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下豫剧的传承与发展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jiank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豫剧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其独特而鲜明的中华文化特质、文化风采和神韵,是前辈大师、艺术家们留给后人无法替代的宝贵财富。但是,从当前豫剧的现状和发展前景来看,机遇与困难并存。本文通过对目前豫剧的保护和传承的现状调查分析,依据豫剧的艺术特点,以《梨园春》栏目为例,具体分析如何利用新媒体对豫剧艺术进行保护和传承,以及在保护、传承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并由此对豫剧在今后的新媒体时代下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新媒体;豫剧;传承与发展;梨园春
  现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精神物质上的追求不断的提升,生活方式出现了极大的转变,同时带动了多媒体的发展,从而使娱乐方式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虽然戏曲的样式也呈现出了多样化的形态,传播方式也由传统的广播电视传播转变为目前网络、手机、电视等媒体并存。然而,传统的戏曲行业还是受到这些冲击变得越来越不景气。就在这种社会背景下,豫剧的传承与发展状况如何呢?这些新媒体的出现对豫剧又产生了哪些影响呢?今后在豫剧的传承与发展的道路上我们应该往哪儿走?怎么走?我们不妨以其中的一档节目——《梨园春》为例,结合河南豫剧的艺术特点,对其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与研究。
  一、梨园花开春意闹——《梨园春》作为新媒体的出现
  1994年,《梨园春》作为一档电视戏曲类综艺节目在当今这个时代飞速发展,媒体竞争激烈的时代中脱颖而出。然而,《梨园春》作为传统的戏曲类节目并不被业内和外界看好,出人意料的是,它不仅在本地区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更成为了河南电视台的龙头品牌。索福瑞的数据显示,自《梨园春》创办发展至今,其均收视率达到了25%以上,最高收视率达到35.7%。《梨园春》栏目从开办初期的无人问津,到后来的蓬勃发展,再到如今栏目真正的成熟,随之而来的是很多奖项和荣誉的光环:2003年,《梨园春》栏目主持人庞晓戈获得金鹰奖“中国十佳节目主持人”;2010年的“星光奖”颁奖典礼,作为与中国电视“飞天奖”、中国电影“华表奖”并驾齐驱的三项政府大奖之一,《梨园春》获得电视文艺栏目大奖。[1]等等诸多奖项。
  爱听戏的人变多了。在郑州的大街小巷,常常能听到豫剧的旋律,也能见到豫剧爱好者们围在一起吊嗓子。虽然演唱的专业性不强,但各有各的特色。
  根据调查结果分析,《梨园春》的迅速传播的主要原因有几个方面:
  1、立足传统、准确定位
  传统豫剧有着悠久的历史背景,从乾隆年间发展至今,在河南的各地区就已经形成了一些优秀的演出团体。因此,其拥有着坚实的群主基础,豫剧又是河南方言,唱起来当然朗朗上口,河南的男女老少,无论唱的是否专业,都能张嘴口来上一段。
  2、舞台形式多样
  主持人选用上的创新,在过去豫剧演出过程中,节目的流程、顺序都是由报幕员负责。《梨园春》则是用年轻漂亮,有朝气有活力的新人来做主持,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整个比赛现场的气氛。其次,引用新颖的舞台形式——擂台赛制。真正能够让观众的期待心理得到大力的提升的关键举措还是擂台赛机制的引入。其让观众观赏豫剧的兴趣瞬间被激发出来,进而更加自助的参与和投入到节目当中去。不时还有外国友人上台与河南演员一试高低。
  3、电视、网络、手机客户端等新媒体的加入
  《梨园春》在传播的过程中充分利用新媒体传播手段,在前期宣传工作中,栏目组在传统媒体的宣传基础上开始着手网络推广,网上报名、网络互动、网络投票、手机客户端等方式的出现体现了节目的真实性、互动性,吊足了戏迷的胃口,极大地调动了观众参与节目的积极性。在节目播出过程中,观众通过手机客户端、微博、微信、短信的方式为自己喜爱的选手投票,同时可以发表对选手的评论、“吐槽”,使观众也可以过一把“评委”瘾。最重要的当然还是节目播出后视频资料的整理和存放,栏目组将节目视频资料放到网上供网友和戏迷们随时随地的选择观看、学习。
  “土”、“传统”、“不赶时髦”这往往是人们心中对豫剧总的印象,《梨园春》则大胆的冲破了这种观念,在节目的包装上节目组工作人员注入了大量时尚的因素。在不断的修改和更新的过程中,《梨园春》也是紧紧跟上时代的步伐,时刻了解观众所需,将观众们喜闻乐见的娱乐互动环节加入进去,发出“戏曲也疯狂”的娱乐口号,让观众从被动的欣赏豫剧变为主动的参与到演出当中去。随着《梨园春》收视的提高,其演出范围也不断扩大,如2000年3月,赴新疆乌鲁木齐慰问演出,同年7月河南省内涝灾,组织赈灾义演。《梨园春》凭借自己的文化特色,立足河南,正迈步走向世界。[2]
  二、新媒体时代的发展对河南豫剧的传承与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一)豫剧艺术与新媒体传播方式的关系
  正如著名剧作家魏明伦所说:“他们与戏剧绝不是不相容互相排斥的。”[3]《梨园春》正好是将传统豫剧与现代新媒体巧妙的结合在一起,运用现代戏曲的传播方式,对豫剧生存和发展产生了强大的推动力。但是,在传统艺术和新媒体结合时,总会出现一些问题,然而,《梨园春》发扬积极探索,在保持豫剧“味道”不变的基础上,大胆的创作、创新,更家适应了现代人们的“口味”。
  豫剧与现代新媒体的结合,《梨园春》通过电视栏目对豫剧资源的整合、调整和精炼,实现了传播内容的更新,原汁原味的将豫剧的整体风貌展现出来,通过快速便捷的新媒体传播手段,开创了豫剧艺术传承和发展的全新方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梨园春》的取得的成功将归功于传统豫剧艺术和新媒体传播手段的有机结合。有学者提出,《梨园春》将中国最传统的文化内容——戏曲和最现代的传播技术——电视相结合所走出的成功之路。对于其他传统文化的传播是富有借鉴意义的。[4]国务委员陈志立说:“河南的好做法值得推广。”
  (二)新媒体为豫剧的发展插上一双电子的翅膀
  新媒体的概念是相对而言的,也就是说相对于之前的广播、报刊、电视等媒体而言,目前的手机、网络、多媒体、移动电视、户外大屏就是所谓的新媒体,其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5]   上世纪末,豫剧事业的发展正处在一个发展的瓶颈期,豫剧已不再能吸引到年轻的观众的注意力,并且年龄稍微大一点的观众群也正在不断的缩小。就在这时,《梨园春》栏目通过电视、网络、手机客户端等新媒体的形式走入大家的眼帘,它带给了豫剧事业发展的第二个春天,让豫剧在众多娱乐媒体节目中彰显出了自己无穷的魅力。《梨园春》的道路起起伏伏,也经历了数十年风风雨雨洗涤,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品牌,而且提高了整个河南电视台的知名度。可以说,新媒体传播方式与戏曲艺术的有机结合是给豫剧的发展插上了一双电子翅膀。
  与广播、影视等传统媒体不同,网络、手机、MPEG4等新媒体大多是一些“私人用品”,正是由于这种私密性,使得豫剧的爱好者可以对欣赏内容的选择拥有绝对权力。一方面,新媒体的另一端是无比强大的网络世界,在网络世界的基础上,新媒体可以提供给豫剧爱好者更多的选择机会,进行个性化传播。例如,某豫剧爱好者喜欢某一段优秀的唱段,于是他便可以通过网络找到该唱段所在的剧本和曲谱,随时随地的利用“新媒体”的方式学习。另一方面,每一豫剧爱好者都可以通过新媒体的方式发布自己的作品以及观赏他人的作品,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并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达到与网友互动,促进豫剧艺术的发展、普及豫剧知识的效果。
  (三)《梨园春》带给豫剧传承和发展的思考
  豫剧的受众群体遍布全国各地,除了河南的演出团体外,其他省区也比比皆是,然而,为什么豫剧的传承与发展状况却日渐的陷入危机?通过《梨园春》栏目,豫剧与新媒体结合进行传播的过程中又暴露了哪些问题?
  1、新作品的创作不多
  让我们从新审视《梨园春》的舞台上,细心的观众可以发现,舞台上演员们表演的都是一些建国初期的的老作品,像《秦雪梅》、《三哭殿》、《南阳关》等。演员和参赛选手们总是拿着这些段子重复的在舞台上表演,观众看的、听的多了便形成了欣赏疲劳,如果这样长久下去,既不利于新作品的创作,又让豫剧爱好者对豫剧失去原来的喜爱,阻碍了豫剧的发展。更令人担忧的是,常常听到那些幼儿来参加打擂,从他们口中唱出的却依然是“咱两个咱学校整整三年”,此时此刻不知广大观众会有什么样的看法,保留发扬经典的唱段固然很重要,但孩子们的演绎是不是应该对其进行一些简单的分类,让孩子们能够去演绎属于他们、适合他们的作品。
  2、商业色彩过浓,知识性欠缺
  在观看戏曲节目的过程中,观众经常看到的是各种产品的广告,包括《梨园春》现场,网络上的戏曲资源,都可以看到众多商家的广告标志,满耳都是主持人口中的广告语,商业氛围太重,在很大程度上分散了观众的注意力,影响了戏迷们欣赏精彩豫剧节目,也破坏了豫剧戏曲文化的艺术美感。
  3、过分娱乐化
  为了紧跟时代的步伐,迎合观众的口味,众多戏曲节目负责人出于提高收视率的需要,千方百计的让戏曲节目”洋气“起来。但是恰恰相反,不但没有取得高的收视率,反而让戏曲失去了它本来的面貌。例如,毫无顾忌的插播节目,在戏曲节目中并不是不能插播其他的节目类型,但要适可而止,若不加考虑大量的插播与戏曲无关的娱乐节目,结果往往只能适得其反。
  三、让豫剧艺术走向国际舞台
  “必须占领城市舞台;必须征服青年听众;必须与国际接轨”,这是河南政府最近针对豫剧的发展前景问题提出的三个方向。农村是豫剧的发源地,农民更是豫剧发展、繁荣的主要力量,就算城市中也有一定规模的人喜欢豫剧,往往其中大部分也是由农村搬到城市的人。所以,本文认为应该坚持在农村发展豫剧的道路,服务农村的戏剧爱好者。其次,在此基础上不断的吸引青年戏迷,这是一个很好的提议,同时我们要认清现实,毕竟豫剧的听众大部分都还是中老年人,我们要想方设法维持他们对豫剧的那份热忱,与此同时,努力发展青少年观众。“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们只有发展豫剧的特色,把豫剧发扬光大,才能让豫剧在国际舞台上走得更远。
  豫剧这一河南独特的社会艺术文化,其传承与发展的重任是我们河南人民光荣的使命。只有让豫剧走到人民群众中去,与人们生活紧密相连,融入到观众的思想观念里,豫剧的道路也将越走越宽,越走越远。总之,豫剧的繁荣与发展的王道便是赢得人民群众的喜爱和支持。
  注释:
  [1]王志华.河南卫视《梨园春》的栏目特色研究[D].河北大学.2010
  [2]王伟.《梨园春》的品牌拓展与公益性主题[J].新闻爱好者.2010(04)
  [3]吴凤.从《梨园春》看豫剧文化生态的培育[D].南京艺术学院.2012
  [4]陈国华.中原戏曲类传统文化的电视传承方式研究——以戏曲栏目《梨园春》为例[J].戏剧丛刊.2010(2)
  [5]赵蓓.新媒体时代的受众需求与媒介利益.[D].山东大学.2006
  参考文献:
  [1]张艳红.论河南地方戏曲的繁荣与发展——来自“梨园春现象”的思考[D].河南大 学.2007
  [2]周波.《梨园春》的文化分析及模式批评[D].郑州大学.2006
  [3]赵蓓.新媒体时代的受众需求与媒介利益.[D].山东大学.2006
其他文献
【摘要】:资中罗泉古镇是四川省历史文化名镇,是四川省以致全国独具特色的古镇之一。罗泉古镇承载着悠久的建筑文化、袍哥文化、盐业文化、茶馆文化、武术文化和民俗文化等,都有着独特的川南建筑风貌和浓厚的乡土味道。我们用绘画来保留、传承罗泉古镇的意蕴,采用油画技法方式来刻画罗泉古镇的川南建筑及街道,保留原有的特色风貌并给游客留下最原始的罗泉古镇。  【关键词】:罗泉古镇;绘画;乡愁;保护;宣传。  1、紧随
期刊
【摘要】:随着淘宝产业的飞速发展,淘宝美工越来越成为淘宝产业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一个好的淘宝店铺不仅需要其自身的良好品质和良好的业绩,更需要一个美观的店铺装修来展示产品。所以,淘宝美工就成为了这个产业和这个时代的产物。从淘宝美工这一职业产生发展到现在,人们就对这个职业有许多疑问和争议。因为随着对淘宝美工的需求不断增多,人们却不知道怎样才能用好这一职业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淘宝美工;艺术
期刊
【摘要】: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内江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养生课程的开展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通过此次调查和分析,以期能够对内江师范学院体育养生课程教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体育养生课程;发展现状;分析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内江师范学院体育学院体育养生课程发展现状  (二)主要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本文通过网络、图书馆等资源,
期刊
【摘要】:在当时引领了设计思想的发展,丰富了汉代设计思想的内容,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也对设计界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特别是其蕴含着的独特的环保、审美以及重视民生等设计理念,即使在今天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汉代“长信宫灯”以其特有的历史、科学和艺术等价值为世人所瞩目。  【关键词】:长信宫灯;美学思想;功能美;造型美;装饰美  一、 “长信宫灯”设计中的美学思想体现  汉代成为青铜灯的发展高峰,与当时
期刊
【摘要】:大调曲子是国家第二批公布的非物文化遗产项目,它的历史也有300年左右,也可谓是历史悠久。“民间音乐的传承是采取口耳相传的方式在民间传播的。但是对于处于不同民族和地区的音乐传承与被传承者。传承方式也表现为群体传承和个体传承两种不同的形式。[1]”  几百年来,大调曲的传承在没有固定的师徒关系,传授方式也属于自发性。大调曲子发展以来就是有着很深厚的群众基础,作为一种群众音乐在民间传承发展着。
期刊
【摘要】:中国油画中的民族化是中国油画区别于西方油画的关键所在。从油画传入中国的过程和现代中国油画家的成长经历,探讨中国油画的民族化,应借鉴吸收西方油画中的优秀元素#扎根在本民族生活土壤之中,实现中国油画从“西洋化”到 “民族化”的转变。  【关键词】: 中国油画;民族化;探讨  油画从尼德兰的凡艾克兄弟开始,然后传到世界各国,说明它经历了一个国家化的过程。油画进入中国,就已走向本土化#民族化$中
期刊
【摘要】:清代中晚期,因避文字之狱,许多文人、学者和艺术家转而投身于文字学和金石碑版的考证研究中,致使学篆之风日盛。其间流派纷呈,名家辈出,他们借古开今,标新立异,给清代印坛带来了新的生机。吴让之传承了邓石如“以书入印”的思想,并将其完美结合,是中国篆刻艺术由古代进入近代的标志性人物。对清中叶以后印学的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  【关键词】:吴熙载;书法;篆刻  吴熙载( 1799 - 1870)生于
期刊
一、建设和谐的新农村文化的意义  建设和谐的新农村文化,是推进新农村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重要条件,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建设和谐的新农村文化是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动力。建设新农村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过程中,必须推进和谐文化建设,将和谐文化的技术层次、制度层次、观念层次,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用新的适应新农村建设的观念,
期刊
【摘要】:魏晋时期使在先秦时代代表一切艺术的“乐“,开始摆脱了”礼“的桎梏,在中国历史上首次祭起了“为艺术而艺术”的大旗,几乎所有的门类经历了思想解放、个性张扬、艺术独立的道路。本文从陶渊明的“无弦琴”窥探文人音乐的人格张扬和艺术独立。  【关键词】:无弦琴 ;陶渊明;人格张扬;艺术独立  从三国、两晋到南北朝,这短短的四百年间,是中国历史上最难描述的时代。从此,秦汉雄风已逝,而盛唐气象未至,在这
期刊
【摘要】:基于目前的书法教学现状和书法教学环境,本课题将书法艺术教学、汉字文化现状这两者结合起来思考,对基于现代教学环境的书法教学中汉字文化的存在价值、意义加以考察、探索,以寻求书法教学的改良之策。课题主持者借助于调查研究和经验总结等主要研究方法,逐步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上,课题研究者认为书法课程、汉字文化这两者的有机联系是现代书法教学和改革的主要突破口,是未来书法教育的制高点。  【关键词】:书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