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数学练习的设计一定要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材的联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这样的数学课程才能有益于学生理解数学、热爱数学,让数学成为学生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它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要达到这一目标,需要教育工作者以开放的视野和灵活的思维,充分挖掘丰富多彩的数学教学资源,积极进行数学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下面谈谈本人在教学实践中对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一点认识。
挖掘数学教材资源
数学教材是数学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它除了学生常用的教科书外,还包括各种教辅用书、教学挂图、各种实践活动材料、多媒体软件及报刊杂志等。生活中到处有数学,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捕捉生活现象,结合实际教学,灵活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地对教材进行整合、补充、扩建和裁剪。在教学“体积”和“容积”这一内容时,教材只在概念上对二者进行表述,学生似懂非懂,教学时我拿了一个实心正方体和一个盒子,从一个能装东西和一个不能装东西来区分体积与容积这两个不同的概念,学生很快就接受了。这种富有创意地对教材进行补充具有“直观性”和“可接受性”。
挖掘数学实践资源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在数学教学,要善于运用与学生年龄特征、生活经验相适应的大众化、生活化的教学手段,融“数学味”与“生活味”于一体,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面积计算”这一内容时,我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对学校的花圃、走廊、操场进行测量和计算,并让同学们以平面图的形式绘制。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我让同学们模拟超市购物,让他们学会用人民币去购物。学习“统计”时,我让学生分组分别对学校的各班学生人数、男女人数、留守学生人数进行统计,并把统计结果进行核实和公布。这种生活化、活动化、综合化的数学课让学生学得既轻松愉快,又富有智慧的挑战和好奇心的刺激。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个体活动”的主体,综合并灵活运用数学知识,“活”化课程资源。
挖掘数学信息资源
在信息技术未进入课堂以前,数学课上起来显得枯燥乏味,如今除了能充分运用投影仪、音响设备等常规的教学设施外,还可以利用电视机、VCD和即将开通的“远教”资源。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要对自己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努力使自己接受信息技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作新的探索。在教学“分数的意义”第一课时,我创设了一个“猪八戒分西瓜”的情境。猪八戒想把西瓜分给师傅、师兄和沙师弟吃,他是怎么做的?后来又是怎么吃的?随着画面的不断出现引出学生急于探究的问题。学生因趣生疑,因疑增趣,主动学习。
挖掘数学差异性资源
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正如十个手指头伸起来不一样长,不同的学生知识面有宽有窄,学习水平有高有低,认知能力有强有弱。对同一个问题,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由此会产生许多不同的解题方法,形成了对数学问题的丰富认识,成为学生之间互相启发的重要资源。对待这种差异,我们要保护并利用,从而实现互助互学,共同提高,共同发展。
数学课程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我们应当善于把握住每个时机,加以开发和利用。利用课程资源潜在的价值去构建生活化的数学课堂,以还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最终本质。
(作者单位:西藏日喀则地区吉隆县吉隆镇完小)
(责任编校:扬子)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它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要达到这一目标,需要教育工作者以开放的视野和灵活的思维,充分挖掘丰富多彩的数学教学资源,积极进行数学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下面谈谈本人在教学实践中对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一点认识。
挖掘数学教材资源
数学教材是数学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它除了学生常用的教科书外,还包括各种教辅用书、教学挂图、各种实践活动材料、多媒体软件及报刊杂志等。生活中到处有数学,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捕捉生活现象,结合实际教学,灵活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地对教材进行整合、补充、扩建和裁剪。在教学“体积”和“容积”这一内容时,教材只在概念上对二者进行表述,学生似懂非懂,教学时我拿了一个实心正方体和一个盒子,从一个能装东西和一个不能装东西来区分体积与容积这两个不同的概念,学生很快就接受了。这种富有创意地对教材进行补充具有“直观性”和“可接受性”。
挖掘数学实践资源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在数学教学,要善于运用与学生年龄特征、生活经验相适应的大众化、生活化的教学手段,融“数学味”与“生活味”于一体,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面积计算”这一内容时,我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对学校的花圃、走廊、操场进行测量和计算,并让同学们以平面图的形式绘制。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我让同学们模拟超市购物,让他们学会用人民币去购物。学习“统计”时,我让学生分组分别对学校的各班学生人数、男女人数、留守学生人数进行统计,并把统计结果进行核实和公布。这种生活化、活动化、综合化的数学课让学生学得既轻松愉快,又富有智慧的挑战和好奇心的刺激。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个体活动”的主体,综合并灵活运用数学知识,“活”化课程资源。
挖掘数学信息资源
在信息技术未进入课堂以前,数学课上起来显得枯燥乏味,如今除了能充分运用投影仪、音响设备等常规的教学设施外,还可以利用电视机、VCD和即将开通的“远教”资源。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要对自己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努力使自己接受信息技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作新的探索。在教学“分数的意义”第一课时,我创设了一个“猪八戒分西瓜”的情境。猪八戒想把西瓜分给师傅、师兄和沙师弟吃,他是怎么做的?后来又是怎么吃的?随着画面的不断出现引出学生急于探究的问题。学生因趣生疑,因疑增趣,主动学习。
挖掘数学差异性资源
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正如十个手指头伸起来不一样长,不同的学生知识面有宽有窄,学习水平有高有低,认知能力有强有弱。对同一个问题,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由此会产生许多不同的解题方法,形成了对数学问题的丰富认识,成为学生之间互相启发的重要资源。对待这种差异,我们要保护并利用,从而实现互助互学,共同提高,共同发展。
数学课程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我们应当善于把握住每个时机,加以开发和利用。利用课程资源潜在的价值去构建生活化的数学课堂,以还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最终本质。
(作者单位:西藏日喀则地区吉隆县吉隆镇完小)
(责任编校: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