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田园寄诗情

来源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iyangkaim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西诗人们都表现了对大自然的深切关怀和热爱,并视之为自己的精神家园。但由于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社会观念等差异,使得中西田园诗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在这个纷繁浮躁的现代社会,让我们重读中西田园诗人们的经典诗篇,从中找回迷失的精神家园,从而走向新的文明。
  关键词:大自然 田园诗 差异 经典 精神家园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3(a)-0116-02
  中西诗人们以大自然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伸向静谧的山村,碧绿的田野,广阔的牧场,营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明月、清泉、白云、幽石,一阵清风、一只云雀、满天星星、花开花落,无不寄托着诗人丰富的幻想,以及对大自然的深厚情感。
  首先,让我们欣赏英国诗人泰勒的《小星星》:
  一闪一闪小星星,你是什么我弄不清,
  大地之上高高挂,好似钻石缀天空。
  这首小诗以生动朴实的语言,描写了夜晚的星光点点,人与自然的和谐相融,充满童真童趣。
  我们再来读一首王维的《山居秋冥》。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首诗描写了秋天的一个夜晚,诗人的所见、所闻、所感。其中的名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一动一静,向我们描绘出一幅秋日山间静美的画面。
  西方的田园诗,以英国为例,源于16世纪的桂冠诗人斯宾塞,他的《牧人月历》,展现了英国十二个月田野花树的秀丽以及优美的风光。西方诗人们更偏重于对自然风光的描绘和欣赏,而不一定真正参与其中。而中国古代的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及安逸恬淡的生活见长。诗景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最早源于东晋的谢灵运和陶渊明,唐代诗人王维、孟浩然等又使田园诗得到了新的发展,使田园诗更加情景交融。中西诗人们凭借敏锐的观察和领悟力,对山水田园的欣赏都有许多共同之处。但由于所处地域、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社会观念等差异,导致了中西田园诗的不同表达。
  (1)西方田园诗多表现牧民生活,而中国则侧重农民生活。
  我们都知道,西方,尤其是英国,是盛产羊及羊毛的国家。因此,牧民的生产和生活自然会反映在文学创作中。如布莱克(1757-1827)就写过《羔羊》《牧童》这样清新自然的诗歌。
  谁给你可喜的衣裳,
  柔软、毛茸茸又亮堂堂,
  谁给你这般温柔的声音,
  使满山谷欢欣?
  这首清新自然的小诗,表现了牧人与牛羊的亲密情感,和对这种田园牧歌生活的心满意足。
  中国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但历史上历来以汉族为主体。汉族主要是个农耕民族,以农业生产为主,体现在诗歌中自然以田园生活为主。让我们欣赏唐代诗人王建的《雨过山村》: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村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这首小诗,从景到人,展现山村特色,融入劳动生活情事,最后由人到景,运用新鲜生动的意象,传达出浓郁的乡土气息。
  (2)西方田园诗常描写爱情,而中国田园诗则多涉及政治。因此,西方的田园牧歌往往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青春和热情。如爱伦坡《致河流》:
  当她的目光向你的波心投射,
  水波会起亮,继而发颤… …
  只缘这条最美的河!
  恭者之心泛起波澜,
  因为她那美丽的身段,
  映在你的波心,也植入他的心房,
  他的心岂能不颤,
  当遇到她那销魂的目光。
  诗人将真挚的爱情与大自然—— 河流融为一体,姑娘的目光投向爱人的波心,迸射出爱的火花,表现出一种一见钟情、心心相印的爱情。
  而中国许多著名的诗人如孟浩然、王维、李白、苏东坡等,都写过不少赞美大自然的诗篇,但多数也折射出他们政治上的坎坷与挫折,这是西方田园诗所罕见的。让我们欣赏韦应物的《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这是山水诗写景名篇,前二句写春景,爱幽草而轻黄鹂,以喻乐守节嫉高媚。后二句写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的忧伤,以及恬淡的胸襟和淡淡的忧愁。
  (3)西方人有一千多年基督教的滋養,将大自然看作神灵的表现,以为它有超越人并时时支配人的力量,使诗人从大自然中感受到巨大的力量和彻悟到深沉的思想。于是,我们在读他们的诗歌时,会时时领略到对上帝虔诚的膜拜。如华滋华斯的《彩虹》:
  当我看见天上的彩虹,
  我的心就腾跃而起:
  在我的生命之初如此,
  现在长大成人了如此,
  就让我渐老时也如此,
  否则不如让我死去!
  儿童是成人之父:
  愿我的日子一天天
  都能用天生的敬畏串起。
  诗中的“彩虹”不仅是自然中的彩虹,更是诗人心中的彩虹,它代表着人类的救世主耶稣基督。这首诗充满浪漫主义色彩,传达出崇尚简单、自然、天真、纯洁的理念。诗人最后希望他的每一天每一时都有这种天然的虔诚,都有“彩虹”。
  中国诗人神的观念淡漠,但参佛与求仙的思想在诗中时有反映。其中的代表人物王维,被尊称为“诗佛”。他以隐者的高情与禅师的空寂创作山水田园诗,在意境上闲静、清空、高远,且有味外之味,具有浓郁的禅意。如王维的《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这首诗意在极写隐居终南山之闲适怡乐,随遇而安之情。第一联叙述自己中年以后就厌恶世俗而信奉佛教。第二联写诗人的兴致和欣赏美景时的乐趣。第三联写心境闲适,随意而行,自由自在。最后一联进一步写出悠闲自得的心情。“偶然”遇“林叟”,便“谈笑”“无还期”了,写出了诗人淡逸的天性和超然物外的风采。其中“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极富禅意。诗人无心于物,既不刻意追求什么,也不有意回避什么,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顺之天理,依乎心灵,无挂无碍,天机一片,正体现了禅家“任运自在”的心态。
  大诗人李白一生过着亦仙亦隐的生活,他的不少诗带有一种仙风道骨,如《西上莲花山》: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太虚,飘拂升天行。
  中国诗人们常在理想抱负得不到施展或遭受挫折时归隐田园,在其中体会到一种超脱、闲适、恬静的心境。
  四.西方诗人们对大自然单纯描绘、崇拜与赞美,而并不参与到农村田园生活中。如济慈的《秋颂》:
  秋颂-节选
  雾气洋溢、果实圆熟的秋,
  你和成熟的太阳成为友伴;
  你们密谋用累累的珠球,
  缀满茅屋檐下的葡萄藤蔓;
  使屋前的老树背负着苹果,
  让熟味透进果实的心中,
  使葫芦胀大,鼓起了榛子壳,
  好塞进甜核;又为了蜜蜂
  一次一次开放过迟的花朵,
  使它们以为日子将永远暖和,
  因为夏季早填满它们的粘巢。
  秋颂是对秋色的渲染,诗人用“缀满”写葡萄果实之丰,用老树“背负着”形容苹果的硕大,用熟味“透进”心中,形容果实的甜美,以动写静,表现了秋天的盎然生机。
  读中国的田园诗,乡村生活及劳动场景几乎随处可见,散发出浓郁的乡土气息。陶渊明有不少诗描绘了乡村优美和谐的景色,真挚淳朴的人情,以及耕作的重要和亲身体验,从而表达诗人归耕田园的决心。让我们来欣赏他的几首诗:
  归园田居 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移居 其二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饮酒 其五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与其他田园诗人不同,陶渊明归隐田园,是真正生活于其中,真正参与田间劳作。他对于田园,不是欣赏者,不是旁观者,他就真实生活在自然之中,而自然之美就在他的生活里。因此,他由衷道出“复得返自然”“不乐复何如”,才显得那么闲适随性,自然真诚。
  中西田园诗人们都表现了对自然的深切热爱,都视之为灵魂安顿和栖息的场所。西方诗人们认为现代文明的发展导致人性的异化,从而倡导返回自然。他们隐居湖区,寄情山水,让生命在“自然”的境界中找到终极的归宿。而中国的山水田园诗则与中国特有的隐逸文化相关,诗人们本来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但后来理想在现实中破灭,于是选择归隐田园。“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在山水田园中找到精神的归宿。
  自19世纪以来,随着科技与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地提高,积累了大量的社会财富。但诸如环境污染、能源枯竭、核泄漏、高失業率、高犯罪率等社会问题却困扰着人类。正如阿兰.阿华所说,人类拥有文明,却日趋苦恼孤独;人类有科学,却困惑不已;人类的知识不断丰富,自由却更见遥远。在这个纷繁浮躁的现代社会,人类迫切需要找回自己和谐的精神家园。那么,让我们静下心来,重读中西田园诗人们的经典诗篇,从诗中找回人生的最终归宿,获得迷失的精神家园,从而诗意地栖居于这个世界之上。
  参考文献
  [1] 茅于美.中西诗歌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
  [2] 喻守真.唐诗三百首详析[M].北京: 中华书局,2011.
  [3] 李云启译.英诗赏读与美感再植[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4] 黄杲炘.英国抒情诗100首[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
  [5] 霍建波.宋前隐逸诗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其他文献
Launch of Nokia 6  Nokia is no longer the company that rose to prominence with its old feature phones, though it still makes telecom equipment and other consumer gadgets. But since Microsoft sold Noki
期刊
Gear S3 Smart Watch  There’s great news for users of one of the world’s most popular smart phones as Samsung reveals its latest app for the Gear S3 smart watch. Samsung Gear S3 users will finally be a
期刊
An effective personal credit reporting system is a critical component of China’s strategy to build an honest society, promote financial inclusion and boost domestic consumption.  The development of a
期刊
Better Manage Risks Inherent in Big Data  "Big Data", as it is known, will undoubtedly deliver important scientific, technological, and medical advances. But Big Data also poses serious risks if it is
期刊
The rules had no immediate effect on prices, in part because buyer demand has remained strong and local governments have sharply curtailed land transfers for new construction in strong-market cities. 
期刊
From Shanghai to Sichuan province, bike-sharing schemes are being rolled out on an unprecedented scale in an effort to slash congestion and air pollution by putting a country once known as the “Kingdo
期刊
摘 要:为更好探知皖南医学院选修课开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研究随机抽取2011—2013年有选修课学习任务的学生2315名作为调查对象,对我校选修课自开设、选课、教学、考核、成绩评定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探索问题的成因并找出可能的解决方法。结果显示,我校选修课在课程结构、选课过程、课堂管理和师生认识等方面都存在一些不足,需采取切实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审计课程是会计专业实践能力模块的骨干课程,围绕审计能力培养组织实施。本文依据审计工作过程开展,充分体现职业技能培养,突出“做中学”来进行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研究。实践教学形成“案例教学+单项实训模拟+综合实训模拟+校外实习”四位一体的岗位进阶式的教学体系。  关键词:岗位进阶 实践教学 审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3(a)-0050
期刊
摘 要:据日本国际交流基金2012年对全世界日语教育机构的调查,教材不足、教学资源匮乏占28.5%,是目前最主要的问题。同时,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传统的单纯依靠课程和书本的学习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知识获取的需要。因此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发实用性强、趣味性强,能够辅助教学的多媒体课件成为一个课题。本文以商务日语教学发展为背景,以自主开发的《标准商务基础日语》课件为例,浅析多媒体课件在商务日语教学中的开发
期刊
摘 要:人们常常将翻译理论归结为两大类,即对等翻译理论和功能翻译理论。《茵梦湖》是特奥多·施托姆最重要的中篇小说之一,自郭沫若将其第一次翻译成中文后,相继出现了10多种中译本,其中以巴金和杨武能的译本最为著名。本文将重点使用功能对等翻译理论分析杨武能的中文译本的写作风格、修辞手法和遣词造句。  关键词:对等翻译理论 功能翻译理论 杨武能 施托姆 茵梦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