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刻薄时刻

来源 :中学生百科·悦青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n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坐在宽阔明朗的图书馆里,安安静静地看着小说,突然进来几个女士,高跟鞋的“噔噔”声和刺破安静的谈笑声顿时弥漫开来。我突然想把书摔在地上,冲过去扇她们一巴掌。这让我想起在自习室复习考研时,明明在认真地写着字,却突然抬起头想站在桌子上大声喊叫。尽管喊出来只需一秒钟,我却从未喊过。
  看刘瑜的书,书里讲到,一个女演员参加奥斯卡颁奖典礼,坐在观众席中,她突然想大喊一声“薄荷”——这个高呼“薄荷”的念头如此之可怕以至于她身上都憋出汗来了。而我们所要定义的“薄荷时刻”,就是你突然很想在一个十分正式的场合,大喊一声“薄荷”(或者其他话),但是每次都压抑住自己。
  读书的时候,我经常坐在前排,离门很近。每到冬天,不少人进进出出之后忘记关门,于是凉飕飕的风灌进来,吹得我膝盖疼脑壳疼。贴了很多纸条亦无济于事。第一次我能微笑着走过去轻轻关上,第二次我可以瞪对方一眼再关上,第三次我可以踢一下门再关上……但时间久了,我真想冲过去指着对方的鼻子大骂“我很冷你知道吗没长手吗眼瞎没看见纸条吗关下门会死吗”,然后再警告全班同学不要挑战我的心理极限。在心里骂完后,我还不忘记想象一下自己高大伟岸的形象,然后——继续关门。嗯,这就是典型的薄荷时刻。
  薄荷时刻,尖叫时刻,如同挪威画家蒙克的《呐喊》。小学语文课本里,鲁迅的《呐喊》配了这幅插图,后来,高中美术课又学到了这幅画。画中的水是蓝色的,大地是棕色的,天空是红色的,衣服是紫色的,远方刺眼的红色肆虐散开。血红色的天空好像要照遍大地,苍白的灰色变形人在紫色衣服的包裹下显得更加阴沉和孤独。变形人声嘶力竭地大声尖叫,好像一个人的梦魇。我一直自恋地坚持认为蒙克的这幅画是以我为原型的。
  蒙克创作《呐喊》的缘由也是因为薄荷时刻。一天傍晚,蒙克和两个朋友一起散步,太阳下山了,突然间,天空变得像血一样红。在灰蓝的峡湾和城市上空,他看到了血红的火光。蒙克的朋友走了过去,只剩下他一个人。蒙克突然在恐怖中战栗起来,似乎感到自然中的一声巨大的震天的呐喊,于是,他画了这幅画。这个变形人的呐喊,如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想吼却吼不出来的压抑,人来人往,熙熙攘攘,热热闹闹,却没有一个人表示同情或驻足询问。
  变形人用双手捂着耳朵,嘴张得很大,眼神涣散,脸和嘴巴都被拉长,天空、远处的火山全都置于一个大漩涡中。他惶恐地瞪着眼睛,站在桥边拼命呼号。这人,不就是中学时代的我吗?我明明学的是文科,为什么让我学解析几何与线性代数还要考好?我只想安安静静地当一个“文学家”,为什么要天天念着ABC?我想向很多人证明自己是一个天才少女,却没一个人理我,为什么要让一个柔弱的女孩子承担全世界的孤独?
  这些愤怒郁积在内心,以至于我在每个场合都有薄荷时刻。上课的时候会突然想冲上讲台把老师打一顿;自习的时候会突然想把那几个窃窃私语的人扔出窗外;考场上,想撕烂试卷掷到监考老师头上;经常想逃课回去闷头睡几天;深夜醒来,想把音响开到最大,吵醒所有沉睡的人;看见讨厌的人,会忍不住想给他一拳……我不知道自己怎么了,因为我本来并不是一个孤僻、偏激的人。因此,像我这么温柔的人,在中学时代都逃不过薄荷时刻的魔爪,你们就想都别想了。
  我的疯狂永远只相隔喊出“薄荷”的那一秒,但,这一秒是多么坚固的一秒。难以想象越过薄荷时刻会发生什么,被当成疯子?被送进精神病院?被老师同学家长以及各种路人当成傻帽?比如羊吃着草突然呆住了,它突然想疯狂地挣脱缰绳、嘲笑人类,真这么做了,最后也就成了一顿火锅。我更无法想象没有薄荷时刻的人最后会做出什么举动。
  我喜欢的女作家伍尔芙,容貌秀美、身材苗条、戴一副眼镜、穿一袭黑色长裙,她常常坐在长椅上构思她的小说,表情柔和。行人不断地在她眼前的阶梯从右岔口走下,而她孤独地坐于长椅却对应着左边岔口,中间一道低矮的栏柱仿佛注定了她与人群的隔绝。正常日子里,她都安静优雅地喝咖啡、写作、读书、发呆。有一天,她突然跑到月台上对着丈夫大吼道: “我没有义务为别人进食”“我有权利选择我生活的处所”“我在这鬼地方一天天等死”“我的心如同沉入无尽的黑暗的泥潭”。之后,伍尔芙给丈夫留下一封信:“我一直是为了你活着,现在你得放我走。”她在自己的口袋里装满了石头,走向了附近的欧塞河。
  因此,我挺害怕没有薄荷时刻的人,他们从不想尖叫,亦没有疯狂念头,甚至无法愤怒起来,就好像一个毫无感情、行动机械的机器人,身上的零件坏了都不知道。不过随着年龄增加,我的薄荷时刻似乎变少了。看到公交车上的年轻情侣,不再想扇他们一巴掌;见到大街上乱扔果皮的人根本没心思给他上一堂课;吃饭时碰见狂吃海喝的人,一点也不想喷他一脸米饭;看见讨厌的人,下意识地选择无视。我居然对很多事都无动于衷,仿佛自己站在高楼俯瞰所有人,看行人闯红灯,看路人嬉笑怒骂,看调皮的孩子用脚踢一下乞丐,然而我一点都不想上前打爆他们的头。
  最近一次薄荷时刻是生日那天。我从小到大一直害怕过生日,每次生日都非常抑郁,因为生日把普通的一天变得不同了,变得不同了就难免有所期待,期待落空就变得糟糕了。每当生日那天,我会在网上收到许多蛋糕和礼物,不过是虚拟的;也会收到好几条祝福语,不过是建行、工商、献血中心、各种积分卡发来的。但最近几年,似乎有人开始关心我的破壳日了。我却感到恐惧,很想抹掉自己的出生日期,逃避所有人。
  今年生日时,我异常烦躁,默默地去跑了24千米,决定以后每年生日都延续,多少岁就跑多少千米。在暴烈的太阳下,我的脸红成猪肝色,衣服全部湿透,汗水流到要凝结成盐粒。跑完后,整个人被掏空,在路边狂喝水,路人像看猴一样。补充了水分,我真想坐在路边大哭一场,想对每个看笑话的人骂一句脏话,想摘光路边开的所有花然后踩得粉碎粉碎,想回去把电脑砸了手机扔了衣服烧了……但我什么都没做,只是像个“落汤鸡”一样默默走回去。
  生日过后,一切又开始恶化。我不再自大或自恋,很少愤怒或傲娇,也开始承认《呐喊》里的变形人并不是我。我想重温许多个薄荷时刻,想在某一瞬间突然有一个疯狂的念头,但我居然心如死灰。此刻的我,杲若木鸡地坐在电脑前,脑子里一片空白。我突然想跑到大街上对每个人说“薄荷”。过了很久,我又突然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要把薄荷时刻写出来,为什么要把自己心灵的另一面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很想“毁尸灭迹”,把文档删了电脑砸了再扔到窗外。
  哦对,这不就是薄荷时刻吗?我仿佛又变成了一个有血有肉的高中少女,想撕了试卷,想把课上捣乱的人扔出窗外,想给讨厌的人一拳,想在大街上唱歌……
其他文献
提示:方励,四川成都人,年过六旬。学过地球物理,干过深海打捞,做过电影制片,2002年辽宁大连“5·7”空难黑盒子打捞者,《安阳婴儿》《颐和园》《观音山》《二次曝光》以及《后会无期》等电影制片人。白天干科技,晚上干电影,贪玩到舍不得睡,活出了两倍的人生。  我简单跟大家说一下我的经历吧。17岁我就被下放了,在贵州山里边打了一年隧道修了一年桥,然后19岁进工厂,20岁北漂当蓝领工人,1978年考上大
期刊
毕业论文写完了,答辩也结束了,我终于过上了从前梦寐以求的不为论文也不为考试而读书的日子:在图书馆的书架间晃悠穿梭,单凭兴趣为一些古怪有趣的书名停留,而非刻意去寻找老师或课本推荐的书单。读小说,终于不用神经过敏似的只挑选世界名著;读诗,终于不用为“这个诗人课本上提过吗”“考试会考吗”之类的细节斤斤计较;甚至可以到文学以外的区域,抽一本油画集、壁画史或者素食主义专著,半知半解地随便翻翻。碰上一本村上春
期刊
有电视台做了一个节目,测量冲水温度对蜂蜜的影响。他们用不同温度的水去冲蜂蜜,然后测量蜂蜜的“酶值”,发现高温的水会让酶值大大降低,最后得出结论——“冲蜂蜜不能用65℃度以上的水,否则会降低营养价值”。节目还采访了专家,专家宣称:蜂蜜中主要的营养物质就是酶,如果用开水冲调,酶会失去活性,于是就失去了“营养价值”。  有专家的“科学解释”有专业机构的检测数据,结论还符合蜂蜜爱好者的预期,毫不意外得到了
期刊
我每周三的傍晚坐校车去台北,总能碰到一个拄着拐杖、笑脸盈盈的老太太。起初的时候,我并未注意到她,只是看着她在工读生的搀扶下缓缓而来,然后在树荫下静静地等着车来,眉里眼梢全是笑意。偶然一次,我出门早了些,排在了靠前的位置,远远地看她和身边搀扶她的小姑娘打趣地说着什么,两人都笑得很开心。  她走近,我照例是后退了几步,给她腾出树荫下的位置。她微微颔酋致谢,转而挥了挥手,站在了我的后面。这本就是个注重师
期刊
在唐代的宰相里,李日知素以心软著称,有一件事颇为有名。  他的一名下属虽然担任着小主管,但做事丢三落四,马马虎虎。有一次,竟然把李日知亲口交代的重要任务也忘记了,拖了三天都没有处理。平时不爱生气的李日知也生气了,他早就想整治一下衙门里的懒散作风了,这正好是一个反面教材。他叫人拿来板子,剥了那个主管的衣服,把所有的令史都喊来,准备当众打他的板子。正要行刑的时候,李日知忽然又改变了主意,他上前扶起主管
期刊
青春年少时,谁不曾有几个值得信赖的好友围绕在身旁,相互吐槽,相互打气。就像五月天在《终结孤单》中反复吟唱的那句献给可贵友谊的歌词——“心情好,心情坏,你有的不爽,让我来分担。”在无忧的时光中有三五个志同道合的好朋友一起玩闹、疯狂,快乐总是溢于言表的。  如果说人生就是一场旅行,那么,我们在每个特定的人生时段所遇到的那些朋友,俨然变成了旅途中的美丽风景。因为这份相遇没有预期,也不必刻意,所以遇见你,
期刊
三年高中,两天高考,当最后的结局尘埃落定,不管它给你带来的是苦痛还是喜悦,定格在记事本上的,都会是一段五味杂陈的记忆。很多人把这样一段岁月定义为“最苦的青春”,虽然也心存留恋和感激,但通常都会在顺利走过独木桥之后发誓不会再来一遍。然而,现实中却还有一小部分人,他们在攀爬高考这座高山时倒在了一道人生的裂缝里,不得不选择把“最苦的青春”重写一遍。他们是复读生,他们叫“高四党”。  曾经,一部讲述别样“
期刊
1  学校离我家很近,步行不过一刻钟而已。可是在高二那年,几乎每天放学后我都会坐一小时的801路公交车,然后才会依依不舍地回家。亲爱的树洞,你知道吗?让我留恋的,并不是坐公交,而是陪在我身边的那个人。我曾经最好的朋友,班上的数学科代表祝康宁。  801路是一趟循环公交。学校在中山路,从这里上车,一站路就到了凤凰山,我家在这里,但我并不下车。半小时后,会到达祝康宁家所在的那一站,而他也不下车。直到再
期刊
减肥效果和减肥诚意貌似从来不是百分百的正相关关系。多少人心情急迫地嚷嚷着减肥,但总也减不下来,没过多久又长了回去,所以你看到人们似乎总是在减肥,致力于这项大业的人数好像从来就没少过。  最大的苦恼莫过于天地可鉴的那颗真心实意想减肥的心,到了该吃东西的时候,突然就遁地了。不要责怪自己意志力薄弱,今天,我们就来科学地说说,到底为什么你总也减不下来肥?  荷兰科学家发布了一项研究结果,说人在微冷的环境里
期刊
少年时代,最不爱听的可能就是“良药苦口,忠言逆耳”之类的说教了。与其说是讨厌那些道理本身,不如说是讨厌说教的态度吧!也因为既恨自己做不到所谓正确,又恨为什么随心所欲的方式偏偏不是正确的。  这个世界上当然有真理,但我们无法否认,没有任何真理没机会被更佳的理论所代替。在现代,科学的进步,也不全是因为对的理论代替了错的,而是因为更广泛更先进的代替了相对狭窄和落后的。人类的思维能力与想象力都是深不可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