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课堂,凸显教学的有效生成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ightt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维特罗克对生成性学习模式进行了最早的研究,维特罗克认为学习的生成过程就是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与从环境中接受和感知的新的知识信息之间相互作用,从而主动选择信息和建构信息的过程。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也深刻的体会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重要性,要使得学生在现有知识结构的层面上与新的知识信息之间顺利的融合,并生成一种更深层次的认知结构,必然离不开适合于它生成与生长的土壤,并必须要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以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为目标,从恰当的课前预设、营造适性的课堂氛围、及时抓住课堂上生成的契机、以及保护学生创新的求知欲和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等层面着手,才会导致教学的精彩生成。
  充分的课前预设是教学生成的前提。教学生成离不开“教学生成资源”,从广义来讲,教学生成资源就是可以对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生成起作用的因素。从狭义来讲,教学生成资源就是随着课堂教学的推进和情景的变化而出现的一些教学资源。由此可见,对教学流程的充分预设、课堂情景创设、角色调整互动、开放教学的空间时间、组织课堂合作互动、挖掘主体之间的学习生活经验,甚至包括教师几十年的学习储备,这些都是教学充分生成的资源条件。如何充分利用教学生成资源进行课前预设,成为教学生成实施的必然前提。所以我们要思考的问题是教学生成要预设什么?我们一要预设学生的学习习惯,二要预设我们教学要达到的目标,三要预设我们的教学过程。课堂教学离不开预设,更需要生成,这样才能显现课堂不断发展的生命活力。尤其是在预设我们的教学过程时,在充分准备的教学生成资源的基础上,首先要对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有一个准确的了解和把握,以及某一个资源呈现给学生之后,对于不同的学生会有怎样的新的知识的生成?都应有充分的预设。因此对于课堂问题的预设至少要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首先要有实用性和针对性,让预设的相关问题围绕每节课的目标和主题去生成与发展;其次问题的预设要有一定的开放性、扩展性和启发性,让学生有足够的生成空间;另外问题的预设要从易到难、层次分明,让学生有生成的基础与发展的方向。
  营造适性的课堂氛围是教学生成的基础。教学生成应当建立在民主、平等、互动的基础之上,有专家形象的将生成性课堂比喻为宽阔的滑冰场,教师既不是裁判也不是观众,而是与学生同在场内的运动员,是同伴搭档。生成性课堂应该是师生之间共同围绕预设中所呈现的教学生成资源而进行的一场自由的交往、平等的对话历程。人类没有交往就不能生存,教学中没有交往也就苍白无力,就没有了生命的律动。然而课堂上生成的资源却又具有方向的不确定性,服务于教学目标的价值大小也有不同,不同的学生面对各种预设的问题所作出的反应也不尽相同,有的还可能产生负面效应。因此,在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及时地抛弃或扭转一些教学意外的“事故”,使之不至演变为教学的“垃圾”。所以,我们不仅要营造适性的问题生成环境,作为教师更要在课堂生成中注意把握好方向,适时地进行评价和调整。既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心灵的自由,又要潜移默化地渗透学科知识;既要大胆猜测,放飞思绪,又要尊重事实,讲究科学;既要有教师的宽容和学生的自主,又要有对学生的引导和学生的自律。这样才能真正达成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实现课堂教学无序和有序的统一。
  善于捕捉学生的信息并恰当的利用是教学生成的核心。教学生成是要讲究策略的,教师在预设时,不可能穷尽也不必穷尽课堂的可能的变化,要凭借教育智慧在教学机智中生成。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尤其要 “抓住契机”,往往在课堂上被我们很多老师所忽视的,恰巧能使课堂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关于“树上有10只鸟,打死1只,还剩几只?”的答案大家都听说过吧,有学生提出枪是有声的还是无声的?鸟之中有没有智力、听力有问题的?有没有一枪射二鸟的?甚至于还提出打死的鸟是否会挂在树上或有誓死殉情留着不走的?虽说是个笑话,但充分体现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广泛性,关键要看我们预设的目的是什么?需要怎样的课堂生成?当有生成性学习的良机出现的时候,教师一定不要轻易放过,教师此时要充分扮演好教学的主导角色,调控好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的节奏,善于捕捉并利用好了这些新的课堂生成点,不仅有利于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长此以往必将会开创一片精彩纷呈的理想的教学境界。
  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求知欲是教学生成的关键。我们经常在课堂教学中去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给予肯定。这不仅使学生心情愉快,更让学生获得了成功的感受。而不负责任的不理不睬甚至指责,只能使学生學习信心丧失。我想与其对一种错误观点的指责,不如对正确健康良好的现象的赞赏更能引起学生的关注和重视。当然,我们也不能为求“生成”而“迷失”了目标。实施新课标以来,“教师要尊重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运用充满魅力的鼓励性语言”等等这些句子,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于是,在评价学生答问时,教师们便满嘴涂蜜,即便学生的回答离题万里,老师们也会来一句:“很好,你真会动脑筋!”之类的话。在老师“亲切”的“表扬”下,课堂的“生成性”是有了,但因此而“迷失”了文本所应有的价值取向,却是得不偿失的;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以学生的学习基础为前提,深度挖掘学生在课堂中闪光点,让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建立对于学习的自信,从而形成自我肯定,对于学生的进步要及时给与肯定和指导,面对学生课堂中对知识的错误认知和学习思维,教师要及时给予纠正,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思维,为以后文化课的学习奠定基础;在课后,教师要监督学生课后复习,让学生对于课堂学习的知识点进行巩固和知识结构的构建,对于课后作业要认真进行批改,对于批改结果要给予记录,对于学生错误的知识点要针对个人给予指导,对于学生的创新思维要及时给予分享和交流,开拓学生的思维,增加学生学习文化课知识的自信心,同时也能够满足学生对于知识吸收的渴望;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善于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并且结合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对于知识的探索充满积极性,从而有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
  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是教学生成的源泉。生成性教学的特质是“科学、民主、公平、正义、可持续性发展”,实现师生的共同成长是教学生成的目的和归宿。因此作为教师首先要具备引领教学生成的素质,曾经有一位专家进行了一个初步的总结,他说作为一名优秀的中小学教师至少要具备八项基本素质(一是仪表;二是语言;三是学问与学识;四是公正、和善、亲切;五是才艺双全教学方法多样化;六是幽默、风趣、美感;七是智慧深度和高度;八是层次、气度、品位和价值追求),只有我们教师具备了这些良好的基本素质,并不断的在教学过程中充实自己,那么在生成性的课堂上才会有永不枯竭的源泉,在充满灵性的课堂上才会不断的与学生的思维发生碰撞而摩擦出智慧的火花;教师要在教学业务上不断的充实自己,了解社会发展的新成果,这样才能及时将其普及给学生,让学生感受新科技给生活和学习带来的变化,激励学生好好学习文化课知识,为科技的创新和发展做出贡献;同时教师要根据新课改的要求,不断的调整教学模式,改变以往教学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探索和创新,让学生拥有自主学习的能力,从求学开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建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让学生拥有用知识武装自己的意识;教师应该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每个阶段的学生都拥有不同的身心发展特点,而每个学生都因为生活在不同的生活环境中,对于事物不可能处于统一认知水平,为此教师要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这样才能让落后的学生赶上优秀学生的学习进度;同时教师应该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发展。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争艳香满园”,与教学生成相关的影响因素远不止以上所提及的这些方面,我相信当越来越多的同仁们在教学生成理念的指导下,不断追求着教育最根本的价值和真谛时,我们的愿景、我们的教学、我们的内心将更加趋于完美!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新课程标准改革的不断推行,初中语文教学目标逐渐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化学习能力扩展到加深对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对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可以利用中外名著开展阅读课程教学,帮助学生在名著阅读中发散思维,提升文化素养,进而对语言文化的学习理解能力展开更深层次培养,促进学生在语言文化知识上的全面发展。本文浅要分析了初中语文课程中如何利用好名著阅读对学生展开教学,希望对相关教师有参考作用。  关键词:初
期刊
摘 要:初中语文教学内容中,有包含名著导读的内容和信息,教师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应当注重教学策略的运用,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充分了解名著的内容,并使学生能够对名著产生阅读的兴趣。本文主要从整本书浏览策略、书中内容串联策略、专题探索讨论策略、读后交流评价策略等方面探讨初中语文中关于名著导读内容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 名著导读 教学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
期刊
摘 要: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语文是陌生的,也是不陌生的。陌生是由于学生缺乏语文学习的技巧和系统的理论知识,不陌生是由于学生在生活中使用的语言、认识的生字等都是语文的一部分,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小学语文教师在生本教育理念下开展教学探索,可以满足学生的需要,消除学生对语文的恐惧心理,讓学生在了解的基础上进行语文知识的应用。教师采取实物式、情境式、抛锚式、协作式、探究式教学,开启了高效的多方培养。 
期刊
近年来,随着一轮轮教育教学改革活动不断推行,教育理念渐渐出现了新变化,同时语文学科教学要求也相应提高,即教师们不仅需要努力帮助学生获取丰富语文知识,而且需要高效促进学生综合学科素养迅速提升。但是很显然,传统教学模式并不能适应这一变化和发展,无法助力任课教师完成预期教学任务,主要原因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主体受到了严重忽视。在此情况下,广大一线语文教师为了改变当前不利现状几乎都在教学研究活动中投入了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有效教学一直是教师追求的一个目标。当前很多语文课堂也许具备了趣味性,但是时效性欠缺,没能够达到高效课堂的标准。文章主要探讨如何打造小学语文有效课堂,希望能够给广大教师一个有益的思考方向,也为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变革积累足够的教学经验。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识字教学 古诗词教学 文言文教学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3.0
期刊
摘 要:全面分析实际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情况可知,学生们在语文知识积累以及学科能力发展等方面都存在显而易见的差异,而对于这一点,每个教师都不能忽视,否则势必难以采用科学教学措施,影响最终教学效果。据此,实际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就需要在承认学生差异的基础上科学引入分层策略,并不断基于具体教学内容优化分层策略应用方式,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 分层策略 优质教学 
期刊
摘 要:从小学阶段就会出现有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的情况,每个班级都有部分所谓的后进生。身为教师,不能歧视这部分学生,反而应当采取更加适合这部分學生的教学方式对他们进行“转化”。在小学语文中可以采取的转化策略有:重视基础知识积累、制定科学学习计划、树立可实现化目标。本文将从这三点去介绍笔者是如何转化语文后进生的。  关键词:后进生转化 小学语文 知识积累 制定计划 树立目标  DOI:10.12241
期刊
摘 要:在新课改教育背景下,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愈发受到关注。“整本书阅读”可以为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提供助力。本文深入的探讨了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实践方法,希望可以全面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水平,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水平。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 初中语文 导读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3.018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
期刊
摘 要: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为有效激发学生们对古诗词文化的学习兴趣,提升其古诗词学习效率,以使学生在感知和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获得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升华。就此,本文主要从语文古诗教学的现状和提升学生古诗词学习质量的有效策略两方面入手,对语文古诗词教学进行简要探析。  关键词:语文 古诗词 教学现状 学习效率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3.044
期刊
摘 要: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小说以其丰富多样的人物形象和千回百转的情节发展备受学生青睐,但其人物的复杂性和情节的跌宕性,也增添了高考语文小说文本阅读题目的难度。因此,本文以“小说术语在高考阅读中的运用”为研究主题,从当前高考阅读中小说文本命题现状和热点、利用小说术语寻找解题思路的策略等方面进行了有效阐述。  关键词:小说术语 高中语文 高考阅读  DOI:10.12241/j.issn.10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