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庵我想活得最多

来源 :名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nerg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止庵眼中,人与人之间的承诺,人与文化之间的承诺,就是信。最高的境界是你对文化有个承诺,在这个过程里面,你把自己能做到的一点点做了就可以了。这就是他为什么做一件事情几十年如一日的原因。
  
  1 我的经历非常复杂:我以前学医,口腔系,1982年大学毕业后,当了两年口腔科医生,然后去《健康报》做了五年记者,后来又在外企待了11年,一家丹麦的跨国公司,一年从我手中经过的订单,有几百万美金。在外企的时候,我已经在写书了,工作完回家,就写东西。2000年的时候我辞职回家,专职看书写字。写书、出书、卖书和买书这些环节中,最舒服的就是买书,买回来再把它读了。
  
  我年轻的时候是写小说写诗,读了很多书以后就慢慢不写了。为什么后来我又开始写书呢?其实有个特别现实的想法,想有一件事,一直没完没了地干。写书是我辞职回家后可以一直做的事,也是为了能够读些书,或重新读些书。
  
  我整理出版过周氏兄弟和张爱玲的作品,我的信仰就从民国谈起。有人说我是“民国控”,但我不认为民国是个好的时代,中国历史有几个时期都是这个情况,先秦、魏晋、晚明,和民国,这四个时代都不是盛世,人生存都不容易。盛世的人比较好活,这四个时代是乱世。乱世中普通人生活艰难,文人也活不好,先秦时韩非子死于非命,魏晋时不能善终的诗人文人更多,那是国破家亡的时候。民国也是这样一个时代。但这个四个时代都是文化光辉灿烂的时代,是文化的好时代。用茨威格的话说,是一个“人类群星璀璨”的时代。
  我不喜欢盛世,整个气氛我都不喜欢,因为人很容易平庸,或者“像煞有介事”。我们如果对知识和智慧怀一种兴趣爱好,更好的时代倒是乱世。所以,我不“控”民国,我“控”民国文化,就像“控”先秦文化一样,我写过关于庄子、老子的书,正在写关于《论语》的书。我不想活在那个年代,我想感受、聆听那个年代,观察那个年代。在那个年代,读者会比现在这个年代幸福很多,因为能跟好多人接气。我们这个时代,严格上来说,你接不上什么气了。
  
  2 坦率地说,给周作人、张爱玲编书这些事情我都可以不做,我做这些事情,虽然尽心尽力,但也未必有什么终极意义,太容易被替代了。我为什么做?因为没有人做,或是别人做了,我不满意。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可以反复地看这些书,有这么一个机会可以不断地看,还能看到原稿,这件事多么好玩。
  
  我写《周作人传》是在编他的书之后,我不知道两者谁是谁的副产品。我现在可能认为,《周作人传》是我的主要目的,编他的书是副产品。我在编书的过程中没有想过要写《周作人传》,编完书后,出版社说你写本《周作人传》吧,我一想可以把这些书再看一遍,就答应了。现在看来写《周作人传》倒是我的主要目标,原来的东西被置换了。
  
  我曾经跟安妮宝贝聊过,周作人是对周作人最大的破坏者。他曾出任伪职,在很长一段时间完全被从文学史抹掉了。后来作品又出版了,真正颠扑不破磨灭不了的作品,是连自己都破坏不了,这是最高的境界。周作人对自己的作品有极大破坏,也证明了他作品的魅力所在。张爱玲同样如此,她也经历过长时间被人忽略、连名字都被忘的阶段。我的父辈是文化工作者,他们完全不知道张爱玲,不看她的作品,但张爱玲又重新活过来且不容易再被遗忘。张爱玲自己给自己的贡献,连她自己也不能破坏了。
  
  周作人在《知堂回想录》里讲到他翻译过《希腊神话》,他在遗嘱里提到,“高搁十余尚未能出版”。我读后联系他的家人,找到了这份世间仅此一份的手稿,我就有种紧迫感,马上找出版社出版,这样就不至于失传。我看过一本《失落的书》,讲这个世界上好多已经不存在的书。中国古代也是如此,像《庄子》汉代有52篇,西晋时减为33篇。《墨子》汉代有71篇,宋代以后只有63篇。我总觉得这些是遗憾的事,所以出版周作人翻译的《希腊神话》也是我的责任感在驱使。这样“失落”就不再发生了。
  
  3 我曾经写过一本《樗下读庄》,这也是我写的最用功的一本书,我前后看了100多本关于《庄子》的注本,前后写了10年。《庄子》里讲如何得道,有两个途径。一个途径是什么都不做,把什么都放下,就得道了但容易落空,到最后可能什么都不是。还有一种得道,是把一件事特别仔细地做好,如疱丁解牛、丈夫游水等,这件事可能微不足道,认真地做,反复地做,“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就出神了。后者对我影响非常大,我把一件事情认认真真地做,尽我的力去做,专注于这一件事。这件事大抵就是读书了,相比之下,别的事搁我这儿都是次要。
  我小时候没有书读,能找到的就看,不知道读过多少毫无价值的书。书读多了,总算炼就一副眼光,能辨别高下优劣。这全靠比较得来,毫无价值的唯一价值是知道真正的价值。我现在手里拿一本书,看到十几页,我就知道这本书怎么样,值不值得读,跟脑子里有个地图一样,这有一个景点,我知道它在哪,在什么路,横向是什么,纵向是什么,我能把位给定好了。别人说一本书好坏,我都不信,读书这件事肯定蒙不了我。我没有接受过中文教育,是通过自己看书看到境界,悟得读书之道。这是我真正的一项技近乎道。一本书能经得起没完没了读的,是多不容易的事。周作人、张爱玲包括鲁迅在内,他们的书是能翻来覆去地看。其实这也是互相考验,它考验我的耐力,我考验它的水平。
  
  加缪的一句话也深深地影响我一生,“重要的不是活得最好,而是活得最多”。我努力在有限的生命里面,知道尽量多的东西,不一定非得是人生教义,也不一定都能给我启迪,仅仅是作为内容接受,长些知识就够了。就像陀斯妥耶夫斯基,一共活了59岁,在西伯利亚就待了10年,前5年服苦役,后5年当兵,完全浪费了。但他回来的当天,他给哥哥的信中说,“什么样的生活都是生活。”加缪的话与此其实是一致。这是种包容,所以陀斯妥耶夫斯从流放地回来后作品的深度大不同以前。
  
  文学不是买卖,如果是买卖,也是微不足道的买卖,我当玩儿一样对待它。这个世界上的事物分为两种,一种是非干不可的事,另外一种是可干可不干的事。非干不可的事情可以糊弄,可干可不干的事必须得认真做。文学对我,完全就是个游戏,我不指望用它挣钱,所以我特别认真。现在经常有人讨论有没有人读书,文化会不会消失,实体书店会不会消失,纸媒体会不会被替代,我觉得这些情况都会发生。但前提是这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这个世界严格说原本就是个末世。在古埃及最早保存下来的文字中,泥土上面写着“人心不古”。人类从开始有文字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感慨末世了,几千年过去,我们一直处于这个末世的过程之中。
  
  【对话】
  我不能假装清高
  记者:你怎么看对张爱玲和她的作品存有的很多误解?
  止庵:张爱玲并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大众作家,如果她要被当作一个大众作家,她就得承受被曲解的代价。在当下这个社会,如果你不是大众作家,你也成为不了一个小众作家。如果她不被大众所接受,那么她也不会被小众接受,这就是信息时代的悲哀。一个作家被人误解很正常,从古至今没有不被大众所误解的作家。庄子的一句话最能描写读者与作者的关系,“万世之后,而一遇大圣知其解者,是旦暮遇之也”。一万年以后遇到一个理解你的人和当天遇到是一样的,一个作家所需求的东西,也莫过于此了。
  
  记者:走进张爱玲的世界,你怎么评价她和胡兰成的爱情?
  止庵:张爱玲的一生就好像一个房间,她特别不容易放进一个人进来,但是放进来以后就完全听从这个人。胡兰成、宋淇都是为数不多能走进她心里的人。胡兰成是她放进来的第一个人。她相信他,他理解她,比别人都理解,但他不好好待她,或者说,像他待别的女人一样待她,而她受不了这个。他们的关系可以是友谊,也可以是爱情。胡兰成说,”鲁迅之后有她,她是个伟大的寻求者。“这非常深刻,不啻是给现代文学重新厘定一条线索。胡兰成是第一个把张爱玲和鲁迅联系在一起的人。张爱玲和胡兰成在一起的时候,也是她创作最丰富的时期。但是胡兰成是一个旧式的知识分子,他有旧的观念,并有爱炫耀自己的毛病。他是那么旧的一个人,而张爱玲又是那么新的一个人,他们之间是一个曲折矛盾的过程,之间的悲剧也无可避免。所以后来张爱玲摒弃了这个人,把门又关上了。
  
  记者:鲁迅、周作人兄弟和张爱玲,你最欣赏谁?
  止庵:他们各有所长。周作人是百科全书式,他就是书的世界。但对于人性实质,他根本不涉及,这方面,鲁迅和张爱玲对善恶的理解更深。三个人都是中文的大师,如果以奇谲分,鲁迅最好;如果以质朴而又有味道分,周作人最好;如果以语言的繁复分,张爱玲又是最好的。我最喜欢的三本先秦的书是《庄子》、《论语》和《韩非子》,如果拿这三本书来作一个比较的话,张爱玲比较接近于《庄子》,描述的能力很强,铺垫很多,张爱玲早年汉语的繁复程度,句式的复杂,无人能及。要说平和、舒服,像大自然本身的状态,就是周作人,他最接近《论语》,如果是吞噬一切的黑暗力量,打击你,那是鲁迅,比较接近于《韩非子》。三个人,三本书,读鲁迅如临深渊,读周作人如沐春风,读张爱玲就是琳琅满目,读他们,我有多种取向。
  
  记者:把全部时间用来读书,单调吗?
  止庵:《庄子》里有个尾生抱柱的故事,尾生站在河边等人,涨潮时依然一动不动,把自己淹死在了里面。许多人认为尾生傻。但他也是迫不得已,如果一开始他就走了,这无所谓,但是他等了很长时间再离开,谁能证明他等过呢?等待的时间越长,就越想证明等过。我读书编书也是这样。全是快乐?!这是瞎说,一弄就是几千页的书,动不动就得看一遍,这个过程很麻烦,但是必须得做好。人与人之间的承诺,到人与文化之间的承诺,就是信,最高的境界是你对文化有个承诺,在这个过程里面,你把自己能做到的一点点做了就可以了。如果不继续,就没法证明前面的思考,没法证明这件事情做过或是有价值,所以做事得善始善终,有很多事情我不能假装清高,有许多事情需要记录,需要印证。读书有点像旅游,一辈子不能在一个地方,我要去一个跟其他地方不一样的地方,活得最多最基本方法是读书。
其他文献
冯仑在万通大厦的书房并不大。两面墙的书架,其中一面整齐地摆放着各种线装书,武林秘籍一般令人望而生畏。这就是冯仑的阅读根据地:平日里,他就坐在这里,一边喝茶,一边享受阅读之乐趣。  对于“不明真相的群众”来说,他是企业家里的段子王;对于企业家朋友来说,他是圈子里少数看得开、活得开的哲人;对于万通的员工来说,他是“说话很逗、没有架子”的老板。  “用一种古典的方式思考,却尝试用一种野蛮的方式表达”,这
期刊
你不可能一辈子戴着面具做人。所以郑沛芳决定从一开始就不戴面具。活得张扬不难,活得真实却需要耐心和勇气。站在纷纷扰扰的喧嚣中,她选择做一个真实的女人。  “刚刚有人认出你来了……很雀跃地跟我打听是不是郑沛芳在拍摄。”    “是吗?男人还是女人?”    “男的—看上去挺体面,应该是个成功人士。”    眼前这个女人的眼神里闪过一丝迟疑,然后从鼻息间发出长长一声叹息,似乎对这个答案并不满意。“被男人
期刊
『很多人说360=110+250,我周鸿祎就是一个专做110的「二百五」,我特别乐意接受这个封号。要不是我这种一根筋的性格,360做的事情,这行业任何一个人都坚持不下来。用户利益至上不是说说就行的,是要经历很多斗争的。最重要的不是技术,也不是商业谋略,是胆量。』    周鸿的办公室很有特点:半屋子外形奇特的“骨灰级”音响,半面墙十环又十环的射击靶纸。一架子黑胶唱盘,一架子CD,一圈沙发,一只茶几。
期刊
别人出国,他在国内尽责。这让青少年偶像和传统政治话语“嫁接”,以淡化传统政治话语固有的悲情色彩,显得时尚。代笔争议使得这一嫁接断裂了。    春节过后,持续了一段时间的以方舟子为代表的,对于韩寒的作品是否有“代笔”的争议并没有结束,反而一直是公众的焦点,这一争议已经长期化了。一方面是方舟子和诸多质疑者现在不断地通过对于韩寒早期作品的文本的读解和通过对韩寒本人接受采访等公开的信息进行质疑,另一方面当
期刊
美国摄影家阿贝拉多·莫瑞尔(Abelardo Morell),1948年出生于古巴哈瓦那,以“暗箱摄影”系列黑白作品而闻名。“暗箱摄影”是阿贝拉多·莫瑞尔最大胆创新的尝试。    阿贝拉多·莫瑞尔的取像方式令人感觉陌生而奇特,让人有一种越原始、越现代,并且恪守传统影像的隽永趣味。其“暗箱摄影”系列作品的创作理念意在叠映社会公共空间和私人隐秘空间。有评论家对其一幅将巴黎埃菲尔铁塔和纽约帝国大厦的建
期刊
如果按照儒家『学而优则仕』的逻辑,钟南山可谓是一名『达者』。全国两会期间,端坐在明晃晃的朝堂之上,这位清瘦的『医者』纵论的又是『治世』的逻辑。     在不少人眼中,钟南山已然今非昔比,就连钟南山自己似乎也觉得所做之事没有什么不同。“悬壶济世”本无象,更何况社会和人一样,哪能没有个“三灾两病”,只是把社会这种更大的病治好了,能帮助的人就更多罢了。如此一说,年过古稀之数的钟南山这医生做的,也算臻入化
期刊
仁者,心也。医者,仁也。无论是端坐在两会朝堂之上纵论『治世』逻辑的钟南山,或是在中药饮片领域创新不倦的张雪峰,天地万物,均是仁者治人治世的诊脉对象。    张雪峰与冬虫夏草的缘分从一匹马开始。    当时还在成都从事房地产行业的张雪峰到一位活佛那里做客,席间他听到了这样一件事:活佛最珍爱的一匹马当年入冬后生了一场怪病,四处求医用药都不见好转。眼看着马日渐奄奄一息,活佛进行了最后一次尝试,他把朋友送
期刊
时至今日,质疑者认为,身为虔诚的佛教徒的吴登盛只是缅甸军方最高统帅丹瑞大将的『傀儡』,他成为总统并推行民主措施,不过是在为民主政府『装点门面』。但不可否认的是,他已经带领缅甸开始新的纪元。    1月30日,正在新加坡考察访问的吴登盛发言称:“国际社会应该继续对我们追求目标的努力予以支持和鼓励,因为一个年轻的民主国家正在这个地球上出现”,“我向你们保证,我将竭我所能,在缅甸建立一个健康的民主体制”
期刊
全美400位最高纳税者的收入,是来自不动产和股票等各种资产的增值,以及出售家庭生意带来的投资收益和资本利得。这是都是为合理避税留下了便利。如巴菲特喜欢谈到的那样,因自己的大多数收入来自分红,其所得税税率会比打扫办公室的清洁工的税率更低。  成为亿万富翁的好处之一就是可以随时随地随心所欲。在福布斯富豪榜上,资产值为24亿美元的小朱利安·H·罗伯逊(Julian H. Robertson,Jr.,),
期刊
以帆为凭,御风而行;在碧海蓝天的大自然怀抱中,忘我宽怀,释放封藏的激情,褪去生命的倦容,以曲为媒,摄神敛心;在古琴徽音的引领下,品察道体,体味清洌悠远,集蕴身心的慧福与新生。  如果生命是一幅画卷,那么留白和喘息至为关键。有松才有动,活力才能由此而生。7月中旬的一个周日,平安VIP俱乐部来到了深圳东部著名的桔钓沙海畔,在碧海蓝天中进行帆船友谊竞技,体验前从未有的奔放和大自然的清新爽朗。  桔钓沙树
期刊