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同传授知识与技能同等重要。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比较复杂,针对该群体心理健康的研究已成为一项极具现实意义的重要课题。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关注和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动态和特征,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进行必要的教育帮扶,对于做好管理工作,为国家输送健康、积极、乐观、向上的优秀人才意义重大,也是高校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面临的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 ;心理分析;教育对策
一、前言
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状态是当代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正常生活、学习和成长的基本保证和前提。了解和把握大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及其特点,学习和掌握帮助大学生处理心理问题、提高心理素质以及应对心理危机事件的工作方法,是高校教育工作者所面对的一项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也是高校教育工作者的一项基本功。
二、当代大学生主要心理问题表现
1.自我意识的模糊与困惑。新生入学后,没有形成稳定的价值观,自我意识还比较模糊,看问题与处理问题往往容易片面主观,伴随着自身的心理易损性,在遇到挫折和失败时,就会表现出怯懦自卑、灰心丧气。同时,新生对于他人给予的评价非常敏感和关注,有时一些并不重要的随意评价,也会引起他们内心很大的情绪波动和应激反应,甚至丧失自我。
2.处理人际交往问题困难。当代大学生出生在改革开放之后,且多为独生子女,在相对优越的社会大环境中,他们往往是整个家庭的中心,在自己的家庭中往往“说一不二”,造成了他们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特点。而大学校园里聚集了四面八方的学子,性格、背景、习惯各有不同,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不可能以某一个人为中心,使他们在人际交往中不可避免的遇到困惑、问题和困难。当代大学生在人际交往问题上如果处理不好,就容易使人际关系紧张,造成“不合群”甚至被“边缘化”,从而导致其心理压力加大,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甚至抑郁。
3.学习状态消极,对所学专业兴趣不高。有一部分同学在高考填写个人志愿时,没有进行细致的了解,对所报考专业只停留在字面,没有进行深层次的认知。进入大学后,学习的模式较高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些同学甚至放松了自我,学习懈怠,导致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不喜欢,缺乏学习兴趣,因而照成情绪低落和烦躁,进而使一部分学生对大学期间的学习产生了厌烦和抵触心理,成为影响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心理压力。
4.毕业生的危机感。当今社会迅猛发展,大学生顺应时代要求肩负起祖国发 展的重任。但面对当今社会就业难的问题,毕业生承受的心 理压力越来越大。目前的大学教育普遍重视课本理论知识的 教育,而对学生的职业发展教育不够重视,导致很多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不太关心,也不太注重自己求职技巧的学习与了解,缺乏必要的就业技巧。当面临毕业的时候,突然感觉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加之很多毕业生对就业期望值的过高,就业成了毕业生最大的心病,随着毕业的临近,许多心理问题也随之而来,表现为情绪上的焦虑、自卑,对未来生活的迷茫与恐惧。
三、针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应对策略和教育方法
1.正确对待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问题。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我们不能过多地去批评和指责当代大学生种种我们看不惯的行为和性格特点。我们应首先承认他们的个性特点,应该抱着平和的心态去对待他们的个性特征和行为表现,并适当地利用这些特点对他们采取因势利导的教育方法和帮扶措施,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高校应开展积极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高校应高度重视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从不同侧面及时准确地了解和掌握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对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做到心中有数,建立综合档案,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扶工作。要以预防为主,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让学生接受全面的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咨询,经常举办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咨询活动,通过个别询问、团体辅导、心理行为训练、网络咨询、电话咨询等形式,有的放矢地向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辅导。通过心理咨询引导当代大学生提高自身心理素质。
3.高校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班主任应加强当代大学生帮扶工作。高校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班主任应经常与当代大学生谈心,及时疏导,了解他们学习、生活、思想状况,使他们对生活、学习和情感等方面的困难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及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同时对他们的进步予以肯定和鼓励,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力所能及地为当代大学生排忧解难;鼓励他们踊跃参加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以增强他们的集体观念,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健康的心态。
4.帮助当代大学生确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塑造独立健全的人格。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引导和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他们理性地对待各种问题和困难,树立起自强自立的精神,以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去面对大学的生活和学习。
总之,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是教育工作者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面对当代大学生存在的诸多心理问题,我们要始终不渝地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应对,注重对当代大学生精神上和心理上的关怀与疏导,使他们走上健康的人生道路,为国家输送更多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周仲瑜.“90后”大学生心理特点调查[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3(10).
[2]包斯日古冷.“90后”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其教育对策[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3(4).
[3]扈中平.人的全面发展历史—现实与未来[M].四川教育出版,1988.
[4]丁小浩.对中国高等院校不同家庭收入学生群体的调查报告[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2).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 ;心理分析;教育对策
一、前言
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状态是当代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正常生活、学习和成长的基本保证和前提。了解和把握大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及其特点,学习和掌握帮助大学生处理心理问题、提高心理素质以及应对心理危机事件的工作方法,是高校教育工作者所面对的一项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也是高校教育工作者的一项基本功。
二、当代大学生主要心理问题表现
1.自我意识的模糊与困惑。新生入学后,没有形成稳定的价值观,自我意识还比较模糊,看问题与处理问题往往容易片面主观,伴随着自身的心理易损性,在遇到挫折和失败时,就会表现出怯懦自卑、灰心丧气。同时,新生对于他人给予的评价非常敏感和关注,有时一些并不重要的随意评价,也会引起他们内心很大的情绪波动和应激反应,甚至丧失自我。
2.处理人际交往问题困难。当代大学生出生在改革开放之后,且多为独生子女,在相对优越的社会大环境中,他们往往是整个家庭的中心,在自己的家庭中往往“说一不二”,造成了他们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特点。而大学校园里聚集了四面八方的学子,性格、背景、习惯各有不同,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不可能以某一个人为中心,使他们在人际交往中不可避免的遇到困惑、问题和困难。当代大学生在人际交往问题上如果处理不好,就容易使人际关系紧张,造成“不合群”甚至被“边缘化”,从而导致其心理压力加大,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甚至抑郁。
3.学习状态消极,对所学专业兴趣不高。有一部分同学在高考填写个人志愿时,没有进行细致的了解,对所报考专业只停留在字面,没有进行深层次的认知。进入大学后,学习的模式较高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些同学甚至放松了自我,学习懈怠,导致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不喜欢,缺乏学习兴趣,因而照成情绪低落和烦躁,进而使一部分学生对大学期间的学习产生了厌烦和抵触心理,成为影响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心理压力。
4.毕业生的危机感。当今社会迅猛发展,大学生顺应时代要求肩负起祖国发 展的重任。但面对当今社会就业难的问题,毕业生承受的心 理压力越来越大。目前的大学教育普遍重视课本理论知识的 教育,而对学生的职业发展教育不够重视,导致很多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不太关心,也不太注重自己求职技巧的学习与了解,缺乏必要的就业技巧。当面临毕业的时候,突然感觉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加之很多毕业生对就业期望值的过高,就业成了毕业生最大的心病,随着毕业的临近,许多心理问题也随之而来,表现为情绪上的焦虑、自卑,对未来生活的迷茫与恐惧。
三、针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应对策略和教育方法
1.正确对待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问题。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我们不能过多地去批评和指责当代大学生种种我们看不惯的行为和性格特点。我们应首先承认他们的个性特点,应该抱着平和的心态去对待他们的个性特征和行为表现,并适当地利用这些特点对他们采取因势利导的教育方法和帮扶措施,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高校应开展积极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高校应高度重视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从不同侧面及时准确地了解和掌握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对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做到心中有数,建立综合档案,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扶工作。要以预防为主,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让学生接受全面的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咨询,经常举办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咨询活动,通过个别询问、团体辅导、心理行为训练、网络咨询、电话咨询等形式,有的放矢地向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辅导。通过心理咨询引导当代大学生提高自身心理素质。
3.高校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班主任应加强当代大学生帮扶工作。高校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班主任应经常与当代大学生谈心,及时疏导,了解他们学习、生活、思想状况,使他们对生活、学习和情感等方面的困难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及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同时对他们的进步予以肯定和鼓励,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力所能及地为当代大学生排忧解难;鼓励他们踊跃参加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以增强他们的集体观念,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健康的心态。
4.帮助当代大学生确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塑造独立健全的人格。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引导和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他们理性地对待各种问题和困难,树立起自强自立的精神,以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去面对大学的生活和学习。
总之,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是教育工作者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面对当代大学生存在的诸多心理问题,我们要始终不渝地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应对,注重对当代大学生精神上和心理上的关怀与疏导,使他们走上健康的人生道路,为国家输送更多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周仲瑜.“90后”大学生心理特点调查[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3(10).
[2]包斯日古冷.“90后”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其教育对策[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3(4).
[3]扈中平.人的全面发展历史—现实与未来[M].四川教育出版,1988.
[4]丁小浩.对中国高等院校不同家庭收入学生群体的调查报告[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