的影响。毕竟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我们掌握的知识结构和深度都不同,因此,我们在学习中可能遇到任何问题,我们应该学会调整自身内在情绪,不要因为自身的局限而气馁。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个体的存在。每个人都有自尊心,尤其是处于青少年的我们,自尊心尤为强烈。戴尔在其探究个体自尊水平对于学业失败的影响实验中,已经证明个体的自尊水平在对其所收到的评价信息做出怎样的反映中起着重要作用。高自尊、高自我价值感的学生在学校中有更强的兴趣和动机,从而能够提高学业成绩。而良好的学业成绩反过来又会维持其高自尊和高自我价值感。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给与学生充分的尊重,让他们能够正确客观的评价自我、认识自我。其次,我们必须有坚韧的意志力,能够持之以恒,为了目标不断前进。 2.3 时间管理
德国教育学家博尔诺夫认为:教育作为一项伟大的事业,首先,教育者应该学会给自己留下时间,给接受教育的人留下时间。其次,教育应该唤醒人们对于自由时间的重视,使人们能够学会积极的创造时间、利用时间。在我们当代大学生除去正常的上课时间,其自由时间相当充裕,如果他们能够充分合理的利用这些闲暇时间,不断提升自我,避免毫无意义的消磨时光行为,这样不仅能够掌握新的知识,而且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课余时间由于其非强制性的特点,对于大学生来说,课余时间即是自由时间。学业时间的自我管理是大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重要表现,是培养他们自主学习能力的基本保证。主要考察大学生是否依据学习目标进行学习内容的主动选择和调整。如果大学生能够主动选择和调整学习内容,而不仅仅是依靠他人指定学习内容,则其学习的自主性就高,反之则较低。研究表明,大学生都已经认为自己具备自我管理时间能力。但是,大部分学生对于时间管理的能力不是很强,他们往往不能合理的利用时间来完成自己的学业,会感觉到“计划赶不上变化”。尤其是当前的教育模式下,学生时间管理课程的缺乏,考试的开放性,使得学生形成了一种错误的认识。他们以为考前的突击对于成绩的提升至关重要,平时的学习并不凸显,往往认造成“先松后紧”的情况,其结果是自主学习能力不高,甚至还有可能导致考试焦虑的产生。因此,毋庸置疑,合理的时间管理学习已经成为21世纪每个人生存的基本能力,特别是当代的大学生必不可少的一种基本素质。
2.4 学什么
(1)学习控制,学习目标的确定,意味着学习过程的开始。然而这个学习过程是漫长的,需要我们懂得学习控制。因为我们在进行目标设置的過程中,运用的SMART原则(S=Specific(明确性)、M=Measurable(可衡量性)、A=Attainable(可达成性)、R=Relevant(相关性)、T=Time-bound)(时限性),就是为了我们能够更好的控制学习过程。它要求我们在设定目标的时候,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同时将自己的目标量化为一个个切实可行的小目标,我们可以根据自身的选择,拟定出完成小目标的时间,然后定期对各项目标进行检查,查看完成的进度情况,以便及时掌握学习的进度,以及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对学习目标进行调整修改。
2.5 在哪里学
(1)学校环境,一个学校的学习环境可以分为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硬件更多地是提供教学的物质保证,它是学生学习的必要条件。比如,学校能够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自习室、能够为学生提供富有教育资源的图书馆等。但我认为软件环境对学生具有更直接的影响。例如学校的校风包括学术氛围、人文素养、考风考纪等以及学校的教师素质、教学模式等问题都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当前我们的教学模式更加注重的是教师的“教”,而不是学生的“学”。学生在课堂与教师的交流特别少,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做口头报告的机会不多,这主要是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方式造成的。这叫教育模式严重扼杀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与开动思维能力,降低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能动性。
(2)网络环境,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计算机技术的普及,网络已成为人们进行学习的重要平台。网络对于学习者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其开放性,能够最大限度的实现资源共享。人们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在网络上选择自己需要的东西,能够更多的与不同学者进行交流探讨。但是网络也具有一定的弊端,因为网络资源发布者的层次不齐,这就要求学习者要具备一定的信息辨别和筛选能力,尽量避免盲从。
(3)图书馆,图书馆对于学生来说就好比知识的海洋,我们每一位学者都喜欢沉浸在这片海洋中自由的翱翔。作为自主学习者的天堂,这里存有大量的图书资源,内容涉及到文科、理科、工科、农科、医科等,你可以在这里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目来看,研究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还可以在这里与其他同学交流学习,相互探讨问题,共同进步。然而,我们很多学生,不懂得利用图书馆,认为图书馆就是藏书阁,每次都是匆匆经过,而很少涉足。
(4)家庭环境,家庭对于学生的影响是很重要的。观察学习是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核心概念,又称“替代学习”,指的是“通过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个体获得新的反应,或已有的反应特点得到修正。而在这一过程中,观察者不一定具有外显的操作反应。”孩子能够通过观察别人的来学到这种行为,与此同时,他还可以进一步从别人行为的后果中学到间接的经验。因此,父母作为学生的榜样,他们的一言一行孩子耳濡目染,对孩子有这潜移默化的影响。和谐健康的家庭氛围能够为孩子的学习创造出更良好的家庭环境。
(5)和谁学,由于大学教育的开放性,学生与学生、老师之间的平等性,为其增添更多的选择。你可以和自己的同学朋友,也可以和老师一起,帮助老师完成课题。
(6)同辈群体,大学生作为一个群体,他们的生活、学习圈基本仅限于学校,社会接触面也比较少,多数时间他们是在学校与自己的同学、朋友一起度过的。因此他们周边同学朋友的生活习惯、时间管理观念等会潜移默化的对其个体自身产生影响,这样影响可能是社会助长,也可能是社会惰化①。正如中国古人所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因此,在学校尤其是自主学习的个体,我们需要寻求一个好榜样,能够不断积极的向榜样目标靠近。
3 教师
在现代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下,教师不仅传授知识,更应与学生一起分享对课程的理解与创造。强调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关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重视学生的民主平等交流。然而,社会现实并非如此。很多情况下,我们的教师教育观念还没有转变,始终坚持“为考而教”的思想,认为自己的目地就是为了将自己所知道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不是在传授的过程中去帮助学生养成一种独立自主,自我思考的能力。让他们能够在没有教师的指导下,自主的去学习知识,开发自己。
参考文献
[1] Zimmerman.B.J,Self—regulated learning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J].Educational Psychologist,1998,25(1):3-17.
[2] Pintrich.P.R.The Role of Goal Orientation In Self-regulated Learning[M].Handbook of Self-regulation P.Academic Press 2000:451-501.
[3] 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与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56—158.
[4] 庞维国.论学生的自主学习[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2):78-83.
[5] 刘威.关于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几点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1(34):58-61.
[6] 任春华、桑青松.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影响因素及其培养途径[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6(11).
注释
①社会惰化主要指当群体一起完成一件工作时,群体中的成员每人所付出的努力会比个体在单独情况下完成任务时偏少的现象,它一般发生在多个个体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合作,自己的工作成绩又不能单独计算的情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