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显综合实践活动 提高物理教学效益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llowMyHeart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在物理教学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加深学生对于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认识,形成学生的科学发展观,是十分必要和有益的。
  一、在物理教学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必要性和合理性
  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为主的发展性课程,它立足于个体的整体性,以学生的知识经验与生活为核心,同时又具有实践性、开放性和形成性的特征,它与平常的物理课堂教学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中学物理综合实践活动是在物理课堂之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各种物理学习和探究活动,其形式多样,可以是科技讲座、物理竞赛、论文写作与评比,也可以是小制作、小发明等。总之,中学物理综合实践活动从属于中学物理课程,是物理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对物理课程的实施、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观察”、“思考”、“学习”、“探究”和“实践”中掌握了科学方法,培养了兴趣,激发了探究、创新的意识,同时也发展了他们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合理把握实践活动内容的实践性和知识技能的应用性
  实践活动内容的实践性和知识技能的应用性是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特征。它要求学生在具体活动中能主动地投身到社会、投身到自然的实践中去,并灵活地运用物理课上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把“理论与实践”、“动脑与动手”、“设计与操作”等方面结合起来,使活动课真正做到以实践活动为核心,有比较具体的动手实践内容,有完成动手实践的操作过程,有获得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在动手实践活动中获得物理知识应用的真切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操作能力。例如在学生中组建航模活动小组,为什么飞机能飞起来?怎样才能让它飞起来?怎样才能让它飞得更高更远?带着这些疑问,老师引导学生对物理课本中有关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知识进行多重深入的探究,结合课程资源,设计了吹纸条、自制简易喷雾器、人造升力等一系列小实验,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现象、认真分析结果,从而懂得了飞机升力产生的原因,认识到机翼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形状,从而为学生成功活动奠定了理论基础。同学们兴趣最浓的是制作飞机,这也是活动的重点,通过制作培养了学生细心、耐心、认真和动手的能力。调整试飞是本项活动的难点,我们为学生创设了自主试飞、相互交流、动手调整、飞行比赛的氛围,引导学生认真观察飞机飞行状态去发现问题,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如杠杆原理等,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去尝试解决,进一步加深对已有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最后在展示、评价、总结阶段,利用折纸飞机演示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使所学知识又一次得到活用,让活动达到了高潮。
  三、充分利用课程资源,提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实用性
  在物理教学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要勇于和敢于放开手脚,让学生自主活动,把学习和活动的权力还给学生,要倡导学生自主选题、主动实践。而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其中包括对学生的选题、对学生的活动方式、过程和方法进行有效指导,使所选课题贴近学生实际,让研究有一定的活力和潜力。只有这样,活动才具有生命意义,学生才能带着浓厚的兴趣去研究。活动中,我们可以指导学生首选物理教材上提供的一些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如“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调查中学生的视力状况”、“设计制作一个由简单机械组成的机械模型”、“病房呼叫电路的设计”、“设计和制作一个模拟的调光灯”、“探究家庭用电情况”等等。在充分利用课程资源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把贴近生活的问题转化为课题,从而推动和促进课题的研究,拓展学生物理知识的储备。
  四、建立合理的评价方案,确保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性
  综合实践活动是否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就要对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这就要求建立合理的评价方案,处理好活动过程与活动结果的联系、活动过程与物理学科领域的联系。如果我们的评价标准只注意形式,往往会使实践活动陷入误区,只看到轰轰烈烈的活动而缺少深入的研究从而失去其应有的功能和价值。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填写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评价表、成果展示、答辩、演示竞赛、感受体会、小论文、结题报告等。但必须注意的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一定要重视对学生活动过程的评价,对学生进行评定的内容应包括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及他们如何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也不要过分强调评价的标准化,即使最后结果按计划来说是失败的,或者没有得出所谓的“科学”结论,但只要学生经历的活动过程对自然、社会和自我形成了一定的认识,获得了实践的体验和经验,就应该给予积极的评价,通过肯定其活动价值,给他们营造体验成功的情境,使每个学生通过评价都能看到自己在发展中的长处,增强其信心。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贯彻了素质教育的要求,构建了符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的新的课程体系。物理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中学物理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必须灵活运用课程资源,乘着课改的春风,积极去探究、去创新,探寻出能突出学生主体,调动学生动手、动脑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自主获取知识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成长,在创新中远航。
其他文献
著名的数学家乔治·波利亚说过:“完善的思想方法犹如北极星,许多人通过它而找到了正确的道路。”在平时教学中,我们要努力挖掘数学知识中所蕴涵的转化思想及其它数学思想,把握运用数学思想解决问题的机会,增强学生主动运用数学思想的意识,以此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一、整体把握,注意挖掘教材中所蕴涵的转化思想  数学知识中概念、法则、公式、性
期刊
儿童学习最根本的途径应该是活动,活动是联系主客体的桥梁,是认识发展的直接源泉。根据心理特点,放手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的协调之中进行自主探求知识的活动,可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实行开放式教学,让学生自主地探究性学习。  一、让学生尽可能去“想”,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我在课堂上总是鼓励学生毫无顾忌地尽情去想,合理地去想,大胆地去想,甚至是异想天开。如学《圆明园的
期刊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笔者认为,根据这一要求,倡导探究性学习方式,教师应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在具体教学中灵活把握,循序渐进地培养他们的探究学习能力,形成良好的创新思维习惯。  一、营造探究学习氛围  1、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传授和接受的关系,传统的“严师出高徒”影响下师生难以形成互动关系。在新的课程标准下,教师
期刊
摘 要:创新意识是一种积极探求学习的心理倾向,是小学生具有的一种潜在意识,培养小学生学习的这种创新意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创新思维是创新意识的核心,启发学生学习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教师要创新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只是要教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会学”。只有学生会学,才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主动探求知识,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
期刊
摘 要:在数学教学中,我遵照《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紧扣教材重点、难点,把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使他们在知识的学习与应用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形成深刻的理解。  关键词:数学教学 实践能力 应用意识 学习兴趣动手操作 求知欲    在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教材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并能使学生成为认知的主体,从而掌握数学知识。这样,学生在学习中建构的是可以应用的灵活
期刊
说是写的基础。在低年级,说话训练显得更为重要。它以句为主要训练目标,一方面,发展和推动儿童已有的生活语言;另一方面,使儿童自由的、随意的口语向准确的、规范的书面语过渡,为写话打下基础。因此说,低年级说话训练是作文训练的基础工程,我们应引起充分的重视。  一、训练良好的说话品质  所谓良好的说话品质,是指说话声音响亮,仪态大方,语言规范,无不良口语习惯。我们在教学中提出了“三大”,即大胆、大声、大方
期刊
口语交际属于言语交际范畴,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以语言为工具所进行的一种交流信息和思想感情的活动。口语交际就是交际双方为了一定的目的,运用恰当、准确、规范的口头语言,采用一定的方法进行交谈、演讲、辩论等思想交流的言语交际活动,具备直接、简便、迅速的特点,使用最多最广,是最基本的语言信息交流手段。它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基础,以提高学生在生活中的语言交往能力为核心,并同时发展学生科学、艺
期刊
摘 要: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化学实验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学生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动手操作能力是学生形成化学实验技能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本文从四个方面,对化学教学中学
期刊
小学科学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的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在短短的40分钟内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呢?不用说,一线的老师都深有体会,单单把探究活动组织好、把知识讲清楚是远远不够的。教学时间的有限性必定造成这样的现象:优等生成了课堂上的主角,中等生成了课堂上的听众,后进生则处于被遗忘的角落。  一、课前活动的方法指导  “授之以鱼,只供一餐;授之以渔,可享一生。”在教学中,我们要教给学
期刊
在我们的课堂上,尤其是小学高年级的语文课堂,我们看到的总是学生拘谨的神情、战战兢兢的身影,呼吸的是沉闷而又紧张的课堂气氛。这或许有学生天生不善表达、胆怯害羞的心理因素,或许有教学目标定位是否合理、环节安排是否妥当等教学内容设计上的因素,但我想更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教师课堂评价语言的苍白。  我们的语文课堂,我认为不光要关注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环节的流畅,更要时刻注意锤炼自身的课堂评价语言,着眼学生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