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油田是一天然能量充足的强边水稀油油藏,目前开发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无水采油期短、含水上升快、递减率大等。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油田无论是单井还是断块,日产液量与含水都呈现出了很强的相关性:当断块(单井)日产液量降低时,含水下降;当断块(单井)日产液量上升时,含水上升,这就说明油田存在一个合理采液强度和最佳含水上升率的问题。
关键词: 强边水稀油油藏;中高渗透;采液强度;含水上升率;开发效果
油田是一边底水發育、处于中含水采油期的中高孔、中高渗透率、强边水稀油油藏。对于此类油藏,开发中主要存在的矛盾是:既要保证油田高速高效开发,又要控制边水过快、过早上升。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油田单井、区块液量与含水相关性很强,这说明该油田存在一个最佳的采液强度。针对上述问题,本文通过对构造位置与含水上升速度的关系、含水上升率与采液强度的关系等研究,确定了油田合理采液强度,有效控制了单井的含水上升速度,提高了断块的开发效果,并为同类油藏开发提供经验。
1开发概况
油田是被多条断层切割为三个台阶的断垒油藏,油藏埋深在1700 m-1900 m,地层倾角30-40,孔隙度为20 %-30%,渗透率在500 mD-2000 mD,属于中浅层、中高孔、中高渗断垒油藏。油田以三角洲前缘河道沉积为主,砂体发育,纵向上表现为上细下粗的正韵律沉积分布,存在不稳定的泥质夹层,储层以中细粒砂岩为主。平面上,南北两部分油层厚度差异较小,平均有效厚度10.2 m。该区发育多套油水系统,油水界面不统一。油田以电潜泵的采油方式开采,采出程度8.0%,采油速度2.1%。油藏原始地层压力17Mpa-19Mpa,地饱压差大,属于正常的压力梯度。地层原油粘度3.5 cp,地层原油密度0.81沙m3,原油物性好。利用油藏工程能量守恒公式计算,水体倍数为156,故油田边水能量充足,可采取天然能量开发的方式。
2存在问题
(1)构造的低部位油井,无水采油期短:纵观全区含水情况,构造较低、边部单井含水高,都进入了高含水期(大于60%);单井无水采油期最长为40 d,最少为0d(投产即含加。(2)初期产能高,油井见水后,产量递减大。通过油田前期试油试采分析计算得到,油田E2,E3油组的米采油指数高,平均在4.21 bbl/(d. psi .m),实际投产后,米采油指数保持在0.91 bbl/(d. psi .m)左右,投产初期,大部分油井日产油达到了2000 bbl以上,随着油井含水不断上升,单井产量极具下降,当含水上升率在5%左右时,单井月递减律达到了3.6 %。(3)含水上升速度快、含水上升率高:油田储层物性好、原油性质好、油层有效厚度在10 m左右,该油
田地下原油粘度小(3.5cp),油水流度比小(5.6),决定了随着油层见水,含水上升速度加快,并导致产量递减加快,目前断块主要任务为“控水生产”。
3合理采液强度概念
采液强度是单位油层厚度的日采液量,就是每米油层每日采出多少液量。油田油层厚度大,边水能量强,若该油田采液强度过大会引起油藏含水上升速度过快、边水突破过早,最后造成油藏过早水淹,影响油田的最终采收率;若采液强度过小,虽能有效控制油藏边水推进速度,但却不能保证油田实现高效、高速开发,故为保证油田既能高速高效开发,又能稳步控制边水过快、过早上升,笔者提出了合理采液强度的概念。
针对油田,含水率与产液量存在很强的相关性,2016年年底,由于政策性原因降低了断块部分单井的产液量,单井含水率也迅速表现出下降的趋势。故从实际动态数据情况看,含水率与采液量之间存在一个临界点,当超越这个临界点时,单井含水率会迅速上升,并导致递减率增大,故若想保证断块高效、高速开发,需制定出不同生产井的不同合理采液强度。
4合理采液强度的研究
4.1应用相渗数据研究单井合理采液强度
油田主力油层为E2,E3油组,属于高渗油藏。该油田油藏水驱油具有以下特征:束缚水饱和度为34 %,残余油饱和为15%,油水两相区在34 % -85%,两相流动区较宽;油水两相交汇点的饱和度为65 %,大于50%的界限值,储层亲水,呈现出典型的水湿油藏的特征;在残余油饱和度下,曲线的水相相对渗透率大于30%的界限,典型高渗油藏特点。首先利用相渗数据通过公式计算出理论的含水上升率与采出程度关系曲线。对主力单砂体的含水上升率、采液强度计算,计算结果标注到理论模板中,高含水上升率对应高采液强度,低含水上升率对应低采液强度。理论曲线与实际生产数值对比:当采液强度超过250 bbl/(d.m)时,实际含水上升率也不在理论含水上升率范围之内,相反当采液强度小于250 bbl/(d.m)时,实际含水上升率在理论含水范围之内,认为油田最大合理采液强度应小于250 bbl/(d.m)。
4.2不同构造位置,单井合理采液强度研究
从实际生产数据分析:含水与采液强度存在一个临界点,当采液强度在临界点之下,含水率与采液强度关系不明显,当采液强度在临界点之上,含水率与采液强度呈正相关。利用以上观点:油田有5口单井可以确定出合理采液强度,为寻求剩余12口单井的合理采液强度,故目前已得到结论的5口单井出发,分析得出采液强度各不相同。从油藏角度分析认为:合理采液强度不同,主要与单井构造位置有关,构造位置相对较高的单井,合理采液强度偏大,构造位置相对较低的单井,合理采液强度偏小。依据此观点,统计井距离油水边界的距离,通过各单井合理采液强度与距离油水边界的距离进行回归,得到一个线性关系。针对油田剩余12口未知合理采液强度的单井,通过回归公式与单井距离油水边界的距离进行推算,最后得到每口单井的合理采液强度。
5 结束语
通过上述研究工作,油田各项开发指标向好:油田采收率由以前的30%上升为目前的35 %,断块含水一直保持在50%以下,年递减率保持15%左右。2017年依据单井合理采液强度研究结果,对油田的18口油井进行优选,通过提液措施,达到增油目的,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强天然水驱油藏开发机理实验研究[J]. 张振涛,姜汉桥,李俊键,雷占祥,肖康,刘洪霞. 断块油气田. 2016(05)
关键词: 强边水稀油油藏;中高渗透;采液强度;含水上升率;开发效果
油田是一边底水發育、处于中含水采油期的中高孔、中高渗透率、强边水稀油油藏。对于此类油藏,开发中主要存在的矛盾是:既要保证油田高速高效开发,又要控制边水过快、过早上升。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油田单井、区块液量与含水相关性很强,这说明该油田存在一个最佳的采液强度。针对上述问题,本文通过对构造位置与含水上升速度的关系、含水上升率与采液强度的关系等研究,确定了油田合理采液强度,有效控制了单井的含水上升速度,提高了断块的开发效果,并为同类油藏开发提供经验。
1开发概况
油田是被多条断层切割为三个台阶的断垒油藏,油藏埋深在1700 m-1900 m,地层倾角30-40,孔隙度为20 %-30%,渗透率在500 mD-2000 mD,属于中浅层、中高孔、中高渗断垒油藏。油田以三角洲前缘河道沉积为主,砂体发育,纵向上表现为上细下粗的正韵律沉积分布,存在不稳定的泥质夹层,储层以中细粒砂岩为主。平面上,南北两部分油层厚度差异较小,平均有效厚度10.2 m。该区发育多套油水系统,油水界面不统一。油田以电潜泵的采油方式开采,采出程度8.0%,采油速度2.1%。油藏原始地层压力17Mpa-19Mpa,地饱压差大,属于正常的压力梯度。地层原油粘度3.5 cp,地层原油密度0.81沙m3,原油物性好。利用油藏工程能量守恒公式计算,水体倍数为156,故油田边水能量充足,可采取天然能量开发的方式。
2存在问题
(1)构造的低部位油井,无水采油期短:纵观全区含水情况,构造较低、边部单井含水高,都进入了高含水期(大于60%);单井无水采油期最长为40 d,最少为0d(投产即含加。(2)初期产能高,油井见水后,产量递减大。通过油田前期试油试采分析计算得到,油田E2,E3油组的米采油指数高,平均在4.21 bbl/(d. psi .m),实际投产后,米采油指数保持在0.91 bbl/(d. psi .m)左右,投产初期,大部分油井日产油达到了2000 bbl以上,随着油井含水不断上升,单井产量极具下降,当含水上升率在5%左右时,单井月递减律达到了3.6 %。(3)含水上升速度快、含水上升率高:油田储层物性好、原油性质好、油层有效厚度在10 m左右,该油
田地下原油粘度小(3.5cp),油水流度比小(5.6),决定了随着油层见水,含水上升速度加快,并导致产量递减加快,目前断块主要任务为“控水生产”。
3合理采液强度概念
采液强度是单位油层厚度的日采液量,就是每米油层每日采出多少液量。油田油层厚度大,边水能量强,若该油田采液强度过大会引起油藏含水上升速度过快、边水突破过早,最后造成油藏过早水淹,影响油田的最终采收率;若采液强度过小,虽能有效控制油藏边水推进速度,但却不能保证油田实现高效、高速开发,故为保证油田既能高速高效开发,又能稳步控制边水过快、过早上升,笔者提出了合理采液强度的概念。
针对油田,含水率与产液量存在很强的相关性,2016年年底,由于政策性原因降低了断块部分单井的产液量,单井含水率也迅速表现出下降的趋势。故从实际动态数据情况看,含水率与采液量之间存在一个临界点,当超越这个临界点时,单井含水率会迅速上升,并导致递减率增大,故若想保证断块高效、高速开发,需制定出不同生产井的不同合理采液强度。
4合理采液强度的研究
4.1应用相渗数据研究单井合理采液强度
油田主力油层为E2,E3油组,属于高渗油藏。该油田油藏水驱油具有以下特征:束缚水饱和度为34 %,残余油饱和为15%,油水两相区在34 % -85%,两相流动区较宽;油水两相交汇点的饱和度为65 %,大于50%的界限值,储层亲水,呈现出典型的水湿油藏的特征;在残余油饱和度下,曲线的水相相对渗透率大于30%的界限,典型高渗油藏特点。首先利用相渗数据通过公式计算出理论的含水上升率与采出程度关系曲线。对主力单砂体的含水上升率、采液强度计算,计算结果标注到理论模板中,高含水上升率对应高采液强度,低含水上升率对应低采液强度。理论曲线与实际生产数值对比:当采液强度超过250 bbl/(d.m)时,实际含水上升率也不在理论含水上升率范围之内,相反当采液强度小于250 bbl/(d.m)时,实际含水上升率在理论含水范围之内,认为油田最大合理采液强度应小于250 bbl/(d.m)。
4.2不同构造位置,单井合理采液强度研究
从实际生产数据分析:含水与采液强度存在一个临界点,当采液强度在临界点之下,含水率与采液强度关系不明显,当采液强度在临界点之上,含水率与采液强度呈正相关。利用以上观点:油田有5口单井可以确定出合理采液强度,为寻求剩余12口单井的合理采液强度,故目前已得到结论的5口单井出发,分析得出采液强度各不相同。从油藏角度分析认为:合理采液强度不同,主要与单井构造位置有关,构造位置相对较高的单井,合理采液强度偏大,构造位置相对较低的单井,合理采液强度偏小。依据此观点,统计井距离油水边界的距离,通过各单井合理采液强度与距离油水边界的距离进行回归,得到一个线性关系。针对油田剩余12口未知合理采液强度的单井,通过回归公式与单井距离油水边界的距离进行推算,最后得到每口单井的合理采液强度。
5 结束语
通过上述研究工作,油田各项开发指标向好:油田采收率由以前的30%上升为目前的35 %,断块含水一直保持在50%以下,年递减率保持15%左右。2017年依据单井合理采液强度研究结果,对油田的18口油井进行优选,通过提液措施,达到增油目的,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强天然水驱油藏开发机理实验研究[J]. 张振涛,姜汉桥,李俊键,雷占祥,肖康,刘洪霞. 断块油气田. 20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