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教学驰骋在古诗中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s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鲁迅先生曾新奇地说,最早的纤夫在江边拉纤时喊出的号子是中国最早的诗歌起源;接着便有了《诗经》;随着时代的变迁,唐代的经济繁荣将诗歌推向了一个高潮,我们在那个繁盛的时代,熟悉了李白的浪漫主义,杜甫的现实主义,王维的山水田园诗还有大量的边塞诗……在眼前历数着这一切时,我们不得不感叹中国确实是一个诗歌的国度。
  1.结合背景,理解诗歌。
  我国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曾说过:“文章合为时而作,诗歌合为事而作”,其实每一首诗,都有它产生的特定背景,详细了解这些背景,就可以了解作者的特点及创作风格,这样就有助于把握诗歌的主题,从而为理解整首诗歌做好铺垫。
  如教学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如果不了解这是在陶渊明弃官归隐后创作的诗歌,就无法理解诗歌的核心句“衣沾不足惜,但使愿与违”中“愿”的含义。
  又如教学杜甫的《春望》,先有感情地介绍时代背景: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关键时刻,目睹了国家的动荡,人民的民不聊生,官吏的蛮横粗暴,所有的这些都深深地激发了杜甫内心的忧国忧民之情,于是有了如此的情感抒发“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深情诵读,理解全诗。
  我们知道古代的诗歌是可以和乐而唱的,所以我们也完全可以通过诵读来达到理解全诗的目的,这样也更可以引起我们与诗人的共鸣,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要想让古诗读起来琅琅上口,就得讲究节奏,古诗的节奏一般根据音节节奏来划分或者意义节奏来划分。当然古诗的朗读还得注意诗歌本身的感情,有慷慨悲壮的,如曹操的诗;有积极向上的,如杜甫的《望岳》;有清新自然的,如陶渊明的《饮酒》等等。
  在掌握了基本的诵读要领之后,带领学生不断地反复朗读,学生便会有一个自己理解诗歌的过程,当然这个过程会是潜移默化的,但一定有助于学生把握整首诗歌。我想这就印证了古人所说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3.散文化的学习方法。
  好的古诗总会给我们创设完美的意境,所谓的意境就是“作者的主观生命情调和客观的自然景色互相渗透互相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它或者移情于物,或者景中含情等。所以学习时得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才能将自己放入诗中完美的境界中。
  在运用了联想和想象后,就得学会运用散文化的语言再现诗中的美好境界。如果身临其境,那么整首古诗的理解就一定会是水到渠成的。
  比如柳宗元的《江雪》,可以有以下精彩的描写:
  雪落的声音,如花,开放在万壑千山。鸟们收起薄薄的羽翅,赶回了温暖的巢,它们将在爱情中,幸福地度过一个漫长的雪季。
  冷峻的天空,雪花划破凝重:一片、二片、三片……一群芳香的语言,撒遍大地。所有的道路,在载走最后一个回家的孩子后,不肯再走出来。它们躲在一片纯洁的思想下,做着春天的美丽的梦。
  稳坐船头的渔者,他是在钓一段失去的岁月,还是明年的希望呢?
  江无声,雪不语。
  人也无言。
  如此的境界,怎么会领会不到作者这种怀才不遇的孤独寂寞呢?
  带着饱满的热情,散文式的语言,沉浸的诗歌美好的意境中,共鸣的产生是不言而喻的。
  4.与流行元素结合的方法。
  虽然现今的快餐文化发展迅速,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在这些流行文化之中也不乏有古诗的影子。比如学生们喜欢的周杰伦,他的很多歌曲作品中就借鉴了一些古诗的内容,如《东风破》,《青花瓷》;还有王菲的《水调歌头》,邓丽君的《在水一方》等,在这些流行歌曲中随处可见古诗的影子。那么学生们在吟唱歌曲的过程中就可以真实地感受到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
  于是古诗的教学也可以借助这些学生们喜欢的方式(唱歌,背歌词等)来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
  5.品读语言。
  古人作诗非常在意用字,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炼”字,所以古诗教学中语言的品读是必不可少的。
  品读是可以借助一些修辞或者写作手法,来达到理解整句诗的目的。比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用到了移情于物的方法,或者说是拟人化的手法,深刻地表现了作者看到国都沦陷后内心极度痛苦的心情。又比如“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一句运用移动的视角化静为动,赋予山活力,表现出作者内心轻松愉悦的心情。
  这样整首诗的把握也在一点点地进行着。但切忌把品读变成了一字一句的解释,这样自然破坏了古诗的美感。
  以上便是我对初中古诗教学的一点点简单见解,在我看来古诗教学是一个很大的平台,可以让我们语文教师尽情发挥自己的智慧,但教学过程中始终不变的便是朗读,理解,感悟,背诵,扣住这些,才有望逐步提高学生阅读学习古诗的能力,并且才有可能让新世纪的中国孩子爱上中国的古典文化。
其他文献
有人说教育是用一片云推动另一片云。我想说,我想将两片云融合交织,在阳光下描绘出一幅最美的朝霞。我愿做最美的教师,只为遇见最美的你。  一、从构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开始  1.我会对你充满耐心  当教师每天都有忙不完的事情,在工作压力之下很容易感到烦躁,变得没有耐心。改完一次不理想的作业心情也会大受影响。每到这时我会安静下来想一想,作业不理想的原因或许是上课的指向不够明确,个别学生会有自身特殊的原因。很
期刊
生活有多宽广,语文就有多宽广。  “语文综合性学习”就是在新的形势下结合生活,综合语文的一个语文学习的重头戏.从它大张旗鼓地出现到现在,已经好几年了,但是关于“语文综合性学习”如何上,如何学,却是伴着它的诞生一直在困扰着每一个语文老师。作为一个年轻语文老师,这个问题同样困扰着我。三年中,共接触了三十六个综合性学习活动主题,由于没有行之有效的借鉴方法,每每遇到此,我的策略就是跳过或者粗粗地采纳教学参
期刊
最近读了《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敢于让学生自我布置作业》一文,使我眼前一亮:“让学生自己布置作业” 。针对传统的小学教育中,学生作业总是老师“一言堂”,作业被老师统得过多、过死,学生在长期大量的作业题海中,练得身心疲惫、兴趣全无。作业只是课堂的补充和延伸,而没有真正从作业设计中去思考:如何将作业成为学生学习中的点金石,而不是“绊脚石”。“让孩子自我布置作业”是力求学生发展出发,满足学生个性需要的一种
期刊
一、直面教学现状,解剖教学弊端  本人自2007年从四川师范大学毕业就长期在偏远山区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这片“贫瘠”的土地前沿耕耘。教龄7年,由于酷爱家乡永善县教育事业,先后在国家级贫困县永善县务基等偏远山区农村中学任教,在平时的教学生涯中已养成习惯于对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进行不断调查,不断总结,不断反思的行为模式,从而发现了家乡偏远山区农村语文教育存在如下令人担忧的现象:  1、师资水平低下 。在我所任
期刊
一、精雕题目  “题好一半文”。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通过眼睛可以透视文章的思想内容。因此考生在下笔作文前首先要精雕细琢文章的标题。好题目的标准是“精巧、准确、新颖”,在能够昭示立意的基础上,不妨拟出轻松活泼的题目。如写“诚信”,拟题为《拍卖“诚信”》、《为“诚信”喊冤》、《用诚信唤醒信心》、《诚信,做人的底线》、《诚信,请别走开》、《“诚信灵”新产品介绍书》等。  好的标题应是新颖别致,引人入胜。常
期刊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将幼儿园的教育内容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同时也指出:“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这句话向我们传达了如下观点:在传统分科课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领域课程模式,今天依然有其合理性和存在的理由;而领域课程要想得到进一步发展,只有加强领域与领域间的相互渗透,方能实现全面的和整体的教育。  一、
期刊
近年来,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各种教学模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如杜郎口旋风、洋思、永威,特别是西峡的三疑三探誉满天下,慕名求学的学生多,前去参观学习的领导与教师更多,推动着各地的教学改革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作为一线教师的我,凭借着十多年的教学经验,对所担任的本科——语文课程的改革,发表一下粗浅的看法。  一、夯实基础是关键  语文学科是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它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有着举
期刊
一、用课内阅读促进、带动课外阅读  初一年级刚开始时,利用课前15分钟举办一个“故事会”,刚开始由老师给学生读书、讲故事,在一段时间的熏陶和锻炼后,让班里朗读最好的同学轮流讲故事。孩子们很喜欢这样的“故事会”,可是每次只有15分钟,每当讲到精彩之处,就戛然而止。心急的孩子就打听结果或问这本书在哪里;也有的孩子为了先读为快,赶紧找来书看。不爱看书的孩子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也逐渐开始关注读书了。  我的
期刊
近年来,为促进我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教育局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在全县范围内实施“班班通”工程。我校也从这项工程获益甚多,县教育局根据我校实际,给我校配置“班班通”设备10套,实现了“班班通”设备的全覆盖。这些设备的投入,充分调动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  一、“班班通”设备的作用  1、优化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发展。  以往的教学,教师只能靠教材、教学参考书和自己的能力水平去理解教学内容,以此
期刊
一百多年前,著名教育家韩愈在他的散文《师说》中这样写到:“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矣”。可见“传道”是教师的主要任务,排在了受业、解惑之前。所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我们除了必须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发展他们的智力,使之能正确而熟练地掌握语文这个工具外,还必须培养学生具有远大的理想、高尚的情操、坚定的气节、美好的品德,使他们自觉地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这是每一个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