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记忆里的巴社山

来源 :三月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7342894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到中年,儿时的记忆己有些模糊,可外公外婆家的巴社山却让我一直铭记在心。那里山高林茂、草绿石奇、谷幽水秀、雾浓云美、民俗奇异,还有很多神奇的传说,是我心中的“神山圣峰”,还有那黄澄澄的柑橘和外公存放在竹筒里香脆的米椎果更是让我难以忘怀……
  从我家到外公家要走半天的路,儿时的我一点都不觉得累,每年的中秋节和春节我几乎都在那里度过。因为中秋是米椎果成熟的季节,春节是柑橘最甜的时候,而春节挨着外公在火塘边听他讲关于巴社山的各种传说更是惬意,巴社山的巍峨神秘和仙居神传激起了我儿时无限好奇。每次去外公家我都要爬上巴社山山顶,先是缠着外公或舅父带路,后来就找村里同龄的老表、伙伴同去。
  巴社山是位于东兰县长乐镇永模村红水河畔的一座独秀峰,海拔1087米,是东兰县的第二高峰,那里是树的海洋、鸟的天堂,古老的参天大树,浓叶蔽日,林中鸟巢,抬头可见,各种飞鸟出没于林海之中,还有各种野兽出没无常。春夏秋时节,蜜蜂、马蜂采花穿梭,嗡嗡而过。山里的空气清新,令人心旷神怡。在山顶四顾,视野极其开阔,可以观赏到云雾缭绕中的红水河如“翡翠玉带天上来”的壮观景象,两岸群峰如笋,盘山公路蜿蜒盘旋,连绵的青山,闪亮的河流,幽静的池塘,散落的村庄,浓密的树木,翠绿的农田,让人如临仙境。
  这里的水,让人敬仰。有关水的传说,千奇百怪,令人惊叹。巴社山也叫“仙居山”,其山顶上有一股股清冽甘纯的泉水从山岩之中喷涌而出,汇成小溪。50多年前,从山腰到山顶有12座山塘水库、99个山泉眼,世世代代灌溉着千亩农田,养育着附近的村民。最令人称奇的是位于半坡上的3个水塘。那时候,水尤清洌,塘深9米,底物可览,3个水塘如同3个天湖,水平如镜。天气暖和时,常有鱼翔塘底,白鹤飞旋塘边。盛夏时节,牧童最爱来这里戏水,最大的一个池塘叫“太平塘”,小孩叫它“太平洋”,塘边长有古松怪柏,塘里常有野鸭出没,青蛙跳跃。大塘下边有个深塘叫“桥拱塘”,传说此塘藏有蛟,令人望而生畏,谁也不敢在此停留或下塘游泳,只有那些胆大的才敢下去开水灌田。继续往山顶走1公里左右,有一个水塘称“目漆塘”。牛群过往时,常进出洗澡,水塘浑浊,不知深浅。那里有一个“东塘”更是让人称奇,塘里有很多泥鳅,但不能打捞,更不能吃。听村里的老人说,曾有几个年轻人不信邪,下塘捞泥鳅,而泥鳅刚捞上塘边,下塘的两个年轻人就脚软得走不了路,也记不得回家的路。后来有个老人路过,把泥鳅倒回塘里,两个年轻人才恢复如常,以后再也没有人敢到塘里捞泥鳅。
  临近山顶,有一处是整座山最平的地方。那里是一片相当于几个足球场宽的草地。其间有几个水池,大旱之年也从没断流、干涸,故被人称为“天池”,也叫“皇帝池”。池边有几棵古老的枫树,高大参天,浓叶蔽日。如果爬到树上,顺着红水河眺望,东兰通往金城江的公路犹如一条金光大道躺在面前,安娄大桥和隘洞、长乐、三弄公路也能清楚地看见,南丹吾隘和天峨也扑入眼帘,隐隐约约好像还能听到下游岩滩电站的水声。
  传说古代有个皇帝到巴社山游山打猎,看到山上古木参天,野果成林,树上猴子跳跃,天上飞鸟成群,虎豹野猪出没无常,芳草铺地,怪石林立,景色宜人。皇帝天天打猎,满载而归。吃不尽的山珍河味,打不完的猎物,观不完的奇山异景让皇帝乐不思蜀,便决定在山顶修建行宫。由于山顶没有水,皇帝就在山顶挖了一个大水池,然后亲自带头下山取水,蓄满水池。皇帝的执着惊动了天上的玉皇大帝和土地神,刹那间,天昏地暗,狂风大作,电闪雷鸣,倾盆大雨铺天盖地地下个不停。第二天,人们看见满山遍野都有泉水流出。好奇的人还沿坡查看泉水源头,并认真数了数,有99处之多。山顶的皇帝池也己蓄满水,但不外流。尤为神奇的是,惊天动地的风雨过后,皇帝和随从却消失得无影无踪,不知去向。这99处山泉,有个别到冬季或大早年头会断流干涸,但山顶的皇帝池却时时水满,也不向外流动,这就是巴社山的“天池”传说。可惜当年的皇帝池由于天长日久无人管理至今己面目全非,只看到一个一米多深的沼泽凹地,水池的水仍然清洌如镜,只是杂草丛生。
  山顶上,还有一片百兽仙牛林,一百多块五吨、十吨不等的鹅卵石成双结对地伏在林中青草里,像牛吃草一样逼真,放牛人找牛的时候,常常误把石牛当真牛,有的石头还像配鞍的战马,像鲸鱼、海狮、大象、河马……巴社屯的后山上还有一条跑马道和庙堂。相传很久以前有神仙到巴社山,看到山上风景秀丽,村民淳朴,团结互助,安居乐业,神仙就决定定居山上,感受人间烟火。为了保护人民的安危,神仙便在这里砌起了墙,造了步道,据传步道绕坡而行有8公里长,站在步道上眺望四周群山,南丹、凤山、天峨的山峰和村屯映入眼帘,龙滩电站的雄姿也隐约可见。
  巴社山的仙果传說让世世代代村民遵守规矩。巴社山气候温凉,适合各种水果生长,果树品种众多。阳春三月,百花争艳,李白杏黄,桃红柳绿,鸟语花香,牧笛悠扬,美景如画。夏秋之交,果实累累,最多的是桃、李、梨、柑橘和柠檬。据传,山顶上有一片野李果树,个小香甜,只能饱食,不得带走。有一天,一个背着背箩的村民爬上果树摘果吃,树上有两个果落进他的背箩里,当他吃饱了果要返回家时,却迷了路,转来转去又回到原地,走了半天仍出不了果林。他无奈就地躺下,落进背箩里的两个果滚出来后才找到路,回到家时已是半夜三更。我小时候听到这个传说后,上山打野果也只在山上吃完,不敢带回家。
  十里高坡的巴社山冬暖夏凉,水源良好,土地肥沃,这里出产的大米、玉米和瓜果蔬菜的品质都比其他地方优良,营养价值特别高。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有16位知青先后到巴社来插队,当时知青住的房都是火砖砌的,盖着瓦,长长一排,全是平房,还有一个小操场,两个人住一个房间。我每次去外公家都到那里玩,听知青唱歌、吹口琴、拉二胡,有时还能吃到精美的糖果。如今知青房早己被拆了,真是可惜。
  巴社山还是东兰县有名的革命圣地。那里不仅山清水秀,风景优美,而且地理位置独特,易守难攻,是中国早期农民运动领袖、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第二十一师师长韦拔群在红水河东岸的革命据点之一。
  巴社山的传说流淌着许多神奇,散播在红水河流域。几十年过去了,巴社山由于受人为活动的影响,缺乏保护,很多自然景观己面目全非。值得欣慰的是这几年来,东兰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生态保护和旅游开发,2015年县政府决定开发巴社山生态旅游景区,将巴社山打造成红水河流域标志性旅游风景区,成为全国独具特色的集文化体验、观光旅游、健康养生、户外运动、休闲度假为一体的高端旅游区。目前,二级公路己通达山顶,覆盖了整个景区,环坡步道己恢复4.2公里。不久的将来,拥有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观、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物产、神奇厚重的人文底蕴的巴社山,一定会吸引更多游客的目光,巴社山的明天会更好。
  巴社山在我心中永远是那么高大、厚实、威武、卓尔不群。
其他文献
我是一枚落在他乡的叶子,在异乡的风里慢慢吹着乡愁。我的乡愁是一杯酒,是一个名字——“念乳屯”。在我心中,这是世界上最诗意的名字!  车窗外飘着小雨,像淅淅沥沥的回忆……  群山连绵,一片片绿色的树林在我的眼中荡漾,路边的野花在微笑,電线杆安静地伫立在土地上。汽车缓慢地在弯曲的乡村公路行驶,此时的我越来越体会到“近乡情更怯”的深刻内涵。  “三月三”——我回来了!  亲爱的土地,我回来了,顺着风的方
期刊
一  而今,春意正浓。  我们漫步在湖边,看湖光山色,听莺歌燕语,任和煦的风吹拂着我们的肌肤。我们在风声中窃窃私语,在草地上撒欢,寻找生命的原初,让灵魂脱俗,远离城市的纷纷扰扰,去叩响大自然的神殿。  随即陷入油菜花的海洋,你的目光柔和如这三月的湖水,笑靥迷人。  二  三月,野草蔓蔓。  万物在闪亮的水声中回归原乡。花开的声音,鸟鸣虫吟声,风雨声,交汇组成了一首春天的交响曲。  人间春意更浓。 
期刊
清明节的前两天,我们一行人往大山的方向进发,祭拜先祖。要祭拜的先人连我们同行中最年长者都没见过,我们自然不认识。我们一行人神态怡然,步履轻松,仿佛这是一次踏春之游,或者是一次走亲访友。  客家人的风俗,过了春分日就开始为新坟旧墓铲除杂草,培上新土,并行祭拜礼俗。春分日一般祭拜去岁的新坟,第一次祭拜,称为“开新山”。亲人故去不久,坟上新土草色尚淡,心上伤口犹新,所以这日人们的情绪显得要低落些,春分日
期刊
在看张培培表演前,我对这位“90后”能否担当第29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现场竞演的重任画上一个问号。但演出结束后,我把问号改成了感叹号!  豫剧《戈壁母亲》讲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来自河南农村的中年妇女柳月季带着即将成人的儿子钟槐和捡来的女儿钟柳到新疆寻找丈夫,最终成为第一代军垦人的故事。主演母亲柳月季的张培培出场时的年龄扮相与演她儿子和女儿的演员差不多。然而,随着剧情推进,张培培渐渐地化为了柳月季
期刊
据《宜州市志》记载,蓝祥是清代宜山县永定土司加洞村(今河池市宜州区石别镇三寨村)人,蓝祥生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正月,嘉庆十八年(1813年)无疾而终,按中国传统的天地各加一岁的算法,他的寿缘为146岁。他一生走过两个甲子年,经历清康熙、雍正、乾隆、嘉庆4个朝代。在142岁时,嘉庆皇帝特赐予蓝祥“庆吉颐重”之牌匾和“四朝雨露一身覃”的诗句。  嘉庆皇帝赐给蓝祥142岁生日的御笔诗石碑刻,现藏于
期刊
大凡一个地名,大都有何以为名的根源。都安瑶族自治县有一个地方,相传远古时候就是植被茂密,古木参天,无论春夏秋冬,都是郁郁葱葱、菁菁盛盛,故名“菁盛”。  不过,菁盛得名于草木茂盛,却成名于当地的风物。正如一句无名诗所述的那样:“天下风物处处是,都安菁盛也风流。”  菁菁盛盛名副其实  来到菁盛的人,必到文华村加意屯。因为这里有一株“葡萄工”。村民没人知道这株细根穿入好几块台地、繁茂的枝叶爬满大半边
期刊
“三月三”,这是一个与映山红一起绽放的日子,是龙胜县城一年一度最亢奋的日子。这一天,一是要实行交通管制,一个小山城一下子涌入那么多的车辆,只能在城郊消化。二是“三月三”节日活动分在几个会场进行,一个人无法全都走到,只有跟着电视现场直播不断跳转、切换的画面,才能看个大概。三是广西电视台这几年将龙胜县城和龙脊景区作为全区“三月三”活动的分会场,更是盛况空前。  龙胜古称“桑江”,从流过县城的母亲河得名
期刊
朋友,在同一天里,你感受过苗族斗马的激烈场面吗,你参加过浪漫多彩的苗族打同年活动吗,你聆听过动人心弦的“朋比”比赛吗,你见识过热热闹闹的唢呐演奏吗,你体验过成千上万人集体捉鱼吗,你品尝过壮家打包生、苗家重阳酒、侗家石头鱼、瑶家煨土菜吗?如果你想体验一下,请在“三月三”期间来融水吧!  “三月三”的由来  壮族群众聚居的三防镇,位于融水苗族自治县西北部,九万大山山脉环绕全镇,距离县城85公里,总面积
期刊
“三月三”里婆王诞,送花赐子家家欢;  年年感恩求保佑,花婆庙前把愿还。  这首仫佬族山歌流传于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是仫佬族“三月三”花婆节的真实写照。三月三源于我国古代的“上巳节”(古时以农历三月上旬巳日为“上巳”,又称“修禊节”),最初是以巫术信仰为依托举行的乞婚配、求生育习俗活动,后演变成为我国古老的男女相恋的歌节。  广西“三月三”是壮族的重大节日之一,是传统骆越文化的主要表现。不少少数
期刊
柳侯公园是为纪念唐代柳州刺史柳宗元所建的公园,唐宋的古迹,明清的石刻,几经修葺的古建筑和亭亭如盖的参天古树融合在一起,蕴藏着深厚的历史文化,被柳州市民称为“绿肺”,像一块晶莹的绿宝石镶嵌在柳州市柳江北岸。多年来我一直居住、工作在柳侯公园的附近,“近水楼台先得月”,使我有条件经常去访问她,尽情投入她的怀抱,同她产生了异常深厚的感情。她陪伴我度过童年、少年、青年、壮年,直到今天与我仍有着未了的情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