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漩涡

来源 :中学生百科·悦青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hu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此时,彼刻,我们终将穿越漩涡,带着理想的荣光和未来的希冀,经受命运的挑拨,感受坚守的寂寞。高中三年后,懵懂而来的我终于步入昔日梦中的燕园,回首穿越漩涡的半路风雨半路晴,心中有感恩,有感动,更多的则是对过程、对生活的思考与体悟。
  “每一步都和命运比执着/每个人都是时代因果/谁有勇气活成一段传说/在惊涛面前就敢说洒脱”
  与大神们一路地碾压众人不同,进入高中,我深切体会到的是差距与碾压感——这种差距更大程度上不是来自智商,而是起点。
  本以为自己有点小聪明,可奥数课上的考试却有分数是我两倍的牛人甲。本以为英语还不错,然而年级里却时常惊现满分的才女乙。后来得知,甲从小学就开始学习奥数,而乙的小学则大半在英国度过。也许,小孩本应该玩好而不是学好,但无论父母的培养方式是否正确,我们之间的“鸿沟”是切实存在的。
  被碾压让我一度感到迷茫,与其说在穿越漩涡的过程中碰壁连连,倒不如说站在漩涡口边犹犹豫豫不知该不该抛下曾经的荣誉下水。有劲不知往何处使,整日浑浑噩噩,甚至连一直擅长的语文,我也因为从不关心成语和字音形等基础问题而得分排在中下。我生活在沿海小城里,环境优美,生活舒适,固然宜居,却也磨损着我的野心。当时甚至想过,在本地随便上个大学,不也挺好的吗?把我招进自己班的班主任是物理奥赛教练,第一学期期末后,他找到我说了这样一句话:“看你这么多次考试都上不来,你是不是不行啊?”
  或许是他的激将法奏了效,或许是当时我仍执着于“好斗”而非“好学”,我低着头没作声,回到班里回忆着这半年的迷茫挥霍,突然感到自惭与惊讶。很怕遇到曾经的朋友,很怕听他们说“你怎么变成了这个样子”。
  而最感到失望的,恐怕还该是我自己吧。我在作文里冠冕堂皇地写着责任、信仰和努力,而当我面对挑战,有功利和进取之心,却并无胆量迎接它。
  那个周末,我买下了厚厚的语文和历史复习用书,还有数学的相关资料。寒假里,每天上午继续冒着风雪去上学校的奥数课,下午在家拿起积累本,一点点积累那些曾经被我轻视的基础知识,适应排序题里那高考特有的所谓“逻辑思维”。用了一罐钢笔水,写了无数的笔记错题,在奥数课上继续感受着被碾压的痛苦,听着似懂非懂的几何和数论……
  临近开学考试的时候我退出了奥数,曾经的它对我来讲只是一个拓展思维的途径,我自知短暂的时间和不高的天赋远不足以让我把奥赛当成获奖保送的桥梁。那个曾经随遇而安懵懂茫然的我,开始学会利益最大化地综合考虑,学会扬长避短的校园生存攻略。我转而投入艰难的“裸考”道路,决心抛弃加分与政策,像个绝地逢生的勇士,执着地踏上高考的独木桥,企图在阳春三月打一场漂亮的仗。
  “迈向漩涡还有什么/不舍得放手一搏/阴差阳错/到最后,结局没必要你死我活/穿越漩涡不靠什么/就凭生命的嘱托”
  开学考试,我的名次从五十多跌到了百名开外。我自知还有太多东西等我弥补。但奇迹般地,第一次月考,我意外战胜班里的众多高手——我常常在晚自习写不完作业时抄他们的物理大作业——进入了年级前十。期中考试,令我自己都惊奇,我居然摇摇晃晃撞进了前五。
  期末考试,再进一步,我拿到了年段第三。那时我跳着做完了语文那本复习用书,积累本、错题和笔记也变成了厚厚一大摞。也不知道用了多少钢笔水,终于感觉自己有了点应试思维,做题有了玄虚的“手感”,不复曾经的自由散漫野马奔腾。
  那年高考学校迎来一场惨败,常年霸占年段第一的学长意外“落马”,连自主招生的降分政策都救不回来,只能去了南开。得知这个消息,我心里全是惊愕和惋惜。在我看来,南开已经是很好的学校,可对他这样的学神来讲呢?对这样的结局,只怕是不情不愿吧。
  跟学神同学的妈妈聊天,她说他文科特别好,当初本想学文,却被重理轻文观念根深蒂固的师长们劝下来改投理科,末了还颇为感慨地说“他要是学了文科,一定不会是现在这个结果”。听到这句话,想想失利的中考,我不禁觉得理科高考风险巨大,还是转投文科,和熟悉的文字打交道比较保险。况且被理科众大神碾压太久,也许在文科还有喘息一下的可能。这想法现在看来有些幼稚,可在当时却成了我天真地审慎权衡的最终结果。
  交了志愿书,我写着假期的数理化作业,来到文科班报到。一楼的教室,窗外是一片迎春花,不知是不是临近人烟密集区的缘故,“歌台暖响,春光融融”,它开得格外早,也格外美,当然落下的时候也就意味着值日生痛苦时光的来临。万事万物都是双面的,这话果然不假。
  高一的班主任又找到我,只问了我一句话:“你想不想进北大?”那个名词对我来讲太过遥远,学校近二十年来文科只出了两个北大生,谁能保证那光环会掉到我的头上?对北大的印象像一个飘忽渺茫的梦,青涩却又芬芳诱人。说不清为什么,我回答说:“想!”
  而文科班的战役远比想象的艰难。
  本以为读过不少书,爱跟历史打交道,有了点语数外的底子,就能在这儿过上向往已久的自由生活。可是蒙蔽我双眼的短暂优越过去之后,迎接我的是文综的惨烈—历史明明背了书还考七十多分,地理也多次月考在及格线上徘徊。虽说语数外总能把我从困境中拯救出来,但危机感已经愈发迫近。看着文综大神悉心整理的笔记,体系清楚,字体漂亮,突然明白了自己差在哪里。
  这世上本没有绝对的自由,或者说,获得自由的选择权,意味着你之前必将付出足够的代价。学文不是自由的通行证,亦非终南捷径。追求由“自由”转为“自然”。所谓自然,说来倒有几分像孔夫子的“知天命”,林夕曾这样解读:“知天命是懂得接受,而并非投降妥协认命。”
  或许没有人是真的喜欢应试教育,但为了它能带给我们的其他东西,总要去适应它——它的考题,它的方法,它的思维。即使不太情愿,也要顺应无力改变的“自然”,相信应试的相对公平,然后转身投入厚厚的课本和提纲,在浮躁了许久的土壤里扎下深沉的厚实的根脉,学做一只南瓜,默默成长。   “不做点缀大时代波澜壮阔的泡沫/不怕守住理想的寂寞/不在人海沦落、沉没/每一步都和自己比执着”
  想想高三上学期的自己,更多的是自我感动吧,在书山题海里过得那么执着——执着地用无谓的方式守候渺茫的梦,执着地在高考的独木桥上奋力奔跑,执着地把苦涩与眼泪埋在心里。记忆最清晰的是刷数学的38套卷(其实似乎是60多套),整理一遍错题,筛出100多道,然后挖掘里面的数学思想思路方法,进行二度加工,于是又多出了一个本子。浩大的工程们,大都延续到高考前一天都没结束。
  在这样的消耗下,成绩固然有了点提高,可总觉得像在比试一场自己并不擅长的冲刺跑。大量的输入输出弄得自己喘不过气来,头脑已经变成纯粹的应试教育思维,长久不读文学书籍,思想已经有点僵硬。我分明走得很远,却真的忘了当初的自己究竟为何出发。这不是“自然”,而是应付高考不择手段的“自虐”。
  最后的寒假,我没去上学校组织的自习,而是待在家里,想了很多。顺应“自然”对此时的我而言,固然有顺应应试教育的意思,但更重要的是顺应天性,保持自我——习惯做耐力跑习惯细水长流的我,不必跟随大流去疯狂冲刺。而生活的意义,本不在于自我感动。
  和好朋友聊天,给了“优秀”一个别样的定义。所谓“优秀”,会不会是指要把优能“秀”出来,才能获得世俗一个“优秀”的赞誉呢?我们免不了试图迎合世俗评价的标准,来“秀”出自己,但切莫为了迎合取悦而丧失了昔日澄明的心境。穿越漩涡却不被同化吞噬,也是一番修行啊。
  剩下的一学期,学习,高考,查分,拿录取通知,一切都过得非常平静。我努力地去践行生命中每个阶段的自然之道,穿越那湍急翻滚的漩涡。
  何为自然之道?无论有没有良师的那一语刺激,我都会果断挽起裤脚抛掉曾经渺小的成绩与荣耀,直面漩涡的浪潮汹涌。即使不喜欢应试教育的考法和模式,我都会暂时收起我喜爱的文风拿出本子抄录几篇满分作文,寻觅其中的模式套路。但是,我不会因为身边人快速的奔驰而放弃我细水长流的信条,不会因为学校生活的忙碌而忽略对家人朋友的感恩,不会因为利益最大化的权衡而忘记心灵深处武侠带给我的心怀天下的侠义理想。
  高考只是一站地,人生还长。旁观者看到的往往是穿越漩涡后的成果,而我们,只要在过程中有所收获,无怨无悔,就好。
  不妨以偶像林夕的词作结:“谁在拍岸惊涛中走过,潮流淘不尽当初的你我。耐得住命运的挑拨,回首重逢更坚强的你我。”
其他文献
1  学校离我家很近,步行不过一刻钟而已。可是在高二那年,几乎每天放学后我都会坐一小时的801路公交车,然后才会依依不舍地回家。亲爱的树洞,你知道吗?让我留恋的,并不是坐公交,而是陪在我身边的那个人。我曾经最好的朋友,班上的数学科代表祝康宁。  801路是一趟循环公交。学校在中山路,从这里上车,一站路就到了凤凰山,我家在这里,但我并不下车。半小时后,会到达祝康宁家所在的那一站,而他也不下车。直到再
期刊
减肥效果和减肥诚意貌似从来不是百分百的正相关关系。多少人心情急迫地嚷嚷着减肥,但总也减不下来,没过多久又长了回去,所以你看到人们似乎总是在减肥,致力于这项大业的人数好像从来就没少过。  最大的苦恼莫过于天地可鉴的那颗真心实意想减肥的心,到了该吃东西的时候,突然就遁地了。不要责怪自己意志力薄弱,今天,我们就来科学地说说,到底为什么你总也减不下来肥?  荷兰科学家发布了一项研究结果,说人在微冷的环境里
期刊
少年时代,最不爱听的可能就是“良药苦口,忠言逆耳”之类的说教了。与其说是讨厌那些道理本身,不如说是讨厌说教的态度吧!也因为既恨自己做不到所谓正确,又恨为什么随心所欲的方式偏偏不是正确的。  这个世界上当然有真理,但我们无法否认,没有任何真理没机会被更佳的理论所代替。在现代,科学的进步,也不全是因为对的理论代替了错的,而是因为更广泛更先进的代替了相对狭窄和落后的。人类的思维能力与想象力都是深不可测,
期刊
坐在宽阔明朗的图书馆里,安安静静地看着小说,突然进来几个女士,高跟鞋的“噔噔”声和刺破安静的谈笑声顿时弥漫开来。我突然想把书摔在地上,冲过去扇她们一巴掌。这让我想起在自习室复习考研时,明明在认真地写着字,却突然抬起头想站在桌子上大声喊叫。尽管喊出来只需一秒钟,我却从未喊过。  看刘瑜的书,书里讲到,一个女演员参加奥斯卡颁奖典礼,坐在观众席中,她突然想大喊一声“薄荷”——这个高呼“薄荷”的念头如此之
期刊
对于张靓颖来说,BANG the World巡回演唱会是她出道十周年的纪念和自我总结。然而似乎没人开演唱会像她那样“状况频出”。福州站,因感冒失声,险些酿成“车祸”现场;北京站,从舞台跌落,差点受伤;而长沙站,张靓颖在唱到《终于等到你》时,突然情绪发生起伏,以自白与隔空喊话的方式公布了自己与少城时代CEO冯轲隐藏长达十二年的恋情。  外界的纷纷扰扰并没有影响张靓颖。她继续着自己的巡演,选择用歌声来
期刊
有一次聊天,一个学经济的朋友提到孤品。她说因为孤品独一无二,所以特别珍贵,总能得到人们的珍惜重视,价格常常定得很高。另一位朋友沉默了会儿,猛地蹦出一句: “我也是孤品,怎么没人珍惜我呢?”大家第一反应是笑,笑过之后又有点想哭。真的啊,每个人都是孤品,每个人都是世界上唯一的一个。奇怪的是,并不见得每个孤品都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和珍惜,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意识到自己的独特并将其充分展现出来。这样心酸的事实
期刊
贺盛瑞是明代著名的建筑专家,曾主持修建乾清宫、坤宁宫,以及景陵、献陵等重大皇家工程,属于“大匠”级的人物。不过他最了不起的地方,却并不仅仅在建筑艺术上。  明仁宗献陵旁边有一条山沟,原来沟两岸都是用砖砌成的,每到夏季洪水暴发,这些砖墙都会倒塌,结果每年都需要修理,耗费了大量金钱。这一年贺盛瑞担任督工主事,他经过一番考察后,想改用石头修筑,不料却遭到了监工太监们的反对,他们强烈主张应当按照旧有的惯例
期刊
小时候常说的那一句“想长大”,就如同长大后常常挂在嘴边的“去远方”一样,简短的三个字,都充满着无所畏惧的理想主义和逃避现实的矛盾心理。  无论是调侃式的网络段子“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还是文艺青年的西藏梦想云南小调,远方变成神秘的神祗,是成长中的逃离,是现实社会的离经叛道。  而承载着我们这些任性梦想的,是穿梭在固定的轨道上、延展至未来边际那些行色匆匆划破我们青春时光的火车。  火车的元素在电
期刊
Dayl  “学姐,我现在成绩上二本都悬,可是我真的很想考一本啊!”  “那就努力去学去考吧。”  “可是我成绩这么差,一定考不上。”  “至少应该努力去试试。”  “我肯定不行的。”  然后,我就真的不知道再回什么好了。  前些日子接到班主任的电话,让我作为优秀学生代表回学校参加开学典礼。想起当初我是以学校正常录取的最低分进了这所高中,而最后的高考,我自我感觉发挥失常,也依旧是全校第二。走到这一
期刊
1.真实的假象  一直以来,我都是老师眼中冰雪聪明的小才女。在期末的成绩单上,我得到最多的评语就是“悟性极强,一点就透”。但是,只有我清楚这其实只是一种假象。  悟性极强?如果你也像我一样利用暑假参加补习班,提前学习了大半学期的课程,你的悟性也绝对不差。一点就透?如果你也像我一样故意在学校装得云淡风轻,回家之后却死命啃书,不到凌晨绝不睡觉,你也一样能一点就透。  我不知道在如今的高中生里,有多少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