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评价与人才培养的关系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zhiyong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从精英化发展到今天的大众化,概括的成就是:教育机会扩大了、教育保障加强了。但在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也给高等教育的质量带来挑战。
  2010-2020年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一个重要的转变就是“人才”正成为第一理念。近年来在各种高等教育会议中,专家学者们关心讨论的焦点集中在大学教育质量这个古老而现代的话题,一致认为质量保障是当前高等教育最关键的问题。
  一 高教历程
  1966年受“文革”影响,全国高校停止招生。1972年虽然恢复招生,但是以家庭出身、政治表现等作为标准取代高考制度。1976年10月,历时十年的“文革”结束,中国出现严重的人才断层。
  改革开放后的30年来,高等教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977年冬天,恢复此前已中断10年的高考,成为成千上万人的命运拐点。80年代初期,教育改革主要针对高考和体制,从试卷和教材人手,引进了美国的试卷模式,以取代原来相对粗糙的出题方式。80年代中期,高校试行“校长负责制”,实行党政分开。80年代末期,高考渐渐演变成了“公费生”和“自费生”的“双轨制”,这种状况持续到1996年并轨,所有的学生都成了“自费生”。1999年,高校开始大规模扩招,在校生数占学龄人口总数比例的毛入学率从30年前的1%上升到现在的24%,这种从精英教育发展到今天的大众教育规模上的变化提高了全体人民的素质和国家的整体实力,中国已成为当代全球公认的人力资源强国之一。
  高等教育大众化不仅仅是一个数量上变化,而是一定程度上性质的变化,主要特点就在于它的类型和模式的多样化。我们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变化过程是在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在跑步的进程中实现的,一些办学理念、重点方向、规章条例没有梳理清晰,出现了在师资紧缺的情况下正在淡泊教学工作的怪现象。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高校毕业生占人口比例还偏低,远远不能满足新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问题的症结在于我国高等教育的学科结构和培养模式不尽合理,随之而来的是:就业难的问题开始凸显,人们开始对高教质量提出质疑。可谓利弊同生中的改革嬗变。
  二 规划纲要
  如何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这是中国大学面临的问题。我国出台2010-2020年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强调人才的培养。在高等教育章节的五条纲要分别提到: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优化结构办出特色。特别强调:“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对比过去,通俗简单地说就是过去的规定动作太多,现在要增加自选动作;过去标准太单一,现在标准多样化;过去更重视学校和老师的作用,现在要发挥学生的作用。对于要做出多样化的评价标准的理解,在教育界有这样一句话,“多一种标准就多一批优秀人才”。所以,这次规划纲要提出这一点是非常适应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的。
  三 矛盾现象
  1 分类与任务
  大学的类型虽然可以依据自己的学科设置特征、学生培养层次、教师水平和学校科研学术活动开展情况等情况分为研究型大学、研究教学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教学型本科院校,但学校毕竟不是研究所,其根本任务都是“教育和培养人才”。由于目前大学排名的主要标准参数还是可以量化的科研与论文,所以几乎各种类型高校都出现快鞭赶牛的学术大跃进,比科研经费多少,比论文篇数级别,而最重要的、大家实际上不存在分歧的根本任务的权重却因不好量化,显得弱小。
  2 任务与职称
  教学研究型大学设有科研和教学两种岗位,不同的岗位对工作性质和工作量的要求不同。职称是具有岗位性质的、指专业技术人员的水平、能力,以及成就的等级称号。但评定职称时由于教师系列只有简单基本的教学工作量要求,又没有实际岗位的限制,所以还是同一个标准,以致造成长期上课的教师要与专门搞科研的教师PK科研与论文的现象,实际上就是用研究系列的标准评审教师岗位的职称。更有甚者出现很多教师评定职称时为防止专家们提出“上这么多的课哪有时间搞科研”的疑义,人为地砍掉近半的凭责任心超额承提的、没有什么经济效益的课时。
  3 职称与教学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是教师最本质的工作与任务。可是时常会听到大学生们有这样议论和理解:教授是搞科研的,讲师是上课的。原因是教授们不多上课。而被他们称道为“牛”的好教师,却大都是非高职称的教师,这些教师热爱教育事业、兢兢业业教书育人、为上好每一堂课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没有更多的时间做课题写论文,几年下来,到要评职称时却发现与文件上附加要求的条件不符合,即使符合也是报着碰运气试试看的心理去申报,因为评审时没有看重教学的指标。
  4 过程与目标
  过程管理是进行中的控制和动态的管理,它注意操作细节和行动规范,能及时发现错误、纠正偏差。目标管理是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小学生的习惯行为规范无疑需要过程管理,大学的教学秩序也需要过程管理,但如果用到方方面面,就锐变成形式与效果的关系。如太多的检查报表势必占用基层教师宝贵的时间,那就不是大学的教育,与这强调个性的时代不相符。如教学督导队规定45分钟的课程应该那么安排、教学课件应该这么制作等,那就背离了及时发现教学中问题的任务初衷,记得一位令人尊敬的教授说得好:“教无定法,看重效果”。教学团队、精品课程等质量工程的目的还是提高教学质量,可是学生反映好的大课程反而因为教师课多没精力建设,对专业建设评判标准不易只看重教授比例、质量工程项数的多少。校外实训基地不一定建设的越大越好,对于工科专业小而多的基地形式更可以提高就业率。管理机关的政绩不是文字报表而是最后实现的目标,大学只有提倡目标管理,才有特色可言。
  5 教学与科研
  教学和科研是高校工作重要的两个方面,教学主要目的是传输知识,而科研主要目的是创造知识。教学注重口才、道德、人格等方面的素质,而科研注重创造性思维和智力方面的素质。一名优秀的高校教师本应同时具备这两方面的素质,但在大幅度扩招致使师生比失调的情况下,教师在时间和精力的分配上是冲突的,很自然会根据政策导向偏重某一方。目前,衡量教师水平的指标是看科研能力,而不是看教学水平如何。这不但在评定职称是这样,平时奖励也是如此,一篇论文的奖励甚至超过几门课程的补贴,教师们常说教学效果是看不到的,而科研成果却会终生受益。因此将大量精力花在课题和论文上,教学质量自然无法保证,“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使学生成为最大的受害者。
  四 修正建议
  在教学的重要性方面大家都有所共识,如今的现状主要还是急功近利的思想导致的,因为评价体系中的科研是可以在短期内见成效的硬指标,而教学却是需要长期培养传承的软指标。“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道理人人皆知,不如在为官的一任里狠抓博士、硕士点建设;狠抓科研、论文、专利;于是各种科研重奖政策陆续出台,引领教师冲刺科研,虽然同时也在强调教学的重要性,也有各类的检查,但没有相应的奖励(就是本职工作),这都无可厚非,但关键时候在评价教师水平时,教学的分量却少的可怜的做法是有问题的。
  纲举目张的道理众所周知,政策导向对人们行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用大小口号式会议,不用制定具体规范细节,只要很简单地在评价标准中增加一点教学的分量,至于教学水平的量化包含课时和质量两个方面,质量应该是受众学生、同行专家、管理机关共同参评的。
  另一个重要的是定编要定岗,目前高校教师个人压力很大,要教授多门课程,要面对烦琐的行政事务,还要做科研写论文,每天忙的腰酸脖子痛;但也存在一些轻松逍遥人士,他们觉得看不到希望不愿意投入精力,干脆仅仅应付基本的教学工作量,或是连基本都无法承担,如果最终前者也和后者一样的待遇和结果又何谈建立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的机制。
  政策如同目标管理,定岗如同过程管理。做好了就会使广大教师安心教学出现人人尽职形成集体向上的合力,才有可能将“提高大学人才培养质量”的口号落到实处。
  五 培养思想
  重温大师们的人才培养思想,对于指导当前我国人才队伍建设,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钱学森较为系统的人才培养思想概括地说就是: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通才”;人才培养的重点——各级“领导人才”;人才培养的主要方法一“大成智慧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走“科学与艺术结合”之路;人才培养的关键一在于“抓好教育”。
  杨振宁的人才培养思想可以概括为: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兼顾社会因素和个人因素,培养创造型人才,不主张一味苦读书;培养既博又专的人才,重现象、能动手、重实干的人才,强调三“P”(眼光、坚持、力量)素质的培养;主张按部就班式与渗透式,重演绎思维与重归纳思维、谦虚谨慎与敢于怀疑、敢于创新等中美教育模式相互结合,相互借鉴,相互补充。
其他文献
党的十八大把“创新”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强调创新人才的培养,强调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应用型创新本科人才已经成为当前独立学院的根本任务。在独立学院的教学中,大学物理实验作为理工科的一门必修基础课程,具备明显的基础性、典型性和通用性,能够训练学生的科学实验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思想,锻炼其理论联系实际和实事求是的作风,对于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来讲,具有别的学科无可比
期刊
2012年1月,教育部等七个部门联合印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提出了更为具体的要求。《意见》指出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是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国民教育全过程,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意见》对新形势下我国高校实践育人工作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部署,要求高校把实践育人工作摆
期刊
生命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广义的生命教育是指为形成人们正确对待生命和完成生命过程而进行的实际教育活动;狭义的生命教育是指为形成人们正确对待生命和完成生命过程而从事的研究和教学领域,即一门学科。“5.12地震”后,“生命”和“生命教育”成为了全民头脑中的“日常词汇”和“关键词”,不管是灾后心理辅导与生命重建,还是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不管是传统节日文化的公共化,还是祭祀礼仪慎终追远的自觉化,不管是
期刊
2013年4月23日,上海纽约大学最后一场校园日活动结束,来自上海、北京、江苏、浙江等十省市500名学生,将角逐约250个符合学校录取条件的名额。入选学生分A、B两档,A档学生高考(微博)成绩达到一本线以上,即可被上纽大录取;B档学生,上纽大将结合高考成绩、校园日活动考察、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择优录取。  之前,上纽大的“校园日”活动被称为“史上最神秘的大学面试”,保密工作做得
期刊
“民办学校里专门设置一个科研处的,可能不多见。”首次获得有资项目资助,虽然仅有2万元,但山东协和学院科研处处长吕秀美语气激动。从去年底上任以来,她首先把学校的一系列鼓励科研的规章制度建立起来。今年5月,该校“科研计划项目管理办法”、“优秀科研成果奖励办法”等文件相继出炉。  “不仅有了规章制度,学院每年投入在科研、设备仪器等方面的经费就超过500万。”吕秀美介绍说,仅2012年该校承担的厅级科研项
期刊
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所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凡是系统都可以用系统论的观点来加以审视。本文从多元系统论的角度对语文教科书的“阅读部分”以及其各组成要素进行审视。组合协调“阅读部分”中的选文、助读、课后练习三要素,整个“阅读部分”的功能将会大大超过单个要素的功能发挥,帮助学生获得很好的综合训练效果。  系统论是一门研究系统各要素性能和规律的科学,一套初中阶段的语文教科书是一个整
期刊
21世纪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国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在此背景下,创新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知识水平、创新能力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基石,培养创新人才成为世界各国教育共同的价值追求。2010年我国出台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明确指出:“着力培养信念执着、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
期刊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中明确指出“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人物,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1]。在大学的教学活动中,课堂教学是最主要的教学工作,学生的大部分学习时间都用在课堂上,课堂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的殿堂,而且是培养思维方式、塑造精神的重要途径。因此
期刊
广告学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和技能性很强的专业,除了基础广告学理论、传播理论和心理理论外,每一个环节的知识点都离不开实践教学的配合。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来满足现代社会对广告人才的需求。作为广告学专业教师,加强对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是极其紧迫的事情,更是我们必须深入研究的课题。  一广告学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广告学专业的发展源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广告专业人才的需要,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
期刊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整个教育系统中处于重要的基础地位,该阶段的教育水平直接决定着整个教育的发展进程。社会对劳动者从体力需求到脑力需求的转变,经济和社会发展等各方面的影响,使义务教育作为一种基础性、先导性的力量,也应不断的提升质量适应社会发展。教师是保障义务教育质量的第一资源,如何培养一支优秀的义务教育师资队伍已经成为备受關注的问题。  一 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职业的特殊性  1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年龄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