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之我见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ntheroad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应提倡标新立异,允许学生见仁见智地解读作品,对作品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对于后者的这种独特的思考教师不应扼杀,应该允许学生在民主的氛围中创造性地研读课文。
  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阅读,文学作品本身没有生命,是读者的阅读赋予了作品无穷的意义。而阅读的角度不同,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意蕴也不同,因此,我们要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有创意地阅读。
  一、鼓励个性化阅读
  阅读教学中,学生对课文的反映往往是多元的。课堂上,教师应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坚持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
  记得在教学实验教材第三册《从现在开始》一文时,我采取角色扮演的方法,让学生走入文本去体验感悟角色。课开篇以狮子想找一个动物接替他做“万兽之王”开始,于是,狮子宣布:“从现在开始,你们轮流当‘万兽之王’,每个动物当一个星期。谁做得最好,谁就是森林里的首领。”一个扮演狮子的学生耀武扬威地走上来,用威严的语气活灵活现地发布了狮子的命令,博得了其他孩子的一阵掌声。可是有一个学生却在此时高高举起了右手,他告诉我他也想读读狮子的话。他的朗读是那么的有气无力,我纳闷了,问他为何要这么读,他不紧不慢地说道:“因为这只狮子是老狮子,他才会找接班人呀。”是呀!我们受了习惯思维的束缚,而孩子们却敢于想,思维更为活跃。正是在这一系列的思维碰撞中,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获得了思想启迪,求异、发散思维在逐渐升华。
  二、倡导交际性阅读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间对话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具有巨大潜力的生命个体。“蹲下来”走近学生,走进他们的心灵,做他学习的伙伴,这是师生互动、师生互补、平等对话的前提。教学中,我总是努力地创造性地去理解和使用教材,而不是机械地“教教材”,倡导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去学会学习,允许学生出错,鼓励学生挑战同伴、挑战教师。
  在《酸的和甜的》一课教学时,为了让学生充分地动起来,我引导学生分角色扮演把这个小故事演一演,学生根据故事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及自己的朗读、表演技巧选择角色,有的还大胆邀请老师加入,他们在学习小组里互教互学、互演互评,结果上台表演的小组一组比一组出色。他们把狐狸的狡猾、小松鼠和小兔子的老实、轻信以及小猴子的聪明、敢尝试的形象演得栩栩如生。有一小组还邀请老师演小猴子,并指导老师用什么神态、语气、动作演,真正形成了师生互动、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正是在这样既乐于接纳对方又快于倾吐自我的生生互动、互补的探究学习中,学生的整体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也大面积地有效地使他们的个性得到了张扬。
  三、启发想象阅读
  例如学习《火烧云》一课时,学生通过品词析句和感情朗读,了解了火烧云颜色美、样子多、变化快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你还看到了什么颜色、什么样子的火烧云?它是怎么变化的?学生们纷纷举手,有的在理解书中描写火烧云颜色的词语的基础上,创造出了自己的词汇:苹果绿、柠蒙黄、草莓红……半红半黄、半粉半紫、半桔半青……有的受到启发这样描述变化中的火烧云:“天边出现一头大象,四肢粗壮,身高体大,象鼻高高卷起,象牙闪闪发光,象耳朵好像还在呼扇呢。可是转眼间,象牙不见了,象鼻子也变小了,一会儿工夫,大象消失了……”学生们展开了丰富的想象,结合自己生活中所了解的事物从模仿到创造,更丰富了课文的内容。
  四、营造美感阅读
  小学语文是基础学科,它应为培养新世纪高素质人才打好基础。语文教学内容中包含着生动丰富的文字美、变化有致的结构美,尤其蕴涵着动人心魂的人物形象美。阅读教学和审美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可以说有文学就有美学,阅读教学与审美教育不可分割,理智评价与情感评价当融为一体。在阅读教学中,在传播知识的同时,应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美好的情趣。
  如《赵州桥》一课,在学习第3自然段时,让学生紧抓住中心句“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以及中心词语“精美的图案”,结合书上插图、教学挂图和投影片上各种龙的图案,来品味作者遣词造句之形象生动。其中“回首遥望、双龙戏珠、相互缠绕”等形神兼备的描写以及“吐、抵、游”等动词的准确运用更是赋予了这些石雕龙鲜活的生命力,千姿百态,大有一触即活之势、无限情态尽在眼前之感。通过阅读欣赏、品词析句,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劳动人民所表现出的令人赞叹的创造智慧,继而使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感得到了升华。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的职责就是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个性化活动的氛围,把读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主动地、专注地阅读。教师要善于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促进学生对课文的感悟和对语言的积累,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要像一位导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教材、掌握教材,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自始至终读书,在一遍又一遍的读书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从而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收益,使其个性得以张扬、语文素养得以提高。
其他文献
摘 要:创新意识是一种积极探求学习的心理倾向,是小学生具有的一种潜在意识,培养小学生学习的这种创新意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创新思维是创新意识的核心,启发学生学习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教师要创新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只是要教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会学”。只有学生会学,才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主动探求知识,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
期刊
摘 要:在数学教学中,我遵照《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紧扣教材重点、难点,把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使他们在知识的学习与应用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形成深刻的理解。  关键词:数学教学 实践能力 应用意识 学习兴趣动手操作 求知欲    在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教材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并能使学生成为认知的主体,从而掌握数学知识。这样,学生在学习中建构的是可以应用的灵活
期刊
说是写的基础。在低年级,说话训练显得更为重要。它以句为主要训练目标,一方面,发展和推动儿童已有的生活语言;另一方面,使儿童自由的、随意的口语向准确的、规范的书面语过渡,为写话打下基础。因此说,低年级说话训练是作文训练的基础工程,我们应引起充分的重视。  一、训练良好的说话品质  所谓良好的说话品质,是指说话声音响亮,仪态大方,语言规范,无不良口语习惯。我们在教学中提出了“三大”,即大胆、大声、大方
期刊
口语交际属于言语交际范畴,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以语言为工具所进行的一种交流信息和思想感情的活动。口语交际就是交际双方为了一定的目的,运用恰当、准确、规范的口头语言,采用一定的方法进行交谈、演讲、辩论等思想交流的言语交际活动,具备直接、简便、迅速的特点,使用最多最广,是最基本的语言信息交流手段。它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基础,以提高学生在生活中的语言交往能力为核心,并同时发展学生科学、艺
期刊
摘 要: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化学实验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学生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动手操作能力是学生形成化学实验技能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本文从四个方面,对化学教学中学
期刊
小学科学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的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在短短的40分钟内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呢?不用说,一线的老师都深有体会,单单把探究活动组织好、把知识讲清楚是远远不够的。教学时间的有限性必定造成这样的现象:优等生成了课堂上的主角,中等生成了课堂上的听众,后进生则处于被遗忘的角落。  一、课前活动的方法指导  “授之以鱼,只供一餐;授之以渔,可享一生。”在教学中,我们要教给学
期刊
在我们的课堂上,尤其是小学高年级的语文课堂,我们看到的总是学生拘谨的神情、战战兢兢的身影,呼吸的是沉闷而又紧张的课堂气氛。这或许有学生天生不善表达、胆怯害羞的心理因素,或许有教学目标定位是否合理、环节安排是否妥当等教学内容设计上的因素,但我想更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教师课堂评价语言的苍白。  我们的语文课堂,我认为不光要关注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环节的流畅,更要时刻注意锤炼自身的课堂评价语言,着眼学生的
期刊
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在物理教学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加深学生对于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认识,形成学生的科学发展观,是十分必要和有益的。  一、在物理教学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必要性和合理性  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期刊
摘 要:正确的音乐评价,能使音乐课堂教学焕发出无限生机,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中成为音乐的真正主人。作为音乐教师,在实施音乐教学评价时要掌握一定的原则:既要注重体现学科自身的特点,又要考虑到素质教育的总方向;既要体现好评价的全面客观公正性,又要更好地体现评价的教育性;最终发挥音乐学科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要努力追寻“为学生的今后着想,对学生的一生负责”的教育理念,努力探索在小学音乐教学评价中应遵循的
期刊
实施素质教育是时代的要求,历史课堂巧妙融入音乐元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一、运用歌(乐)曲,活跃气氛,激发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聂耳曾说:“音乐是社会的产物,是劳动大众的呼声。”他所作的《义勇军进行曲》正是当时社会现实的体现,讲华北事变时,我讲道:“1935年,夏衍把田汉写的抗日剧本《风云儿女》拍成了电影,主题歌就是《义勇军进行曲》,歌词是田汉在狱中所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