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偶然:刘安与豆腐

来源 :天下美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aolan8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即便淮南王刘安死了,也有两样东西使他不死:《淮南子》和豆腐。
  刘安之死
  淮南王刘安死于自尽,那是公元前122年,汉武帝刘彻以“阴结宾客,拊循百姓,为叛逆事”的罪名,判定刘安谋反。谋反之罪,向来是清除异己的最好罪名,可能是一句话,可能是一件事,可大可小。刘安之罪,的确是小事一桩,甚至是莫须有。刘安是汉武帝的叔叔,汉武帝年轻时曾经很崇拜这位叔叔,两个人有不少共同之处,都喜欢方术,研究长生不老之术,不同的地方也有很多,刘安讲究黄老之术,无为而治,汉武帝则推行“独尊儒术”。
  刘安死了之后,在后世的传说之中,他没有死,而是成仙了。对此事描述最为详细的人是葛洪。葛洪著有《抱朴子》和《神仙传》,他算是东晋时代的大牛,道教在他之前只有世界观和模糊的方法论,在葛洪的著作中,世界观与方法论合二为一,成为一种玄妙的哲学。在后人的论述中,葛洪也成仙了。
  葛洪的《神仙传》里提及刘安成仙,不单单是讲故事,还写了证据。他说,八公与刘安登山时所踏山石,皆陷成跻,至今人马遗跻犹存,这是物证;刘安成仙不是一个人去的,除了八公还有几个随从,分别是左吴、王眷、傅生等五人,这几个随从到了仙界就回来了。汉武帝听说了,找到左吴询问,“亲问其由,吴具以对。帝大懊恨。乃叹曰:是朕得为淮南王者,视天下如脱屣耳。遂便召募贤士,亦翼遇八公。”这是人证。
  人证物证俱全,以证明淮南王刘安的确是成仙了。在葛洪的文字描述中,有一句话成为现代人的口头语:“余药器置在中庭,鸡犬舐啄之,尽得升天。故鸡鸣天云上,犬吠中也。”这句话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在这个传说故事中,淮南王刘安在仙界得罪了人,险些被贬人间,后来被处罚守了三年厕所,从人间淮南王成为仙界的所长。
  神话不是真实的,但是有意味的,神话背后也有社会心理学。在这个神话故事中传递的社会心理学是:人们对淮南王谋反身亡之事的普遍同情,其实是另一种抗议,于是在语言体系中,使淮南王不死。
  豆腐与淮南王
  即便淮南王刘安死了,也有两样东西使他不死:《淮南子》和豆腐。《淮南子》是一部书,里面天文地理养生玄学无所不包,算是西汉时期的一部百科全书,那时淮南王刘安喜欢广交天下异士,最多时有数千门客,这些各路英豪写下这部巨著。豆腐,后人更愿意把它的发明者安在刘安身上,人们确信豆腐是一种偶然的产物,是刘安在炼制长生不老的丹药时,黄豆汁水用来培育丹苗,偶然遇到石膏,于是有了豆腐。
  这当然也是传说,我并不相信。中国人向来有托大的传统,各行各业的人都会找一个历史名人做自己行业的祖师爷。理发的祖师爷是吕洞宾,做笔的祖师爷是蒙恬,瓦匠的祖师爷是鲁班,做豆腐行业的人找淮南王刘安做祖师爷,从情理上我理解,从现实上,说不通。
  关于豆腐的起源,种种说法,一般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起源于唐末宋初。在这之前的文字记载中,从来没有“豆腐”这个字眼,或者类似这种食物的具体描述,包括《淮南子》和《齐民要术》。在宋朝的时候,豆腐才普遍的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食物,并且花样翻新,豆腐的确是食物中的孙悟空,可以上天入地,有七十二般变化。
  另外一种说法就是起源自汉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豆腐之法,始于汉淮南王刘安。”也有出土文物证明,在东汉末年,民间制作豆腐已经有很成熟的工艺,在河南密县打虎亭村出土的汉画像石上,已清晰描绘了制作豆腐的泡豆、磨豆、过滤、点浆、整压等流程。我还特意找了那幅汉画像,好像是做豆腐,但是具体是做啥,我一眼也看不明白。
  黄豆之说
  《史记》里有一篇《货殖列传》,对人们的饮食有一些记载。那时南北方的口味差异很大,跟现在一样大。南方吃稻米,北方吃麦和粟。北方麦子种植面积很大,自然有各种面食。面食有统一的称谓:饼。常见是烧饼、汤饼、蒸饼,烧饼和蒸饼好理解,汤饼其实就是现在的面条。
  黄豆在那时称为菽,看现在的黄豆都是浑圆形状的,其实中国原产的黄豆是腰形的,扁长,前些日子我去陕北,在绥德农村见到的黄豆依然是这种形状。而陕北当地农村依然盛产糜与黍,这都是中国数千年来沿袭的食物。汉初没有什么吃豆子的好办法,豆子要煮,煮熟了之后不怎么好吃,并且会胀气。所以豆子存很长一段时间内,并不是人们桌上的主要食品。
  到了明清时期。有人觉得“豆腐”这个词不好听,于是称之为“菽乳”,然而这个词太过文雅了,与豆腐的平民化属性没有关联。
  在中国历朝历代,政府最关注的都是农业,在汉朝已经有了《汜胜之书》等农学著作,指导人们耕种之道。同时,铁器的大量应用,人们的耕作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单位产量增加不少。更令人赞叹的是,那时已经出现了温室栽培技术,使人们有机会吃到反季节食物。张骞出使西域,东西方文化的交流,给餐桌带来的最直观的好处是:食物种类开始增加,他们从西方带来种子,在当地种植,如今我们吃到的葡萄、石榴、核桃、芝麻、洋葱、香菜、黄瓜等等都是汉代时候引进中国。
  影响汉代人餐桌的不光是农业与作物。还有器具与气候。汉代人的丧葬习俗给后来的考古者有许多方便,那时的人们会把生前使用的器具全部做成陶制品,随死人下葬。汉代古墓挖掘出来,往往会有许多陶制品,当时的日常生活细节都隐藏在其中。那时已经有敞口大铁锅,称之为镬,这个字至今仍然是粤语系的常用字,说一盘炒菜好吃需要有“镬气”。当时的镬主要用来煮食,但也开始出现了炒菜。“炒”这个动作最终完成了中国美食最完美的一次跨越。“炒”的出现,光有锅不够,还要有油,先秦时候没有植物油,都是动物油,太过珍贵,不是寻常百姓家使用,到了汉代,植物油出现了。我曾经查看过关于气候的资料,西汉时期的温度普遍比现在温暖,有利于农业发展,而到了东汉末年,刚好赶上一次寒季,连年的温度偏低,农业自然无法发达,遂兵荒马乱的年代开始了。
  姑且算是在汉代开始有豆腐吧。但是在淮南王刘安的家宴之中,必然不可能有豆腐的身影。我想模拟一桌汉代的宴席。
  这场宴席不能凭空杜撰,我的依据是1972年湖南长沙出土的马王堆汉墓。在汉代上层贵族的食谱中,羹依然是最重要的主菜,羹从周代就已经是主菜,在那上千年的历史中,时间是缓慢的,人们的饮食习俗即便经历了朝代的更迭,也没有出现太多的变化。周朝的羹讲究“大羹不和”,没有什么味道,而在汉代,则是五花八门。马王堆的汉简里有不少食谱,其中有牛白羹,其实就是牛肉与谷物一顿蒸煮。   主菜除了羹,少不了种种肉。在先秦的时候,吃肉是个隆重的事,“诸侯无故不杀牛羊,士大夫无故不杀犬豕”,到了汉代,吃肉成了日常行为。吃肉最常见的做法是“炙”,其实就是烤肉,先把肉腌渍,入味,放在专用的器具上炙烤。在淮南王刘安家的宴席上少不了的是牛肉,在《淮南子》里有介绍烤牛肉的文字:“今屠牛而烹其肉,或以为酸,或以为甘,煎熬燎炙,齐味万方。”在汉代,也有了烤全羊系列,谓之“貊炙”,貊是当时一个少数民族,貊炙就是把动物整个烤,大伙围坐,用小刀切割而食,跟现在的烤全羊一个套路。
  我读过许多汉魏时期的菜谱,在《齐民要术》里有很多,我很想重新做一遍试试的是一道煎鱼:“用鲫鱼,治复中,不鳞。苦酒、蜜中半,和盐渍鱼,一炊久,漉出。膏油熬之,仅赤。浑奠焉。”说法很简单,吃起来应该还不错,有一点点蜜香。
  我猜那顿家宴上还有“脍”,这个字原本是剁的很细的肉,后来就专门指生食的肉了。那时人们喜欢吃“鱼脍”,其实就是生鱼片,现在广州顺德鱼生还保持着当时的样子,鱼肉切得很细,分为每人一份,再加入各种调料,拌着吃。
  吃饭自然少不了酒。汉朝的酒文化很是发达,当时最好的酒是酎。这是三重醇酒,反复经过三次酿制,是天子之酒,不是平常人饮用。西汉时期酒风浩荡,人们通宵达旦的饮酒欢乐。自从酒出现存人们的生活中那一刻起,人们就深深的明白:人世浑浊,醉酒当歌,喝酒是浅浅的抵达天堂的一小阶楼梯。
  我其实更想去的是西汉的民间街头。那时候的城市古朴,大街小巷都是各种小吃。我每次看《盐铁论·散不足》,读到这一段时就忍不住流点口水:“古者不粥饪,不市食。及其后,则有屠洁,沽酒市脯鱼盐而已。今熟食遍列,觳施成市,作业堕怠,食必趣时,杨豚韭卵,狗(月习)马(月夋),煎鱼切肝,羊淹鸡寒,搁马酪酒,蹇捕胃脯,月而羔豆赐,觳膪膈羹,臭鲍甘瓠,熟梁貊炙。”
  刘安的方术
  提及刘安与饮食。其实我更想说的是方术。豆腐虽然不是刘安发明的,有一个却是事实:刘安是个方术家,他召集方士三千,集体炼丹,集体修仙,促成了许多科技成果。比如“精气神”,这三大要素就是《淮南子》提出的。其中也讲养生,养生的最高目的是:“形若槁木,心若死灰……不学而知,不视而见……天泽焚而不能热。河汉涸而不能寒也。……居而无容,处而无所,……此精神之所以能登假于道也。”《淮南子》把医学与玄学混在一起,事实上,几千年过去了,许多人对这两件事还是没有掰开。
  方术始于巫,中医也是源于巫,他们不可分割,古代著名的中医都是方士。中国古代的天文、历数、医药、化学是和方术交织在一起。提及方术,不能不提的一个人是齐人邹衍,这个人似乎不怎么有名,但是他的理论大大的影响了如今的中国人。五行学说中国自古有之,邹衍把它上升到理论层面,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终而复始,这几乎成了后人的理论依据。万物都有阴阳五行之说,这自然包含了食物。
  食物之中有阴阳,凡是食物都有热性和寒性之分,这也是现代人笃信的健康饮食原则。一提到大闸蟹,人们想到的总是“性寒”,需要搭配一些热性的姜醋,或者黄酒;一提羊肉,就会说“温补”,性热。“寒热温平”这四字真言几乎成了食物的灵魂分辨书。
  所有这一切,都是在汉朝时期才得以确立的,而确立者,正是这些方士。中医的形成是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西医的形成则是以四行体液学说为基础。四行体液学说的四行,即水、火、土、气,所谓四原性,乃寒与热、燥与湿四大属性(凉与温、干与润亦为四性,只程度不同);四体液是指血液、粘液、黄胆汁、黑胆汁。四行体液学说强调“体液”的重要性,体液与四原性的不同配伍决定了人体的生理特点与疾病性质。而吉印度的吠陀医学也是地水风火四行理论。谁影响了谁,没有定论,我看过一种说法,印度医学理论随着汉朝佛学传入中国而进入中国,食物中的“寒热温平”这四行是脱胎于印度。
  这个说法估计会令不少指望着吃中医保健健康养生这碗饭的人失望,甚至愤怒。其实我想说的是方术之风至今未灭,即便是汉代的食物演变到如今已经模糊不清,刘安的名字许多人都不再知晓,我估计也没有几个人完整的看过《淮南子》,但是他依然是没有死,他的幽灵,那一代代方术的幽灵,依然盘旋在我们的饭桌之上,它们随时醒来,打着文化传统的名号。
其他文献
摘 要 高中生在生理和心理上都趋于成熟,特别在生理上身高、体重、骨骼发育等已经接近成人,但高中生面临着极重的升学压力,大多学生没有体育锻炼的意识。导致高中生身体素质普遍下降,体育锻炼也随着他们学生时代的结束而结束,对其终身身心的发展极为不利。教师应当在了解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的基础上,培养他们的自我锻炼意识和终身锻炼的意识,从而正确引导高中生健康的成长。  关键词 高中生 体育 自我锻炼
期刊
内府烧烤羊里脊  设计厨师:罗进军  以茶入菜是这家餐厅最独特的地方,这道烧烤羊里脊选用内蒙羊肉,烧烤前加入茶粉等调料腌制,这样可以大大减弱羊肉的膻味,同时使羊肉口感更加鲜美嫩香。羊肉裹粉后炸成金黄,再与煎炸过的豆腐块、葱丁同炒,最后还要再加入些茶粉提味。精致的摆盘中满是豪迈的味道,有烧烤般的诱人浓香,又没有油脂过分的腻口,淡淡回口的茶香更显丰富的味道层次。  在哪里能吃到:吴裕泰内府菜(东直门店
期刊
如今在海鲜当道的年代,食客们执着追求着海虾的肥美。大个头、外国进口、活蹦乱跳等特征就是它们高贵的特征,小虾的滋味慢慢被人淡忘。其实小虾的鲜美不亚于那些“贵族”,它的历史更丰富。  糊饼  虾皮PAZZI  曾有人开玩笑说虾皮是性价比最高的海味,一碗馄饨放上一撮虾皮,能喝出龙虾汤的味道。许多人会把虾皮和虾米弄混,虾米是著名的海味品,又名海米。而虾皮是用毛虾加工制成,毛虾在我国资源丰富,毛虾个体小,一
期刊
摘 要 本文就篮球教学训练中数据资料积累和经验总结,结合篮球运动的特点,参考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分析了影响篮球运动员心理的因素。  关键词 心理素质 影响因素  一、前言  篮球是一项非常普及的运动,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开展。竞技篮球正向着高速度、高空优势、高超技巧、强烈对抗和稳定的心理素质的方向发展。篮球比赛不只是身体素质,技战术的比拼,更是心理素质的比拼。篮球的心理素质对于一个篮球队员甚至
期刊
《吃货——用来请客的29家馆子》是这么一本书:作者是董克平与五岳散人,这两个人作为老饕食客,借助工作的便利穿行于北京大街小巷当中,每天过着“醉生梦死”的日子,很多餐厅以请他们吃饭为荣,也有很多餐厅只要是更换菜单上菜色,就请他们这帮“吃货”过去吃一次,得到其首肯之后,新的菜单才能问世。  这就是味蕾发达、敢吃会吃的好处。有人说“吃”是中国人的宗教信仰,这话至少有部分是真实的,民以食为天嘛,但真的会吃
期刊
王宝和1744  特色菜:佛手托天、宝和蟹形酥、宝和蟹酿橙  始创于1744年的老字号“王宝和”有着“酒祖宗、蟹大王”的美誉,在北京开业的首家餐厅延续了颇具旧上海风情的老派欧式装修风格,豪华但不失典雅。专营的清水河蟹、王宝和老酒仍是餐厅不变的经典,出品上以蟹菜、粤菜和本帮海派菜并举,秋冬季更是推出了多道创意蟹菜、蟹点心等,无论从味觉、视觉和创意上都可称佳品。官燕和蟹钳“强强联手”的新菜“佛手托天”
期刊
茶道乃君子之道,而与宋时君子四德其他三则“焚香”、“挂画”、“插花”不同,茶,乃人生在世避不开的琐事,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说明其重要。庞颖认为,前六件事儿为纯物质的,而后一件有精神世界的情怀,起码可用以妆点俗人。在每一滴茶汁内,融入各人素养学识,说是甘甜,实则包含“苦”以及“苦尽”。在从量变到质变中,寻求心境平和,天、地、人、茶,合一。  一杯茶看淡人生  杭州灵隐法云古村落,如往
期刊
香港味道一直以来都受人追捧,早年間赴港的官员家厨成为港味最基础的源头,而这些保留的传统味道,加以现代创新,这一道粒粒鲍鱼海鲜泡饭,虽为泡饭,无须复杂工序,却是香港的民間代表的美食之一,但加以创新的韵味,却成为当今港味里不必可少又具有怀旧情结的必点吃食。  粒粒鲍鱼海鲜泡饭  越来越多的美食在创新的同时又开始回归传统,港式粤菜也不乏如此,一直以来,香港地区的美食都引领着美味风潮,无论在街头巷尾的老式
期刊
海螺那藏在尖壳之中的一剜肉,或吮或咬或抠,到头来也不过是为了那一口肉。但就是这口肉才能吃出其中的鲜妙。手指与唇齿亲密无间的配合,越是从各种缝隙、狭小空间里费力整出来的“肉”,不光吃着有成就感,也确实有着各种难以名状的鲜美。  姓海的螺  螺,近似等于有壳的动物。在常识里,即便面对海鲜池里种种有壳的动物,人们也能一眼识别它,并且把它与同是有壳的贝类区别开。因为螺从形态上看就很特殊,首先壳就生有螺旋纹
期刊
这里的男性,60%的名字叫做“乔治”,以此来表达他们对圣徒乔治的喜爱;在格鲁吉亚机场入关的时候,海关人员会送给每个人一小瓶葡萄酒作为礼物,他们以这样的方式来表达对客人,对酒的重视。  圣人穿行的街道  在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的繁华处,有座宽阔的石桥横跨在库拉河上。如同其他的桥一样,恋人们在这里流连漫步,放学的孩子们在这里嬉戏,车辆或急或缓地驶过,并不能让来自异国的我们多注视几许。但正是因为这座桥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