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作文情感缺失的原因与对策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kinhush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作的目的是把所感所想所见所听、对自己有感触的东西记录下来,通过分析综合总结和反思,达到给人以美、给人以启迪、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反思等目的。对于善于写作的中学生来说,写作是一种富有乐趣的脑力劳动。反之,写作就是一种痛苦的煎熬,因为脑海中一片空白,没有可感、可想、可记录的东西。究其原因,主要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分析。从客观方面看,主要是教师和家长不重视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在引导孩子体验生活方面有所欠缺;主观方面看,主要是学生本身不善于阅读、不善于观察、生活感悟少、或者羞涩于表达自己内心情感,导致对写作丧失兴趣。我见过这样一个孩子:从小就不善言语,每当写作文的时候,总是要拿出几本作文书摘抄,不是罗列摘抄优美的词句,驴唇不对马嘴,就是情感苍白,空洞无物,滥用各种修辞手法,即使偶尔有比较优美出色的文章,也完全是仿照他人的模式,没有自己的思想与情感。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中学生感受了社会的巨大变化,本应思维活跃、情感丰富、充满活力,可为什么有的孩子写的作文却枯燥单调、没有激情呢?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两个,即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下面试一一分析。
  一、客观原因
  1、家长不重视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在引导孩子体验生活方面有所欠缺。一个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要从小培养。家长带孩子外出、或者家里来了客人,家长应该引导孩子用适合的语言和人打招呼;每天孩子回到家,应该和孩子交流谈心,让他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发生的事情,或者针对某一件事情表达自己的看法,家长应引导孩子从多个角度看问题、分析问题,并用语言表达出来……诸如此类,久而久之,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观察事物的能力,将会大大增强。反之,有的家长,不注意这些因素对孩子的重要性,孩子不与人打招呼则听之任之,每天忙于琐事没有时间和孩子交流,不给孩子充分表达的机会,不注意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认为中学生与父母有代沟,不愿交谈都属于正常现象,从而忽略了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对写作和今后的人生发展的重要意义。
  2、教师的应试教育观念根深蒂固,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在素质教育的今天,仍然有很多教师思想观念转变不过来,主题和主导的关系摆不清,学生根本没有口语表达的时间和空间,导致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强,不能自主学习。还有很多中学,作文课几乎不上,光肯课本,即使上作文课,老师也不加以指导,只是给孩子们出个题目,念一篇精品文章让孩子照猫画虎,结果写出来的作文全部一个模子,而老师也不以为然,认为思路清晰、语言流畅、前后呼应就顺利通关。
  二、主观原因
  1、学生的生活体验少。目前大部分中学生都是以考试为目的,为了应对考试而不得不抓紧一切时间学习课本知识,除了正常上课,假期还要参加各种补习班,社会实践活动少,生活阅历不丰富,是导致学生作文情感枯竭的原因。
  2、贫乏的课外阅读。很多孩子的家长要求其子女把精力主要放在学习各门功课上,孩子阅读的课外书只有简单几种,如,全国中考优秀作文、作文荟萃等等,文学名著很少涉猎,而且很少去分析和体会文章或著作所反映的思想内涵,主要是学习好词好句罢了。
  3、不善于把生活中的感悟积累下来。学生在作文时,大脑一片空白,面对着题目冥思苦想,不明白为什么别人写出的东西自己会被深深触动,可自己的身边或者身上也发生过同样的事情却没有及时感悟到。其实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事,她们也是有感悟的,只是没有仔细去揣摩和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思想内容,没有及时把自己的体会留下来。因此导致写出的作文空洞无味、苍白无力,毫无感情可言。
  三、思考与对策
  针对中学生作文情感缺失的原因,我认为可采取如下对策:
  1、 家庭中重视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首先要为孩子创设宽松和谐的语言环境,使孩子有话敢说。父母要经常以孩子感兴趣的事物为切入点,支持和引发孩子表达的愿望,为他们提供畅所欲言的机会。其次要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使孩子有话可说。父母要有意识地带孩子去体验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走进大自然,观察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教育孩子做个有心人,把自己所闻所见所思所感大胆及时记录下来,捕捉生活灵动的一瞬,做生活的有心人。再次是抓住生活中的各种表达机会,使孩子有话愿说。中学时期,是孩子的敏感期和叛逆期,父母应仔细观察孩子的行为,经常与孩子愉快的交流,让孩子有快乐的情感体验,促使孩子乐于与家长交流与表达。
  2、 更新教育理念,变指导教学模式为引导教学模式。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充分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善于接受和肯定学生作文中的叛逆思想和观点,并对之进行正确的引导,鼓励学生创新写作,关注课本以外、课堂以外的知识,鼓励学生多与社会接触,与不同的人交往,关注社会乃至整个世界的变化。其次要为学生提供阅读空间和时间,安排阅读课程,引导和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同时引导学生与人分享读书心得。经验证明,大量的阅读是提高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的的重要途径。
其他文献
师生关系是教师对学生施加教育影响的重要方面,是“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渠道,它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主要的人际关系。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关系如何,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的效果。那么,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呢?  一、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  尊重学生是培育和谐师生关系的前提,也是教师教育教学民主作风的体现。现代的中学生民主意识和平等意识非常强,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作为一名教师,应时刻意识到自
期刊
现在学生的阅读状态急需彻底的加以调整与改变。如何构建学生与文本、与教材之间的直接对话,从而搭建起基于“自已的阅读鉴赏心得”的交流平台并完成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呢?我认为将“圈点批注法”运用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所谓圈画批注式阅读教学,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理解感受、情感体验、知识储备,与文本展开独立、独立的对话,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对文本
期刊
当我看到这本书的时候,第一感觉就是想到了人的优点。难道书中讲到的就是人有哪些优点?如何发扬优点,使良者变优?优者更优?通过细细地阅读,我才明白,本书就是诠释了一个主题:如何抗拒忧虑,变负为正,得到快乐。  著名的石油大王约翰·洛克菲勒,无休止的工作,无穷无尽的烦恼,长期的不良生活习惯导致的失眠,以及缺乏运动和休息,已经夺去了他的健康。一旦因忧虑失去了健康,也就意味着失去了一切。而且,忧虑可以摧毁女
期刊
江苏省特级教师程韶荣老师在《在“逆教”中追求生成》中首次提出了“逆教”的概念。程韶荣老师认为就语文课堂教学分类来说,如果仅从进展的顺利与否的视角来考察,可以分为“顺教”和“逆教” 两大类型。所谓“顺教”是指“师生双方合作默契,在问题讨论中按照预设步步推进,没有什么阻碍,不需要教者反复启发就能达到目的,如行云流水一般”。而所谓“逆教”就是一个问题提出来,“往往经过多次启发,颇费一番周折才终于达成预设
期刊
发现法作为一种教学方式,无论是教学过程,还是教学目标,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学,这种意义下的“发现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为主要特征,学习过程中,学生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其认知、动机、行为都能得到积极有效的参与。接受式教学是指学生通过教师呈现的教学内容来掌握现成知识、形成技能的一种教学形式。两种教学方式在我们现行的教学中各有其存在的空间,何者更适合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后续发展?下文就观课所思
期刊
陶渊明留存下来的文学作品较多但陶渊明写的传记文学作品却只有两篇,一是《晋故征西大将军史孟府君传》,一是《五柳先生传》。前者是他为外祖父孟嘉立传,实有其人,实有其事;后者是为五柳先生立传,内容是虚构的。以前读陶渊明的一些诗歌让人感觉到他的田园生活是闲适快乐的,但从这篇文章来看却是忧愁痛苦的。诗中的这位五柳先生是多么希望在酒醉中自我解脱痛苦, 抑或在酒精刺激中更悲痛地麻醉着自己的灵魂。那么, 假托五柳
期刊
目前很多观点认为多媒体应该创设出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使学生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同时,很多的教育资源很快的就可以显现在学生面前,既可以大量节省教师讲课、板书的时间,又增加了课堂教学容量,收到一定效果。但是,很多老师也养成了惰性,不经过筛选,不管适合不适合都应用多媒体未发挥语文学科的认知功能。主要掌握语文本身的字、词、句、段、篇基础知识,获得语言功能。而现阶段多媒体的应用在学校教学中所有学科的教
期刊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随着某些媒体的不负责任的宣传以及电脑网络的普及,初中学生传统的两性思想观念受到了严重的冲击,早恋现象变得愈来愈突出。早恋所衍生的副作用众所周知,小则关系到学生个人的前途、幸福,大则关系到社会的安宁、祖国的未来。所以,处理初中学生早恋问题依然是我们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教育问题。  第一,要摸清底细,心中有数  初中学生早恋情况比较复杂。有的是长期共同
期刊
刚开始看到《第56号教室的奇迹》的故事,感觉更像一篇抒情散文,也许正因为是在这平凡中所诞生的奇迹,才令人倍加感动。雷夫艾斯奎为他的学生们在贫民窟的教室里营造了一个快乐的天堂,而他用爱心和智慧所浇灌出的,必定是不平凡的结果。  读后,更多的是感动。  一间教室的容量可以很大很大,可以带给孩子无限多的东西——我们能分享到这样的教育智慧,就是获得力量,在未来也会创造一个奇迹。  雷夫老师凭借着一股对教育
期刊
“因为踏上讲台而幸福,因为拥有一个班而幸福,因为陪伴学生成长而幸福,因为享受学生的进步而幸福,……” 当时读这首诗的时候,很感动。然后仔细想想,这么多年班主任当下来,真的有很多细微的幸福。原本幸福就是一种感受。  一、幸福是处处流淌的爱心  一个积极上进,具有凝聚力的班集体是学生取得进步的前提。现在的孩子自我意识很强,缺乏一颗关爱他人,感恩生活的心。为此,我有意识地创造条件,抓住点滴小事感染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