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底蕴深厚的柳侯公园

来源 :三月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banb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柳侯公园是为纪念唐代柳州刺史柳宗元所建的公园,唐宋的古迹,明清的石刻,几经修葺的古建筑和亭亭如盖的参天古树融合在一起,蕴藏着深厚的历史文化,被柳州市民称为“绿肺”,像一块晶莹的绿宝石镶嵌在柳州市柳江北岸。多年来我一直居住、工作在柳侯公园的附近,“近水楼台先得月”,使我有条件经常去访问她,尽情投入她的怀抱,同她产生了异常深厚的感情。她陪伴我度过童年、少年、青年、壮年,直到今天与我仍有着未了的情缘。
  还记得四五岁时,我家住在北大路,日寇飞机经常空袭柳州,跑警报时,父母总是将我带进柳侯公园,在园内的树下、假山旁躲藏,公园成了我们的避难所;后来我家搬到公园路,初中毕业后,我不幸染病,休学家中,因为家中人口多住房狭窄,我经常独自到柳侯公园散心,在园内树下的凳子上休憩,呼吸新鲜空气,一年后病情竟然好转了。说来也巧,45年后,我患了美尼尔氏综合征(一种由耳疾引起的眩晕、耳鸣等病症),并经常发作。于是我每天就到柳侯公园晨练,打太极拳、唱歌、跳舞,也是在一年后恢复了健康。可以说,柳侯公园成了我的疗养院。
  我的青年时代,与爱人的第一次约会,地点就选择在柳侯公园内。从那时起,我们在园中拂面的条条柳丝里探寻春天的踪迹,夏天在大树下纳凉消暑,在秋菊绽放的笑靥中迎接金风玉露,在落叶的舞蹈中迎接冬天的降临,公园的每个角落都留下了我们的脚印。我的两个孩子相继出生,一年年长大,节假日他们嚷着要我带去公园游玩,于是柳侯公园的儿童乐园接纳了新的小客人。秋千、滑梯、海盗船、登月火箭、旋转木马,他们玩了还要玩,总是赖着不肯走。柳侯公园成了我们两代人都爱去的地方。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才渐渐了解柳侯公园的历史。柳侯公园始建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宣统元年(1909年)进行扩建,当时面积只有10多亩,后来扩大到40多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不断拨款维修、扩建并增添公园的设施,把柳侯公园建成一个花团锦簇的综合性大公园、一个劳动人民的乐园,公园的面积剧增到280亩,其中水面60多亩。在扩建公园的过程中,我总算得到了一个为公园出点力的机会。60年代初,我同许多军民一道参加扩建公园的义务劳动,为公园挖水塘,将几个水塘连接起来。2006年,为了迎接更多的游客,给群众更多的方便和实惠,柳侯公园成为免费开放的公园。
  在同柳侯公园不断亲密接触的过程中,我也加深了对柳侯公园的认识和了解。柳侯公园是为纪念治柳州有善政的唐代政治家、文学家柳宗元而兴建的,她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能引发我的思古之幽情。园中的柳侯祠、柳侯衣冠墓、柑香亭、罗池,这些名胜古迹,都在向我讲述唐代元和十年(815年)柳宗元被贬来柳州任刺史后的故事,他除弊政、兴文教、释奴婢、挖水井、种柑植柳,发展生产,为柳州人民做了许多好事。柳州人民为了表达对他的敬仰和怀念,一代一代搜集、修建并保留下这些引以为豪的珍贵历史文物,使柳侯公园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更可喜的是,在20世纪90年代,园内发掘出土了10多件古代建筑文物和一条古代建筑道路遗址,增添了公园的历史文化内涵。
  柳侯祠是我经常参观瞻仰的地方,我还先后多次带着我的两个孩子同去,让他们学习柳州的历史文化知识,接受先贤崇高思想品德教育。柳侯祠原名“罗池庙”,是柳宗元去世后第三年(821年)柳州地方人士按照他的遗愿“馆我于罗池”而兴建的,在一千多年的漫长历史中,经过多次颓败、修缮,现在的柳侯祠是清代的建筑格式。祠堂庄严肃穆,为三进平房,大殿安坐着柳宗元铜像,祠内最珍贵的文物是历代保存下来的40多方石刻,有记载柳宗元功绩和传说的,有记述柳侯祠历代修建情况的,有后人凭吊柳宗元留下的感怀诗等。正如文学家郭沫若参观柳侯祠后题的诗句:“柳州旧有柳侯祠,有德于民民祀之。”柳州人尊敬柳宗元的情結,可以说是代代相传的,因为柳宗元在柳州做的好事深入人心,古代民间一直有“柳侯以身示教,柳人知学自此始”的说法。
  这样一位有德于民的先贤,自然会受到柳州人民的尊敬。柳侯祠寄托了人们对柳宗元的怀念,直到现在,每年清明节,柳州人还自发地举行祭奠柳宗元的活动。
  柳侯祠内现存《龙城石刻》复制品,是一块长约1.5尺,宽4寸的残缺石碣,上面刻着“龙城柳,神所守;驱厉鬼,出匕首;福四民,制九丑。元和十二年。柳宗元。”据传这块《龙城石刻》从土里挖出来时,旁边还有一把短剑,所以又称“剑铭碑”。
  这是柳宗元逝世前两年,在一次向其部下魏忠、谢宁、欧阳翼等人交代后事时写下的一篇铭文。这篇铭文笔法苍劲、雄健,内容是表达他爱护百姓,诅咒邪恶势力,是不可多得的书法佳作。大家提出为了使它传于后世,不如镌刻在石块上,经柳宗元同意,便将这篇铭文镌刻成碑,连同他佩戴的一把短剑一起埋入土中。历经千年人世沧桑后,被一位百姓无意挖掘到,可惜不久即流失,只留下拓片。
  另一件重要文物“荔子碑”,碑文是过去每年祭祀柳宗元时用的祭歌,摘自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写的《柳州罗池庙碑》中的“迎亲送神诗”。此碑是南宋嘉定十年(1217年)刻的,因开头有“荔子”二字,所以叫作“荔子碑”。由于碑文是韩愈写的绝好文章,又是宋代著名书法家苏东坡写的绝好行书,歌颂的是柳宗元的绝好故事,因而叫作“韩诗苏字柳事碑”,又被美誉为“三绝碑”。
  此碑现巍然耸立于柳侯祠内,碑身为断裂合拼而成。柳州流传着一个关于这块“荔子碑”的故事,明嘉靖年间,在战乱中“荔子碑”被毁坏。后来在修筑柳州外城时,有军士拾得半截“荔子碑”,拿来砌城墙,但是每次砌进墙内,城墙就崩塌,后来才发现是“荔子碑”的一部分,在场的人终于醒悟过来,知道拿碑砌墙是对柳侯的不敬,崩塌是惩罚,便将断碑抬回柳侯祠,与残留原处的“荔子碑”拼合在一起,这一珍贵的文物得以完整地保留下来。
  沧海桑田,世事变迁,柳州经历了多次巨变,不变的是对柳宗元的崇敬,对他留在柳州的一大批古迹和文物、遗著一直呵护和传诵至今,成为柳州这座城市深远的文化积淀。
  如今,我虽然搬迁到远离柳侯公园的河东居住,可是,每当我到柳侯公园附近办事和购物,总要去看一看柳侯公园越来越美丽的容颜。
  柳侯公园,一个令我永远迷恋的芳园,令每个亲近她的人“一入芳园思柳侯”。
其他文献
在广西许多地方,农历三月初三都有在房屋门楣上插枫叶的习俗。  传说在古时候,有一年春季,岜下屯发生瘟疫。得病的人初时流涕流泪,再是头痛身痛,后到卧床不起,严重的甚至不治身亡。有些是一人得病,传染全家;有些是一家得病,传染邻里,连去看望的亲戚也未能幸免。  一时间,有病患的人家或是忙着求医抓药,或是忙着祭祖拜庙,或是请道公巫婆驱鬼赶瘟神。能想到的办法,大家全都用上了,但是瘟疫肆虐依然如故。  屯里,
期刊
我是一枚落在他乡的叶子,在异乡的风里慢慢吹着乡愁。我的乡愁是一杯酒,是一个名字——“念乳屯”。在我心中,这是世界上最诗意的名字!  车窗外飘着小雨,像淅淅沥沥的回忆……  群山连绵,一片片绿色的树林在我的眼中荡漾,路边的野花在微笑,電线杆安静地伫立在土地上。汽车缓慢地在弯曲的乡村公路行驶,此时的我越来越体会到“近乡情更怯”的深刻内涵。  “三月三”——我回来了!  亲爱的土地,我回来了,顺着风的方
期刊
一  而今,春意正浓。  我们漫步在湖边,看湖光山色,听莺歌燕语,任和煦的风吹拂着我们的肌肤。我们在风声中窃窃私语,在草地上撒欢,寻找生命的原初,让灵魂脱俗,远离城市的纷纷扰扰,去叩响大自然的神殿。  随即陷入油菜花的海洋,你的目光柔和如这三月的湖水,笑靥迷人。  二  三月,野草蔓蔓。  万物在闪亮的水声中回归原乡。花开的声音,鸟鸣虫吟声,风雨声,交汇组成了一首春天的交响曲。  人间春意更浓。 
期刊
清明节的前两天,我们一行人往大山的方向进发,祭拜先祖。要祭拜的先人连我们同行中最年长者都没见过,我们自然不认识。我们一行人神态怡然,步履轻松,仿佛这是一次踏春之游,或者是一次走亲访友。  客家人的风俗,过了春分日就开始为新坟旧墓铲除杂草,培上新土,并行祭拜礼俗。春分日一般祭拜去岁的新坟,第一次祭拜,称为“开新山”。亲人故去不久,坟上新土草色尚淡,心上伤口犹新,所以这日人们的情绪显得要低落些,春分日
期刊
在看张培培表演前,我对这位“90后”能否担当第29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现场竞演的重任画上一个问号。但演出结束后,我把问号改成了感叹号!  豫剧《戈壁母亲》讲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来自河南农村的中年妇女柳月季带着即将成人的儿子钟槐和捡来的女儿钟柳到新疆寻找丈夫,最终成为第一代军垦人的故事。主演母亲柳月季的张培培出场时的年龄扮相与演她儿子和女儿的演员差不多。然而,随着剧情推进,张培培渐渐地化为了柳月季
期刊
据《宜州市志》记载,蓝祥是清代宜山县永定土司加洞村(今河池市宜州区石别镇三寨村)人,蓝祥生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正月,嘉庆十八年(1813年)无疾而终,按中国传统的天地各加一岁的算法,他的寿缘为146岁。他一生走过两个甲子年,经历清康熙、雍正、乾隆、嘉庆4个朝代。在142岁时,嘉庆皇帝特赐予蓝祥“庆吉颐重”之牌匾和“四朝雨露一身覃”的诗句。  嘉庆皇帝赐给蓝祥142岁生日的御笔诗石碑刻,现藏于
期刊
大凡一个地名,大都有何以为名的根源。都安瑶族自治县有一个地方,相传远古时候就是植被茂密,古木参天,无论春夏秋冬,都是郁郁葱葱、菁菁盛盛,故名“菁盛”。  不过,菁盛得名于草木茂盛,却成名于当地的风物。正如一句无名诗所述的那样:“天下风物处处是,都安菁盛也风流。”  菁菁盛盛名副其实  来到菁盛的人,必到文华村加意屯。因为这里有一株“葡萄工”。村民没人知道这株细根穿入好几块台地、繁茂的枝叶爬满大半边
期刊
“三月三”,这是一个与映山红一起绽放的日子,是龙胜县城一年一度最亢奋的日子。这一天,一是要实行交通管制,一个小山城一下子涌入那么多的车辆,只能在城郊消化。二是“三月三”节日活动分在几个会场进行,一个人无法全都走到,只有跟着电视现场直播不断跳转、切换的画面,才能看个大概。三是广西电视台这几年将龙胜县城和龙脊景区作为全区“三月三”活动的分会场,更是盛况空前。  龙胜古称“桑江”,从流过县城的母亲河得名
期刊
朋友,在同一天里,你感受过苗族斗马的激烈场面吗,你参加过浪漫多彩的苗族打同年活动吗,你聆听过动人心弦的“朋比”比赛吗,你见识过热热闹闹的唢呐演奏吗,你体验过成千上万人集体捉鱼吗,你品尝过壮家打包生、苗家重阳酒、侗家石头鱼、瑶家煨土菜吗?如果你想体验一下,请在“三月三”期间来融水吧!  “三月三”的由来  壮族群众聚居的三防镇,位于融水苗族自治县西北部,九万大山山脉环绕全镇,距离县城85公里,总面积
期刊
“三月三”里婆王诞,送花赐子家家欢;  年年感恩求保佑,花婆庙前把愿还。  这首仫佬族山歌流传于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是仫佬族“三月三”花婆节的真实写照。三月三源于我国古代的“上巳节”(古时以农历三月上旬巳日为“上巳”,又称“修禊节”),最初是以巫术信仰为依托举行的乞婚配、求生育习俗活动,后演变成为我国古老的男女相恋的歌节。  广西“三月三”是壮族的重大节日之一,是传统骆越文化的主要表现。不少少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