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坐在宽阔明朗的图书馆里,安安静静地看着小说,突然进来几个女士,高跟鞋的“噔噔”声和刺破安静的谈笑声顿时弥漫开来。我突然想把书摔在地上,冲过去扇她们一巴掌。这让我想起在自习室复习考研时,明明在认真地写着字,却突然抬起头想站在桌子上大声喊叫。尽管喊出来只需一秒钟,我却从未喊过。
看刘瑜的书,书里讲到,一个女演员参加奥斯卡颁奖典礼,坐在观众席中,她突然想大喊一声“薄荷”——这个高呼“薄荷”的念头如此之可怕以至于她身上都憋出汗来了。而我们所要定义的“薄荷时刻”,就是你突然很想在一个十分正式的场合,大喊一声“薄荷”(或者其他话),但是每次都压抑住自己。
读书的时候,我经常坐在前排,离门很近。每到冬天,不少人进进出出之后忘记关门,于是凉飕飕的风灌进来,吹得我膝盖疼脑壳疼。贴了很多纸条亦无济于事。第一次我能微笑着走过去轻轻关上,第二次我可以瞪对方一眼再关上,第三次我可以踢一下门再关上……但时间久了,我真想冲过去指着对方的鼻子大骂“我很冷你知道吗没长手吗眼瞎没看见纸条吗关下门会死吗”,然后再警告全班同学不要挑战我的心理极限。在心里骂完后,我还不忘记想象一下自己高大伟岸的形象,然后——继续关门。嗯,这就是典型的薄荷时刻。
薄荷时刻,尖叫时刻,如同挪威画家蒙克的《呐喊》。小学语文课本里,鲁迅的《呐喊》配了这幅插图,后来,高中美术课又学到了这幅画。画中的水是蓝色的,大地是棕色的,天空是红色的,衣服是紫色的,远方刺眼的红色肆虐散开。血红色的天空好像要照遍大地,苍白的灰色变形人在紫色衣服的包裹下显得更加阴沉和孤独。变形人声嘶力竭地大声尖叫,好像一个人的梦魇。我一直自恋地坚持认为蒙克的这幅画是以我为原型的。
蒙克创作《呐喊》的缘由也是因为薄荷时刻。一天傍晚,蒙克和两个朋友一起散步,太阳下山了,突然间,天空变得像血一样红。在灰蓝的峡湾和城市上空,他看到了血红的火光。蒙克的朋友走了过去,只剩下他一个人。蒙克突然在恐怖中战栗起来,似乎感到自然中的一声巨大的震天的呐喊,于是,他画了这幅画。这个变形人的呐喊,如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想吼却吼不出来的压抑,人来人往,熙熙攘攘,热热闹闹,却没有一个人表示同情或驻足询问。
变形人用双手捂着耳朵,嘴张得很大,眼神涣散,脸和嘴巴都被拉长,天空、远处的火山全都置于一个大漩涡中。他惶恐地瞪着眼睛,站在桥边拼命呼号。这人,不就是中学时代的我吗?我明明学的是文科,为什么让我学解析几何与线性代数还要考好?我只想安安静静地当一个“文学家”,为什么要天天念着ABC?我想向很多人证明自己是一个天才少女,却没一个人理我,为什么要让一个柔弱的女孩子承担全世界的孤独?
这些愤怒郁积在内心,以至于我在每个场合都有薄荷时刻。上课的时候会突然想冲上讲台把老师打一顿;自习的时候会突然想把那几个窃窃私语的人扔出窗外;考场上,想撕烂试卷掷到监考老师头上;经常想逃课回去闷头睡几天;深夜醒来,想把音响开到最大,吵醒所有沉睡的人;看见讨厌的人,会忍不住想给他一拳……我不知道自己怎么了,因为我本来并不是一个孤僻、偏激的人。因此,像我这么温柔的人,在中学时代都逃不过薄荷时刻的魔爪,你们就想都别想了。
我的疯狂永远只相隔喊出“薄荷”的那一秒,但,这一秒是多么坚固的一秒。难以想象越过薄荷时刻会发生什么,被当成疯子?被送进精神病院?被老师同学家长以及各种路人当成傻帽?比如羊吃着草突然呆住了,它突然想疯狂地挣脱缰绳、嘲笑人类,真这么做了,最后也就成了一顿火锅。我更无法想象没有薄荷时刻的人最后会做出什么举动。
我喜欢的女作家伍尔芙,容貌秀美、身材苗条、戴一副眼镜、穿一袭黑色长裙,她常常坐在长椅上构思她的小说,表情柔和。行人不断地在她眼前的阶梯从右岔口走下,而她孤独地坐于长椅却对应着左边岔口,中间一道低矮的栏柱仿佛注定了她与人群的隔绝。正常日子里,她都安静优雅地喝咖啡、写作、读书、发呆。有一天,她突然跑到月台上对着丈夫大吼道: “我没有义务为别人进食”“我有权利选择我生活的处所”“我在这鬼地方一天天等死”“我的心如同沉入无尽的黑暗的泥潭”。之后,伍尔芙给丈夫留下一封信:“我一直是为了你活着,现在你得放我走。”她在自己的口袋里装满了石头,走向了附近的欧塞河。
因此,我挺害怕没有薄荷时刻的人,他们从不想尖叫,亦没有疯狂念头,甚至无法愤怒起来,就好像一个毫无感情、行动机械的机器人,身上的零件坏了都不知道。不过随着年龄增加,我的薄荷时刻似乎变少了。看到公交车上的年轻情侣,不再想扇他们一巴掌;见到大街上乱扔果皮的人根本没心思给他上一堂课;吃饭时碰见狂吃海喝的人,一点也不想喷他一脸米饭;看见讨厌的人,下意识地选择无视。我居然对很多事都无动于衷,仿佛自己站在高楼俯瞰所有人,看行人闯红灯,看路人嬉笑怒骂,看调皮的孩子用脚踢一下乞丐,然而我一点都不想上前打爆他们的头。
最近一次薄荷时刻是生日那天。我从小到大一直害怕过生日,每次生日都非常抑郁,因为生日把普通的一天变得不同了,变得不同了就难免有所期待,期待落空就变得糟糕了。每当生日那天,我会在网上收到许多蛋糕和礼物,不过是虚拟的;也会收到好几条祝福语,不过是建行、工商、献血中心、各种积分卡发来的。但最近几年,似乎有人开始关心我的破壳日了。我却感到恐惧,很想抹掉自己的出生日期,逃避所有人。
今年生日时,我异常烦躁,默默地去跑了24千米,决定以后每年生日都延续,多少岁就跑多少千米。在暴烈的太阳下,我的脸红成猪肝色,衣服全部湿透,汗水流到要凝结成盐粒。跑完后,整个人被掏空,在路边狂喝水,路人像看猴一样。补充了水分,我真想坐在路边大哭一场,想对每个看笑话的人骂一句脏话,想摘光路边开的所有花然后踩得粉碎粉碎,想回去把电脑砸了手机扔了衣服烧了……但我什么都没做,只是像个“落汤鸡”一样默默走回去。
生日过后,一切又开始恶化。我不再自大或自恋,很少愤怒或傲娇,也开始承认《呐喊》里的变形人并不是我。我想重温许多个薄荷时刻,想在某一瞬间突然有一个疯狂的念头,但我居然心如死灰。此刻的我,杲若木鸡地坐在电脑前,脑子里一片空白。我突然想跑到大街上对每个人说“薄荷”。过了很久,我又突然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要把薄荷时刻写出来,为什么要把自己心灵的另一面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很想“毁尸灭迹”,把文档删了电脑砸了再扔到窗外。
哦对,这不就是薄荷时刻吗?我仿佛又变成了一个有血有肉的高中少女,想撕了试卷,想把课上捣乱的人扔出窗外,想给讨厌的人一拳,想在大街上唱歌……
看刘瑜的书,书里讲到,一个女演员参加奥斯卡颁奖典礼,坐在观众席中,她突然想大喊一声“薄荷”——这个高呼“薄荷”的念头如此之可怕以至于她身上都憋出汗来了。而我们所要定义的“薄荷时刻”,就是你突然很想在一个十分正式的场合,大喊一声“薄荷”(或者其他话),但是每次都压抑住自己。
读书的时候,我经常坐在前排,离门很近。每到冬天,不少人进进出出之后忘记关门,于是凉飕飕的风灌进来,吹得我膝盖疼脑壳疼。贴了很多纸条亦无济于事。第一次我能微笑着走过去轻轻关上,第二次我可以瞪对方一眼再关上,第三次我可以踢一下门再关上……但时间久了,我真想冲过去指着对方的鼻子大骂“我很冷你知道吗没长手吗眼瞎没看见纸条吗关下门会死吗”,然后再警告全班同学不要挑战我的心理极限。在心里骂完后,我还不忘记想象一下自己高大伟岸的形象,然后——继续关门。嗯,这就是典型的薄荷时刻。
薄荷时刻,尖叫时刻,如同挪威画家蒙克的《呐喊》。小学语文课本里,鲁迅的《呐喊》配了这幅插图,后来,高中美术课又学到了这幅画。画中的水是蓝色的,大地是棕色的,天空是红色的,衣服是紫色的,远方刺眼的红色肆虐散开。血红色的天空好像要照遍大地,苍白的灰色变形人在紫色衣服的包裹下显得更加阴沉和孤独。变形人声嘶力竭地大声尖叫,好像一个人的梦魇。我一直自恋地坚持认为蒙克的这幅画是以我为原型的。
蒙克创作《呐喊》的缘由也是因为薄荷时刻。一天傍晚,蒙克和两个朋友一起散步,太阳下山了,突然间,天空变得像血一样红。在灰蓝的峡湾和城市上空,他看到了血红的火光。蒙克的朋友走了过去,只剩下他一个人。蒙克突然在恐怖中战栗起来,似乎感到自然中的一声巨大的震天的呐喊,于是,他画了这幅画。这个变形人的呐喊,如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想吼却吼不出来的压抑,人来人往,熙熙攘攘,热热闹闹,却没有一个人表示同情或驻足询问。
变形人用双手捂着耳朵,嘴张得很大,眼神涣散,脸和嘴巴都被拉长,天空、远处的火山全都置于一个大漩涡中。他惶恐地瞪着眼睛,站在桥边拼命呼号。这人,不就是中学时代的我吗?我明明学的是文科,为什么让我学解析几何与线性代数还要考好?我只想安安静静地当一个“文学家”,为什么要天天念着ABC?我想向很多人证明自己是一个天才少女,却没一个人理我,为什么要让一个柔弱的女孩子承担全世界的孤独?
这些愤怒郁积在内心,以至于我在每个场合都有薄荷时刻。上课的时候会突然想冲上讲台把老师打一顿;自习的时候会突然想把那几个窃窃私语的人扔出窗外;考场上,想撕烂试卷掷到监考老师头上;经常想逃课回去闷头睡几天;深夜醒来,想把音响开到最大,吵醒所有沉睡的人;看见讨厌的人,会忍不住想给他一拳……我不知道自己怎么了,因为我本来并不是一个孤僻、偏激的人。因此,像我这么温柔的人,在中学时代都逃不过薄荷时刻的魔爪,你们就想都别想了。
我的疯狂永远只相隔喊出“薄荷”的那一秒,但,这一秒是多么坚固的一秒。难以想象越过薄荷时刻会发生什么,被当成疯子?被送进精神病院?被老师同学家长以及各种路人当成傻帽?比如羊吃着草突然呆住了,它突然想疯狂地挣脱缰绳、嘲笑人类,真这么做了,最后也就成了一顿火锅。我更无法想象没有薄荷时刻的人最后会做出什么举动。
我喜欢的女作家伍尔芙,容貌秀美、身材苗条、戴一副眼镜、穿一袭黑色长裙,她常常坐在长椅上构思她的小说,表情柔和。行人不断地在她眼前的阶梯从右岔口走下,而她孤独地坐于长椅却对应着左边岔口,中间一道低矮的栏柱仿佛注定了她与人群的隔绝。正常日子里,她都安静优雅地喝咖啡、写作、读书、发呆。有一天,她突然跑到月台上对着丈夫大吼道: “我没有义务为别人进食”“我有权利选择我生活的处所”“我在这鬼地方一天天等死”“我的心如同沉入无尽的黑暗的泥潭”。之后,伍尔芙给丈夫留下一封信:“我一直是为了你活着,现在你得放我走。”她在自己的口袋里装满了石头,走向了附近的欧塞河。
因此,我挺害怕没有薄荷时刻的人,他们从不想尖叫,亦没有疯狂念头,甚至无法愤怒起来,就好像一个毫无感情、行动机械的机器人,身上的零件坏了都不知道。不过随着年龄增加,我的薄荷时刻似乎变少了。看到公交车上的年轻情侣,不再想扇他们一巴掌;见到大街上乱扔果皮的人根本没心思给他上一堂课;吃饭时碰见狂吃海喝的人,一点也不想喷他一脸米饭;看见讨厌的人,下意识地选择无视。我居然对很多事都无动于衷,仿佛自己站在高楼俯瞰所有人,看行人闯红灯,看路人嬉笑怒骂,看调皮的孩子用脚踢一下乞丐,然而我一点都不想上前打爆他们的头。
最近一次薄荷时刻是生日那天。我从小到大一直害怕过生日,每次生日都非常抑郁,因为生日把普通的一天变得不同了,变得不同了就难免有所期待,期待落空就变得糟糕了。每当生日那天,我会在网上收到许多蛋糕和礼物,不过是虚拟的;也会收到好几条祝福语,不过是建行、工商、献血中心、各种积分卡发来的。但最近几年,似乎有人开始关心我的破壳日了。我却感到恐惧,很想抹掉自己的出生日期,逃避所有人。
今年生日时,我异常烦躁,默默地去跑了24千米,决定以后每年生日都延续,多少岁就跑多少千米。在暴烈的太阳下,我的脸红成猪肝色,衣服全部湿透,汗水流到要凝结成盐粒。跑完后,整个人被掏空,在路边狂喝水,路人像看猴一样。补充了水分,我真想坐在路边大哭一场,想对每个看笑话的人骂一句脏话,想摘光路边开的所有花然后踩得粉碎粉碎,想回去把电脑砸了手机扔了衣服烧了……但我什么都没做,只是像个“落汤鸡”一样默默走回去。
生日过后,一切又开始恶化。我不再自大或自恋,很少愤怒或傲娇,也开始承认《呐喊》里的变形人并不是我。我想重温许多个薄荷时刻,想在某一瞬间突然有一个疯狂的念头,但我居然心如死灰。此刻的我,杲若木鸡地坐在电脑前,脑子里一片空白。我突然想跑到大街上对每个人说“薄荷”。过了很久,我又突然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要把薄荷时刻写出来,为什么要把自己心灵的另一面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很想“毁尸灭迹”,把文档删了电脑砸了再扔到窗外。
哦对,这不就是薄荷时刻吗?我仿佛又变成了一个有血有肉的高中少女,想撕了试卷,想把课上捣乱的人扔出窗外,想给讨厌的人一拳,想在大街上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