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重建经济学的伦理层面”的阿马蒂亚·森被称做“经济学的良心”。他认为,自由是发展的首要目的,自由也是促进发展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森的这种“以自由看待发展”的思想,对我国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关键词:自由发展 和谐社会 阿马蒂亚·森发展思想 中国 和谐社会构建 启示
中图分类号:C 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23X(2007)04-0004-03
印度籍经济学家阿马蒂亚·森由于在福利经济学方面的突出贡献而获得1998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他的经济思想突破了传统主流经济学的框架,为经济学重建了“伦理之维”,被誉为“经济学的良心”。作为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学家,阿马蒂亚·森长期从事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和反贫困问题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自由为中心的发展观,为发展经济学创建了一个视角更为开阔的分析框架。森的经济思想对我们当前“构建和谐社会”这个主题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一、阿马蒂亚·森的理论框架及其体现的和谐内涵
传统的经济理论将发展理解为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个人收入的提高、工业化、技术进步以及社会现代化等等的实现。但是,阿马蒂亚·森超越这种狭隘的发展观,认为这些仅仅是在发展过程中发挥显著作用的各种手段或工具,而并不等于发展本身,“发展可以看做是扩展人们享有的真实自由的一个过程”,自由是发展的首要目标,同时也是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以自由为中心的发展框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由与发展相结合,以自由看待发展
自由应当是一种实质的自由,即享受人们有理由珍视的那种生活的可行能力。按照森的观点,能力就是一种自由:能过有价值生活的实质自由。自由作为“目的一手段”的统一,本身具有建构性作用和工具性作用。
(1)自由作为发展的首要目的具有建构性作用。森所讲的自由是一种具有“实质意义”的自由,所突出的是享受人们有理由珍视的那种生活的可行能力。更具体地说,“实质自由包括免受困苦——诸如饥饿、营养不良、可避免的疾病、过早死亡之类——基本的可行能力,以及能够识字算数、享受政治参与等等的自由”。可见,实质自由本身就是人们在实际生活中所追求的重要目标,对发展具有建构性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自由本身就是发展的首要目的。
(2)自由作为发展的主要手段具有工具性作用。通过实现这些工具性自由,能够帮助人们按自己的意愿过有价值的生活。森着重提出以下五种工具性自由:第一、政治自由,即人们参与国家治理方面的自由与权利;第二、经济条件,即人们能够将其拥有的经济资源(劳动、资本、知识、土地、工具等)通过市场机制进行交换的经济机会;第三、社会机会,即在教育、医疗保健等方面的社会安排;第四、透明性担保,即在人们的社会交往中建立起来的信用机制;第五、防护性保障,即为那些需要救助的群体所提供的社会安全网,包括各种失业救济、贫困补助、以及对突发性灾害事件所采取的积极救助措施。
这五个方面的工具性自由一方面能够提高人们享受实质自由的可行能力,另一方面他们之间也是相互依赖、相互补充,一种自由的发展需要其他工具性自由的良好发展作为保证。在各种工具性自由的相互促进下,才能实现人们享受应当珍视的生活的实质自由。这种以自由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集中体现了一个良好发展的社会所需要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协调发展的鲜明特征,而这也是一个和谐社会所要追求的发展状态和发展方向。
2.市场机制与社会安排,以社会安排完善市场机制
以上自由的实现,一方面需要依靠市场机制,另一方面需要一定的社会安排。森从福利经济学的基本定理出发,在更为广阔的信息基础上,通过“可行能力”这一新的评价标准,提出了一种新的效率与平等观点——追求人的可行能力的平等。
(1)从帕累托最优到社会最优的实现。森认为,建立在人类行为的自利假设,和以效用为基础的社会成就评价准则基础之上的福利经济学所得到的帕累托最优,解决了经济如何有效率运行的问题。这种分析同样可以运用于关于实质自由的分析,即在一定条件下(如不存在外部性等)竞争市场达到全面均衡时,保证所有其他人的自由不变而没有一个人的自由可以有任何增加。这个结论使市场机制的最优性得以扩展,即竞争市场机制所达到的帕累托最优可以用实质自由来衡量。但是森也指出,两者同样都没有涉及到分配问题和社会公正问题,也就是说,帕累托最优本身并不能保证社会最优。然而,以实质自由作为发展的目的,就必须关注社会公平问题,从而市场机制的效率必须同扩展社会机会的公平相结合。这样才能为市场机制提供一个“‘社会的’、‘道德的’、‘承诺的’社会安排,在更广阔的综合性视角中考虑市场机制和社会机会的结合”。
(2)市场机制对于实现实质自由的内在价值和工具性价值。从市场机制的内在价值来看,通过市场机制进行交易更直接的理由和意义就在于这种交易自由本身。市场机制本身就是一个能够保障人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将自己所拥有的经济资源(劳动、资本、知识、技术、土地等)进行自由交换的机制。从市场机制的工具性价值来看,市场机制所体现的经济效率能够保证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对国民财富的增进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这也是市场机制之所以受到推崇的重要依据。因此,市场的重要性首先是因为自由选择和自由交换的权利,而不仅仅是由于市场机制的效率原因。因此,我们不应该将分配不公、市场失灵等市场机制的失效作为否定市场机制的依据,而是应当通过各种社会安排来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
(3)各种公共政策能够有助于提高人们的可行能力,从而有助于人们去享受自由的功能性活动。森指出市场机制的不平等问题由于“配对效应”会变得更加严重:即一方面。收入的不平等使得部分人的可行能力无法良好地实现;另一方面,即使收入是平等的,由于部分人先天的可行能力缺陷(在身体、知识、生活环境等初始状态存在的不足)使他们将收入转化为可行能力存在困难。在此基础上,森提出了平等的新内涵,即“基本能力平等”(basic capability equality),发展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增加收入,不仅仅是为了提高效用,而是为了实现个人所享有的实质自由,增加过上我们所珍视的生活的一种可行能力,而要实现基本能力的平等,市场机制(它只解决经济效率,但忽略了最初的资源配置状态和最终分配结果的公平与公正性)必须通过创造基本的社会机会来补充——包括学校的公共教育,基本的医疗保健,就业保障,针对那些失业、老年、残疾的人群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等。
综观森的发展思想可见,一个良好发展的社会,应当是一个自由发展的社会,即一个人们能都享受有理由珍视的那种生活的社会。在这种社会中人们的功能性活动得以不断 扩展,人们的可行能力得到保障并不断提高。既有市场的机制保障资源合理利用的机会得以实现,同时各种配套的公共政策也为人们能够在初始资源分配不均等或由于其他原因没有能力实现自己的功能性活动时得到相应的帮助。这些思想蕴涵了我国当前所倡导构建的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而森所提倡的以自由统领社会发展的各种相应措施,应该可以作为我们在建设和谐社会过程中制定各项政策和具体实施时的参考依据。
二、我国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与实现和谐发展的必要性
通过对森的发展思想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刻地体会到,和谐社会的发展问题不仅仅是经济的发展问题,更不仅仅是国民生产总值、经济技术进步、工业化等等的问题——虽然这些方面在过去、现在乃至将来都对推动我国的快速发展,在扩展人们的实质自由方面具有非常突出的重要地位。和谐社会的发展应当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应当使全体人民都能够享受到发展带来的成果,应当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而这些恰恰都体现了我们提出的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构建和谐社会的总要求。以这种标准来审视我国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可以看到目前我们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多不和谐因素,而正是这些因素阻碍了人们实质自由的实现,从而影响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1.片面追求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忽视社会公平和对自然资源的节约和保护
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始终保持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但是,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并没有消除各种社会问题,社会成员贫富差距不断拉大,城乡发展、区域发展、产业发展的不平衡性始终没有得到改善,自然资源遭到破坏的情况屡禁不止、愈演愈烈。这些问题已经存在于我们发展过程中的各个方面,并被一些人认为是发展过程中必不可避免的一个过程。但是,按照森的以自由为中心的发展观看待这些问题,我们会发现,之所以会出现这些问题,是因为我们在选择衡量发展的尺度时仅仅将GDP、技术进步、工业化等因素包括在内,认为只有优先实现经济高速增长才有可能实现社会公平和改良环境。如果我们按照促进人们的实质自由的观点审视发展的目标和方式,我们将会更加注重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保证社会全体能够共享发展的成果,为人们提供基本能力的平等,并在发展过程中注意发展的手段是否有利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与发展相关的各种配套的公共设施发展相对缓慢。无法满足人民的需求
同许多发展中国家一样,我国的发展路径也同样是通过经济改革实现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再逐步通过经济改革带动社会各方面的改革和进步。但是,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社会公共设施的发展却远远滞后,无法满足当前的需要。目前,我国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但是,在过去这种矛盾主要表现在人们对衣、食、住、行等各种私人物品的需要与生产和供应这些私人物品之间的矛盾;而现在则更多地表现为人们对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物品的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以自由的发展观看,一方面,满足人们各种需求——无论是对私人物品还是对公共物品——本身就是实现人们可行能力的基本要求,具有价值本身的建构性作用;另一方面,满足人们对各种公共物品的需求,直接体现为对人的社会机会这一工具性自由的保障。只有为经济发展提供相配套的公共设施,才能保证市场机制实现有效率的运作,才能够保证人们具备相应的可行能力从而达到实质的自由。
3.没有形成良好的诚信机制。使运行成本增加和经济运行不稳定
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进行,一些社会成员诚信缺失、道德失范,一些企业将利润最大化作为自己的唯一目标而忽视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整个社会的诚信机制面临严重的考验。在一些人看来,市场经济本身就是建立在“经济人”这一以自利为唯一动机的基础之上的,并屡屡借助斯密“看不见的手”来证明自利如何实现整个社会的福利增进。但是,市场机制本身仅仅为人们提供了实现自由交换的经济条件,而“看不见的手”真正能够发挥作用,还要依赖以诚信为基础的价值规范体系的建立。森认为,市场经济之所以能够有效运作,在于具备坚实的法治基础来保障交易涉及的各种权利,并有普遍遵守的行为准则来保证协议的履行。而这些往往又是发展中国家在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时所缺失的。从这一方面讲,市场失灵除了市场机制本身的问题外,在一定程度上,也同整个社会缺乏与市场机制运行相配套的制度安排、诚信机制、公共设施等条件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对改革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很多情况下与其说是市场机制的失败,毋宁说是对市场机制有效运行保障的失败。
三、以自由的发展实现和谐的发展
从上面的分析可见,要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就应当重视发展中人们实质自由的不断增进。发展的目标在于不断拓展人们享受各种值得珍视的功能性活动的可行能力,发展的途径则是保障能够提高人的可行能力的各种工具性自由的实现。
1.建立一套综合性的评价指标衡量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包含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统一体。对待整个发展问题,要改变过去单一重视经济发展、忽略政治、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的倾向,从提高人的实质自由的角度出发,不断增进人民的整体福利。对待经济发展,要改变过去单一重视GDP增长的倾向,注重经济增长同分配公平和社会公正,经济增长同自然资源的节约和保护相结合的发展观念。特别是要对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建立起新的评价体系,将对他们业绩的评价从过去注重经济增长的单一指标转变为以人的自由发展为核心内容的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综合性指标进行衡量和考察。
2.在实现人的实质自由的基础上统一公平与效率问题
和谐社会必定是能够合理解决公平与效率的社会。在以往的发展过程中,我们总是把两者对立起来看待,认为必定有一方需要优先发展,但是如果站在人的实质自由实现的角度看和谐社会的公平与效率,则能将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一方面,效率问题要通过市场机制来解决,其本身就体现为一种经济机会的平等——人们有权利通过对自己所拥有的经济资源进行交易来实现自己的利益。这就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让市场机制充分地发挥基础性作用。另一方面,经济机会的实现需要其他工具性自由的实现给予保证。社会公平首先体现在基本可行能力的平等,是通过一系列社会安排实现的,通过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社会安排,能够使人们具备基本的可行能力参与经济、社会事务。为此,需要通过完善民主制度、法律制度和舆论监督制度等,给予政府的行为以更大的激励因素,以促使他们能够更好的在促进社会公平和公正方面发挥主要作用。
3.加大对各种公共设施的投入,提高人们参与经济和社会活动的可行能力
为个人提供基本可行能力,这不仅是个人发展的前提,而且是培养公民责任、维护社会和谐所必备的条件。建立完善的个人能力培养机制需要通过各种公共设施建设来给予保证,主要包括:
(1)改革教育发展机制,加大对教育设施的投入。根据当前我国教育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首先是进一步落实免费义务教育在全国范围内的实现,特别是保障城市低收入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和农村子女的免费义务教育,从而从整体上提高人民基本的文化水平。其次是合理发展高等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以解决当前出现的由于工业化进程加快对各类技术工人市场需求缺口不断扩大、因连续数年高校扩招造成大学生就业形势愈发严重而同时并存的结构性矛盾的局面。同时,要在发展各类应用学科的同时,加大对基础学科领域的投入,以保证社会发展具备持久的推动力和创新源泉。
(2)改革医疗卫生体制,建立惠及全民的医疗保健体系。医疗保健服务应当作为政府的公共产品范畴由政府通过财政方式给予支持而不是通过市场化改革用市场的办法进行解决,因为,医疗问题首先要解决的是公平问题——能够保证基本可行能力平等的医疗保健设施能够公平地服务于全体人民而不应当有所差别——而不是效率问题。因此,医疗改革应当朝着实现全体人民都能受益的方向进行发展,逐渐缩小不同群体之间享受这种服务的差别。政府应加大对公共卫生,特别是农村公共卫生领域的投入力度,在完善城市医保的基础上重建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积极探索实现医疗保健城乡一体化的有效途径,以保证能够为全体人民提供平等的医疗服务,实现基本能力的平等。
(3)建立健全各种社会安全网,提供可靠的防护性保障。无论市场机制如何有效地运行,即使是在机会平等的情况下,也总有部分人会因为先天的可行能力的缺陷而无法在市场竞争中获得适当的利益从而陷入贫困境地。同时,自然灾害、经济动荡等因素也会使部分人失去确保自身实质自由实现的可行能力。因此,政府应当通过各种公共福利设施的建设,解决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贫困、饥荒、失业等问题,为这些人提供一个可靠的社会安全网。
(文字编辑、责任校对:邹 红)
关键词:自由发展 和谐社会 阿马蒂亚·森发展思想 中国 和谐社会构建 启示
中图分类号:C 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23X(2007)04-0004-03
印度籍经济学家阿马蒂亚·森由于在福利经济学方面的突出贡献而获得1998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他的经济思想突破了传统主流经济学的框架,为经济学重建了“伦理之维”,被誉为“经济学的良心”。作为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学家,阿马蒂亚·森长期从事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和反贫困问题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自由为中心的发展观,为发展经济学创建了一个视角更为开阔的分析框架。森的经济思想对我们当前“构建和谐社会”这个主题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一、阿马蒂亚·森的理论框架及其体现的和谐内涵
传统的经济理论将发展理解为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个人收入的提高、工业化、技术进步以及社会现代化等等的实现。但是,阿马蒂亚·森超越这种狭隘的发展观,认为这些仅仅是在发展过程中发挥显著作用的各种手段或工具,而并不等于发展本身,“发展可以看做是扩展人们享有的真实自由的一个过程”,自由是发展的首要目标,同时也是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以自由为中心的发展框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由与发展相结合,以自由看待发展
自由应当是一种实质的自由,即享受人们有理由珍视的那种生活的可行能力。按照森的观点,能力就是一种自由:能过有价值生活的实质自由。自由作为“目的一手段”的统一,本身具有建构性作用和工具性作用。
(1)自由作为发展的首要目的具有建构性作用。森所讲的自由是一种具有“实质意义”的自由,所突出的是享受人们有理由珍视的那种生活的可行能力。更具体地说,“实质自由包括免受困苦——诸如饥饿、营养不良、可避免的疾病、过早死亡之类——基本的可行能力,以及能够识字算数、享受政治参与等等的自由”。可见,实质自由本身就是人们在实际生活中所追求的重要目标,对发展具有建构性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自由本身就是发展的首要目的。
(2)自由作为发展的主要手段具有工具性作用。通过实现这些工具性自由,能够帮助人们按自己的意愿过有价值的生活。森着重提出以下五种工具性自由:第一、政治自由,即人们参与国家治理方面的自由与权利;第二、经济条件,即人们能够将其拥有的经济资源(劳动、资本、知识、土地、工具等)通过市场机制进行交换的经济机会;第三、社会机会,即在教育、医疗保健等方面的社会安排;第四、透明性担保,即在人们的社会交往中建立起来的信用机制;第五、防护性保障,即为那些需要救助的群体所提供的社会安全网,包括各种失业救济、贫困补助、以及对突发性灾害事件所采取的积极救助措施。
这五个方面的工具性自由一方面能够提高人们享受实质自由的可行能力,另一方面他们之间也是相互依赖、相互补充,一种自由的发展需要其他工具性自由的良好发展作为保证。在各种工具性自由的相互促进下,才能实现人们享受应当珍视的生活的实质自由。这种以自由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集中体现了一个良好发展的社会所需要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协调发展的鲜明特征,而这也是一个和谐社会所要追求的发展状态和发展方向。
2.市场机制与社会安排,以社会安排完善市场机制
以上自由的实现,一方面需要依靠市场机制,另一方面需要一定的社会安排。森从福利经济学的基本定理出发,在更为广阔的信息基础上,通过“可行能力”这一新的评价标准,提出了一种新的效率与平等观点——追求人的可行能力的平等。
(1)从帕累托最优到社会最优的实现。森认为,建立在人类行为的自利假设,和以效用为基础的社会成就评价准则基础之上的福利经济学所得到的帕累托最优,解决了经济如何有效率运行的问题。这种分析同样可以运用于关于实质自由的分析,即在一定条件下(如不存在外部性等)竞争市场达到全面均衡时,保证所有其他人的自由不变而没有一个人的自由可以有任何增加。这个结论使市场机制的最优性得以扩展,即竞争市场机制所达到的帕累托最优可以用实质自由来衡量。但是森也指出,两者同样都没有涉及到分配问题和社会公正问题,也就是说,帕累托最优本身并不能保证社会最优。然而,以实质自由作为发展的目的,就必须关注社会公平问题,从而市场机制的效率必须同扩展社会机会的公平相结合。这样才能为市场机制提供一个“‘社会的’、‘道德的’、‘承诺的’社会安排,在更广阔的综合性视角中考虑市场机制和社会机会的结合”。
(2)市场机制对于实现实质自由的内在价值和工具性价值。从市场机制的内在价值来看,通过市场机制进行交易更直接的理由和意义就在于这种交易自由本身。市场机制本身就是一个能够保障人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将自己所拥有的经济资源(劳动、资本、知识、技术、土地等)进行自由交换的机制。从市场机制的工具性价值来看,市场机制所体现的经济效率能够保证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对国民财富的增进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这也是市场机制之所以受到推崇的重要依据。因此,市场的重要性首先是因为自由选择和自由交换的权利,而不仅仅是由于市场机制的效率原因。因此,我们不应该将分配不公、市场失灵等市场机制的失效作为否定市场机制的依据,而是应当通过各种社会安排来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
(3)各种公共政策能够有助于提高人们的可行能力,从而有助于人们去享受自由的功能性活动。森指出市场机制的不平等问题由于“配对效应”会变得更加严重:即一方面。收入的不平等使得部分人的可行能力无法良好地实现;另一方面,即使收入是平等的,由于部分人先天的可行能力缺陷(在身体、知识、生活环境等初始状态存在的不足)使他们将收入转化为可行能力存在困难。在此基础上,森提出了平等的新内涵,即“基本能力平等”(basic capability equality),发展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增加收入,不仅仅是为了提高效用,而是为了实现个人所享有的实质自由,增加过上我们所珍视的生活的一种可行能力,而要实现基本能力的平等,市场机制(它只解决经济效率,但忽略了最初的资源配置状态和最终分配结果的公平与公正性)必须通过创造基本的社会机会来补充——包括学校的公共教育,基本的医疗保健,就业保障,针对那些失业、老年、残疾的人群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等。
综观森的发展思想可见,一个良好发展的社会,应当是一个自由发展的社会,即一个人们能都享受有理由珍视的那种生活的社会。在这种社会中人们的功能性活动得以不断 扩展,人们的可行能力得到保障并不断提高。既有市场的机制保障资源合理利用的机会得以实现,同时各种配套的公共政策也为人们能够在初始资源分配不均等或由于其他原因没有能力实现自己的功能性活动时得到相应的帮助。这些思想蕴涵了我国当前所倡导构建的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而森所提倡的以自由统领社会发展的各种相应措施,应该可以作为我们在建设和谐社会过程中制定各项政策和具体实施时的参考依据。
二、我国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与实现和谐发展的必要性
通过对森的发展思想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刻地体会到,和谐社会的发展问题不仅仅是经济的发展问题,更不仅仅是国民生产总值、经济技术进步、工业化等等的问题——虽然这些方面在过去、现在乃至将来都对推动我国的快速发展,在扩展人们的实质自由方面具有非常突出的重要地位。和谐社会的发展应当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应当使全体人民都能够享受到发展带来的成果,应当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而这些恰恰都体现了我们提出的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构建和谐社会的总要求。以这种标准来审视我国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可以看到目前我们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多不和谐因素,而正是这些因素阻碍了人们实质自由的实现,从而影响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1.片面追求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忽视社会公平和对自然资源的节约和保护
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始终保持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但是,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并没有消除各种社会问题,社会成员贫富差距不断拉大,城乡发展、区域发展、产业发展的不平衡性始终没有得到改善,自然资源遭到破坏的情况屡禁不止、愈演愈烈。这些问题已经存在于我们发展过程中的各个方面,并被一些人认为是发展过程中必不可避免的一个过程。但是,按照森的以自由为中心的发展观看待这些问题,我们会发现,之所以会出现这些问题,是因为我们在选择衡量发展的尺度时仅仅将GDP、技术进步、工业化等因素包括在内,认为只有优先实现经济高速增长才有可能实现社会公平和改良环境。如果我们按照促进人们的实质自由的观点审视发展的目标和方式,我们将会更加注重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保证社会全体能够共享发展的成果,为人们提供基本能力的平等,并在发展过程中注意发展的手段是否有利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与发展相关的各种配套的公共设施发展相对缓慢。无法满足人民的需求
同许多发展中国家一样,我国的发展路径也同样是通过经济改革实现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再逐步通过经济改革带动社会各方面的改革和进步。但是,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社会公共设施的发展却远远滞后,无法满足当前的需要。目前,我国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但是,在过去这种矛盾主要表现在人们对衣、食、住、行等各种私人物品的需要与生产和供应这些私人物品之间的矛盾;而现在则更多地表现为人们对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物品的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以自由的发展观看,一方面,满足人们各种需求——无论是对私人物品还是对公共物品——本身就是实现人们可行能力的基本要求,具有价值本身的建构性作用;另一方面,满足人们对各种公共物品的需求,直接体现为对人的社会机会这一工具性自由的保障。只有为经济发展提供相配套的公共设施,才能保证市场机制实现有效率的运作,才能够保证人们具备相应的可行能力从而达到实质的自由。
3.没有形成良好的诚信机制。使运行成本增加和经济运行不稳定
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进行,一些社会成员诚信缺失、道德失范,一些企业将利润最大化作为自己的唯一目标而忽视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整个社会的诚信机制面临严重的考验。在一些人看来,市场经济本身就是建立在“经济人”这一以自利为唯一动机的基础之上的,并屡屡借助斯密“看不见的手”来证明自利如何实现整个社会的福利增进。但是,市场机制本身仅仅为人们提供了实现自由交换的经济条件,而“看不见的手”真正能够发挥作用,还要依赖以诚信为基础的价值规范体系的建立。森认为,市场经济之所以能够有效运作,在于具备坚实的法治基础来保障交易涉及的各种权利,并有普遍遵守的行为准则来保证协议的履行。而这些往往又是发展中国家在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时所缺失的。从这一方面讲,市场失灵除了市场机制本身的问题外,在一定程度上,也同整个社会缺乏与市场机制运行相配套的制度安排、诚信机制、公共设施等条件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对改革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很多情况下与其说是市场机制的失败,毋宁说是对市场机制有效运行保障的失败。
三、以自由的发展实现和谐的发展
从上面的分析可见,要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就应当重视发展中人们实质自由的不断增进。发展的目标在于不断拓展人们享受各种值得珍视的功能性活动的可行能力,发展的途径则是保障能够提高人的可行能力的各种工具性自由的实现。
1.建立一套综合性的评价指标衡量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包含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统一体。对待整个发展问题,要改变过去单一重视经济发展、忽略政治、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的倾向,从提高人的实质自由的角度出发,不断增进人民的整体福利。对待经济发展,要改变过去单一重视GDP增长的倾向,注重经济增长同分配公平和社会公正,经济增长同自然资源的节约和保护相结合的发展观念。特别是要对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建立起新的评价体系,将对他们业绩的评价从过去注重经济增长的单一指标转变为以人的自由发展为核心内容的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综合性指标进行衡量和考察。
2.在实现人的实质自由的基础上统一公平与效率问题
和谐社会必定是能够合理解决公平与效率的社会。在以往的发展过程中,我们总是把两者对立起来看待,认为必定有一方需要优先发展,但是如果站在人的实质自由实现的角度看和谐社会的公平与效率,则能将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一方面,效率问题要通过市场机制来解决,其本身就体现为一种经济机会的平等——人们有权利通过对自己所拥有的经济资源进行交易来实现自己的利益。这就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让市场机制充分地发挥基础性作用。另一方面,经济机会的实现需要其他工具性自由的实现给予保证。社会公平首先体现在基本可行能力的平等,是通过一系列社会安排实现的,通过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社会安排,能够使人们具备基本的可行能力参与经济、社会事务。为此,需要通过完善民主制度、法律制度和舆论监督制度等,给予政府的行为以更大的激励因素,以促使他们能够更好的在促进社会公平和公正方面发挥主要作用。
3.加大对各种公共设施的投入,提高人们参与经济和社会活动的可行能力
为个人提供基本可行能力,这不仅是个人发展的前提,而且是培养公民责任、维护社会和谐所必备的条件。建立完善的个人能力培养机制需要通过各种公共设施建设来给予保证,主要包括:
(1)改革教育发展机制,加大对教育设施的投入。根据当前我国教育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首先是进一步落实免费义务教育在全国范围内的实现,特别是保障城市低收入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和农村子女的免费义务教育,从而从整体上提高人民基本的文化水平。其次是合理发展高等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以解决当前出现的由于工业化进程加快对各类技术工人市场需求缺口不断扩大、因连续数年高校扩招造成大学生就业形势愈发严重而同时并存的结构性矛盾的局面。同时,要在发展各类应用学科的同时,加大对基础学科领域的投入,以保证社会发展具备持久的推动力和创新源泉。
(2)改革医疗卫生体制,建立惠及全民的医疗保健体系。医疗保健服务应当作为政府的公共产品范畴由政府通过财政方式给予支持而不是通过市场化改革用市场的办法进行解决,因为,医疗问题首先要解决的是公平问题——能够保证基本可行能力平等的医疗保健设施能够公平地服务于全体人民而不应当有所差别——而不是效率问题。因此,医疗改革应当朝着实现全体人民都能受益的方向进行发展,逐渐缩小不同群体之间享受这种服务的差别。政府应加大对公共卫生,特别是农村公共卫生领域的投入力度,在完善城市医保的基础上重建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积极探索实现医疗保健城乡一体化的有效途径,以保证能够为全体人民提供平等的医疗服务,实现基本能力的平等。
(3)建立健全各种社会安全网,提供可靠的防护性保障。无论市场机制如何有效地运行,即使是在机会平等的情况下,也总有部分人会因为先天的可行能力的缺陷而无法在市场竞争中获得适当的利益从而陷入贫困境地。同时,自然灾害、经济动荡等因素也会使部分人失去确保自身实质自由实现的可行能力。因此,政府应当通过各种公共福利设施的建设,解决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贫困、饥荒、失业等问题,为这些人提供一个可靠的社会安全网。
(文字编辑、责任校对:邹 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