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在日本横滨的中华街长大,耳濡目染下对中国充满了好奇。18岁那年,我毅然来到北京,在北京外国语大学追寻我的中国梦。
2015年夏天,我参加了有相声“洋教头”之称的丁广泉先生举办的“快乐课堂”相声班,而后在丁广泉先生的引荐下,又认识了快板师父姚富山先生。洪亮的声音、独特的唱法、讲究的站姿是他最吸引我的地方,也让我对快板这种中国独有的艺术形式产生了莫大的兴趣,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学会它。
即使已经在北京生活很多年,中文运用也日臻纯熟,但刚开始学唱快板时,我还是遇到了不少困难。让词汇合辙押韵、唱演气息流畅、台风挥洒自如等,都花费了我大量的时间。为了做好这一切,每一个作品中的每一句话我都会反复琢磨,有问题就多问几个为什么,并把每一场演出都看作一场考试。在姚富山先生的悉心指导下,我的快板技巧稳步提高,逐渐获得了观众的认同。他们赞许的掌声是对我的肯定,也是鼓励我不断前行的澎湃动力。
为加深对北京民俗文化的了解,不断“烘焙”自身的快板技艺,我平时会多看具有北京特色的节目,北京电视台的文化栏目《这里是北京》,以及眾多名家的评书相声节目是我的最爱。闲暇时,我也喜欢徜徉在北京的胡同里,听老北京人是怎么聊天的,这对我提高中文水平,提升快板技巧很有帮助。如我学唱的快板段子《健身欢歌》中,就出现了许多的北京方言,观众听着有意思,我自己说得也有味道。由此我总结出一个规律:快板是中国的一种民间曲艺形式,它的精微奥妙之处藏在街头巷尾和老百姓的日常交谈中,只有真正触摸过、体会过、回味过这些,才能真正品读出快板的烟火气和人情味,这是没法从字典中“抠”出来的。
尽管因为签证到期,我不得不于2018年回到日本,但我并没有就此放下心爱的快板。为了让更多的日本人找到学习中文的方法,我开始在日本从事中文教育工作,将自己多年来学习中文的经验与诀窍分享出去。当我的同胞听到在快板伴奏下中文字句如碎玉般清脆悦耳地迸溅出来时,都变得目瞪口呆,“原来中文还可以这么练”“原来练习中文可以这么好玩”,这一下子就让沉闷的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哪有比在玩中学习更快乐的事情呢?
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为了保持快板水平,我经常会在公园里温习学过的段子。有一次,3个日本小朋友被竹板清脆的声音吸引了过来,他们在旁边安静地看着我练习了几分钟后,终于鼓起勇气,问我他们可不可以尝试一下。我很爽快地答应了,一边手把手教他们快板的拿法,一边向他们解释快板的来历和其中的妙处。看着他们渴望学习的眼神,我对艺术感染力的普适度有了更深的理解。
现在对我来说,快板就像心跳的节奏,已经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希望我能在师父教授的知识的基础上,逐步加入我自己的理解,在快板的华韵中融入和声,让这对小小的竹板成为两国文化沟通的桥梁。
2015年夏天,我参加了有相声“洋教头”之称的丁广泉先生举办的“快乐课堂”相声班,而后在丁广泉先生的引荐下,又认识了快板师父姚富山先生。洪亮的声音、独特的唱法、讲究的站姿是他最吸引我的地方,也让我对快板这种中国独有的艺术形式产生了莫大的兴趣,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学会它。
即使已经在北京生活很多年,中文运用也日臻纯熟,但刚开始学唱快板时,我还是遇到了不少困难。让词汇合辙押韵、唱演气息流畅、台风挥洒自如等,都花费了我大量的时间。为了做好这一切,每一个作品中的每一句话我都会反复琢磨,有问题就多问几个为什么,并把每一场演出都看作一场考试。在姚富山先生的悉心指导下,我的快板技巧稳步提高,逐渐获得了观众的认同。他们赞许的掌声是对我的肯定,也是鼓励我不断前行的澎湃动力。
为加深对北京民俗文化的了解,不断“烘焙”自身的快板技艺,我平时会多看具有北京特色的节目,北京电视台的文化栏目《这里是北京》,以及眾多名家的评书相声节目是我的最爱。闲暇时,我也喜欢徜徉在北京的胡同里,听老北京人是怎么聊天的,这对我提高中文水平,提升快板技巧很有帮助。如我学唱的快板段子《健身欢歌》中,就出现了许多的北京方言,观众听着有意思,我自己说得也有味道。由此我总结出一个规律:快板是中国的一种民间曲艺形式,它的精微奥妙之处藏在街头巷尾和老百姓的日常交谈中,只有真正触摸过、体会过、回味过这些,才能真正品读出快板的烟火气和人情味,这是没法从字典中“抠”出来的。
尽管因为签证到期,我不得不于2018年回到日本,但我并没有就此放下心爱的快板。为了让更多的日本人找到学习中文的方法,我开始在日本从事中文教育工作,将自己多年来学习中文的经验与诀窍分享出去。当我的同胞听到在快板伴奏下中文字句如碎玉般清脆悦耳地迸溅出来时,都变得目瞪口呆,“原来中文还可以这么练”“原来练习中文可以这么好玩”,这一下子就让沉闷的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哪有比在玩中学习更快乐的事情呢?
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为了保持快板水平,我经常会在公园里温习学过的段子。有一次,3个日本小朋友被竹板清脆的声音吸引了过来,他们在旁边安静地看着我练习了几分钟后,终于鼓起勇气,问我他们可不可以尝试一下。我很爽快地答应了,一边手把手教他们快板的拿法,一边向他们解释快板的来历和其中的妙处。看着他们渴望学习的眼神,我对艺术感染力的普适度有了更深的理解。
现在对我来说,快板就像心跳的节奏,已经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希望我能在师父教授的知识的基础上,逐步加入我自己的理解,在快板的华韵中融入和声,让这对小小的竹板成为两国文化沟通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