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子的口味

来源 :江门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lion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子贪吃,食欲出奇地好,体形呈横向发展趋势,为了不让儿子继续胖下去,我决定调整家里的菜谱,尽量“清淡”些。我把儿子最喜欢吃的“麻辣鸡块”和“水煮肉片”撤下餐桌,換成了“虾米油菜”、“清炒菜花”之类。吃惯了大鱼大肉的儿子,看着桌上的饭菜食欲全无,难以下咽。
  我在一旁不停地催促儿子:“把嘴巴张大,像狮子一样大口大口地吃!”儿子很听话,张大了嘴巴,夹了些蔬菜放在嘴里,使劲嚼了起来。我狂喜,儿子肯吃蔬菜了,说明我的厨艺不错。更令我高兴的是,改变孩子的饮食习惯并不像人们所说的那么难……
  儿子嚼着嚼着,突然一低头把蔬菜吐在桌上了,我有点不高兴,板着脸厉声质问他:“怎么把菜吐了?”没想到儿子理直气壮地说:“你不是说要像狮子那样大口大口地吃吗?我刚想起来了,狮子是食肉动物,只吃肉不吃蔬菜!”
其他文献
我进的是一家日资企业,该公司主要从事螺丝生产。我所在的部门是电镀,说好听点,就是螺丝表面设计处理。部门课长是东北人,化学系的本科生,会讲一口流利的日语,很“牛”也很“怪”。因为他的“怪”,让我深刻地认识了他,也因为他的“怪”,让我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无法学到的有益的东西,从而改变了我以往的不良习惯。  两年前,我被课长招进了他的部门。他中等身材,30来岁,上身穿浅蓝色工衣,下身穿一条深色牛仔裤,理平头
期刊
冲床组老大猛一下推开办公室的门撞了进来,他把手里的辞退单往人事办公桌上狠狠一掼,气冲冲吼道:“把这个贵州老头干掉,半句普通话都讲不了,满口方言土语,简直是个哑巴!没法分派工作!”  我终于看到门口站着一位40多岁的中年汉子,脚上穿着家里人一针一线缝的布鞋,洗了不知多少次水的灰黑裤子皱巴巴的,黄色的中山装宽宽大大。汉子黑瘦脸,头一直低着,差点贴着胸口,像做了错事的小孩,双眼揉得又红又肿。  负责人事
期刊
熊正红,龙女。笔名狂子。湖南汉寿人。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有诗集《狼的歌谣》。经历坎坷却不想多言,惟愿文字成就心中的珍藏。    2005年早已成为了过去。一晃,时间走到了2008年。这三年之中,无论于社会,还是个人,自然都会有波浪起伏的人与事发生。这些人与事将成就公开或者私性的历史。无论喜怒哀乐,还是苦辣酸甜,当回首,总难免会有唏嘘慨叹在心头萦绕。不知别人是如何看待每一个过去的日子,我只知道在
期刊
我指着秋水的头像对老同学说:就是他害苦了我。她说:你是猪啊,一看他的等级就知道是个资深老手,你竟敢和高手过招,苦不死你才怪。  记得当初老同学帮我开通QQ空间时,我让他填写真实资料。她说:你当是填履历表啊,这是网络。说着就给我整了个什么全职,白领出来。我笑得要命,典型的无业游民转眼就跨入了白骨精行列,这网络可真是神奇。  那个时候,秋水就在线上,还频频给我打招呼说:你好,蝶!他用的是十六号蓝色仿宋
期刊
我成了一家小厂的保安后,白天无非就是按按开关,放进或送出人员车辆。闲来无事,我就扯过稿纸写点东西。有一次很凑巧,我正极投入地奋笔疾书,值夜班的保安队长推门进来,神情严肃地对我说:“你在干嘛?”  我慌忙捂住稿纸,但他还是看见了,语气严厉地说:“现在是上班时间,不准搞乱七八糟的东西,要受处罚的!”  我窘迫地说:“队、队长,我知道错了,请你高抬贵手。”  保安队长笑了:“虽说我跟老板是亲戚,可你找份
期刊
2007年,北方的9月已是秋风萧瑟。母亲步履蹒跚地送我踏上南下的列车。我此次要到广东梅州投奔在那里开出租车的表哥。  当列车缓缓启动的那一刻,我心中有种被连根拔起的感觉。我清清楚楚地记得,这一天是9月8日,同时,我也更清楚地明白,从这一天起,我就结束了学生生涯,变成了一只离窝的鸟儿,为了生存而飞离家乡。  在广州转车,又经过四五个小时颠簸,我终于在9月9日傍晚来到梅州市五州城车站。表哥早已在那里等
期刊
情人节那天下午,我坐在3路公共汽车上,过了火车站后,后排有位靓女起身准备下车,她从我座位旁边经过时,意味深长地猛向我抛媚眼,我不由得意,对靓女回报以微笑。车进站停下,靓女没有下车,反而向我走来,说:“哥,我要下车了,有件事不好意思当面跟你说,等会给你发短信,好不?”  靓女认错人了吧?我可不认识她,一点印象都没有呢。可她拿出了手机:“我记得你的号码是?”她查找了一下,遗憾地说:“不见了?哥,再告诉
期刊
“一个人如果拥有了在乡下的童年,是幸运的。无拘无束生活在天地之中,如同蓬勃生长的野草,生命力格外旺盛,而对土地和大自然拥有的感情也总是与别人不一样。”  我童年所有的记忆都与这个叫黄家村的村庄有关。  黄家村处在沅水之畔洞庭之滨,村民们世代依水而居,村子里的人除了种些稻谷就是捕鱼为生。村里有近四十多户人家,全是维吾尔族人或是回族人。据说这个村子的祖先是从阿拉伯千里迢迢迁徙过来的。村庄里的人从不与汉
期刊
一    从远处遥望这座特大桥,那无数根桥墩就像擎天柱一样,已经展露出大桥的雄姿。20多米高的主桥施工现场,几十名工人正挥汗如雨地打桥梁混凝土。  这是5月的一天,正午的太阳炙烤着大地,空气像凝固了一般,没有一丝风,树木也毫无生气地耷拉着叶子。夹杂着混凝土气息的热浪一阵阵袭来,热得像在窑子里烧木炭。汗珠沿着施工员的安全帽顺着身体的每个部位流淌,直至蹿入脚底,装满汗水的鞋子像浪打浪。  李金木摘下头
期刊
我从小总是喜欢黏着父母,在父母的眼里,我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多少年来,我心中那恋家情结并未在几乎麻木的打工生活中消退,反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变得愈来愈强烈。  那年我刚进厂打工,患有严重“思乡病”的我,只好每隔五六天就跑到一公里外的电话亭尽诉衷肠。由于人太多,往往得花上个把小时排队等候,这时,我心中便开始萌生买手机的念头。经过几个月的“拼搏”,我终于买了一台诺基亚手机,办了一张神州行卡。从此,手机便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