仫佬族“三月三”花婆节

来源 :三月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NYE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月三”里婆王诞,送花赐子家家欢;
  年年感恩求保佑,花婆庙前把愿还。
  这首仫佬族山歌流传于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是仫佬族“三月三”花婆节的真实写照。三月三源于我国古代的“上巳节”(古时以农历三月上旬巳日为“上巳”,又称“修禊节”),最初是以巫术信仰为依托举行的乞婚配、求生育习俗活动,后演变成为我国古老的男女相恋的歌节。
  广西“三月三”是壮族的重大节日之一,是传统骆越文化的主要表现。不少少数民族地区也把“三月三”当作情人节或者是对歌节。可在仫佬族地区,“三月三”主体并不是对歌节,而是以祭祀花婆为主体的花婆节。村民称花婆为“婆王”,“三月三”这天就是仫佬族“婆王”的诞生日,因此叫“婆王诞”,又叫“花婆节”“婆王节”“小儿节”“生命节”。
  据《罗城县志》《仫佬族通史》《仫佬族文学史》等文献,在仫佬山乡,每到“三月三”,整个村庄家家户户都到花婆庙奉祀送花赐子的花婆,祈求平安。供拜花婆的祭典活动十分隆重。仫佬族地区的新婚夫妇完婚时还要向花婆许愿,祈求早赐儿女,生育后必携酒肉红蛋等祭品供祭花婆,以示感恩还愿。
  相传,花婆是专管小孩生死簿的凶神,也是掌管生育的神灵。这与古代“上巳节”的内涵是相通的。传说花婆掌管着一座极大的花山,也有传说掌管着一个极大的花园,这花山和花园俗称“花婆山”和“花婆园”。她在花婆山和花婆园里种的花都可以变成人,她送花给谁家,谁家就生小孩。送红花的是女孩,叫“金花”;送白花的是男孩,叫“银花”。
  如果花婆山或花婆园里的花长得茂盛鲜艳,赐给人间的小孩就平安健壮。如果花婆山或花婆园里的花生虫变褐色,小孩就生病有灾难。花婆给花除虫,小孩的病就会好起来;花婆给花淋水,人间的小孩睡觉也跟着全身冒汗。人去世后灵魂会回花婆山或花婆园,又还原为花,花婆再将花送给他人,这人便到别家投胎去了。如此循环往复,花不败,人不断。
  仫佬族乡村所建的花婆庙比较小,像村中人家的厨房,低矮的土墙墨瓦,肃立于村前平整的田畈路边,因拥有村人对其的敬畏,就有了神秘和威严。
  “三月三”拜花婆庙,凡仫佬族乡村都立了规矩:由族长或村民小组组长牵头或村中数户一组每年轮流“做头”(也称“做冬”)。如十户一组,节前这十户“做头”人家商量分工,按当时市价算好餐饮开支后,派人到村中挨家挨户募钱。到了“三月三”这天,“做头”的人家一早便招呼着上集市购买肉类和蔬菜,有整只的猪头、猪肉、鸡和蔬菜,其中少不了蒜薹、蔥花、黄豆等仫佬族的标配。买回的菜都被拉到花婆庙旁。上午阳光正好,“做头”人家的男人们在庙旁垒灶劈柴,起火烧水;女人们则早己挑来了一桶桶井水,洗菜切菜,宰鸡炖肉。
  中午时分,负责献祭的“做头”人家,摆上猪头全鸡,酒茶碗筷,开始第一轮祭供,向花婆报告各户情况,祈求她保佑小孩健康。祭供过后,人们将猪头和全鸡切块切片,由负责炒菜的人将所有的猪肉、鸡肉和标配蔬菜倒进大铁锅分几轮焖炒。等所有的菜肴都炒熟分盆后,就开始第二轮的献祭。盛菜大多用大盆,满满的一盆菜抬到供台上,又重新摆上酒茶米饭。这时,村中各添丁的人家也带上煮熟染红的鸡蛋和酒肉来祭祀花婆,感谢花婆送花赐子的恩德。祭供结束后,“做头”人家点响鞭炮。随后,男人在花婆庙旁的田间地头围着大盆菜席地而坐,饮酒闲聊;女人们也围着大盆菜肴,蹲着扒饭吃菜,不时向添丁的人家道声“恭喜”。添丁的人家会把红鸡蛋送到各桌,每家两枚,让各家分享福分。
  仫佬族群众在过花婆节时也会唱山歌,民间流传的山歌有《求花歌》《花婆歌》《花林歌》《求婆歌》《还婆歌》《安花歌》《贺姜酒歌》《架接命桥歌》等。
  求花时唱《求婆歌》:
  三月初三来报婆,
  一座木桥花有落;
  叹我命苦无缘分,
  空壶无茶难得酌。
  人讲我犯龙虎煞,
  天狗吃了我的花;
  夫妻吵闹姻缘丑,
  叩拜花婆,
  求你送我一枝花。
  三月初三来求婆,
  六月初六来还婆;
  用钱备办三十六,
  买鸡买肉,
  样样办齐送给婆。
  今年求你三月三,
  六月初六又来还;
  明年若有花枝到,
  夫妻拜谢,
  花婆恩德比海宽。
  举行“求婆”仪式后,如果妇女如愿怀了身孕生了小孩,便要在来年六月初六再备供品到花婆庙拜祭还愿,称“还婆”。“还婆”时唱《还婆歌》:
  求婆把难离娘身,
  求得花枝伴花根;
  一年三百六十五,
  长时记住,
  不忘殿里花婆恩。
  到了台前拜三拜,
  杀鸡杀鸭敬花台;
  三杯酒来三碗饭,
  烧香拜请,
  三位花婆近前来。
  仫佬族地区除了把“三月三”花婆统称“花婆神”,有的村还有“三婆”之说,即“送花婆”“护花婆”“管花婆”,亦有“三月三花婆”简称之说。
  除了“三月三”祭祀“花婆诞”之外,仫佬族人平时也供祀花婆,凡涉及生育或小孩成长方面的,人们都供祀花婆。如新婚夫妇完婚那天要供拜花婆,求花婆送花。做小孩满月酒叫“姜酒”或“供婆”,届时主家将用猪头、鸡、柑橘、茶叶、酒、米饭等供品供拜花婆。外家送来米箩、甜酒、背带等礼物。酒宴上,人们唱着《贺姜酒歌》:
  坐在厅中唱一阵,
  满屋大小滚阵阵;
  今日主家吃喜酒,
  姐妹姨娘满屋门。
  花婆登殿送太子,
  恭贺主家理应该;
  添了人丁添富贵,
  又添我俩唱歌来。
  太子生来白皑皑,
  十八罗汉来投胎;
  孝顺人养孝顺子,
  金壶接水不分开。
  唱支山歌贺主家,
  今日锦上又添花;
  殿上花婆开恩典,
  送朵金花来给他。
  仫佬族乡村不仅有花婆庙,家里还有“花婆房”“花婆门”,即生儿育女主房。花婆门上的花棚主杆是黄秆京竹,寓意金色闪耀的日子里人兴财旺。“三月三”这天,人们去供拜花婆庙回来后,也少不了供拜花婆门。
  无论是供拜花婆庙还是花婆门时,人人说话都比平时轻声细气,不能有粗暴言语,亦不可讲不吉利的话,这一天空气都变得比往时郑重。平时在生育主房里,亦禁忌污言秽语,更不能做伤风败俗之事。否则,花婆就责怪污染了她的花山和花园,就不给送花了,以示惩罚。
  总之,花婆被仫佬族人认为是掌管人间生育及平安的女神。花婆神话中不仅隐含有强烈的生命意识,体现了仫佬族人民对生命的尊重与珍爱、对平安的祈求与渴望,而且规范了仫佬族人民的道德言行,增强了他们的伦理观念,培养了他们善良、刚正、仁爱的品质。
其他文献
桃花红,李花白。春天的缤纷烂漫中,桂西北山边地头不时能见到长着灰白叶子的灌木开满质朴无华、芳香馥郁的花。这种壮话叫作“花卖”的花树,我小时候没有认真研究过它的学名,那年念着毛主席“战地黄花分外香”这句诗,正值花开季节,教室外飘来阵阵花香,想到“花卖”那碎玉般密簇一团的细细花丝是淡淡的浅浅的黄,花更是分外的香,我便不假思索将“花卖”当作老人家诗中写意的“黄花”。  上大学时,我读的是农学专业。念过植
期刊
在广西许多地方,农历三月初三都有在房屋门楣上插枫叶的习俗。  传说在古时候,有一年春季,岜下屯发生瘟疫。得病的人初时流涕流泪,再是头痛身痛,后到卧床不起,严重的甚至不治身亡。有些是一人得病,传染全家;有些是一家得病,传染邻里,连去看望的亲戚也未能幸免。  一时间,有病患的人家或是忙着求医抓药,或是忙着祭祖拜庙,或是请道公巫婆驱鬼赶瘟神。能想到的办法,大家全都用上了,但是瘟疫肆虐依然如故。  屯里,
期刊
我是一枚落在他乡的叶子,在异乡的风里慢慢吹着乡愁。我的乡愁是一杯酒,是一个名字——“念乳屯”。在我心中,这是世界上最诗意的名字!  车窗外飘着小雨,像淅淅沥沥的回忆……  群山连绵,一片片绿色的树林在我的眼中荡漾,路边的野花在微笑,電线杆安静地伫立在土地上。汽车缓慢地在弯曲的乡村公路行驶,此时的我越来越体会到“近乡情更怯”的深刻内涵。  “三月三”——我回来了!  亲爱的土地,我回来了,顺着风的方
期刊
一  而今,春意正浓。  我们漫步在湖边,看湖光山色,听莺歌燕语,任和煦的风吹拂着我们的肌肤。我们在风声中窃窃私语,在草地上撒欢,寻找生命的原初,让灵魂脱俗,远离城市的纷纷扰扰,去叩响大自然的神殿。  随即陷入油菜花的海洋,你的目光柔和如这三月的湖水,笑靥迷人。  二  三月,野草蔓蔓。  万物在闪亮的水声中回归原乡。花开的声音,鸟鸣虫吟声,风雨声,交汇组成了一首春天的交响曲。  人间春意更浓。 
期刊
清明节的前两天,我们一行人往大山的方向进发,祭拜先祖。要祭拜的先人连我们同行中最年长者都没见过,我们自然不认识。我们一行人神态怡然,步履轻松,仿佛这是一次踏春之游,或者是一次走亲访友。  客家人的风俗,过了春分日就开始为新坟旧墓铲除杂草,培上新土,并行祭拜礼俗。春分日一般祭拜去岁的新坟,第一次祭拜,称为“开新山”。亲人故去不久,坟上新土草色尚淡,心上伤口犹新,所以这日人们的情绪显得要低落些,春分日
期刊
在看张培培表演前,我对这位“90后”能否担当第29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现场竞演的重任画上一个问号。但演出结束后,我把问号改成了感叹号!  豫剧《戈壁母亲》讲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来自河南农村的中年妇女柳月季带着即将成人的儿子钟槐和捡来的女儿钟柳到新疆寻找丈夫,最终成为第一代军垦人的故事。主演母亲柳月季的张培培出场时的年龄扮相与演她儿子和女儿的演员差不多。然而,随着剧情推进,张培培渐渐地化为了柳月季
期刊
据《宜州市志》记载,蓝祥是清代宜山县永定土司加洞村(今河池市宜州区石别镇三寨村)人,蓝祥生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正月,嘉庆十八年(1813年)无疾而终,按中国传统的天地各加一岁的算法,他的寿缘为146岁。他一生走过两个甲子年,经历清康熙、雍正、乾隆、嘉庆4个朝代。在142岁时,嘉庆皇帝特赐予蓝祥“庆吉颐重”之牌匾和“四朝雨露一身覃”的诗句。  嘉庆皇帝赐给蓝祥142岁生日的御笔诗石碑刻,现藏于
期刊
大凡一个地名,大都有何以为名的根源。都安瑶族自治县有一个地方,相传远古时候就是植被茂密,古木参天,无论春夏秋冬,都是郁郁葱葱、菁菁盛盛,故名“菁盛”。  不过,菁盛得名于草木茂盛,却成名于当地的风物。正如一句无名诗所述的那样:“天下风物处处是,都安菁盛也风流。”  菁菁盛盛名副其实  来到菁盛的人,必到文华村加意屯。因为这里有一株“葡萄工”。村民没人知道这株细根穿入好几块台地、繁茂的枝叶爬满大半边
期刊
“三月三”,这是一个与映山红一起绽放的日子,是龙胜县城一年一度最亢奋的日子。这一天,一是要实行交通管制,一个小山城一下子涌入那么多的车辆,只能在城郊消化。二是“三月三”节日活动分在几个会场进行,一个人无法全都走到,只有跟着电视现场直播不断跳转、切换的画面,才能看个大概。三是广西电视台这几年将龙胜县城和龙脊景区作为全区“三月三”活动的分会场,更是盛况空前。  龙胜古称“桑江”,从流过县城的母亲河得名
期刊
朋友,在同一天里,你感受过苗族斗马的激烈场面吗,你参加过浪漫多彩的苗族打同年活动吗,你聆听过动人心弦的“朋比”比赛吗,你见识过热热闹闹的唢呐演奏吗,你体验过成千上万人集体捉鱼吗,你品尝过壮家打包生、苗家重阳酒、侗家石头鱼、瑶家煨土菜吗?如果你想体验一下,请在“三月三”期间来融水吧!  “三月三”的由来  壮族群众聚居的三防镇,位于融水苗族自治县西北部,九万大山山脉环绕全镇,距离县城85公里,总面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